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芝多半數門店關閉!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到底差在哪?

2020-12-14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餐飲O2O,ID:coffeeO2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999年來滬、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的知名麵包店宜芝多最近正深陷關店潮。

今年8月份以來,上海地鐵站裡以及大街小巷街邊的宜芝多門店已經悄然消失了一半,關店數量高達70多家。

實際上,不僅僅是宜芝多,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老牌麵包店,其中不少都遭遇了「滑鐵盧」。除了疫情原因,這些老品牌到底「差」在哪裡?

01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營收打擊慘重

巨峰路、大柏樹、常熟路......,8月以來,已在上海運營21年的臺資烘焙品牌宜芝多開在地鐵站裡的門店消失了一半。

先來看看這家上海人所熟悉的麵包店的發展史。

1999年,臺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在上海創立了「宜芝多」品牌。第一家門店開設於美羅城的地下一層。那個時候正是上海臺資烘焙企業的黃金年代,同時期的知名品牌還有「克莉絲汀」、「85度C」等等。此後的10年裡,宜芝多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2016年,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

此後,在最高峰時,宜芝多的地鐵門店數達105家,其75%的營收都來自於設立在地鐵站的門店。甚至有人說,在上海,只要能換乘的地鐵站幾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鋪。

而迅速的擴張,也為宜芝多今日的落敗埋下了伏筆。

今年,受疫情影響,宜芝多經營壓力驟增,自8月以來的1個半月內,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對此,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坦言:

疫情對宜芝多營收打擊慘重,尤其是疫情最為嚴重的2至4月,地鐵人流量慘澹,基本沒有營收。5月逐步復工以來,地鐵人流已恢復到原先的七成,但消費力仍因「人們都戴口罩,匆匆忙忙過門不入」而不振。

疫情爆發後,伴隨著市民出門意願降低,地鐵人流量銳減。

尤其在今年2月,上海地鐵客流從春節前的每日上千萬驟降到每日90萬人次,而在平日裡,上海地鐵每天的客流量都在1000萬以上。

也就是說,疫情最嚴重的2月,地鐵客流降至正常情況的10%都不到。

人煙稀少,外加不得不出門的那些人也戴上口罩匆匆而過,儘量減少在戶外逗留的時間,使得開設在地鐵站內的麵包店生意驟然降至冰點。

儘管5月逐步復工以來,地鐵人流已恢復到原先的七成,但門店的銷售情況依然不能和疫情前相比。

在不少關閉的門店上,宜芝多在關停通知上將觀點原因寫為「地鐵店合同到期」,而事實上,真實原因則在於因疫情導致收入銳減造成的資金鍊緊張。

實際上,不僅僅是宜芝多,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老牌麵包店,其中不少都遭遇了「滑鐵盧」。

02

老字號烘焙門店遭遇「滑鐵盧」

1、馬哥孛羅門店悉數關閉

今年8月17日,新華路上最後一家馬哥孛羅停止營業。

在鼎盛時期,南京路、淮海路、靜安寺、徐家匯等熱鬧商圈都能看到馬哥孛羅的分店,在很多商廈也能見到其專櫃。

那時候,買個馬哥孛羅麵包也是小資的標誌。

這家開業於1994年的麵包連鎖店伴隨著整個一代人的青澀年華,而如今卻成為了他們心中的記憶。

此後,隨著各類網紅麵包店的崛起,馬哥孛羅慢慢淡出了大家視線,最後只剩新華路這家還在堅持,2017年還重新裝修過。

而今年8月,上海最後一家馬哥孛羅也偃旗息鼓,一代人的記憶徹底成為了回憶。

據申江服務導報消息,有網友透露,因為老闆年事已高,但又沒有可以接班的人,更不想把品牌交給別人,所以只能把店全關了,這個原因不禁讓人唏噓。

2、克莉絲汀、可頌坊門店銳減

昔日行業中最火爆的克裡斯汀,在頂峰時門店數量多達近千家,幾乎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而如今,克裡斯汀的門店數量已經銳減到400多家,降幅超過了一半。

此外,主打法式甜點風格的可頌坊,在滬的店鋪數量也在減少。

3、新僑門店所剩無幾

「老字號風味」新僑,在上海的門店數也已經所剩無幾。

03

漸行漸遠到底「差」在哪?

