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曾是一個與我國友好的國家,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後,南聯盟繼承南斯拉夫主體,不過南聯盟已經與南斯拉夫無法相比了。南聯盟是由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但2006年,在西方國家的鼓動下,黑山與塞爾維亞分開,塞爾維亞從此成為一個內陸國,失去了出海口。
這個古代強悍的民族,最終成為巴爾幹半島一個很憋屈的國家,並不是塞爾維亞造成的,而是西方國家製造的,當然也與南斯拉夫最初建立時存在的一些隱患有關。當初狄托一些政變,也為塞爾維亞現在埋下隱患,不過西方還是直接因素。
塞爾維亞目前沒有出海口,但作為巴爾幹半島的主要國家,將來還有突破之路嗎?
01 半島中心
從地圖上看,塞爾維亞處於巴爾幹半島中心。雖然塞爾維亞成為一個內陸國,其實塞爾維亞才是半島的「魂」,無論是塞爾維亞,還是其首都貝爾格勒,是古代巴爾幹半島最主要地區。當年南斯拉夫成立時,也將塞爾維亞作中心地區,而首都也是貝爾格勒。
雖然塞爾維亞現在是內陸國,但真正能輻射四周國家恰恰就是塞爾維亞。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雖然現在很尷尬,但其他獨立國家也不完整,雖然享受出海口,但卻沒有「魂魄」。
無論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都有一個文化向心力,而南斯拉夫解體後,像克羅埃西亞、波赫、北馬其頓等國,雖然獨立了,但這些國家卻沒有一種傳統文化支撐。舉個簡單例子,北馬其頓獨立時,曾想以「馬其頓」 為國名,當即遭到希臘反對,此國還用過「前南國家馬其頓」這樣不倫不類的國名,後來不得不改為「北馬其頓」,這個國家也很尷尬。因為北馬其頓的歷史無法向前追溯到馬其頓,北馬其頓也是斯拉夫人,就地區而言他們傳統向心力也在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人一直是一個很強悍的民族,這個民族雖然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一段時間,有些塞爾維亞人成為穆斯林,但總體來看塞爾維亞依然堅持東正教。去過貝爾格勒的朋友或許會發現,這裡聚集著巴爾幹半島文化。難怪成為當年南斯拉夫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雖然南斯拉夫解體後,獨立國家有各自首都,但貝爾格勒的位置無人能比,其文化及地位也無人能搶走。
作為巴爾幹半島中心,而貝爾格勒又是中心的中心,只要國家存在,文化傳統存在,即使憋屈也是一塊重要戰略要地。
02 突破之路
巴爾幹半島被稱為「世界火藥桶」,有人認為巴爾幹半島經歷3次解體,經歷長時間的戰爭,現在平穩了。其實平穩只是暫時,南斯拉夫那些解體國家都倒向西方交好美國。而塞爾維亞卻始終不服氣,而且對美國有著很複雜的心情。當年美國沒少折騰南聯盟,資助反對派與米洛舍維奇對抗。但現在成為一個內陸國以後,塞爾維亞人看清美國的真實意圖。
塞爾維亞雖然想融入歐洲,不過歐盟卻讓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是獨立國家,倔強的塞爾維亞堅決不承認。不過目前看科索沃已經獨立,塞爾維亞不承認也無法改變。科索沃只是塞爾維亞一個省,被西方硬生生給挖走,擱誰心裡也不好受。
西方沒想到,他們把塞爾維亞推向了俄羅斯。現在塞爾維亞與俄羅斯關係非常好,也與我國保持友好關係,我們常稱塞爾維亞為「兄弟國」。塞爾維亞在南聯盟時,就與俄羅斯交好,希望藉助俄羅斯,打破西方的打壓。只可惜葉爾欽短視,沒有接納南聯盟。但現在普京不短視了。
塞爾維亞選擇俄羅斯也是一條正確之路,如果選擇美國,或許永遠被封在內陸。俄羅斯帝國崛起後,對巴爾幹半島有想法,甚至已經深入巴爾幹半島的保加利亞,後來因為與歐洲國家戰爭失敗,不得不退出。
蘇聯時期,一直想與南斯拉夫合併,蘇聯想打通巴爾幹半島,尋找一條出入地中海更為便捷的出口。蘇聯也沒有成功。美國轟炸南聯盟時,米洛舍維奇曾向俄羅斯提議加入俄白聯盟。可惜葉爾欽沒有這樣的戰略眼光。
現在普京接納塞爾維亞,不排除俄羅斯未來在巴爾幹半島有所作為。俄羅斯被西方圍堵打壓,也想打破西方戰略。而塞爾維亞卻是一個很好的立足點。
不要以為塞爾維亞是內陸國,沒什麼戰略價值。俄羅斯將來或把塞爾維亞打造成類似於加裡寧格勒的地位,就如「楔子」一般打入巴爾幹半島北約部隊的中心。到時飛彈一放,塞爾維亞旁邊國家都難受,實際上這招棋就活了。所以未來巴爾幹半島依然不平靜,依然是世界的「火藥桶」。
03 任重道遠
西方不會讓俄羅斯與塞爾維亞實現這一目標。當然俄羅斯現在也沒有過多精力放在巴爾幹半島,但沒精力不等於放棄。
現在俄羅斯在敘利亞實際上也是「破局」之戰,如果俄羅斯在中東戰略實現後,下一個戰略目標就是巴爾幹半島,到時塞爾維亞或許是翻身之仗。大國之間戰略其實就是世界「洗牌」之日。
俄羅斯的中東戰略並非順順利利成功,美國也不會讓俄羅斯成功,還有土耳其,這些都制約著俄羅斯中東戰略。這一戰略成功後,俄羅斯就完成了蘇聯時期的布局,歐洲國家就會著急了。
目前看,法國拉攏俄羅斯再次融入歐洲。而俄羅斯在歐洲國家很多朋友,比如希臘與俄羅斯關係不錯,希臘也是巴爾幹半島國家,所以未來俄羅斯進入巴爾幹可能性很大。但需要時間和機遇。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