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水下沉船的前世今生——不是每一艘沉船都是鐵達尼號

2020-12-20 騰訊網

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神秘國度,擁有美麗的湖泊、冰川,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河流和龐大複雜的水系網絡,擁有約473萬平方公裡的海域,我們生活在陸地,周遭的一切都被水體所包裹。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一支年輕的創作團隊,獻上一部中國人自己的水下紀錄片,向祖國的江河湖海吶喊,履行《水下中國》三年前與祖國的約定。

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這是全球第一部從水下的視角看中國自然和人文的大型系列紀錄片,也是8K RED電影機首次應用在中國的水下世界。耗時三年,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上百次潛水拍攝,試圖為國人揭開中國水下的神秘面紗。

《水下中國》共分6集,今晚21:30湖南國際頻道播出第三集「古今沉船」。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水邊的人類乘上載滿希望的船隻,搖起槳櫓,揚起風帆,用智慧頭腦和勇敢鬥志,從江河湖海獲取大自然的饋贈。

船,不但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承載著那個時代的故事。正如陸上的帝王熱衷於開疆擴土一般,世世代代與船打交道的人們自然也不滿足於眼前所熟知的水域,海的那一邊是什麼?他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去探索未知,徵服大海。西方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東方有鄭和下西洋這樣的世界航海壯舉。這是勇於冒險的人類天性使然,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並不是敢於搏擊風浪就能成就人生。古今中外,不管是一葉扁舟還是巍巍巨輪,多少船隻在汪洋大海面前被無情傾覆,有些時代文明的故事則伴著潮起潮落沉睡於水中,等待著重現人世的那一天。

對於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每一艘古代沉船都承載著滿滿的歷史和故事,即使它們沉入水底,也不是故事的終結,而是封印於碧藍之下,等待著有一天能被撥開泥沙,喚醒長眠的記憶,述說來自千年前的低語。

《水下中國》第三集「古今沉船」選擇了中國臺灣省蘭嶼、福建定海灣、福建平潭、西沙群島、海南三亞等幾種不同年代不同功能的古今沉船遺址,展示了中國沉船考古的歷程,沉船船載物傳遞的民族精神,更展示了現代沉船在海洋的新生。

01

中國臺灣省蘭嶼八代灣沉船遺址

蘭嶼位於中國臺灣省東部,是由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島嶼,島上因盛產蝴蝶蘭而聞名,所以稱之為「蘭嶼」。蘭嶼風景優美,海水清澈,居住著海洋民族雅美族人,這個原始部落至今仍保留著很多古老傳說和習俗,比如飛魚祭。

而在蘭嶼的八代灣,則是擁有著萬噸遠洋貨輪「堡壘號」的沉船遺址,1983年9月27日,韓國萬噸遠洋貨輪「堡壘號」由日本津久見港出發,滿載貨物駛向新加坡,十月初沉沒於蘭嶼八代灣。如今沉船物品已被打撈上岸,留在水下的,只有斷裂成三截的巨輪船體。

30餘年的時光令「百鍊鋼」化成「繞指柔」,曾經的萬噸鋼鐵巨獸,如今周身遍布軟珊瑚和魚群,沉船儼然變成了生機盎然的水下樂園,仿若新生。

02

福建定海灣、福建平潭的水下考古

30年的光景,可以讓一艘沉船以新的方式涅槃重生,也可以成就中國沉船考古輝煌的浪跡。

位於福建省連江縣筱埕鎮的定海灣,是千百年的文明港,在福州「海絲印記」中佔據著重要分量。早在唐末五代時,定海灣就開闢了我國最早的對外貿易港——甘棠港,與泉州的「刺桐港」齊名,同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當地漁民家中意外發現了「海撈瓷」,推斷出此地可能有海底沉船遺址,從此開啟了中國古代沉船考古的篇章。定海灣也是我國古沉船分布最密集的水域之一,這裡的水下世界便成為了中國水下考古的「黃埔軍校」。

