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被美國折騰成為憋屈內陸國,未來還有突破之路?

2021-01-10 騰訊網

南斯拉夫曾是一個與我國友好的國家,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後,南聯盟繼承南斯拉夫主體,不過南聯盟已經與南斯拉夫無法相比了。南聯盟是由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但2006年,在西方國家的鼓動下,黑山與塞爾維亞分開,塞爾維亞從此成為一個內陸國,失去了出海口。

這個古代強悍的民族,最終成為巴爾幹半島一個很憋屈的國家,並不是塞爾維亞造成的,而是西方國家製造的,當然也與南斯拉夫最初建立時存在的一些隱患有關。當初狄托一些政變,也為塞爾維亞現在埋下隱患,不過西方還是直接因素。

塞爾維亞目前沒有出海口,但作為巴爾幹半島的主要國家,將來還有突破之路嗎?

01 半島中心

從地圖上看,塞爾維亞處於巴爾幹半島中心。雖然塞爾維亞成為一個內陸國,其實塞爾維亞才是半島的「魂」,無論是塞爾維亞,還是其首都貝爾格勒,是古代巴爾幹半島最主要地區。當年南斯拉夫成立時,也將塞爾維亞作中心地區,而首都也是貝爾格勒。

雖然塞爾維亞現在是內陸國,但真正能輻射四周國家恰恰就是塞爾維亞。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雖然現在很尷尬,但其他獨立國家也不完整,雖然享受出海口,但卻沒有「魂魄」。

無論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都有一個文化向心力,而南斯拉夫解體後,像克羅埃西亞、波赫、北馬其頓等國,雖然獨立了,但這些國家卻沒有一種傳統文化支撐。舉個簡單例子,北馬其頓獨立時,曾想以「馬其頓」 為國名,當即遭到希臘反對,此國還用過「前南國家馬其頓」這樣不倫不類的國名,後來不得不改為「北馬其頓」,這個國家也很尷尬。因為北馬其頓的歷史無法向前追溯到馬其頓,北馬其頓也是斯拉夫人,就地區而言他們傳統向心力也在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人一直是一個很強悍的民族,這個民族雖然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一段時間,有些塞爾維亞人成為穆斯林,但總體來看塞爾維亞依然堅持東正教。去過貝爾格勒的朋友或許會發現,這裡聚集著巴爾幹半島文化。難怪成為當年南斯拉夫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雖然南斯拉夫解體後,獨立國家有各自首都,但貝爾格勒的位置無人能比,其文化及地位也無人能搶走。

作為巴爾幹半島中心,而貝爾格勒又是中心的中心,只要國家存在,文化傳統存在,即使憋屈也是一塊重要戰略要地。

02 突破之路

巴爾幹半島被稱為「世界火藥桶」,有人認為巴爾幹半島經歷3次解體,經歷長時間的戰爭,現在平穩了。其實平穩只是暫時,南斯拉夫那些解體國家都倒向西方交好美國。而塞爾維亞卻始終不服氣,而且對美國有著很複雜的心情。當年美國沒少折騰南聯盟,資助反對派與米洛舍維奇對抗。但現在成為一個內陸國以後,塞爾維亞人看清美國的真實意圖。

塞爾維亞雖然想融入歐洲,不過歐盟卻讓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是獨立國家,倔強的塞爾維亞堅決不承認。不過目前看科索沃已經獨立,塞爾維亞不承認也無法改變。科索沃只是塞爾維亞一個省,被西方硬生生給挖走,擱誰心裡也不好受。

西方沒想到,他們把塞爾維亞推向了俄羅斯。現在塞爾維亞與俄羅斯關係非常好,也與我國保持友好關係,我們常稱塞爾維亞為「兄弟國」。塞爾維亞在南聯盟時,就與俄羅斯交好,希望藉助俄羅斯,打破西方的打壓。只可惜葉爾欽短視,沒有接納南聯盟。但現在普京不短視了。

