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列入江門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12-18 廣邑傳媒

我區非遺項目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列入江門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進一步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工作,經各市(區)推薦、申報、專家委員會評審和向社會公示,現批准玉石花盆景傳統製作等11個項目入選, 我區《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 列入 江門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遺保護工作方針,建立健全保護機制,明確責任目標,落實保護措施,深入推進非遺項目的發掘和保護工作。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是江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已有128年歷史。江海區國藝根雕工藝館是江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木雕根藝創作研究基地,是以國粹木雕與民間工藝設計的主營廠家,主要有工藝木雕和藝術木雕兩大類,手工木工雕刻精細。作品材質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檀香木,紫檀、樟木、柏木、沉香、酸枝紅木等。

▲禮樂木雕福牌、神龕花眉

▲禮樂木雕《鍾馗》

人物介紹

▲第四代傳承人—梁群英

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手工木工)考評員,國家技能(手工木工)二級技師,佛山市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廣東省民間文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廣東省嶺南工藝研究院研究員,廣東省嶺南風物「民間文化大講堂」培訓師,江門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門市木雕刻根藝創作研究基地負責人,江門市新的階層人士聯合會會員。

自幼對木雕民間工藝有著濃厚興趣,從小夢想就是成為木雕刻師,除了讀書學習的時間,平時一有閒時間就用紙學習美術畫畫,拿木頭學習雕刻,並得到了父親梁檢手把手傳授木雕技藝。1994年,師從父親的梁群英創辦「新會市雙水民間工藝行」,經營父輩的木雕作坊。

2007年,為了擴大木雕經營,在江海區禮樂街道創辦江海區弘善木雕加工廠,並以自己獨特方式發展,大力研究和開拓木雕工藝品創作和生產,從雕刻文化中找到突破,開闢了一條以沉香、檀香、紫檀、柏木、酸枝木等名貴木材為雕刻材料,傳承木雕文化的新路子。同時延續梁氏傳統木雕的傳統技藝和人文氣息,作品人物鮮明,格調雅致,通過自己的創意與創新,將傳統木雕理念融合到作品中,形成「作必有意,意在吉祥」的特色。

▲國藝根雕工藝館-江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2017年,原江海區禮樂弘善木雕廠更名為江海區國藝根雕工藝館,二十多年來,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精湛技藝,贏得了省內外眾多愛好者的讚賞與好評。國藝根雕工藝館是江門地區有代表性的工藝美術文化和文創企業,願依託千年傳統文化底蘊,與社會各界攜手並進,整合文化遺產資源,在創新中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事業。為江門木土木雕領域和瀕臨失傳的木雕手藝發展與培養木雕人才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和貢獻。

部分獲獎作品

▲作品《降龍》獲2016中國(江門)工藝美術「金榕獎」銅獎

▲作品《喜獲豐收》獲「嶺南杯」2016中國(廣東)民間工藝博覽會銅獎、2018珠三角工藝美術精品評比「工美金匠獎」銅獎

▲作品《檀香木雕》獲「嶺南杯」2017中國(廣東)民間工藝博覽會銅獎

▲作品《狼牙山五壯士》獲2018珠三角工藝美術精品評比「工美金匠獎」銀獎

▲作品《納福》獲第2019珠三角工藝美術精品評比「工美金匠獎」金獎、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 銅獎

▲作品《道濟》獲2019珠三角工藝美術精品評比「工美金匠獎」銀獎

(圖文編輯:湯豔琴)