福建平潭海域,沉船遺址集中。過去,這裡的遺物盜採現象很嚴重。為了保護這些海底文物,水下考古中心與當地海上邊防拉起了一條防護網。如今,水底的九梁礁一號沉船被原址保護起來。在幽暗的海床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的瓷器碎片,它們將安靜地沉睡於海底,不再被盜採者打擾。

03

西沙群島古沉船遺址

揮別定海灣,《水下中國》來到了中國南海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西沙群島,西沙群島是中國大陸到東南亞和印度洋海上航線的必經之路。千百年來,這片美麗富饒的海域, 目送著無數滿載陶瓷、香料、絲綢等貨物與中華文化的商船駛過,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劈波斬浪。

隨著西沙珊瑚島、金銀島沉船遺址逐一重見天日,一些特殊的船載物被發掘出來,被封存已久的記憶也慢慢被打開。這些沉船為何搭載著古代石像、石構件?

原來它們曾經都被運往東南亞供當地華人修建祠堂廟宇。這還要追溯到明清甚至更久遠的朝代,中國沿海的福建人、海南人乘船遠行,穿越南海登陸馬來西亞並在當地開展起了水陸貿易。他們下南洋遷居移民後,也沒有忘卻身為華夏子孫的魂,在東南亞僑民聚居的唐人街依然保有傳統的中國文化習俗,世世代代影響著當地。

04

三亞分界洲島人工魚礁

不是每一艘船都有恢宏的過去,他們甚至有的沒有名字。一些廢棄的船隻被時代遺忘,然後被投入大海,飽經歲月後它們在水下重生,並被冠以新的名字——人工魚礁。不同的生物依據其不同的特性,佔領了鏽跡斑駁的船艙作為它們定居的「客房」,在此孕育繁衍新的海洋生命。

在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上,每一艘古代沉船都講述著獨一無二的中國故事,不禁令人感嘆人類渴望交流所產生的的勇氣與智慧,也讓我們領略到現代沉船在大海的修行和演變。它們以新的方式,在海底重生。

從水下看中國,山河遼闊,與你相約!敬請期待每周三21:30,湖南國際頻道《世界潮我看·水下中國》全球電視首播,更多水下故事,等待你和我們一起去探尋。

人文/旅遊/美食/體驗

文化屬性+國際範兒

深耕文旅,挖掘地域特色

湖南國際頻道潮文化節目帶重頭自製欄目

每周三21:30

世界潮我看!