這些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在如今麵包店競爭激烈的魔都紛紛大規模關店,不免讓人唏噓!這些老牌的麵包店,如今紛紛漸行漸遠呢?

在大眾點評查詢「麵包房」,發現仍有10852家之多,這表明上海市場容量依然很大。

雖說疫情的爆發對線下銷售帶了暫時性的壓力,但近年來不少新潮麵包店依然吸引著較大的客流。

業內專家認為,儘管老牌麵包店逐漸式微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創新不夠是它們的通病,面對新生代的消費群體已經成為市場主流,它們沒有做出及時的變化。

如今,市場主力消費人群為90後、95後新生代消費群體。而年輕人更偏愛現烤現賣模式。

1、為了追求新鮮度,他們更喜歡現烤現賣的經營模式。

那些由食品加工廠的冷鏈車配送而來的麵包,新鮮口味就要打個折扣。

不少新潮麵包房以全透明的方式製作、烘烤麵包,讓消費者能夠看到麵包製作的全過程,也能買到熱乎乎的新鮮出爐麵包,其新鮮程度和口感都強於那些靠冷鏈物流統一配送的麵包店。

而且,現烤麵包店所散發的誘人的香味,也能作為一張活招牌,吸引路過的人群入內購買。

2、年輕消費者對跨界的零售模式也越來越熱衷。

近年來,喜茶、奈雪的茶玩的是「茶飲+麵包」,星巴克玩的是「咖啡+麵包」,鬧市區的這些複合餐飲場所每每要排隊,就是一個例證;

另外,一些「網紅」麵包店在新品發布時,善用社交媒體製造話題,線上種草、線下拔草,這也是老牌麵包店在營銷方面所欠缺的……

那些老牌麵包店,昔日的成功在於較早走上大規模連鎖經營的道路,集約經營,快速開店,可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但這樣的模式,卻少了個性化以及創新的靈活性,面對新的競爭態勢,就敵不過單店經營或者剛剛興起,有一家兩家規模的創新型企業了。

此外,近年來針對年輕人而興起的社交元素,或許也是這些老派麵包店所缺乏的。

這種主打社交概念的新潮店吸引了更多的年輕消費者,給純粹主打早餐概念的老式麵包店形成很大的壓力。

3、消費者喜歡現烤現賣除了因為新鮮度,「嗅覺經濟」在營銷當中不容忽視。

宜芝多把門店開在地鐵內,受場地限制只能售賣預包裝麵包,因此聞不到「濃濃的奶油味」、「淳樸的麥香味」。

而在那些新一代網紅店,大多採用了現場烤制,沒有香味,怎麼能勾起消費者的食慾從而形成消費動機?

隨著新潮麵包店的興起和老牌麵包店的式微,你認為它們衰落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留下你的留言,一起來探討。

