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末,中越關係趨於惡化,越南開始頻繁入侵中國邊境,中國的領土主權安全受到強烈威脅,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這場戰役不到一個月,我軍就沉重打擊了越南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達成了戰略目的凱旋。
中國教科書上對於這場戰役,就是基於客觀事實描述的一場正當的防衛反擊作戰,但國際上對於它的評價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出現了完全相反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之所以會上演這樣一出「羅生門」,也是因為各國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日本、俄羅斯和越南在教科書上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戰爭發生時,俄羅斯也就是當時的蘇聯其實從中扮演了一個不太光彩的角色。中蘇交惡,再加上越南親蘇,所以蘇聯在對越反擊戰中一直為越南提供軍事援助。但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並逐漸修復了兩國的關係。
俄羅斯的教科書對此的描述就相對客觀,基本復原了戰爭事實。書中對於中越兩國明顯的軍事實力差距有所表述,承認了中國軍隊所佔據的巨大優勢,同時還特別指出了中國在進行戰爭之前向聯合國提出了聲明,這就是等於認同中國在這場戰役中程序正當,是帶有自衛反擊的性質。
中國和日本因為二戰的原因關係一直不好,日本教科書的態度就顯得很微妙,存在很大誘導性。雖然在描述對越反擊戰時,日本方面沒有表示出明確的立場,但是卻重點突出了中國軍隊對越南造成的破壞有多嚴重,並且強調了越南所遭受的損失和傷亡,戰爭的起因卻是含糊其辭,可見其內心的偏袒。
越南作為戰爭的另一方,教科書上的內容就極其誇張了,令人不齒,越南完全是站在自我立場,顛倒是非黑白。他們把對越自衛反擊戰定義為一場侵略戰爭,起因是中國為了滿足國內的需求便攻佔越南並大肆掠奪資源,對於自己侵佔中國邊境的行為隻字不提。中國軍隊主動且從容地撤離,越南方面又描述為被越南軍隊擊退,狼狽回國。不僅歪曲事實,還修改戰果,單方面宣布自己才是勝利的一方。
面對這種可恥又可笑的行為,大家都知道是越南沒有尊重史實。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越兩國的關係恢復正常後,邊境問題也得到解決,兩國也就對這場戰爭選擇了擱置,沒有在國內大肆宣傳。不過,無論何時或站在何種角度,脫離現實扭曲真實歷史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