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淨土門 兩深信

2020-12-18 淨宗傳承

淨視頻:淨土門 兩深信

善導大師「機法兩種深信」,這是善導大師對淨土門信心的解釋。這兩段經文是非常有名的,叫「兩種深信之文」。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這兩種深信,第一種叫「機深信」,「機」是眾生這一邊;第二種叫「法深信」,「法」是彌陀那一邊。

信自己要怎麼信呢?這種信和聖道法門的修行,可以講大相逕庭,完全相反。聖道法門怎麼信?信自己本來是佛,自已就是佛,自己就有佛性,「彼既丈夫我亦爾」,「不向如來行處行」,豪氣沖天,禪宗就講這些。如果不這樣信,就發不起大菩提心,信自己不行他怎麼去修行呢?因為是靠自力去修行,必須相信「我一定可以達到目標的,我佛性本來就有,具足了」,它的路線是這樣,必須從這裡立信。

淨土門不是這樣,淨土門的信心恰恰相反。善導大師說「決定深信」,這是毫不含糊的,不可動搖的:相信我們「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大家自己給自己下結論,是不是這樣?即使是大阿羅漢來學淨土法門,還是要謙虛一點,「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這個法門太高了。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這是我們的面貌,我們的現狀。所以,淨土法門是沒有什麼名利可講的,一進來就當頭一棒。有人就不高興了,「我這麼大善根,到哪裡去都說我功德無量;跑到淨土門卻給我來一棒——罪惡生死凡夫?」這個叫「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不給你打死怎麼能把你救活呢?所謂大死大活,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落淚。一進來先給一副棺材,把罪惡生死凡夫往裡面一裝,你就要歸命阿彌陀佛了。

這兩種深信非常善巧,而且很符合事實。當然,它不是否定眾生本有佛性。你本來有佛性,可是你現在不是佛。本來是一個體性,你雖然有佛性,但是你現在顛倒了,你輪迴了,你造業了,你是罪惡生死凡夫。所謂「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是指我們這個表相。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的當下,你本來還是佛,但是沒起作用啊。就像一個杯子顛倒了,扣在桌子上,請問這是不是杯子?是。但是能裝水嗎?不能。不能裝水,可以講本來是個杯子,可是扣過來了,就沒有杯子的作用。雖然沒有杯子的作用,但是也不能說它不是杯子。眾生本來是佛,但是顛倒了,顛倒了就沒有佛的德用,沒有佛的三明六通,而是煩惱一大堆。

所以說這是兩種不同的角度。淨土門很現實,不講很遠的話,就講現在,我們就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有人講,「說不定我前一輩子是阿羅漢」,你前一輩子是阿羅漢,怎麼現在成凡夫了?不可能的事情,我們累生累劫以來都在輪迴。

所謂「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從我們自身來講,是無法出離生死輪迴的,要有這個深信。沒有這個深信,就不能深信阿彌陀佛。

我們修學淨土法門,首先要具足「機深信」。

「機深信」是什麼意思?就像吃飯一樣,一個人肚子不餓,給他滿桌子好吃的,他也不願意吃。能吃下飯的前提是什麼?是飢餓感。所以,機深信是把我們的肚子倒空,有飢餓感,然後才可以吃下美好的營養。

「法深信」,就是阿彌陀佛的營養品。但是如果你肚子始終飽足,你不會吃的。「我覺得我很有善根,差不多可以解脫生死輪迴」,你哪有心思仰靠彌陀救度?怎麼可能歸命阿彌陀佛呢?所以,為了達到法深信,必須具有機深信。

比如說,一個神醫有靈丹妙藥。「靈丹妙藥跟我有什麼關係?我身體這麼健康,我用得著它嗎?」如果你身體很差,病急亂投醫,現在病得不行了,聽說誰能治你的病,你肯定馬上去仰靠。

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是生死大海裡的罪惡凡夫,就發不起歸命阿彌陀佛的心。所以,機法兩種深信是相輔相成的,為了建立法深信,要具有機深信。

建立機深信,法深信就很方便了。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攝受」就是救度,四十八願救度什麼樣的眾生?救度「罪惡生死凡夫」,救度「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的眾生,我們無法離開生死輪迴,沒有這種可能性,那只有仰靠彌陀救度,阿彌陀佛剛好救這樣的眾生,那我們就仰靠。

