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視頻:淨土門 兩深信
善導大師「機法兩種深信」,這是善導大師對淨土門信心的解釋。這兩段經文是非常有名的,叫「兩種深信之文」。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這兩種深信,第一種叫「機深信」,「機」是眾生這一邊;第二種叫「法深信」,「法」是彌陀那一邊。
信自己要怎麼信呢?這種信和聖道法門的修行,可以講大相逕庭,完全相反。聖道法門怎麼信?信自己本來是佛,自已就是佛,自己就有佛性,「彼既丈夫我亦爾」,「不向如來行處行」,豪氣沖天,禪宗就講這些。如果不這樣信,就發不起大菩提心,信自己不行他怎麼去修行呢?因為是靠自力去修行,必須相信「我一定可以達到目標的,我佛性本來就有,具足了」,它的路線是這樣,必須從這裡立信。
淨土門不是這樣,淨土門的信心恰恰相反。善導大師說「決定深信」,這是毫不含糊的,不可動搖的:相信我們「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大家自己給自己下結論,是不是這樣?即使是大阿羅漢來學淨土法門,還是要謙虛一點,「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這個法門太高了。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這是我們的面貌,我們的現狀。所以,淨土法門是沒有什麼名利可講的,一進來就當頭一棒。有人就不高興了,「我這麼大善根,到哪裡去都說我功德無量;跑到淨土門卻給我來一棒——罪惡生死凡夫?」這個叫「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不給你打死怎麼能把你救活呢?所謂大死大活,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落淚。一進來先給一副棺材,把罪惡生死凡夫往裡面一裝,你就要歸命阿彌陀佛了。
這兩種深信非常善巧,而且很符合事實。當然,它不是否定眾生本有佛性。你本來有佛性,可是你現在不是佛。本來是一個體性,你雖然有佛性,但是你現在顛倒了,你輪迴了,你造業了,你是罪惡生死凡夫。所謂「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是指我們這個表相。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的當下,你本來還是佛,但是沒起作用啊。就像一個杯子顛倒了,扣在桌子上,請問這是不是杯子?是。但是能裝水嗎?不能。不能裝水,可以講本來是個杯子,可是扣過來了,就沒有杯子的作用。雖然沒有杯子的作用,但是也不能說它不是杯子。眾生本來是佛,但是顛倒了,顛倒了就沒有佛的德用,沒有佛的三明六通,而是煩惱一大堆。
所以說這是兩種不同的角度。淨土門很現實,不講很遠的話,就講現在,我們就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有人講,「說不定我前一輩子是阿羅漢」,你前一輩子是阿羅漢,怎麼現在成凡夫了?不可能的事情,我們累生累劫以來都在輪迴。
所謂「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從我們自身來講,是無法出離生死輪迴的,要有這個深信。沒有這個深信,就不能深信阿彌陀佛。
我們修學淨土法門,首先要具足「機深信」。
「機深信」是什麼意思?就像吃飯一樣,一個人肚子不餓,給他滿桌子好吃的,他也不願意吃。能吃下飯的前提是什麼?是飢餓感。所以,機深信是把我們的肚子倒空,有飢餓感,然後才可以吃下美好的營養。
「法深信」,就是阿彌陀佛的營養品。但是如果你肚子始終飽足,你不會吃的。「我覺得我很有善根,差不多可以解脫生死輪迴」,你哪有心思仰靠彌陀救度?怎麼可能歸命阿彌陀佛呢?所以,為了達到法深信,必須具有機深信。
比如說,一個神醫有靈丹妙藥。「靈丹妙藥跟我有什麼關係?我身體這麼健康,我用得著它嗎?」如果你身體很差,病急亂投醫,現在病得不行了,聽說誰能治你的病,你肯定馬上去仰靠。
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是生死大海裡的罪惡凡夫,就發不起歸命阿彌陀佛的心。所以,機法兩種深信是相輔相成的,為了建立法深信,要具有機深信。
建立機深信,法深信就很方便了。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攝受」就是救度,四十八願救度什麼樣的眾生?救度「罪惡生死凡夫」,救度「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的眾生,我們無法離開生死輪迴,沒有這種可能性,那只有仰靠彌陀救度,阿彌陀佛剛好救這樣的眾生,那我們就仰靠。
「無疑無慮」,沒有懷疑、顧慮。自己沒有本錢,沒有資格,沒有條件,怎麼會懷疑和顧慮呢?這兩句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一個必死、必然墮落、必然輪迴的眾生,你說你懷疑、顧慮,你沒有這個資本和條件。因為你必然墮落地獄,你懷疑它,你顧慮它,即使這個法救不了你,你還是下地獄,還有什麼辦法呢?如果你有本錢,有資本,才說「這個生意做還是不做,能不能賺」等等;你現在餓得快死了,給你食物,你要不就接受,要不就坐以待斃。所以,「無疑無慮」是個必然的結局。如果具有機深信,對彌陀的救度,一定是「無疑無慮」的。如果有疑有慮,說明你還不具足機深信,在那裡懷疑,在那裡顧慮,「萬一不能救我怎麼辦?」還有什麼萬一?你一萬個要墮落,一萬個要輪迴,你沒有辦法。
所以,「無疑無慮」是因為自己具足機深信,自然對彌陀的救度歡喜好樂,不可能產生懷疑和顧慮,因為你沒有條件。如果你靠自己還能修證阿羅漢果位,那你就有所疑慮了,「萬一這筆買賣做不了,那筆我又虧了」;事實上是你本來就已經虧到底了,血本無歸了,所以沒什麼好顧慮的。「無疑無慮」也是由前面來的,這樣就「乘佛願力」,讓你全身心地歸投阿彌陀佛,所以「定得往生」。
淨土法門的「信」,它的內涵就是「機法兩種深信」。「機法兩種深信」,是最絕妙的,講得很簡單,而且是對稱的關係,一體兩面。善導大師講話,不複雜,不繞彎,直接抓住根本,給你連根端出來。這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聽起來不好聽,但是管用。
如果給你講漂亮話,「你功德無量」,「量」哪裡去了?閻羅王說,「你功德無量,跑我這兒來幹什麼?」
善導大師很實在,悲心切切,而且把我們的現狀、現實說得很清楚。所以大家不要迷惑顛倒,不要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那都沒用。
「機深信」就是空掉自我。有飢餓感,成為一個空空的器皿,像一隻碗,要裝飯。如果碗裡放了很多玉米鬍子,這個碗還能裝飯嗎?這一碗玉米鬍子也吃不飽啊,所以要把它倒掉。玉米鬍子代表什麼?代表雜行雜修,代表雜毒之善,放到碗裡很滿。你說:「阿彌陀佛,我修了很多。」阿彌陀佛說:「修了這個不能吃啊。」這叫作顛倒之善,不清淨,不能解脫生死輪迴,頂多讓你得到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
這不是說不要行人天善法,要知道面對生死輪迴的大事,雜毒之善根本不管用。所謂「機深信」,也不是說我們都是殺人放火這樣子,但是要知道,我們所行的一切善,不足以解脫生死輪迴,不壞貪瞋痴的秉性。
所謂「機深信」,要成為空器,為什麼?可以盛彌陀的功德。碗空了,彌陀的法水、彌陀的美餐才可以裝進來。有了機深信,才會有法深信——彌陀的救度,你才可以「執持名號」。執持名號,要有碗把它裝起來。如果不具有機深信,就會雜行雜修,就不能老老實實執持名號。
#念佛#
選自:淨宗法師《阿彌陀經》講記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