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縣:科學養殖場助力脫貧奔富路

2020-12-16 天眼新聞

安裝地暖的豬舍你見過嗎?在貴陽市開陽縣貴陽臺農種養殖有限公司所養殖的豬就住在這樣「高檔」的豬舍裡。  「很多人覺得養豬不需要技術,其實不然!只有依託技術創新,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養豬才能養出『名堂』。」貴陽臺農種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國明笑著說,例如給豬舍裝地暖雖然增加了養殖成本,但是和傳統燈照取暖相比,地暖式的豬舍能大大提高豬的存活率,後期收益更可觀。

開陽縣貴陽臺農種養殖有限公司整齊排列的豬舍

「除了創新安裝地暖,我們的養豬場全都採用半自動化的技術。從前1個人只能飼養300頭豬,如今1個人能飼養3000頭豬。」黃國明說:「很多來參觀學習的同行都說我們的養殖場『科技感』十足。」  「做大規模,技術是關鍵。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技術,特別是2018年,貴州掀起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更加堅定了我加大科技創新的信心。」黃國明說。  如今,貴陽臺農種養殖有限公司現有存欄種豬3500頭,仔豬17000頭,年出欄仔豬85000頭;形成了飼料加工、養殖、屠宰、上市為一體的完整產業模式;是貴州省唯一的「全國養豬百強企業」,也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擁有18項自主知道產權和10項專利技術。  「我們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所以我們也在想方設法的幫助當地的貧困戶。」黃國明回憶道,2008年貴州發生嚴重的凝凍災害,公司在開陽的養豬場斷電斷糧,還以為撐不過去了。幸好當地政府組織軍用履帶車把飼料送到豬場,還送來了柴油發電機,才使得養豬場渡過了難關。  近年來,開陽縣裡把商品豬保供建設與精準扶貧結合,依託貴陽臺農種養殖有限公司,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該公司帶動農戶年養殖商品豬15萬頭,確保養殖戶實現純利潤150元每頭的目標,簡稱「1515工程」。  「『1515工程』是我們企業與開陽縣創新實踐的『政府+業務部門+龍頭企業+金融部門+保險部門+農戶』六位一體新型發展模式。」黃國明表示,該工程讓養殖戶可獲得政府補貼、公司幫扶、金融支持和保險兜底,大大降低了農戶生豬養殖的風險。  蔣道洋是開陽縣楠木渡鎮兩路村村民,2017年,聽親戚說回老家養豬可獲得政府補貼、公司幫扶、金融支持,還有兜底政策保障,便毅然回到家鄉加入貴陽臺農種養殖有限公司開始自己的「養豬計劃」。  「雖然以前沒有養過豬,但是有政府和企業的幫助,我心裡有底。」蔣道洋說,按照要求建好豬舍後,貴陽臺農種養殖有限公司會提供統一的供種、統一的防疫、統一的供料和統一的收購,同時還配備專門的養殖技術指導,這讓自己這種新手在養殖過程中也能得心應手。  蔣道洋算了一筆帳,雖然2019年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收入打了折扣,但是他和妻子兩個人通過養豬賺了近11萬元,相比以前收入翻了好幾倍。   「就近來算,2018年,我公司通過 『1515工程』『六位一體』生豬產業發展模式,在開陽縣馮三鎮、宅吉鄉、楠木渡鎮、南龍鄉累計帶動全年共帶動農戶77戶,投放生豬29706頭。2019年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整體效益有所下降。接下來,我們將在開陽縣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緊緊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在其他適宜養豬的鄉鎮進行推廣,讓更多的農戶發展生豬養殖致富。」黃國明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魯毅

