諸宗於今之時,機與教不相應,此以教深而機淺、教廣而機狹故也,譬如韻高而和者少,又如小器盛大物也。
中國佛教大乘八宗,淨土宗是其中一宗,淨土宗以外的通稱為「諸宗」。諸宗的教理、經論當然也都是佛菩薩傳下來的。修學佛法貴在時、機相應,如果時代、根機和教法相應,證道就易如反掌;如果時、機和教法不相應,不僅費力多,也難以證道。#淨土法門#
諸宗的教法和當今眾生的根機已經不相應了,為什麼?「教深而機淺、教廣而機狹」。「教深而機淺」就像什麼呢?「譬如韻高而和者少」,「韻」就是韻調。寺院早晚都要上課,維那師起調必須不高不低,這樣大眾都可以跟著,和者就多,這一堂殿上得就比較舒暢,大家聲音洪亮,音聲和諧;如果維那師起的調特別高,只有他能唱,或者只有幾個人能唱,一開始大家扯著嗓子還能堅持,但是逐漸就沒有聲音了,因為「韻高而和者少」。
世界上最著名的男高音就是義大利的帕瓦羅蒂,雖然他的韻調高,但是完全比不上聖道門的韻調高。聖道門修行就是高調,調有多高?「眾生本來是佛,即心即佛,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三學六度,三大阿僧祇劫修行……」,這麼高的調,有幾個人能跟得上?所以說「韻高而和者少」,只有地藏王菩薩、法藏菩薩、彌勒菩薩能跟得上。絕大多數人剛開始能跟一跟,後來就跟不上了,就啞聲了。所以,善導大師說「我身無際以來,共他同時發願斷惡,行菩薩道。他盡不惜身命,行道進位,因圓果熟證聖者,逾於大地微塵;然我等凡夫,乃至今日,虛然流浪,煩惱惡障轉轉增多,福慧微微,若對重昏之臨明鏡也」。
聖道諸宗的教法都非常深,「譬如韻高而和者少」,眾生根機太淺,跟不上,深淺不相應。就像井深而繩短,井有一百多米深,繩子才一米多長,怎麼能打上來水呢?聖道的教法那麼深,我們的根機這麼淺,以這麼淺的根機怎麼能得到聖道教法法水的滋潤啊?這就是深淺不相應。
教法廣大如大海,根機狹劣如碗盆,這叫「小器盛大物」。比如一個碗,裝一座山能裝得下嗎?裝大海水能裝得下嗎?教法非常廣,要相應的根機才能領納佛的教法,雖然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但這不是我等根機所堪。
唯此淨土一宗法門,機教相應,故修之者,必得成就。然則於彼不相應教,莫肯勞費身心,應唯歸此相應法門,速出生死也。
只有淨土宗念佛法門是機教相應。那麼,這是說明淨土教很淺、很狹窄嗎?不是,淨土教至深至廣。但是為什麼能機教相應呢?乘佛願力。淨土宗固然其深無底,其廣無邊,但不是讓我們探究佛的深廣智慧,所謂「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無論如何深廣,都濃縮為六字名號授予眾生,眾生但以信心稱名,必得往生。
兩相比較,靠自力修行的,我們的力量達不到的,不相應我等根機之教,就不要枉費心思了。
修行一定要找適合自己身心狀況和根器的、與自己根機相應的法門。淨土法門,五乘齊入,總攝三根,上上根和下下根都統攝無餘,廣大無礙,沒有誰不能學淨土法門;但是,聖道法門對眾生的根機就有選擇。
——選自:淨宗法師《法然上人全集講記》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