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麵包店集體關店大撤退,千億市場誰會是接棒者?

2020-12-14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松果財經

「上下班經常路過地鐵站的宜芝多關門了,透過櫥窗看見裡面打掃的很乾淨,所有的麵包都不見了……」不止一位網友表示,自己經常光顧的宜芝多停業關門。他們也表示:「我都不嫌你越來越貴,怎麼就關門了?」

經一鳴網走訪線下,以及在社交平臺檢索相關信息,關於宜芝多關門的討論已經持續數月,據媒體報導,主要門店開設在地鐵站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宜芝多已經消失了一半,這兩個月以來,關店數量已經多達70多家。

關於宜芝多關店,業內以及官方給出的原因是受疫情影響,但或許疫情只是催化劑,背後折射出的是老牌麵包店當下的經營困境。

在上海之外,從2019年開始,宜芝多就在無錫、蘇州等地就開啟了關店模式,目前在大眾點評在平臺,宜芝多在無錫僅剩兩家店,而在蘇州已經全部關門。

除了宜芝多之外,曾經在上海街頭遍地開花的馬哥孛羅麵包房也在8月16日關掉了上海的最後一家店;同時,克莉絲汀、可頌坊等老牌店也在加速關店,其中克莉絲汀如今只剩400餘家店,而其最高光時刻門店數量高達近千家;此外,主打「老字號風味」新僑,在上海的門店數也已經所剩無幾。

但在老牌麵包店關店的另一面,以麵包作為核心的整個烘焙行業在加速向上,我們也不禁發問,老牌麵包店究竟怎麼了?

市場向上,傳統麵包店向下

從宏觀角度來看,隨著消費升級、以及Z時代消費群體的崛起,麵包等烘焙西點行業最為一個舶來消費品類,在國內發展非常迅猛,也逐漸成為國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選擇,自2011年以來,烘培行業已連續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我國糕點麵包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由2011年的526.40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316.2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6.50%,遠高於同期食品工業整體5.44%的增長水平,目前中國麵包糕點行業消費規模已超千億,居亞洲首位,在全球範圍僅次於美國。

從消費層面上看,烘焙零售市場增長迅速,2019年我國烘焙食品零售額達到2312億元,同比增長7.4%,預計2020年有望突破2500億元。同時,據Wind統計顯示,在過去4年中,烘焙食品行業的毛利率水平呈現上升趨勢,截至2018年底,全行業的平均水平已經達到50%左右。

顯然,從數據結合飲食習慣的變化,麵包烘焙行業無疑將成為新的消費增量,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產品結構也將加速多元化調整,市場規模也將迅速擴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回到麵包經營,零售的層面來看老牌麵包店停業關店的現象。

曾有人透漏,馬哥孛羅關店的原因是因為老闆年事已高,但又沒有可以接班的人,更不想把品牌交給別人,所以只能把店全關了。這看上去似乎多少有點悲壯,但在背後透露出的則是傳統老牌麵包店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的困境。

在宜芝多等今年加速關店之外,事實上,傳統麵包店的關門潮也從2014年前後就已開始,尤其連鎖麵包店在各地上演關門潮。在搜尋引擎等檢索相關關鍵詞,連鎖麵包店關門逐年上漲。

除此之外,被譽為麵包第一股的桃李麵包日子似乎也不太好過。其從東北起家,從2014年開始全國性擴張,但從財報數據來看,其當下面臨盈利方式單一,嚴重依賴華北市場的窘境。

同時,其在上海、深圳等地多個子公司面臨虧損。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桃李虧損123.94萬元,2019年虧損擴大至1268.82萬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依然虧損440.34萬元。中報顯示,武漢桃李虧損230.62萬元、江蘇桃李虧損408.94萬元,深圳桃李虧損204.49萬元。

這也不難看出,傳統麵包市場除了門店經營模式壓力巨大之外,以超市等零售渠道為核心的方式,也在加速式微。那麼這背後到底是什麼邏輯呢?