編輯 任詩音

編審 晏海豔

相關焦點

  • 貴州開陽縣:脫貧攻堅中的「青年力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青年重任在肩、責無旁貸。近年來,開陽縣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投身脫貧攻堅戰,擔當作為、合力攻堅,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傳播脫貧攻堅青春好聲音,匯聚脫貧攻堅青春正能量,開陽青年一代用汗水和付出書寫著一份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青年華章。
  • 產業「造血」奔富路——「精準脫貧看隆回」寫真之二
    產業「造血」奔富路—— 「精準脫貧看隆回」寫真之二金銀花產業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廖耀華 攝 羅佳成 曹良海 龍銀波 陳仕球 8月下旬,筆者走進隆回鄉間田野,放眼望去,一串串辣椒搖曳多姿,一壟壟蔬菜青翠欲滴,一個個鄉村景點人頭攢動……該縣著力做好產業扶貧文章,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提升脫貧「造血」功能,讓貧困戶腰包「鼓起來」,鄉村富起來。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開陽縣稅務局工作人員梅可賢:用心用情做好...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一名工作人員。今年 3 月,我被委派到花梨鎮新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與這裡的緣分便從此時開始。新山村地處花梨鎮西北部,位於美麗的開洲湖畔。經過了解,新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 31 戶 96 人,雖說在 2019 年年底已全部脫貧,但幫助他們鞏固脫貧成效又成為了下一階段工作重點。新山村海拔最低處 630 米,最高處 1230 米,年平均氣溫 16 ℃,年降水量 1128 毫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14220 畝,林地 8527 畝。
  • 開陽縣融媒體中心:攜手愛心企業為保星村捐贈辦公用品
    近日,開陽縣融媒體中心、華興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攜手愛心企業,向開陽縣宅吉鄉保星村捐贈部分辦公用品。據悉,保星村是縣重點幫扶的貧困村之一,村委會辦公條件簡陋,辦公設備缺乏嚴重。開陽縣融媒體中心和華興油脂有限責任公司在了解到該情況後,主動與愛心企業對接,為該村村委會送去了電腦、沙發、辦公櫃等辦公用品,助力其改善村支兩委辦公條件。保星村村支兩委幹部紛紛表示,看到這麼多單位、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主動幫扶保星村,更堅定了該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玉門市:發展羊產業 群眾奔富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發展羊產業 群眾奔富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獨山子鄉金泉村98戶村民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以98萬元到戶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到村裡的興隆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固定8%保底分紅和二次純利潤分紅的方式,帶動98戶貧困群眾發展肉羊養殖,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6883元,已全部脫貧。
  • 農民「試水」養泥鰍邁上致富路―貴州開陽縣黨員創業帶富工程之...
    農民「試水」養泥鰍邁上致富路―貴州開陽縣黨員創業帶富工程之典型案例2015-10-31 15:48:00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開陽縣的農業水產養殖發展迅猛,但像王吉貴這樣嘗試特色養殖――養殖泥鰍還是第一家。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①|開陽縣龍廣村:打破城鄉壁壘 助力鄉村振興
    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 開陽縣王車村:聚焦中藥材產業發展 助推脫貧攻堅
    時下,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化橘紅種植示範園裡,管理人員正忙著察看化橘紅的成活率。開陽縣融媒體中心供圖「在家門口就有活幹,前段時間種植,這段時間管護,全年都有錢掙。」王車村貧困戶班啟發告訴記者,示範園的建立讓他既能照顧上家裡,又能在家門口乾活增加收入,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過日子也有了奔頭。
  • 開陽縣田坎村:特色產業黨支部助力村民增收
    黨建引領產業發展 助力村民增收  連日來,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的黃桃種植基地,村民正在黃桃樹行間,套種蔬菜萵筍,打窩、施肥、蓋土……大家分工合作。 南龍鄉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堅持黨建引領原則,在田坎村成立了谷頂黃桃黨支部、合心中藥材黨支部和田坎茶葉黨支部,將黨的組織建立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政策引導、組織協調、發動群眾等方面的優勢,以及黨員在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及鄉村振興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以特色產業發展為紐帶,助推鄉村振興,助力村民增收。 羅國鳳既是一名黨員,也是南龍鄉田坎村村委會副主任。
