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船供不應求制約行業成本下降 全球海上風電突遇新「瓶頸」

2021-01-10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2020年是全球海上風電業飛速發展的一年,裝機量突飛猛進,單機容量不斷增長。然而,繁忙的海上施工卻為產業鏈帶來了新的壓力,全球海上風電施工船訂單一度「爆滿」。行業研究機構雷斯塔能源最新發布報告預測,隨著各國陸續出臺海上風電規劃,2025年後,全球海上風電施工船將嚴重短缺,甚至將成為未來制約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施工船供不應求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的數據,2020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預計將首次突破70吉瓦,創下歷史新高,同時,2021年後,海上風電將成為各國風電新增裝機的主要推動力。


  雷斯塔能源在其報告中指出,根據此前的發展狀況,在21世紀的前10年裡,全球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應該相對緩慢,因此海上施工船市場供應也相對充足。然而,2020年全球多國把「綠色能源轉型」設定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導致在建以及待建的海上風電項目數量驟然增加,讓海上風電施工船市場一時「措手不及」。


  據船舶經紀公司ClarksonsPlatouAS海上可再生能源業務部門主管FrederikColban-Andersen預計,2020-2023年期間,全球每年新增的海上風機數量將從600座上漲至1000座左右,漲幅達67%,但在此期間,全球海上風電施工船的數量卻僅能增長44%左右。


  雷斯塔能源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的海上風電施工船平均能在3-4天內完成一座海上風機的吊裝工作,鑑於海上風電項目的平均規模,海上風電施工船的作業周期通常要持續數月,這導致市場上的施工船經常供不應求,往往需要提前數月預定。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歐洲地區海上風電施工船的租賃價格已高達每艘每天數十萬歐元,並呈現上漲態勢。在中國,由於風電行業正值「搶裝期」,此前也有多位行業內人士透露,2020年海上風電施工船也供不應求,施工價格更是居高不下。


  「大風機」帶來新挑戰


  施工船緊缺並不是海上風電遇到的唯一問題。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全球海上風機的平均單機容量僅為3兆瓦;但從2014年起,歐洲等地的海上風電開始加速進入「大風機」時代,海上風機的單機容量逐年遞增,到2022年預計平均單機容量有望攀升至6.1兆瓦。


  在海上風機「越來越大」的發展趨勢下,超大風機的海上運輸、安裝也成為了更大的難題。據了解,目前全球主要風電整機生產商大多已開啟大兆瓦機組的研發,10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規模化生產已為期不遠。截至目前,由通用電氣(GE)研發的Haliade-X12兆瓦風機葉片長度已達到107米。但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範圍內僅有四艘海上風電施工船能夠完成這款風機的安裝作業。據了解,該型號風機將在2021年開始大規模量產,安裝需求已迫在眉睫。


  歐洲風電行業機構WindEurope曾發布預測稱,全球至少需要新增10艘海上風電施工船,才能滿足現有項目的安裝需求。另外,用於深水區域的新式重型浮式施工船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


  雷斯塔能源分析認為,從市場現狀來看,目前全球現有的海上風電施工船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油氣行業,此前從事海上油氣平臺的安裝與拆卸,對於重型設備的海上吊裝較為有利,但在靈活性方面卻顯不足,難以滿足海上安裝風機連續快速移動的需求。


  行業降本「受拖累」


  另外,有數據顯示,在海上風電場的建設過程中,風機安裝成本佔總資本支出的20%-30%。以總裝機量1吉瓦、有100座風機的海上風電場為例,建設成本通常可高達8-10億美元。


  據雷斯塔能源海上風電領域產品經理AlexanderFlotre預計,自2025年開始,重型吊裝船舶的短缺很可能成為制約海上風電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海上風電整體的降本速度也很可能受此拖累。「未來,海上風電施工船不僅將用於風電場建設初期的安裝作業,還將在項目後期運維以及周期性更換設備等方面有所應用。未來海上風電產業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元化。」