內外交困

在烘焙行業零售端,最為隨性消費的典型,搶佔商場、地鐵站、社區等人流密集場所也是主流經營模式。但隨著需求的持續爆發,麵包店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在上海、杭州等地,2014年前後,麵包店的密度越來越高,除了上漲的經營成本之外,流量也被加速分食。

「我們這家店在這個地方已經開了十幾年了,但是近年來,周邊又陸續新開了四五家,但是消費者還是那麼多,客流自然被分流不少。」一位連鎖便利店的店長對一鳴網表示。

他也表示,除了客流減少,人力成本、租金、原材料等成本的逐年上漲,也在大幅壓縮利潤空間,同行也在早幾年就都在紛紛試圖轉型,比如拓展輕食板塊,或者向當下流行的員工股權激勵轉型,但似乎都不太理想。

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是,近年來隨著便利店的場景化發展趨勢,也在進一步擠壓麵包店的生意。

同時,包括星巴克、瑞幸咖啡、喜茶等咖啡飲品品牌也在大力布局麵包板塊業務,打出「茶飲+麵包」的新經營策略,疊加星巴克等強空間屬性,以及用戶的高粘性屬性,都對傳統麵包店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從老牌麵包店自身來看,在過去快速崛起,得益於市場紅利的釋放,加之連鎖規模化的擴張,但在新的時代背景及行業競爭語境下,這樣的模式反而成為轉型的制約,包括在經營模式、營銷以及產品創新等方面。

以經營模式來看,過去幾年,網際網路模式快速在麵包行業切入,包括幸福西餅等品牌快速崛起。在這背後網際網路模式從管理、生產、營銷及銷售等層面都將數位化作為驅動力,不僅打破了產品創新乏力,生產難以規模化的行業痛點。

更關鍵的是,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實現了用戶的精細化經營,且也實現了消費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反觀這些老牌麵包店,在網際網路化、電商化層面並無建樹。

與此同時,伴隨著抖音、快手等新社交媒介渠道的崛起,消費決策也疊加了更加深度的網紅屬性,多元化的種草、帶貨模式也成為消費市場新的流量表現形式,並加速在麵包行業滲透,在老牌麵包店撤退的另一面,新型網紅麵包店近年來也描繪出了新的風景。

在產品層面,隨著Z時代消費群體的崛起,個性化消費,以及高品質也成為產品力的體現。如在麵包品類,現烤、夾心等成為消費決策的新因素。而老牌麵包店大多採用預包裝模式,顯然也與當下的新核心消費群體、消費訴求脫軌。

新消費崛起,麵包江湖重塑

近年來,隨著網紅文化、健康文化以及Z時代的崛起,疊加媒介渠道的去中心化趨勢,為新消費品牌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在過去幾年,完美日記、元氣森林、三頓半、王飽飽等快速崛起的案例,也讓我們看到了新消費市場的潛力,那麼在麵包烘焙市場作為極具想像空間的消費品類,新消費時代,又該如何破局?

一位關注新消費領域的投資人對一鳴網表示:「烘焙市場是一個大市場,未來必然是新消費的重要革新目標,但目前來看,整個烘焙市場的品牌化趨勢仍處於起步階段,也尚未出現拔尖的品牌,未來機會很大,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領域。」

「相比於美妝、飲品市場,烘焙行業的新消費浪潮將會更加多元化,且商業拓展能力更加豐富,如在產品創新之外,烘焙品牌還可以向空間去延伸,做烘焙體驗、烘焙課堂等等,雖然目前這類經營模式已經有了,但更大的價值在於融合消費體驗新零售化的整合。」該投資人同時表示。

從過往的數據以及案例也不難看出,近年來,混合經營、主打場景消費成為目前烘焙行業的新趨勢,自然也是傳統麵包店、烘焙店轉型的重要抓手。

目前大多數的網紅麵包店也是這樣的策略,但目前來說,網紅店除了在聲量上較強之外,尚未對整個烘焙市場起到顛覆性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網紅店的流量,也即證明了消費訴求的方向。

除此之外,麵包行業要抓住新消費浪潮,產品、原料等供給方面的結構多元化調整也是關鍵,如在核心原材料雜糧、全麥等之外,大力推進輔料拓展,進行產品的多元化、個性化創新。