「無疑無慮」,沒有懷疑、顧慮。自己沒有本錢,沒有資格,沒有條件,怎麼會懷疑和顧慮呢?這兩句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一個必死、必然墮落、必然輪迴的眾生,你說你懷疑、顧慮,你沒有這個資本和條件。因為你必然墮落地獄,你懷疑它,你顧慮它,即使這個法救不了你,你還是下地獄,還有什麼辦法呢?如果你有本錢,有資本,才說「這個生意做還是不做,能不能賺」等等;你現在餓得快死了,給你食物,你要不就接受,要不就坐以待斃。所以,「無疑無慮」是個必然的結局。如果具有機深信,對彌陀的救度,一定是「無疑無慮」的。如果有疑有慮,說明你還不具足機深信,在那裡懷疑,在那裡顧慮,「萬一不能救我怎麼辦?」還有什麼萬一?你一萬個要墮落,一萬個要輪迴,你沒有辦法。

所以,「無疑無慮」是因為自己具足機深信,自然對彌陀的救度歡喜好樂,不可能產生懷疑和顧慮,因為你沒有條件。如果你靠自己還能修證阿羅漢果位,那你就有所疑慮了,「萬一這筆買賣做不了,那筆我又虧了」;事實上是你本來就已經虧到底了,血本無歸了,所以沒什麼好顧慮的。「無疑無慮」也是由前面來的,這樣就「乘佛願力」,讓你全身心地歸投阿彌陀佛,所以「定得往生」。

淨土法門的「信」,它的內涵就是「機法兩種深信」。「機法兩種深信」,是最絕妙的,講得很簡單,而且是對稱的關係,一體兩面。善導大師講話,不複雜,不繞彎,直接抓住根本,給你連根端出來。這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聽起來不好聽,但是管用。

如果給你講漂亮話,「你功德無量」,「量」哪裡去了?閻羅王說,「你功德無量,跑我這兒來幹什麼?」

善導大師很實在,悲心切切,而且把我們的現狀、現實說得很清楚。所以大家不要迷惑顛倒,不要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那都沒用。

「機深信」就是空掉自我。有飢餓感,成為一個空空的器皿,像一隻碗,要裝飯。如果碗裡放了很多玉米鬍子,這個碗還能裝飯嗎?這一碗玉米鬍子也吃不飽啊,所以要把它倒掉。玉米鬍子代表什麼?代表雜行雜修,代表雜毒之善,放到碗裡很滿。你說:「阿彌陀佛,我修了很多。」阿彌陀佛說:「修了這個不能吃啊。」這叫作顛倒之善,不清淨,不能解脫生死輪迴,頂多讓你得到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

這不是說不要行人天善法,要知道面對生死輪迴的大事,雜毒之善根本不管用。所謂「機深信」,也不是說我們都是殺人放火這樣子,但是要知道,我們所行的一切善,不足以解脫生死輪迴,不壞貪瞋痴的秉性。

所謂「機深信」,要成為空器,為什麼?可以盛彌陀的功德。碗空了,彌陀的法水、彌陀的美餐才可以裝進來。有了機深信,才會有法深信——彌陀的救度,你才可以「執持名號」。執持名號,要有碗把它裝起來。如果不具有機深信,就會雜行雜修,就不能老老實實執持名號。