相關焦點

  • 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
    尤其8月以來 宜芝多開在地鐵站裡 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 今年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1個半月內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 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
    尤其8月以來 宜芝多開在地鐵站裡 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 今年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1個半月內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 老牌麵包店怎麼...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對於宜芝多的欠款情況作出警告,倘若繼續欠租,宜芝多還將繼續關閉地鐵門店20家。 2016年,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此前的1999年至2011年3月,宜芝多在上海和江蘇兩地門店數總和僅為38家。 在今年大規模關店之前,宜芝多75%的營收來自於設立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達105家。
  • 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
    今年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1個半月內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老字號風味」新僑,在上海的門店數也已經所剩無幾。
  • 老牌麵包店集體關店大撤退,千億市場誰來接棒
    經一鳴網走訪線下,以及在社交平臺檢索相關信息,關於宜芝多關門的討論已經持續數月,據媒體報導,主要門店開設在地鐵站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宜芝多已經消失了一半,這兩個月以來,關店數量已經多達70多家。除了宜芝多之外,曾經在上海街頭遍地開花的馬哥孛羅麵包房也在8月16日關掉了上海的最後一家店;同時,克莉絲汀、可頌坊等老牌店也在加速關店,其中克莉絲汀如今只剩400餘家店,而其最高光時刻門店數量高達近千家;此外,主打「老字號風味」新僑,在上海的門店數也已經所剩無幾。
  • 老牌麵包店集體關店大撤退,千億市場誰會是接棒者?
    經一鳴網走訪線下,以及在社交平臺檢索相關信息,關於宜芝多關門的討論已經持續數月,據媒體報導,主要門店開設在地鐵站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宜芝多已經消失了一半,這兩個月以來,關店數量已經多達70多家。關於宜芝多關店,業內以及官方給出的原因是受疫情影響,但或許疫情只是催化劑,背後折射出的是老牌麵包店當下的經營困境。
  • 上海平價麵包店之光!35年老牌子!78家門店
    1985年誕生的蘋果花園,是一對白手起家的夫妻創立的民營麵包店。原名從「盈盈蘋果園」到「蘋果園」,再到現今的「蘋果花園」,很多8090對ta的認知,應該是從「蘋果園」開始的!比起上海老字號凱司令、紅寶石,蘋果花園更像是社區麵包房,親切溫暖,78家門店,貫穿在全上海大大小小的居民區裡。近70款麵包甜品,時刻滿足口腹之慾。
  • 杭城街頭麵包店超千家 老牌店忙轉型
    出一道數學題考考各位,你能數得清杭城馬路上有多少家麵包店嗎?家住絲綢城附近的小徐姑娘就眼花繚亂了。「單單我家附近到武林廣場這一帶,兩隻手都數不過來。」小徐說,除了丹比、元祖、可莎蜜兒、85度C、麵包新語和克莉絲汀等「老牌」,這段時間還冒出了各種韓式麵包。有數據統計,現在杭州街頭的麵包店已經超過1000家。
  • 老牌店緊急關閉70多家!不少蘇州人買過
    這回連麵包店也撐不住了!宜芝多身陷關店潮最近二十年老店宜芝多正身陷關店潮圖源:上觀新聞8月以來,僅在上海宜芝多開在地鐵站裡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關店數量就達70多家宜芝多地鐵遊泳館店貼出關店告示 圖源
  • 麵包新語福州門店全部關閉 烘焙行業競爭激烈