塞爾維亞選擇俄羅斯也是一條正確之路,如果選擇美國,或許永遠被封在內陸。俄羅斯帝國崛起後,對巴爾幹半島有想法,甚至已經深入巴爾幹半島的保加利亞,後來因為與歐洲國家戰爭失敗,不得不退出。

蘇聯時期,一直想與南斯拉夫合併,蘇聯想打通巴爾幹半島,尋找一條出入地中海更為便捷的出口。蘇聯也沒有成功。美國轟炸南聯盟時,米洛舍維奇曾向俄羅斯提議加入俄白聯盟。可惜葉爾欽沒有這樣的戰略眼光。

現在普京接納塞爾維亞,不排除俄羅斯未來在巴爾幹半島有所作為。俄羅斯被西方圍堵打壓,也想打破西方戰略。而塞爾維亞卻是一個很好的立足點。

不要以為塞爾維亞是內陸國,沒什麼戰略價值。俄羅斯將來或把塞爾維亞打造成類似於加裡寧格勒的地位,就如「楔子」一般打入巴爾幹半島北約部隊的中心。到時飛彈一放,塞爾維亞旁邊國家都難受,實際上這招棋就活了。所以未來巴爾幹半島依然不平靜,依然是世界的「火藥桶」。

03 任重道遠

西方不會讓俄羅斯與塞爾維亞實現這一目標。當然俄羅斯現在也沒有過多精力放在巴爾幹半島,但沒精力不等於放棄。

現在俄羅斯在敘利亞實際上也是「破局」之戰,如果俄羅斯在中東戰略實現後,下一個戰略目標就是巴爾幹半島,到時塞爾維亞或許是翻身之仗。大國之間戰略其實就是世界「洗牌」之日。

俄羅斯的中東戰略並非順順利利成功,美國也不會讓俄羅斯成功,還有土耳其,這些都制約著俄羅斯中東戰略。這一戰略成功後,俄羅斯就完成了蘇聯時期的布局,歐洲國家就會著急了。