同時,目前麵包在不同消費群體中的地位也大不一樣,在一二線城市,已經成為部分消費者的主食,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依然只是輔助;但也有向代餐發展的趨勢,所以在產品創新層面,更應該結合消費特性,進行差異化、多元化的布局;自然借鑑目前市場上崛起的新消費品牌的爆款思路,也是實現量變帶動質變的首選策略。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如今隨著媒介的多元化發展,銷售渠道也越來越向去中心化趨勢發展,除了越來越多元化的線下終端業態,以及傳統電商渠道,當下如社交電商、抖音快手、小紅書、直播帶貨等都成為重要的營銷、銷售渠道,也意味著在消費品牌未來的經營中,渠道愈發碎片化,通過數位化方式,結合消費群體進行對這些碎片化渠道的整合,也是關鍵所在。

在新消費領域,大多數人認為,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再做一遍。而面對於模式相對「古老」,且市場空間巨大的麵包市場,「再做一遍」則有著更大的潛力,但可喜的是,這場革命已至前夜。

相關焦點

  • 老牌麵包店集體關店大撤退,千億市場誰來接棒
    關於宜芝多關店,業內以及官方給出的原因是受疫情影響,但或許疫情只是催化劑,背後折射出的是老牌麵包店當下的經營困境。在上海之外,從2019年開始,宜芝多就在無錫、蘇州等地就開啟了關店模式,目前在大眾點評在平臺,宜芝多在無錫僅剩兩家店,而在蘇州已經全部關門。
  • 八佰財富密碼:千億麵包市場誰會是接棒者?
    經八佰財富密碼走訪線下,以及在社交平臺檢索相關信息,關於宜芝多關門的討論曾經持續數月,據媒體報導,主要門店開設在地鐵站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宜芝多曾經消逝了一半,這兩個月以來,關店數量曾經多達70多家。  關於宜芝多關店,業內以及官方給出的緣由是受疫情影響,但或許疫情只是催化劑,背後折射出的是老牌麵包店當下的運營窘境。
  • 關店盤點:2020,我的餐廳就這樣倒閉了
    02老牌烘焙:創新乏力,關店大撤退最近筆者路過上海多個地鐵站,發現多家宜芝多已經關門停業,透過櫥窗往裡看,原本售賣的麵包都已不見,門店也被打掃的異常乾淨,好似關店最後的儀式感。圖片來源:上海攻略與此同時,克莉絲汀、可頌坊等老牌麵包店也在加速關店,克莉絲汀高峰時期有將近千店,如今只剩下將近400家門店。
  • 「麵包新語」大範圍關店,韓系咖啡的失敗在麵包店重演了
    來自新加坡的精品麵包店麵包新語,正在中國大範圍的關店,上演著韓系咖啡的悲劇。據《界面》的報導,截至今年8月,麵包新語先後退出中國9個二三線城市,其中包括經營了7年的福州,一場大範圍的海外撤退正在上演。今年年初,南昌店也全部關閉,去年年中,鄭州店全面撤退。
  • 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到底差在哪?
    今年8月份以來,上海地鐵站裡以及大街小巷街邊的宜芝多門店已經悄然消失了一半,關店數量高達70多家。實際上,不僅僅是宜芝多,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老牌麵包店,其中不少都遭遇了「滑鐵盧」。除了疫情原因,這些老品牌到底「差」在哪裡?
  • 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
    其實 不止宜芝多 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 老牌麵包店也在 這些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 在如今麵包店競爭激烈的魔都 紛紛大規模關店 不免讓人唏噓 那麼 這些老牌的麵包店 到底差在哪呢
  • 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
    其實 不止宜芝多 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 老牌麵包店也在 這些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 在如今麵包店競爭激烈的魔都 紛紛大規模關店 不免讓人唏噓 那麼 這些老牌的麵包店
  • 老牌麵包店怎麼...
    其實 不止宜芝多 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老牌麵包店 也在先後遭遇「滑鐵盧>不免讓人唏噓 那麼這些老牌的麵包店 到底差在哪呢?