監製/任帥

主編/黎晶

編輯/李蕾蕾

文案/李蕾蕾

視頻/夏靜婷

相關焦點

  •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直播探索西沙沉船的「前世今生」
    直播現場(符豔 攝) 人民網海口6月25日電(樊歡迪)6月24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以「遺產點亮絲路」為題,圍繞《八百年守候——華光礁I號沉船特展》展覽開展直播活動,旨在用直播的形式分享絲路點滴,帶領觀眾探索絲路的「前世今生」。
  • 水下觀光鐵達尼號沉船2021年將成為現實
    據Irish Central網站消息,美國商人計劃從明年開始為遊客推出水下參觀"鐵達尼號"沉船的旅遊觀光項目。 載人潛水器行業公司OceanGate Expeditions執行官斯託克頓拉什預計,每年5月至9月每周可組織一次潛水深度達三千多米的水下參觀活動。
  • 鐵達尼號沉船乘客穿越生還
    8月18日消息,隨著中國沉船事件受到來自多方的密切關注,人們開始回想起歷史上那些讓人記憶猶新的沉船事件。
  • 比鐵達尼號更大海難的中國沉船遺物為什麼能在國外拍賣出天價
    2000年,阿姆斯特丹,一場被德國人哈徹在印尼海域打撈的中國沉船上的瓷器和金條拍賣會正在進行,引來全世界的尋寶人目光,結果是標的物全部成交,哈徹獲利5百多萬美元。這條中國沉船也是觸黴頭的泰字開頭,叫泰興號,於清朝的1822年從中國廈門出發,前往印尼,不幸沉沒。當時船上有2000多人,除被救起的200人外,其餘全部罹難,造成比鐵達尼號更大的海難,可惜卻並未引起世人的關注!
  • 青島海底發現一大型沉船,水下打撈難不難!突破這三點就是小事!
    否則,沉船就可能在其它時刻起浮出水,從而出現事先無法預料的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整個打撈工作的失敗。 2、封艙抽水打撈法 即在打撈一艘沉船的過程中不僅要用浮筒,內浮力還要封艙抽水,用浮吊協助吊浮;由於綜合運用多種打撈法,減少了海上作業時間,對不同類型、不同水深的沉船也都能應付自如!
  • 十大著名海底沉船
    野生生物喜愛的沉船永嘉拉號停泊在大堡礁附近航線的海底,現在已經成為水下生物的聚居地。在這艘遍布珊瑚的沉船中,人們可以常常看到梭魚、巨型石斑魚、鰩魚、海龜、鯊魚、海蛇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海洋生物。沉船上的葡萄酒痕跡說明它的年代久遠,專家認為它大概有2700年的歷史。來自法國資助的「格羅計劃」的水下考古學家發現了20塊磨石,每塊重達35千克。還有50個盛酒的兩耳細頸酒罐,它們有7種不同樣式,由此可以判斷這艘船出海已久,去過很多地方。
  • 水下機器人傳回鐵達尼號最新清晰照片(組圖)
    在這張由水下機器人拍攝的照片中,鐵達尼號的船首和船錨清晰可見。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支考察鐵達尼號沉船的考察隊日前公布了這艘世界最有名沉船的一些最新照片。  這支科學家小組使用數臺水下機器人對殘骸進行考察,拍攝了數千張照片以及數小時的影片。鐵達尼號的殘骸現在正安靜地躺在2.5英裡(約4000米)的水下。一張高解析度照片顯示出鐵達尼號的船首部位,圍欄和錨清晰可見。
  • 水下沉船,解密不為人知的水下考古史
    「南海一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沉沒地點位於中國臺山市海域,1987年在陽江海域發現,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它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
  • 《重返鐵達尼號》水下拍攝一小時(圖)
    水下拍攝鐵達尼號 >據科學家分析,著名的冰海沉船「鐵達尼號」正在海底逐漸瓦解,因此,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決定搶拍紀錄片《重返鐵達尼號》。後來的電影《冰海沉船》和《鐵達尼號》都反映了這一事件。國家地理頻道表示,最近的一系列科學考察發現,鐵達尼號船身結構日益脆弱,50年後,它很有可能分崩離析,所以攝製組將趕在鐵達尼號徹底毀壞之前,近距離拍攝下它在海底沉睡的樣子,以供後來人了解這艘沉船在大西洋海底的生活。他們已經將拍攝日期定在了今年的6月7日,1985年在國家地理學會的資助下發現該船遺骸的羅伯特·巴拉德博士將參與這次拍攝工作。