目前看,法國拉攏俄羅斯再次融入歐洲。而俄羅斯在歐洲國家很多朋友,比如希臘與俄羅斯關係不錯,希臘也是巴爾幹半島國家,所以未來俄羅斯進入巴爾幹可能性很大。但需要時間和機遇。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獨立,對塞爾維亞的打擊,讓它徹底淪為內陸國
    1992年之後,剩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國,重組成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南聯盟)。然而塞爾維亞境內的科索沃,一直尋求獨立,最終導致了科索沃戰爭的爆發。科索沃戰爭對於南聯盟的打擊是巨大的,他不但導致科索沃直接脫離塞爾維亞的控制,也導致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出現了獨立的趨勢。南聯保持一個獨立的政體,開始出現了裂痕。
  • 全球「最憋屈」的內陸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內陸國,名字卻總被叫錯
    全球「最憋屈」的內陸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內陸國,名字卻總被叫錯但是你們知道嗎?白俄羅斯是歐洲內陸的一個國家,同時它也是全球最憋屈的一個內陸國,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現在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出國旅行的人也非常的多,但是一般人出國的話需要辦理許多的手續,非常的麻煩。
  • 歐洲疫情:我國援助塞爾維亞,為何歐洲老牌帝國坐不住還吃醋?
    1.友誼當時塞爾維亞疫情並不太嚴重,由於塞爾維亞在南斯拉夫歷次解體成為內陸國,該國的民眾大都到歐洲發達國家打工,如果不及早控制疫情,塞爾維亞這樣的內陸小國必定遭受重創。不得不佩服武契奇總統的超前預防。當時武契奇說了一句話很有名:「偉大的歐洲團結是不存在的,那不過是寫在紙上的童話,我們現在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中國。」
  • 為何總是不"待見"塞爾維亞?
    而塞爾維亞作為南斯拉夫解體的主體國家,卻沒有俄羅斯那麼幸運,北約對南斯拉夫的肢解可謂「心狠手辣」,硬生生把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分割得七零八落,塞爾維亞淪為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整個國家的發展潛力完全被閹割。
  •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獨立,對塞爾維亞的打擊,讓它徹底淪為內陸國
    1992年之後,剩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國,重組成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南聯盟)。然而塞爾維亞境內的科索沃,一直尋求獨立,最終導致了科索沃戰爭的爆發。科索沃戰爭對於南聯盟的打擊是巨大的,他不但導致科索沃直接脫離塞爾維亞的控制,也導致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出現了獨立的趨勢。南聯保持一個獨立的政體,開始出現了裂痕。
  • 讓塞爾維亞淪為內陸國,黑山是如何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的?
    ▲塞爾維亞成為內陸國一、塞蒙曾是一家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歷史,要從他們的共同祖先-斯拉夫人說起。▲杜克裡亞王國與此同時,塞爾維亞人建立起龐大的「塞爾維亞王國」。到杜尚時期,塞爾維亞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國家之一。相比之下,杜利亞王國的面積則比較小,黑山不得不依附於塞爾維亞。
  • 海岸線悲催5個沿海國家,差點淪為內陸國,看著太憋屈了
    內陸國指的是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包圍的國家,例如蒙古。沿海國就是陸地領土的一部分和海洋連接的國家,例如我們中國就是沿海國。沿海國、內陸國和島國不過,世界上有一些國家雖是沿海國,但是海岸線相比於它們的領土面積來講顯得非常微不足道,海岸線短的讓人讓人覺得非常憋屈。這是哪些國家呢?數了數有5個。
  • 塞爾維亞:巴爾幹半島的強悍民族,米洛舍維奇死後為何更團結?
    不過塞爾維亞人是主體。當沙俄崛起後,不斷奪取黑海出口時,塞爾維亞的人獨立意識不斷增加,後來在沙俄的幫助下,擺脫奧斯曼帝國統治而獨立,並成為巴爾幹半島一個很強悍的國家。 近現代以來巴爾幹半島形成了南斯拉夫國家,二戰後,克羅埃西亞人狄托又重建南斯拉夫。但狄托死後12年,南斯拉夫解體,巴爾幹迎來近10年戰火。後來塞爾維亞與黑山重組建立南聯盟,代表南斯拉夫核心國家。
  • 歐洲最憋屈的內陸國,距海2公裡卻無一寸海岸線,出海需借道鄰國
    : 粑粑麻麻愛甜心 舉報   當今世界,出海口對於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與交往極其重要,眾多內陸國做夢都想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海岸線
  • 失去所有海岸線,淪為內陸國的三個國家
    海岸線是指大海和陸地的分界線,這條線可以說是一條美麗的界線,不僅風景優美,可以成為人們放鬆休閒的樂園,而且作用突出,可以成為人們對外交流的門戶。大航海時代以來,海洋的作用越發突顯,擁有海洋,可以獲取大量土地和財富,而失去海洋,則基本成了窮國弱國。
  • 什麼是雙重內陸國