  • 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
    其實不止宜芝多 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 老牌麵包店也在先後遭遇「滑鐵盧」 (點擊回顧) 有網友透露,馬哥孛羅關店的原因是 因為老闆年事已高,但又沒有可以接班的人, 更不想把品牌交給別人,所以只能把店全關了。
  • 杭城街頭麵包店超千家 老牌店忙轉型
    出一道數學題考考各位,你能數得清杭城馬路上有多少家麵包店嗎?家住絲綢城附近的小徐姑娘就眼花繚亂了。「單單我家附近到武林廣場這一帶,兩隻手都數不過來。」小徐說,除了丹比、元祖、可莎蜜兒、85度C、麵包新語和克莉絲汀等「老牌」,這段時間還冒出了各種韓式麵包。有數據統計,現在杭州街頭的麵包店已經超過1000家。
  • 上海知名麵包店品牌宜芝多陷關店潮 這些品牌也難熬
    聯商快訊:據上海本地媒體爆料,滬上老牌麵包店品牌宜芝多正深陷關店潮,其開在地鐵站和街邊的門店小時了一半,關店數量達70多家。資料顯示,「宜芝多「由」臺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於1992年在上海創立,1999年,品牌於美羅城開出首家門店,並在1999-2010年的黃金10年,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 老牌店緊急關閉70多家!不少蘇州人買過
    這幾個月來大品牌關店的新聞層出不窮奢侈品店、服飾店、快餐店...這回連麵包店也撐不住了!「地鐵店因合同到期」是上海宜芝多各處地鐵站門店關停通知中給出的關店理由但真正的原因是因疫情導致收入銳減造成的資金鍊緊張多個烘焙品牌現關店潮其實不止宜芝多蘇州人記憶中的那些
  • 誰「殺」死了中國知名老牌百貨商場?
    為什麼現在「老牌」百貨商場紛紛倒閉了呢?對此,業內專家表示,不管是美國的西爾斯百貨,還是國內的長安百貨,最大的殺手莫過於電子商務的興起。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得網購更加便利,從而加速了傳統百貨業洗牌過程。而傳統老牌商場就跟滿清的遺老遺少一樣,自顧風雅,卻不想人們已經不再喜歡那番做派。
  • 鄭州一老牌火鍋店密集關店,咋回事?
    曾經在鄭州風靡一時的老牌火鍋店,近日因頻繁關閉分店引發關注。6月22日,有群眾反映,鄭州如一坊豆撈火鍋大學路分店悄然關閉,至此該品牌在鄭州市布局的4家分店只剩1家正常營業。「分店都關閉了,之前充值的會員卡還能繼續使用嗎?」
  • 上海平價麵包店之光!35年老牌子!78家門店
    1985年誕生的蘋果花園,是一對白手起家的夫妻創立的民營麵包店。原名從「盈盈蘋果園」到「蘋果園」,再到現今的「蘋果花園」,很多8090對ta的認知,應該是從「蘋果園」開始的!比起上海老字號凱司令、紅寶石,蘋果花園更像是社區麵包房,親切溫暖,78家門店,貫穿在全上海大大小小的居民區裡。近70款麵包甜品,時刻滿足口腹之慾。
  • 千億級SDN市場誰主沉浮?思科、VMware、華為、浪潮網絡大PK
    摘要:本文介紹純軟SDN解決方案,及軟硬結合SDN解決方案,並比較優缺點 本文要點: SDN市場將是千億市場; 分別介紹純軟SDN解決方案,和軟硬結合SDN解決方案,並比較優缺點;
  • 連咖啡大撤退:線下咖啡店,沒有新故事
    來源:鋅財經文/付豔翠原標/連咖啡大撤退:線下咖啡店,不「香」了一人、一座、一咖啡,坐在城市中,看時光從眼前流過……美好不是永恆的,咖啡店,這門愜意的生意好像突然用戶消費習慣的養成,已經在改變這個市場,品牌們也拓展了更多的產品形態和推廣渠道。2020年,咖啡戰事仍舊未平。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咖啡館關店忙「我們的門店真的已經全部關閉了,暫時也沒有再開的打算。」9月8日,沉寂了3個月的連咖啡在微信公眾號上這樣宣布。無獨有偶。
  • 老字號、酒吧、日料、咖啡關店,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3月1日,和民集團旗下另一品牌的「饗和民」深圳萬象城店也正式結束營業,標誌著和民正式全面退出中國內地市場。▲圖片來源:贏商網至此,和民成為疫情發生以來,首家從中國內地撤退的日本企業。和民2001年在香港開出了第一家海外分店,並於2005年正式進入內地。其發展最高峰時,在內地門店達到42家。
  • 在港學藝10年,95後老師傅回高明開了家「網紅」麵包店
    1年前,24歲的黃子寧選擇從香港回到家鄉高明,終於實現了自己學做麵包以來的心願——開一家麵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