#念佛#

選自:淨宗法師《阿彌陀經》講記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相關焦點

  • 淨土宗:只要具備兩個深信,阿彌陀佛一定救我
    這一念從自力向他力的跳躍,就是淨土信仰的本質性跳躍。我們在水深火熱的煩惱中有一顆願往生的心,就有一條白道,這就是我們成功的決定的希望。我們來回顧一下祖師們是如何講解「南無」信心建立的過程的。淨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大師,彌陀再來,用悲心、智慧給我們留下了五部九卷的淨宗著作。其《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詮釋圓發三心——至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的深心時有一段話,對我們建立真正的信心有甚深的啟發意義。
  • 淨宗法師:跟佛打交道不需要戴面具
    淨宗法師- 跟佛打交道不需要戴面具03:50來自淨宗傳承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其實能認識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我們也一樣,如果沒有機法深信,也會在自己臉上戴一個很好的面具,所謂「外現賢善」,因為人心本來就顛倒、驕慢。只有彌陀本願能徹底照明我們內心的黑暗,我們得到真正的安心滿足,就不需要在人前戴一個假面具,戴了多難過啊,所以自然就會把假面具放下,以真面目示人。我們的真面目就是罪惡生死凡夫,我們在十方諸佛面前也會很坦然自在地承認「我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 今日恭迎淨宗十三祖印光法師誕辰紀念日!
    出家後,於湖北蓮華寺充照客時,幫著晾曬經書,得讀殘本《 龍舒淨土文 》,而知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是即生了生脫死的要道。印祖於受戒時,因擅長書法,凡戒期中所有書寫事宜,悉令代作。寫字過多,眼睛發紅如血灌。由此眼疾,深悟身為苦本,即於閒時專念佛號,夜眾睡後,復起坐念佛;即寫字時,亦心不離佛,故雖力疾力書,仍能勉強支持。後眼疾竟得痊癒。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議,而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為歸,便由此而始。
  • 淨宗法師:怎樣跟佛相應?
    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淨宗法師03:15來自淨宗傳承經常有人說「我念佛怎麼跟佛相應啊?」怎麼相應呢?一念信心,這就相應了。如果說「佛發四十八願,我也要發四十八願」,那恰恰不相應。就好像我們在大海邊,別人造好了一艘大願船,說「你上船,我載你過海」,你只要一步登上這艘船,不就跟船相應了嗎?
  • 淨空法師:我為什麼直到晚年才接受淨宗法門
    我們看這個經上所教的,十法界一切眾生都是淨宗的當機者,全都能得利益,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眾生。所以經中持名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持名這個方法「普被三根」,上中下三根統統適合,統統得利益。「齊收凡聖」,凡夫行,能往生,聖人也行,也能往生,「上上根者,正好全體承當;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
  • 大安法師:淨土宗菩提心內涵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是故淨宗願門的本質內涵,即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然對凡惑眾生來說,厭欣心的生起殊為不易。善導大師敏銳見到:「娑婆雖苦,處的已久,實不庸易離開;蓮邦雖樂,概未曾到過,豈能遽往?必須真心徹到,對於娑婆深生厭惡,對於極樂渴望甚深,方得往生。」釋迦本師針對曠劫輪轉的迷倒眾生,開折攝二門,激揚生死凡夫令起厭欣。
  • 佛教常識:淨宗十三祖都是誰?
    淨土思想和念佛法門,雖然在古印度就一直弘揚傳播,但並未建成一體獨具特色的淨土宗。淨土傳入中國以來,也一直表述為蓮社或者蓮宗。淨宗這個名稱,一直到宋、元、明時期才開始出現。淨宗立祖之說開始於宋代,淨宗的祖師不像其他宗派那樣,有前後傳承的關係,而是後人根據其修持成就以及弘揚淨宗的貢獻而推選出來的。
  • 大安法師開示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大安法師簡介大安法師俗名魏磊,出生於1959年3月12日,江西南昌人,現在是淨宗祖庭——江西廬山東林寺方丈、住持、《淨土》雜誌主編、淨宗研究生班導師。 大安法師宿具善根福德因緣,早年現身於大學執教之際,即深信正法,鑽研淨土;以解導行,由行升解,解行精進,感應道交。 法師深探教海,專篤淨土宗。
  • 淨宗法師:一鑰匙開一張門,極樂之鑰是佛名
    法然上人法語,淨宗法師講解南無阿彌陀佛。七、念佛法語(一)關於念佛法語,在《法然上人全集》當中慧淨上人分為兩部分,就是念佛法語(一)和念佛法語(二)。第一部分總共收了48條法語,第二部分列有23條法語。
  • 淨土宗十三祖師贊