相關焦點

  • 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品賞(六)
    ▲馬岡竹器成品馬岡竹器於2008年1月被列入開平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21年2月,「馬岡竹器」入選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金漆鑲嵌是中國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已有七千年歷史。金漆鑲嵌按照門類可以細分為很多種,而彩石鑲嵌屬於其中的一種。據《北京志·工業卷》記載,金漆鑲嵌之彩石鑲嵌是一種採用石雕、浮雕與花板雕刻相結合的技法。彩石鑲嵌製作技藝,始於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源自宮廷的一種特種工藝。
  • 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啦!
    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啦!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九府字〔2020〕45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及駐市有關單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九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現將九江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榆社有7個項目入選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晉中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市政發〔2017〕101
  • 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圖片來源:重慶市人民政府官網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渝府發〔2019〕16號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快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有關規定,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審,市政府同意將「涪州風物傳說」等19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現予公布。
  • 10項列入天津市和平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原標題:10項列入和平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為了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12月19日,由中共和平區委宣傳部、和平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和平文化宮、和平區非遺保護中心、和平區非遺大師工作室承辦的「多彩非遺創造美好生活」非遺文化展示、展演活動暨和平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頒牌儀式在和平文化宮舉行
  • 四種美食 擬列入漳州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公示的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廣受漳州市民喜愛的漳州手抓面、漳州豬蹄面、漳州滷味、漳州麵粉棗這4種小吃的傳統製作技藝榜上有名,頗受期待。據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林銘煌介紹,這4項小吃技藝都具有百年歷史,也都經歷了師徒口授身教的傳承,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早的風味,並且有著廣泛且深厚的群眾基礎,申報非遺能更好地對這些傳統小吃技藝進行保護和傳承,並將它們做大做強,下一步這4種傳統小吃製作技藝還將申報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關於批准並公布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關於批准並公布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和《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粵府〔2006〕70號)有關規定,經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評定並向社會公示,現批准將廣州市「蘿崗香雪」等123個項目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予公布。
  • 濰坊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齊魯網濰坊7月19日訊根據國家和省、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管理與認定有關要求,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審工作。經過初評、面試、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以及公示環節,確定了第五批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56人),並予以公布。
  • 我縣兩個傳統技藝民俗入選第八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日,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我縣傳統技藝「糖環結製作技藝」和民俗「漁梁習俗」入選。據了解,共有10個項目被列入第八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技藝和民俗四大類,分別收錄了「客家童謠」1項民間文學;「客採調」1項傳統音樂;「客家菜烹飪技藝」「鐵爐功夫湯製作技藝」「彩扎(樓鎮彩扎)」「月餅傳統製作技藝(月光餅製作技藝)」「擂茶製作技藝」和「糖環結製作技藝」共6項傳統技藝;「漁梁習俗」和「臨江鎮關帝廟會」兩項民俗。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傳統技藝共有27項,國家級1個,泉州市級4個,南安市級22個。
  • 萬米齋糕點傳統製作技藝(市級)
    萬米齋糕點傳統製作技藝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第六代傳承人李冠鵬對傳承技藝充滿信心。 純手工製作、傳統原料配方、紙質包裹、紙繩綑紮,每塊小的250克、大的姓萬的伊斯蘭教徒出門面房,李彥銘出食品製作技術。當時的糕點用各種穀物磨碎後做成,品種多樣,故起名為「萬米齋」,意為多種(萬)穀物(米)做糕點的作坊(齋)。因萬家為伊斯蘭教徒,所以,當時製作的均為清真食品。從第二代傳承人李鎮南,第三代傳承人李金山,到第六代傳承人李俊紅的兒子李冠鵬,一直生產著傳統月餅。
  • 18項傳統文化入選新餘市第四批市級非遺名錄(圖)
    大江網/新餘頭條客戶端訊 杜建群、記者何 琪報導:近日,新餘市公布了新餘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有包括傳統體育、傳統美術、傳統醫藥、民俗等五大類18項傳統文化入選。  新餘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也擁有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公示】關於對32名第三批敦煌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
    【公示】關於對32名第三批敦煌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公示 2020-07-24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2個項目入選亳州第七批非遺名錄
    日前,記者從市文化體育旅遊局了解到,我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包括亳州芍花傳說、亳州古琴、亳州核雕等32個項目入選。據了解,此次公示的非遺代表項目共有32項,其中新入選項目31項、擴展項目1項。
  • 陽原這些人都上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快看看有人認識的嗎?
    碎皮加工技藝、西城王氏木雕技藝、弘州玉雕技藝、弘州張氏泥塑技藝、麻繩製作技藝.匠心獨具,精美絕倫,是陽原人民智慧的見證。揣骨疃圪渣餅、西城陳氏熟肉、化稍營驢肉.百年品牌,傳承有序。以上項目都已分別錄入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堪稱我縣傳統文化的結晶。這一切,如影形隨地伴著一代代陽原人走過悠悠歲月,化為生活在這塊熱土上人們的濃濃情結和深深記憶。
  • 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江門市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
    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江門市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府辦〔2019〕23號各市(區)人民政府,市有關單位:《江門市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方案》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
  • 商丘市又批准6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很多名吃!快看看都是啥?
    商丘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商丘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經研究,批准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確定的商丘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63項)和商丘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名錄(3項),現予以公布。
  • 丁丁糖、桂花糕、鴨腸火鍋……成都這些美食入選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4月15日,成都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正式公布。此次共有39個項目入選市級非遺,其中大部分就是你熟悉的傳統美食的製作工藝哦!排名不分先後喲~表1:成都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 序號項目類別項目編碼項目名稱項目保護單位備註1傳統音樂
  • 臨沂市公布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附名錄)
    2020年12月1日,臨沂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88項)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項)。 一、臨沂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共計88項)一、民間文學(2項)項目名稱申報縣區或單位秀峪傳說沂水縣聖水坊傳說沂水縣
  • 全州這項傳統技藝被列入新增國家級非遺文化遺產
    近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出爐。 近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出爐。桂林米粉、油茶成功上榜,我市特色小吃首次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