  在海上風電施工船市場快速發展的當下,部分船舶企業已「嗅到」先機並開始了船舶改造工作。2020年,歐洲海上船舶運營商Esvagt宣布,將其業務重心從油氣領域更多轉向海上風電,同時也將更加關注海上風電安裝領域的人才培養。另一船舶公司ScorpioBulkers也宣布,將定製一艘大型海上風電施工船,總造價在2.65億至2.9億美元,2023年完成交付。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船舶業的創新速度仍需大幅提升,才能跟上海上風電領域設備更新換代的步伐。(記者李麗旻)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海上風電「2022關口」!江蘇平均造價上漲了1000-2000元/kW
    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國內至少有30個海上風電項目同時在建,裝機量逾1297萬千瓦,四成以上新開工。至去年底,上海電氣、遠景能源、金風科技、明陽智能、中船重工海裝累計裝機量位列海上風電整機商全國累計裝機量前五,居全球第3、4、5、7、10位。去年全球新增榜上,這5家企業及湘電風能都進入了前十。手握疾速增長的國內訂單,中國龍頭企業近兩年接連超越了德國senvion、美國GE可再生能源等老牌海外製造商,與全球第二巨頭三菱維斯塔斯的市場份額差距不斷縮小。
  • 潮間帶和近岸海上風電項目遭遇發展瓶頸
    我國海上風電開發需慎行 風電企業「下海」喊「暈」 潮間帶和近岸海上風電項目遭遇發展瓶頸  儘管海上風電維護成本較高,但其大功率、高資源利用以及離城市負荷密集區近的優勢都成為各國追捧的理由。然而當沿海各省紛紛制定開發規劃、各大電力巨頭四處「跑馬圈海」、國內外風機製造巨頭爭相參與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海上風電在我國尚處起步階段,不僅面臨著開發成本高、設備研發力量薄弱、施工經驗不足等困難,而且由於我國沿海各地的海況不盡相同,海上風電場的建設必須要綜合考慮自然、環境等綜合因素,因此沿海開發海上風電不能一哄而上,遍地開花。
  • 四艘海上風電安裝船訂單籤約!
    據國際船舶網消息,招商局重工近日再次獲得歐洲老牌船東OHT 的訂單,為其製造最多4艘風機安裝船。前幾日,招商局重工正江蘇海門基地為挪威OHT公司建造的全球最大海上風電施工船「Alfa Lift」,已正式獲得全球最大海上風場的合同。招商局重工也正在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船市場的重要角色。
  • 優化電纜技術,海上風電投資將下降400~500元/kW
    到2050年,歐洲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50GW,其中英國將貢獻80GW的裝機規模。趙生校指出,我國海上風電併網規模即將在2021年底居全球第一位。截止2020年9月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規模為7.5GW,預計2020年底累計併網規模為8GW~9GW,2021年底累計併網規模將達到12GW以上。不論是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還是累計併網規模,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 臺灣地區最新海上風電電價,還是有點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臺灣地區2021年海上風電補貼電價正式公布,為4.6568新臺幣/千瓦時(約合人民幣1.0771元/千瓦時),相比2020年海上風電補貼電價下降8.6%。當局降低海上風電補貼電價的依據是投資成本下降,而成本下降的原因有三點:產業鏈規模效應產業鏈本土化更豐富的項目經驗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今年的數據,臺灣地區海上風電成本下降速度可能並沒有當局想像的那麼快,主要原因包括:疫情海況惡劣,影響施工進度施工船短缺產業鏈本土化程度低於預期因此,開發商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降低成本,而用降低電價來倒逼開發商降本
  • 精細化管理 | 抓好六項機制 深化精細監管 汕尾海上風電施工船全面...
    精細化管理 | 抓好六項機制 深化精細監管 汕尾海上風電施工船全面納入程序式管理 2020-11-27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家中國船廠敲定首艘新一代風電安裝船訂單
    雖然新船的價格並未公布,但消息人士推測最新海上風電安裝船造價可能在3億美元以上。 據了解,新船配備了最大起重能力2500噸、最高起吊高度165米的伸縮式起重機,這種自升式安裝船能在最大65米水深工作,主要服務未來更大尺寸和容量的海上風機安裝。新船將採用電池混合動力解決方案,以及一個複雜的電氣和控制系統,與同類船舶相比能夠減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
  • 風電「後平價」時代:海上風電成「最後一座山峰」?
    「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的風電發展做到了從0到1的跨越。」在2020年初的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以下簡稱「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曾如此總結風電行業所取得的成績。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23億千瓦,穩居全球第一。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1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750萬千瓦。
