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芝多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

2020-12-21 騰訊網

最近

上海人吃了二十年的

宜芝多

正身陷關店潮

尤其8月以來

宜芝多開在地鐵站裡

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

關店數量達70多家

究竟是什麼原因

讓這個已經來上海21年的

臺資烘焙品牌也撐不住了?

還得從它的創立開始說起

……

宜芝多地鐵遊泳館店貼出關店告示。

1992年

臺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在上海創立了「宜芝多」品牌。

那時正是上海臺資烘焙企業的黃金年代,同期的還有「克莉絲汀」「85度C」等知名品牌。

1999年

美羅城的地下一層開出第一家宜芝多。並在1999-2010年的黃金10年,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2016年

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

之後宜芝多75%的營收都來自於設立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達105家。更有人說:在上海,只要能換乘的地鐵站幾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鋪。

而這,也為宜芝多今日的落敗埋下了伏筆。

今年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1個半月內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坦言

疫情對宜芝多營收打擊慘重,尤其是疫情最為嚴重的2至4月,地鐵人流量慘澹,基本沒有營收。5月逐步復工以來,地鐵人流已恢復到原先的七成,但消費力仍因「人們都戴口罩,匆匆忙忙過門不入」而不振。

「地鐵店因合同到期」

是上海宜芝多各處地鐵站門店

關停通知中給出的關店理由

但真正的原因

在於因疫情導致

收入銳減造成的資金鍊緊張

其實

不止宜芝多

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

老牌麵包店也在

先後遭遇「滑鐵盧」

...

馬哥孛羅

全部關店

8月17日,新華路上最後一家馬哥孛羅偃旗息鼓、停止營業。

1994年馬哥孛羅在上海開業,專賣各式麵包、蛋糕、小西餅、月餅、糖果……在南京路、淮海路、靜安寺、徐家匯等都開有分店。

有網友透露,馬哥孛羅關店的原因是因為老闆年事已高,但又沒有可以接班的人,更不想把品牌交給別人,所以只能把店全關了。

克莉絲汀、可頌坊

門店銳減

昔日行業中最火的克莉絲汀,門店數從最高峰時的900至1000家,減少到了400餘家。

主打法式甜點風格的可頌坊,在滬的店鋪數量也在減少。

新僑

門店所剩無幾

「老字號風味」新僑,在上海的門店數也已經所剩無幾。

這些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

在如今麵包店競爭激烈的魔都

紛紛大規模關店

不免讓人唏噓

那麼

這些老牌的麵包店

到底差在哪呢?

新鮮出爐的麵包,是上海人早餐當中離不開的主食之一。李茂君攝

究其原因,疫情也罷、過多依賴地鐵選址也罷、接班人斷層也罷,當記者登錄大眾點評網,輸入「麵包房」三字,發現條目仍有10852家之多,這表明上海市場容量依然很大。

上海食品協會常務副會長高克敏認為,儘管這些企業逐漸式微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創新不夠是他們的通病,面對新生代的消費群體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他們沒有做出及時的變化。

新生代消費群體

更偏愛現烤現賣模式

如今,市場主力消費人群為90後、95後新生代消費群體,他們更注重健康,全麥麵包,餡料含有五穀雜糧、堅果等健康食品受到歡迎。

為了追求新鮮度,他們更喜歡現烤現賣的經營模式。

那些由食品加工廠的冷鏈車配送而來的麵包,新鮮口味就要打個折扣。

年輕消費者對跨界的零售模式也越來越熱衷。

近年來,喜茶、奈雪的茶玩的是「茶飲+麵包」,星巴克玩的是「咖啡+麵包」,鬧市區的這些複合餐飲場所每每要排隊,就是一個例證;另外,一些「網紅」麵包店在新品發布時,善用社交媒體製造話題,線上種草、線下拔草,這也是老牌麵包店在營銷方面所欠缺的……

高克敏說,「那些老牌麵包店,昔日的成功在於較早走上大規模連鎖經營的道路,集約經營,快速開店,可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但這樣的模式,卻少了個性化以及創新的靈活性,面對新的競爭態勢,就敵不過單店經營或者剛剛興起,有一家兩家規模的創新型企業了。」

沒有香味怎能勾起消費者的食慾?