    全世界一共有蒙古、寮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尼泊爾、不丹、白羅斯、摩爾多瓦、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盧森堡、塞爾維亞、北馬其頓、梵蒂岡、聖馬利諾、安道爾、衣索比亞、南蘇丹、中非、查德、尼日、馬裡、布吉納法索、烏幹達、盧安達、蒲隆地、馬拉威、尚比亞、辛巴威、波札那、史瓦帝尼、賴索托、巴拉圭、玻利維亞
  • 雙重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如何對外貿易?
    有這麼一個地理名詞,叫「雙重內陸國」。何為雙重內陸國?就是甲國是一個內陸國,不沿海,而甲國的所有鄰國也全部是內陸國。這樣的雙重內陸國,地球上有兩個,一個是歐洲的列支敦斯登,夾在瑞士與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中。另一個在中亞,就是烏茲別克斯坦(以下簡稱烏茲別克)。
  • 最悲催國家:15年三次分裂,沿海國變內陸國,國土僅原來30%
    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對南聯盟進行了2個月的狂轟濫炸,給南聯盟造成了極其慘烈的損失。這次戰爭的結果是塞爾維亞的科索沃省獨立出去了,現在只剩下名義上還保留在塞爾維亞,其實塞爾維亞已經完全不能控制科索沃了。這是以塞爾維亞為主體的南聯盟的第二次解體,這次解體讓塞爾維亞損失了1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
  • 歐洲孤島:國家統一與撕裂背後,塞爾維亞血淚與未來
    塞爾維亞的前世2000年前,歐洲維斯杜拉河畔居住著斯拉夫人,後因生活所迫,斯拉夫人遷移至不同地方,東斯拉夫人就是今日俄羅斯與烏克蘭先祖,西斯拉夫人則是波蘭與捷克的先祖,而南斯拉夫人則成為塞爾維亞及其鄰國先祖。
  • 旅遊:飽經滄桑後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半島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
    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的內陸國,前南斯拉夫的主體國。「巴爾幹火藥桶」、「塞拉耶佛事件」、「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都與其有關。南斯拉夫解體後,塞爾維亞成為獨立國家。這裡雖然飽經滄桑,歷經風雨,但是歷史和文化的熔爐並沒有讓這個國家陷入濃鬱的苦難情緒,熱情、好客的塞爾維亞人以及豐富的民俗文化讓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半島又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塞爾維亞,處在東西歐的十字路口,數世紀以來,一直是東西方的橋梁和紐帶,不同的文明、宗教、氣候和地貌都在此交匯。
  • 在全世界的所有國家中,有哪些國家是「內陸國」?
    「沿海國」是指其陸地領土的一部分或全部鄰接海洋的國家,比如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法國和德國等國都是沿海國,澳大利亞獨佔澳大利亞大陸,屬於領土全部鄰接海洋的沿海國。「內陸國」是指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截止2016年世界上總共有44個內陸國家,其中有兩個是「雙重內陸國」。
  • 悍勇斯拉夫人八:巴爾幹半島的戰鬥民族塞爾維亞
    一,塞爾維亞,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裡(含科索沃),人口約718萬(不含科索沃地區),2018年人均GDP約7234美元,首都貝爾格勒。  (塞爾維亞女孩。)  二,塞爾維亞的歷史  1,公元6~7世紀,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爾維亞人定居於巴爾幹半島薩瓦河中下遊迤南至亞得裡亞海沿岸一帶。在拜佔庭帝國的影響下居民改信東正教。
  • 免籤的歐洲國家塞爾維亞將成為中國遊客的下一個旅遊熱門地
    講真,說到塞爾維亞,很多人都是一臉懵逼,但你應該知道這世界上曾經有一個很牛逼的組織叫——南斯拉夫吧?對噠,南斯拉夫聯盟就是塞爾維亞的前身。這個組織到底有多niubility呢?一位對塞爾維亞歷史頗有了解的小夥伴告訴我:美國大哥不惜一切代價來瓦解這個組織,挑起了科索沃戰爭。這歷史的糾葛太深太複雜,我也說不太清楚。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歷史書。
  • 歐洲最憋屈的沿海國家,海岸線僅有25公裡,出海時需要看鄰國臉色
    文|格瓦拉同志 在當今世界,出海口對於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與交往極其重要,眾多內陸國做夢都想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海岸線。然而世界上有一些「憋屈」的沿海國,雖然有海岸線、出海口,但長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且每次出海都要看鄰國「臉色」,實在是有種「幸福的煩惱」。
  • 科索沃獨立至今不被承認,為何黑山宣布獨立,塞爾維亞就主動認可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獨立,這對塞爾維亞打擊嚴重,自此成為沒有海岸線的國家 確實,自從南斯拉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解體開始,一個又一個的小國家紛紛站直了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