    淨宗初祖慧遠大師贊宏開淨土禹城流,結社蓮開念佛優。儒道秕糠皆未盡,彌陀觀想自當求。易修門:指淨土法門是易行道,在自力的基礎上,藉助於佛力的方便法門。淨宗三袓承遠大師贊居身茅舍號彌陀,垢面羸形食土多。一念般舟三昧法,娑婆度眾不跎蹉。
  • 佛教淨土宗祖師贊
    淨宗祖師贊淨宗始祖慧遠尊。儒門宗匠智慧人。學六經融匯貫通。達官顯貴眾人欽。捨棄富貴與榮華。道安法師為落髮。立身行道披袈裟。勤修苦練悟大道。廬山東林種白蓮。淨宗道場渡有緣。念佛三昧詩文寫。淨宗九祖貢獻大,淨土十要出自他,念佛三昧名寶王,利鈍全收實不虛。律宗淨宗同時修,又寫西齋淨土文,律宗天台奉31祖,淨宗奉為九祖尊。淨宗十祖截流尊,憨山再來渡世人,自小飽讀佛儒書,萌發志向想修行。
  • 淨宗法師:極樂世界,天涯咫尺!
    法然上人講述,淨宗法師講解44念佛行者,彌陀如來、觀音、勢至等常來守護,如影隨形,不暫舍離;餘行不然。又,念佛行者,捨命以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餘行不定。「愚老」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老朽」,因為法然上人自視為愚痴之人,也勸導我們要有機深信。「一期之勸化」,就是「我這一期生命,我這輩子主要的目的,就是勸別人念佛。
  • 淨宗法師:渡苦船已立 瀟灑過餘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蓮友問:淨土宗提倡「平生業成,臨終佛迎」,可是弟子障深業重,很苦惱,如果還有幾十年的壽命,這種等待很艱苦。有沒有辦法提前往生?佛會滿願嗎?淨宗法師答:本宗是講平生業成,臨終佛迎。不過,既然平生業成,倒不是說「幾十年的壽命,等待很艱苦」,等待什麼?多少事都來不及做,還在那兒等待啊?像我都不覺得等待,事情很多啊。你正好利用這一段時間勸人念佛。有使命,有任務,就沒有工夫去苦惱,幾十年還不夠用,正好用這個時間去勸人念佛,不是很好嗎?自信教人信。
  • 淨宗法師最新開示:信心能給我們特別的力量
    文|淨宗法師「故念佛不是問題,往生也不是問題;只怕不信,因為若信則必安心念佛,而念佛易行,無一人不能,人人都能。」這是強調信心的必要性,就是念佛很容易很簡單。為什麼說難信之法?因為稱名是很簡單的,誰都可以做得到。
  • 農曆七月十九 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
    淨宗三祖承遠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4年8月14日,農曆七月十九,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承遠(712~802),唐代高僧,淨土宗第三祖。承遠法師出家之前師事成都唐公,開元二十三年前往荊州玉泉寺,依止蘭若惠真和尚門下,剃髮染衣,始備緇錫,方顯僧寶法相。出家之後,又遵師命至南嶽衡山從通相受具足戒,更學經、律。後至廣州,當時慧日法師(玄宗賜號慈愍三藏)正在此地遊方傳法,承遠法師久聞其名,仰慕至極,不遠千裡前來求法,拜謁慧日三藏,乞教修行要義。慧日三藏告訴承遠法師:「如來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獨善,豈曰能仁。」
  • 康養修心的人間淨土,中國淨土宗發祥地 - 江西廬山東林寺
    東林寺是佛教淨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也被日本佛教淨土宗和淨土真宗視為祖庭。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國家著名佛教道場、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遠公倡導的「彌陀淨土法門」時稱蓮宗,後經南宋示曉法師與志磐法師立蓮社六祖(七祖)、元朝普度法師著《蓮宗寶鑑》及《廬山復教集》立淨土宗之名,至清朝中葉,淨宗立名及立祖譜系初成,後世遂尊慧遠大師為初祖,尊東林為淨土宗祖庭。
  • 第三等人,淨土十要、印光大師文鈔、淨宗經典,念個幾十部
    蕅益大師在要解中告訴我們說:「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的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因為「無上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而求生西方淨土,就是「一生成佛」,也是名副其實的「即身成佛」。可以說,西方淨土所成的是圓教「無上正等正覺」,可見蕅益大師的話恰到好處,一絲毫都沒有疑惑。從前的人、社會比我們現在單純太多了,還得五年遵守老師的教誡,現在我們身在這個花花世界,要加十倍的功力。
  • 淨宗法師:在一切皆空的世界裡該如何活著?
    淨宗法師答:這可能是對佛講的「一切皆空」不能完全正確地理解。如果能正確理解的話,應該怎麼活著呢?當然就像佛菩薩一樣活著了。因為這是佛講的,佛已經落實了一切皆空;像觀世音菩薩隨來就來,為什麼呢?他不受障礙。一切皆空是顯示無障礙,可是我們處處都有障礙。
  • 圖說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建議收藏!
    宗曉法師、志磐(pán)法師同是天台宗的學者,宗曉法師立蓮社六祖,志磐法師立七祖(志磐在宗曉的排名基礎上,略有刪增,刪除宗賾,增加承遠大師與永明延壽大師,後人排列大致依志磐法師所述),這種排名只是為淨土教提供師法楷模而已。當時還沒有淨土宗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