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相聚之日,這裡指晴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等閒,尋常,隨便)
作者簡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諡號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著名的理學家,雖然他也寫詩作文,但他的詩文是為說理服務的,所謂「文以載道」。
就這首詩而言,表面上是寫春遊的,但實際是哲理詩。泗水,在如今的山東境內。南宋時,宋金以淮河為界,泗水其實在金國境內,朱熹遊春不會到泗水邊上去。從這點看,作者已經告訴人們這不是首尋芳之作了,就看讀者是不是細心了。
泗水所在地,在春秋戰國時屬於魯國,孔子曾居於洙水、泗水之間講學授徒。所以朱熹的「尋芳泗水濱」,是指尋求孔聖之道。而下面幾句,也是他學習孔子的儒家之道有所得後感到的暢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