  • 2021年中國風電設備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2019年,中國新增風電併網裝機容量25.74GW,其中陸上新增併網裝機容量23.76GW,海上新增併網裝機容量1.98GW。截至2019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209.94GW,自2008年以來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佔全球累計風電裝機量的32.24%。
  • 新能源發電經濟性快速提高 海上風電度電成本環比降22%
    追求愈發低廉的發電成本,一直都是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不懈努力的目標。  而日前(11月1日),彭博新能源財經最新發表的平準化度電成本報告(以下簡稱「彭博報告」)顯示,2016年下半年全球海上風電技術的度電成本(加權平均)估計為126美元/兆瓦時(約0.85元/千瓦時)。
  • 全球最大風電安裝船在美國開建
    美國海上風電產業迎來重要裡程碑,首艘瓊斯法案海上風電安裝船在吉寶美國船廠(Keppel AmFELS)鋪設龍骨。這艘新船造價高達4.5億美元,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安裝船之一。近日,吉寶岸外與海事進一步介紹稱,這份合同由美國能源公司Dominion Energy訂造,涉及一艘風力渦輪機安裝船(WTIV)的工程、採購和建造工作。12月16日,位於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的吉寶美國船廠舉行了這艘WTIV的龍骨鋪設儀式,標誌著該船正式開工建造。這艘新船將命名為「Charybdis」號,交付時間定於2023年,屆時可供海上風電開發商租用,以支持美國的多個風電項目。
  • 2020年版中國海上風力發電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1)英國、丹麥和歐盟是海上風電發展倡導者      (2)海上風電開發技術上可行,裝備不是其制約因素轉′載′自:https://www.cir.cn/R_NengYuanKuangChan/85/HaiShangFengLiFaDianFaZhanQuShiYuCeFenXi.html      (3)投資大和成本高將是制約海上風電開發的主要因素
  • 明陽智能張傳衛: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
    隨著電價政策落地,海上風電行業迎來了難得的緩衝期。整機廠商是海上風電產業鏈中關鍵的一環。在海上風電項目成本構成中,風機費用佔到總成本的四成左右,對項目總體投資指標影響較大,風機也是確保項目業主收益的重要基礎。目前海上風機大型化趨勢明顯,廣東和福建均明確要求使用5MW及以上風機,整機廠商也紛紛加快布局大容量風機。
  • 跳出「舒適圈」,全球最大海上風電運營商再謀轉型
    沃旭能源執行長Henrik Poulsen表示,海上風電是一個需求迅猛增長、競爭日益激烈、成本加速下降的行業。「過去3至4年,我們就看到了競爭激烈這一趨勢。」他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在成熟市場中,我們的回報率已經被大大壓縮,拓展新市場將是下一步的重點。」
  • 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透露啥信號?
    目前海上風機單機容量排名全球第二的是GE12MW機型。此機型已於2019年11月在美國馬塞諸塞州進行了測試,同年已獲海上風電開發巨頭沃旭集團(Orsted)100臺的批量訂單。為什麼國際國內海上風電巨頭紛紛大手筆加快步伐推出10MW+機組呢?
  • 餘文俊:海上風電將成為新的藍海市場
    根據規劃,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到2017年的複合增速為18%,到2020年為15%。海上風電市場增速高於風電行業整體,將成為新的藍海市場。  二、標杆電價缺位是此前制約海上風電市場啟動的主因  海上風電投資成本比陸上風電更高(15000元/kw vs 8000元/kw),必然要求更高的上網電價以平衡項目經濟性,之前標杆電價缺位是制約海上風電市場啟動的主要原因。  首批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由於中標電價過低,遲遲未能啟動。
  • 平價時代漸行漸近 海上風電該如何前行?
    據了解,與光伏、陸上風電等新能源單位造價相比,海上風電單位造價仍較為高昂,光伏初始全投資成本約為4550元/千瓦,陸上風電建造成本約為7000-8000元/千瓦,而海上風電建造成本約為15700元/千瓦。
  • 2020-2026年中國風能風電行業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
    第二章 國際風電產業概況  第一節 全球風力發電產業總體分析    一、世界風力發電產業發展回顧    二、世界風電產業體系的構成及分布    三、全球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綜述    四、2020年全球風電產業發展態勢    五、2020年歐洲風電產業增速趨緩  第二節 美國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這意味著亞太地區和美國大西洋海岸海上風電,進一步加速進入西門子歌美颯的全球競爭版圖。此外,雙方還考慮將新的14MW風電機組用於總計1044MW尚處於計劃中的海龍海上風電項目。由於該海上風電場的共同出資財團加拿大獨立電力開發商北國電力(Northland Power)和臺灣開發商玉山能源(Yushan Energy)的最終投資決定仍處於待定狀態,因此尚未確定實際安裝多少颱風電機組。
  • 超出市場預期,海上風電有望迎來搶裝高峰
    搶裝驅動,2020年全年行業高景氣根據前期政策,2018 年之前核准的的陸上風電項目需要在2020 年12 月31 日之前完成併網,海上風電項目需要在2021 年12 月31 日之前併網,海上風電行業有望進入搶裝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