而說起現烤現賣的麵包店受到歡迎,曾在某大型國有商業集團從事戰略研究,如今自主創業、從事商業「氣味管理」的黃海燕補充說,消費者喜歡現烤現賣除了因為新鮮度,「嗅覺經濟」在營銷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宜芝多把門店開在地鐵內,受場地限制,只能售賣預包裝麵包。因此聞不到「濃濃的奶油味」「淳樸的麥香味」。

而在那些新一代網紅店,大多採用了現場烤制

石窖麵包門店內有專門的石窖爐,麵包需發酵7小時;

瀘溪河一爐老雞蛋糕,從打蛋開始到最後出爐,前前後後要1小時,一爐桃酥,前前後後更是要花上4小時;

喜茶、「奈雪的茶」的店堂裡,烘焙香、果汁香、花草香交織在一起。

沒有香味,怎麼能勾起消費者的食慾,從而形成消費動機?

你現在還會去光顧

這些老牌的麵包店嗎?

你覺得它們遭遇」滑鐵盧「的原因

究竟是什麼呢?

綜合:上觀新聞、界面新聞

編輯:魏文娟

審稿:梁文靜

相關焦點

  • 宜芝多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
    關店數量達70多家! 而這,也為宜芝多今日的落敗埋下了伏筆。 今年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1個半月內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 宜芝多身陷關店潮!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
    關店數量達70多家 究竟是什麼原因 讓這個已經來上海21年的 臺資烘焙品牌也撐不住了? 2016年 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 之後宜芝多75%的營收都來自於設立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達105家。更有人說:在上海,只要能換乘的地鐵站幾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鋪。
  • 一個多月關了70多家,上海人又要和宜芝多說再見了?老牌麵包店怎麼...
    > 關店數量達70多家 如此大規模關店 究竟是什麼原因?那個年代,正是上海臺資烘焙店的黃金時期,同期還有「克莉絲汀」「85度C」等品牌誕生並迅速鋪開。2016年,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此前的1999年至2011年3月,宜芝多在上海和江蘇兩地門店數總和僅為38家。
  • 這個品牌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絕對有它
    不曉得坊友們走過路過時有沒有發現,8月以來,宜芝多開在地鐵站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據了解,關店數量達70多家。 2016年 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 之後宜芝多75%的營收都來自於設立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達105家。更有人說:在上海,只要能換乘的地鐵站幾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鋪。
  • 老牌店緊急關閉70多家!不少蘇州人買過
    宜芝多身陷關店潮最近二十年老店宜芝多正身陷關店潮圖源:上觀新聞8月以來,僅在上海宜芝多開在地鐵站裡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關店數量就達70多家宜芝多地鐵遊泳館店貼出關店告示 圖源名城君搜索發現蘇州共有5家「宜芝多」門店目前,5家門店均顯示已關店!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知名烘焙品牌也撐不住了?
  • 上海知名麵包店品牌宜芝多陷關店潮 這些品牌也難熬
    聯商快訊:據上海本地媒體爆料,滬上老牌麵包店品牌宜芝多正深陷關店潮,其開在地鐵站和街邊的門店小時了一半,關店數量達70多家。資料顯示,「宜芝多「由」臺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於1992年在上海創立,1999年,品牌於美羅城開出首家門店,並在1999-2010年的黃金10年,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 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到底差在哪?
    今年8月份以來,上海地鐵站裡以及大街小巷街邊的宜芝多門店已經悄然消失了一半,關店數量高達70多家。實際上,不僅僅是宜芝多,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老牌麵包店,其中不少都遭遇了「滑鐵盧」。除了疫情原因,這些老品牌到底「差」在哪裡?
  • 老牌麵包店集體關店大撤退,千億市場誰來接棒