    原標題:麵包新語福州門店全部關閉 烘焙行業競爭激烈   新加坡麵包蛋糕業第一品牌,被稱為「麵包業的星巴克」的麵包新語,近日關閉了在福州的所有門店。據了解,麵包新語在福州已經營了7年,如今關閉門店據稱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經營比較困難。
  • 美國118年老牌百貨公司JC Penny申請破產:關閉門店嚴重影響營收
    4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受疫情影響,有著118年歷史的美國老牌百貨商店J.C.Penney正在考慮申請破產保護。據報導,受疫情影響,J.C.Penney被迫暫時關閉了850家門店。關閉門店導致其營收枯竭,J.C.Penney目前的資金能支持幾個月的運營。
  • 美國老牌海鮮餐廳出售核心資產,永久關閉數家門店
    美國老牌海鮮餐廳出售核心資產,永久關閉數家門店2020-12-21 11: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407 次 我要評論 作者/&nbspJason&nbspHuffman編譯/&nbsp胡路怡&nbsp上周六,美國一家老牌高端海鮮連鎖餐廳
  • SPAO正式關閉大連惟一門店
    11月1日,記者獲悉,韓國ELAND衣戀集團旗下品牌SPAO正式關閉位於大連市的惟一門店。根據此前的數據,SPAO在華曾一度開出超50家的門店,其中不乏上海人民廣場、武漢楚河漢街、成都春熙路等熱門商圈的門店。但目前SPAO位於瀋陽、北京、重慶、武漢、成都、青島的部分店鋪相繼關閉。位於上海人民廣場的中國首家旗艦店也在進行清倉促銷,而此前這家店曾創下開業3天銷售額破400萬元的成績。截至2017年9月,SPAO在華的門店數為31家,縮減近半。
  • 上海知名麵包店品牌宜芝多陷關店潮 這些品牌也難熬
    聯商快訊:據上海本地媒體爆料,滬上老牌麵包店品牌宜芝多正深陷關店潮,其開在地鐵站和街邊的門店小時了一半,關店數量達70多家。資料顯示,「宜芝多「由」臺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於1992年在上海創立,1999年,品牌於美羅城開出首家門店,並在1999-2010年的黃金10年,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 南京老牌蛋糕店莎莉文「經營異常」 疑似關門
    但最近,有市民發現莎莉文的門店都關門歇業了。莎莉文怎麼一夕之間從南京市場 " 消失 " 了?這家店到底發生了什麼?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不少莎莉文蛋糕店在網上都顯示 " 歇業關閉 "最近,有南京市民發現,老牌蛋糕店莎莉文門店全部都關門了,而手頭還有一些未使用的蛋糕券、充值卡不知該如何是好。
  • 吃貨們有沒有發現 南京老牌蛋糕店「莎莉文」不見了
    但最近,有市民發現莎莉文的門店都關門歇業了。莎莉文怎麼一夕之間從南京市場「消失」了?這家店到底發生了什麼?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莎莉文換成一家新店  蛋糕券充值卡可繼續用   最近,有南京市民發現,老牌蛋糕店莎莉文門店全部都關門了,而手頭還有一些未使用的蛋糕券、充值卡不知該如何是好。也有市民說,自己曾經最愛吃的就是這家店,以前每年過生日都會在莎莉文訂蛋糕,現在家裡還有他們的禮品卡,怎麼就不開了呢?
  • 連咖啡關閉全部門店、COSTA關閉中國10%門店:線下咖啡店進入至暗...
    「我們的門店真的已經全部關閉了,暫時也沒有再開的打算。」9月8日,連咖啡在微信公眾號上稱。就在一周前,沉寂了三個多月的連咖啡以「硬重啟」的名義宣告回歸。 連咖啡表示,未來連咖啡發售的都會是預包裝產品,微信公眾號和天貓旗艦店是公司的主要貨架,其他電商渠道也會陸續登陸。 網際網路咖啡泡沫破滅疊加疫情影響,線下咖啡店步履維艱。
  • 家樂福鄭州一號門店將關閉!
    自助收銀臺和自動存包櫃也全部關閉,只剩下兩個收銀臺仍在工作。導購還時不時的「吆喝」一聲,加快僅剩商品的清倉速度。 在這14年裡,家樂福在河南相繼開設了6家門店,包括鄭州三家門店,焦作、新鄉、洛陽三市各一家門店。不過,後三家門店分別於2010年、2016年、2017年相繼關閉。如今又傳出鄭州北環店、花園路店將要關閉的消息,著實令人感慨萬千。
  • ——地方百貨商場相繼關閉,大城市門店也難逃命運
    三越伊勢丹方面已經流露出這樣的意向:已減少1月2日開始營業的門店數量,並且從明年起,「考慮正月裡頭三天主要門店歇業的計劃」(大西洋·三越伊勢丹Holdings社長),考慮員工工作的環境,延長新年期間的歇業時間。很多觀點認為,延長歇業時間的背後,其實是百貨業長期低迷的態勢。  最近十年間,被稱為「地方城市名片」的百貨商場正在加速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