  • 鐵達尼號沉船14年前被小說預言!連細節都驚人相似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鐵達尼號》NEXTMIND1912年,鐵達尼號計劃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紐約市,途中卻撞上冰山後沉沒,但你知道嗎,早在沉船發生的14年前,就有人預言了這一驚心動魄的海難,甚至連細節都驚人相似。
  • 「鐵達尼號」沉船之謎,深度好文分析背後的原因!
    坦尼克號沉船之謎,此文進行深度分析沉船的背後原因。 鐵達尼號在建造的時候就有人說就算上帝來了,也無法讓船沉沒,但是有時候就是這樣,越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偏偏發生了,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沉船的!
  • 35年前,沉船鐵達尼號遺骸被找到,為何至今未被打撈?
    第一種就是有的人覺得這是一場陰謀,他們不相信沉船的是真正的鐵達尼號,他們認為那艘沉沒的船是一艘跟鐵達尼號極為相似的船,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白星公司向保險公司騙保,從而得到高額的賠償金。而且這艘奧林匹克號相比於鐵達尼號就要幸運許多了,奧林匹克號在航行的這些年裡從來沒有發生過沉船事故,最後還成為了運送士兵的船。兩艘船雖然是姐妹船,可命運截然不同。
  • 三大沉船博物館
    以古代沉船為原型而建造博物館,肯定是有它自身的價值。但古代沉船那麼多,也不是都能夠以此來建造博物館的。現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館,世界上有三個:英國的瑪麗露絲博物館、瑞典的瓦薩博物館、中國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 韓國沉船救援黃金時間已過生還率逼近泰坦尼克
    原標題:韓國沉船救援黃金時間已過生還率逼近泰坦尼克   搜救工作進入第4天,今天上午搜救人員首次在船艙內發現3名遇難人員遺體。隨著救援「黃金72小時」已過,救援行動顯得越發緊迫。韓媒稱,「歲月」號生還率或逼近當年的鐵達尼號。
  • 紐埃島2020年鐵達尼號沉船史2盎司銀幣欣賞
    在一百多年前,鐵達尼號(RMS Titanic)這一艘奧林匹克級郵輪,於1912年4月處女航時遇上冰山沉沒。1912年4月15日凌晨2:20,鐵達尼號消失在海浪下,帶走了約1500個靈魂。鐵達尼號由位於愛爾蘭島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興建,是當時最大的客運輪船。
  • 大陸船員憶述臺灣外海沉船:如同鐵達尼號沉沒
    中國臺灣網10月28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當時就像電影中的鐵達尼號船沉沒一樣,同伴的手抓不住,一個個往下掉」,巴拿馬籍貨輪「建富星」號大副闕袖森心有餘悸說,整個沉船過程大約10分鐘,一艘4.5萬噸的貨輪就這樣沉沒了,根本來不及準備,還好他們幾人落海後爬上救生艇,1個小時後就被救起來。
  • 深入海底,「水下蛟龍」探摸神秘日本沉船阿波丸
    阿波丸是日本20世紀40年代按照軍事性能及要求打造的一艘所謂商船。1945年4月1日,阿波丸在途經中國福建省牛山島海域時,被美國皇后魚號潛艇誤認為是戰艦擊沉。
  • 電影《鐵達尼號》背後,真實沉船過程回顧,原本不用這麼慘
    導演卡梅隆在拍攝《鐵達尼號》時,心情忐忑,整部電影的成本高達2億美元,創下當時電影成本的紀錄。用這個錢,再造一艘真正的鐵達尼號都沒問題。當時沒有人看好這部電影,連導演卡梅隆自己都一度懷疑是否可以收回成本。但沒想到,從剛一上映,就掀起了熱潮,迅速風靡全球。
  • 800多年前的一艘宋代沉船,裡面竟然有一壇鹹鴨蛋!
    800多年前的一艘宋代沉船,裡面竟然有一壇鹹鴨蛋! 「南海一號」 是宋代的一艘沉船 自2007年被打撈出水後
  • 希臘開放首家水下博物館 遊客探索神秘古老沉船
    據英國《鏡報》8月4日報導,希臘阿羅尼索斯島的海岸外開放了第一個水下博物館,遊客可以在那裡探索一艘古老的沉船。Peristera沉船實際上得名於附近的一個無人居住的島嶼,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發現的。這艘船可以追溯到5世紀,船上裝滿了考古寶石,供潛水員探索。據悉,該船沉落時載有數千隻雙耳葡萄酒,如今在海床上可以找到數百隻,這構成了一次相當獨特的潛水體驗。儘管很多歷史學家試圖確定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起沉船事件,但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