    經一鳴網走訪線下,以及在社交平臺檢索相關信息,關於宜芝多關門的討論已經持續數月,據媒體報導,主要門店開設在地鐵站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宜芝多已經消失了一半,這兩個月以來,關店數量已經多達70多家。關於宜芝多關店,業內以及官方給出的原因是受疫情影響,但或許疫情只是催化劑,背後折射出的是老牌麵包店當下的經營困境。在上海之外,從2019年開始,宜芝多就在無錫、蘇州等地就開啟了關店模式,目前在大眾點評在平臺,宜芝多在無錫僅剩兩家店,而在蘇州已經全部關門。
  • 老牌麵包店集體關店大撤退,千億市場誰會是接棒者?
    經一鳴網走訪線下,以及在社交平臺檢索相關信息,關於宜芝多關門的討論已經持續數月,據媒體報導,主要門店開設在地鐵站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宜芝多已經消失了一半,這兩個月以來,關店數量已經多達70多家。關於宜芝多關店,業內以及官方給出的原因是受疫情影響,但或許疫情只是催化劑,背後折射出的是老牌麵包店當下的經營困境。
  • 上海平價麵包店之光!35年老牌子!78家門店
    1985年誕生的蘋果花園,是一對白手起家的夫妻創立的民營麵包店。原名從「盈盈蘋果園」到「蘋果園」,再到現今的「蘋果花園」,很多8090對ta的認知,應該是從「蘋果園」開始的!比起上海老字號凱司令、紅寶石,蘋果花園更像是社區麵包房,親切溫暖,78家門店,貫穿在全上海大大小小的居民區裡。近70款麵包甜品,時刻滿足口腹之慾。
  • 馬可孛羅、宜芝多先後遭遇「滑鐵盧」,竟是因為不夠香?
    據了解,烘焙業「科班出身」的蔡秉融1992年從中國臺灣地區來到上海,1999年在美羅城的地下一層開出第一家宜芝多。在今年大規模關店之前,宜芝多75%的營收來自於設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多達105家。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坦言,疫情對宜芝多營收打擊慘重,尤其是疫情最為嚴重的2至4月,地鐵人流量慘澹,基本沒有營收。
  • 上海風味麵包店不完全地圖[圖]-麵包 地圖 上海 宜芝多 85度C...
    麵包和上海人仿佛有著不解之緣,最近,一家又一家的麵包房在上海「崛起」,同時也受到很多學生和白領的追捧,麵包房的經營也開始多樣化,咖啡奶茶一個都不會少,如果說你對麵包房的概念還停留在過去,那你已經OUT了。
  • 上海麵包房四十年興衰史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大眾點評上馬哥孛羅新華路店已顯示歇業狀態馬哥孛羅來上海開麵包店的階段,正是一家又一家中外合資麵包店來上海布點的時間。靜安麵包房開張後,生意興隆得出乎想像,記者去採訪,從店裡了解到,每天售出的麵包竟達兩噸多。
  • 杭城街頭麵包店超千家 老牌店忙轉型
    出一道數學題考考各位,你能數得清杭城馬路上有多少家麵包店嗎?家住絲綢城附近的小徐姑娘就眼花繚亂了。「單單我家附近到武林廣場這一帶,兩隻手都數不過來。」小徐說,除了丹比、元祖、可莎蜜兒、85度C、麵包新語和克莉絲汀等「老牌」,這段時間還冒出了各種韓式麵包。有數據統計,現在杭州街頭的麵包店已經超過1000家。
  • 復興公園夜生活再無"四大傳奇" 老牌娛樂場所相繼關張[圖]
    然而,近日來,Richy、官邸、Park97相繼謝幕,本月上旬,錢櫃也正式宣告了停業。對於復興公園這「四大傳奇」集體退役背後的原因,外界猜測紛紛,究竟是因為有關部門嚴格規範了上海市公園內經營消費場所的管理,還是老牌娛樂場所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 新華路上最後一家、上海人吃了20多年的「馬哥孛羅」關了
    這座溫柔的麵包坊外部是全透明的落地玻璃房全身籠罩著溫馨的淡黃色燈光,在有著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美譽的新華路上格外引人。隨著各類網紅麵包店的崛起馬哥孛羅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視線,最後只剩新華路這家還在堅持。在記憶深處這是陪伴不少人度過上學時期的馬哥孛羅:陪伴很多人走向獨立的馬哥孛羅:而馬哥孛羅徹底關店的原因也讓人淚目:據說是因為老闆年事已高但又沒有可以接班的人更不想把品牌交給別人最後把牌子做坍
  • 上海這4款人氣爆棚的甜點,逛街探店一定要吃,甜鹹適宜良心製作
    甜點幾乎是每個人都愛吃的美食,相傳,原始社會食物緊缺、熱量匱乏,原始人把代表著豐富能量的甜食視為珍寶,所以人類對甜食的嚮往是深植在基因裡面的。除了這層原因,吃甜食往往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開心幸福,能夠調節失落的心情。糖糖也很喜歡吃甜食,對蛋糕、麵包、烘焙甜點之類的美食都拒絕不了。
  • 魔都有家叫做麵包店的麵包店
    上周在上海出差,被本地吃貨安利了幾家好吃的麵包店,於是我們立刻跑去一探究竟,看看到底有多好吃,每家的特色在哪裡。再加上兩家我們一去再去的麵包店,構成了這期良心推送。mbdm=magnificentb=breadd=destination當然你要叫它「麵包店」也是ok的店面設計來自臺灣設計師,一間超迷你的麵包小店。黑色系風格,低調內斂。店內除了臨窗位置可堂食外,便無更多空間,可能轉身就會擦肩後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