  • 那林鎮平安村塘根隊: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那林鎮平安村塘根隊: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那林鎮平安村塘根隊通過創立白鴿養殖場扶貧車間,利用養殖場產出的肥料和本地豐富的土地資源大力發展鳳梨、青柚等特色產業,解決了本村貧困戶的就近就業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鄉村快訊】太平鄉牛氣沖天奔富路、水泉鎮秸稈還田變「廢」為寶...
    【鄉村快訊】太平鄉牛氣沖天奔富路、水泉鎮秸稈還田變「廢」為寶...太平鄉牛氣沖天奔富路連日來,太平鄉迎來了養牛熱,在各村的「黨群心連心」微信群,每天都會傳來購牛信息,李豔寶購牛4頭、明樹傑購牛2頭……頻頻刷屏的購牛信息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坐不住了
  • 隆回黃金井村:黨建引領奔富路
    該村通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村在幫扶單位隆回縣科工信局和鎮黨委、鎮政府的幫扶指導下,按照「六個精準」的要求,紮實開展「三同」,用真心真情引導貧困戶自強自立,著重從茶葉、金銀花、獼猴桃、綠殼蛋雞等產業發展,與市場有效連結,確保貧困戶能夠穩定脫貧。
  • 開陽縣高寨鄉:8支村級作戰隊全力護航脫貧攻堅
    「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用幹部的『脫皮』換取群眾的脫貧。」連日來,開陽縣高寨鄉集結8支由縣下沉部門負責人、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組成的村級作戰隊,120餘名幹部下沉到村組一線,與鄉村幹部一道,在脫貧攻堅前線奮勇衝鋒。
  • 六盤山下的脫貧「讚歌」——人行銀川中支駐村工作隊助力留守老人...
    如何精準助力村裡的留守老人脫貧,是擺在人行銀川中支駐村工作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精準施策,量身訂做留守老人的「致富套餐」  脫貧路上一個人都不能少,要想攻克「留守老人致富難」,就必須根據留守老人的現狀特點、生活條件、知識水平和主觀意願,精準施策、量身定做出「脫貧套餐」,幫助老人走上自力更生、自我發展的奔富路。
  • 清水縣:美麗鄉村奔富路
    清水 美麗鄉村奔富路  清水縣圍繞林果、畜牧、經作、勞務四大主導產業的總體布局,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力實施林果增收、畜牧增收、經作增收、勞務增收、藥材增收和惠農政策增收等增收工程,因村因地制宜,分類分戶施策,成功打造出了西靈山等6個5萬畝現代農業科學發展示範區,基本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
  • 淅川:修好致富路 助力真脫貧
    淅川:修好致富路 助力真脫貧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石雪帆 楊振輝從淅川縣城鸛河西岸的濱河路南下五公裡,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徽派民居映入眼帘。「這就是金河鎮後河村,過去是個貧困村。」2016年年初,淅川縣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一條12公裡的通村水泥路,讓後河村村民告別了「兩條腿出山」的年代;兩年後,一條2.3公裡的柏油路又將通村主道和西濱河路連在了一起。「現在,村民掃掃『小黃車』就能進城了。」
  • 開陽縣毛雲鄉:「扶貧牛」讓貧困戶「牛」起來
    剛領到兩頭「扶貧牛」的開陽縣毛雲鄉毛慄莊村翁昭組貧困戶陳武全笑得合不攏嘴。毛雲鄉農業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針對貧困戶免費發放的「扶貧牛」屬於開陽縣2020年中央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和開陽縣2020年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
  • 茂林鎮:標準化肉牛養殖助力脫貧增收
    茂林鎮:標準化肉牛養殖助力脫貧增收 2020-07-22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開陽:千餘名黨員幹部下沉一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如今,脫貧攻堅勝利在望,貴州省開陽縣再接再厲、盡銳出戰,又選派855名黨員幹部下沉脫貧攻堅一線,加上原有的54支駐村工作隊270人,全縣已派出1125人遍布縣內107個村,在脫貧攻堅收官之戰中不獲全勝、絕不收兵。他們去了哪裡?最邊遠的鄉鎮村寨,最艱苦的攻堅一線,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
  • 開陽縣毛雲鄉:「扶貧牛」讓貧困戶的生活「牛」起來
    剛領到兩頭「扶貧牛」的開陽縣毛雲鄉毛慄莊村翁昭組貧困戶陳武全笑得合不攏嘴。  毛雲鄉農業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扶貧牛」發放前,鄉農業中心工作人員會向受助貧困戶講解養殖技術及疫病防控知識,此次針對貧困戶免費發放的「扶貧牛」屬於開陽縣2020年中央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和開陽縣2020年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