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保守主義的裡根情意結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繫。)

  在美國現任總統布希連任的一段時間內,各大報章都斷言保守主義繼續執政不會為伊戰結束帶來曙光,並預言美國政府會以更強硬姿態進一步在全世界強化美國利益。但目前在美國政府內充當要職的並非傳統保守主義派,而是以新保守主義為治國宗旨的極端強硬派。

  美國政壇有一個名為「新美國世紀計劃」(Project of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的組織。美國總統布希本人並不是這一組織的積極分子,但是副總統切尼(Dick Cheney)和弟弟佛羅裡達州長傑布·布希(Jeb Bush)卻是這一計劃的創建人。其它創建人包括今年2月被任命為總統助理和美國國防部「全球民主計劃」顧問的Elliot Abrams;在美國政府內負責全球事務的Paula Dobriansky和副總統切尼的國家安全顧問Aaron Friedberg。很多該組織的成員均被布希政府重用,成為總統的智囊。這些成員一直也會繼續在美國各機構中,推動以該組織的宗旨作為美國政府執政的中心理念。

  推廣「美國信仰」

  新保守主義和傳統保守主義最大的不同在於傳統保守主義相信策略上的不同無礙於達到戰略目的,所以一直希望在國家安全和保障經濟利益中取得平衡。這一理念主要體現在當民生受到陰影所籠罩時,同意減少國防開支預算以支持美國福利開支。但新保守主義在國防開支這一點上則完全拒絕讓步,並指摘傳統保守主義為了眼前小利而放棄美國長遠戰略利益。新保守主義極端推崇裡根時代的政策: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保障美國的絕對安全;對外,要在思想上大膽地和有意識地推廣「美國信仰」,目標在於使美國的任何行為都能被大多數其它國家所支持;對內,領導者要在培養民眾承擔全球責任的信念,並要令民眾認同且願意承受為維護世界和平和美國利益所付出的代價,任何代價。新保守主義認為由於有了這些執政宗旨,美國才會有偉大的裡根時代。

  空話成至理名言

  首先要指出的是大多數美國人民並不認同裡根所提出的保守主義。1980年裡根以50.7%贏得大選,但當日只有26.7%的合格選民投票,當中只有11%因為他的保守派立場投票給他;如果不是John Anderson參選,卡特很可能會贏得大選。

  裡根當選後經常在試圖不讓人民知情的狀況下展開驚人的步驟以提高政府監管層面。1982年擴大機密情報的定義,數十名政府官員被迫放棄透露「敏感消息」的權力。這無疑減低了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後來他又提出350億美元的預算刪減,當中包括社會保險和失業保險。裡根所支持的Kemp-Roth法案,依照估計使最富有的100萬個美國家庭每年每戶收入多8000美元,而最貧窮的1900萬個家庭,則每年每戶將會損失390元的收入。隨之而來的是40年來最高的失業率,1982年底就有1100萬人失業,這也導致了20年來最高的貧窮率。

  但在1984年的大選中,裡根又一次勝出。他那詼諧的答問方式和對美國國家主義的無限吹捧幫了他大忙。他不斷地向國民保證最好的情況即將到來,他的那句「美國仍在早晨時刻」已成為美國政壇的經典。加上裡根助選團和各傳媒無間的合作,把這句毫無根據的空話捧成至理名言。裡根和各傳媒合作為國民製造的好戲就如同好萊塢的大片,英明的總統保護弱小的民眾總是百看不厭。1982年9月五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在黎巴嫩被殺,13日裡根授權全面海軍炮轟,結果在10月23日的自殺式襲擊中241名美軍官兵在軍營中被炸死。兩天後裡根下令入侵加勒比海正在政治動蕩中的小國格瑞那達。隨後,安全歸來的留學生親吻美國土地的感性形象被大肆報導。裡根以這場毫無危險且不必要的進攻淹沒了一切對他不利的指摘。

  裡根的第二任任期仍是以富人為主。家庭農場在以每天180家的速度被大公司吞併,較裡根任職總統前高出20倍。在這期間所創造的職業中60%工資低於7000美元一年。

  歷史揭露了謊言

  恐怕只能在一個演員離開舞臺的光圈後,才能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或許裡根在莫斯科紅場抱起小女孩的鏡頭使美國人一時相信這位偉大的總統會從此帶領美國進入絕對安全的時代,但是在歷史的面前一切的謊言都是經不起推敲的。在1990年的民意調查中,裡根在卸任後受歡迎的程度甚至比不上吉米·卡特。

  現今的新保守主義以這位前總統的施政和外交作為美國今日的行動指南,希望以更強硬的手段向全世界推廣恐怕不會得到歷史的認可。相信世界各國也不會允許新保守主義推廣這種「美國信仰」。(摘自香港成報)

相關焦點

  • 從川普競選回看裡根時代:美國是如何右轉的?
    首先,這本書不僅僅是裡根的政治傳記。這本書的內容覆蓋了1976-1980年,它是裡克·佩爾斯坦關於美國保守主義運動興起的四卷系列叢書的最新一部。本書花費大量篇幅詳細地介紹了卡特政府的從興到衰,這正是裡根於1980年當選的契機。
  • 卡瓦納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保守主義轉向
    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1936—2016)自1986年至去世期間一直擔任大法官,由他引領的新文本主義在保守派法律人士中很有市場。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警告稱:「甘迺迪大法官的繼任者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的司法進程,民主的未來岌岌可危。」 也有人擔心川普將給最高法院打上持久的烙印。
  • 讀文|世俗時代中的保守主義
    世俗時代的保守主義既能夠在特定的歷史情境尤其是英美傳統中與新古典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相契合,從而成為維護既定建制的力量,但也可能以自身的身份政治形態轉變成自由建制的破壞者。 這種意義上的世俗時代,究竟是否適用於對現代美國的理解?從社會經驗上看,宗教的力量在美國似乎比在歐洲要更為持久和強大。而且近些年來,美國草根階層的宗教信仰呈現出復興和強化之勢。更重要的是,《獨立宣言》在好幾處提到了「自然的神」和上帝,而且美國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至今援引《獨立宣言》的語言,這可能讓一些人懷疑美國究竟是不是處於所謂的「世俗時代」。
  • 裡根遇刺案對美國社會影響深遠
    原標題:裡根遇刺案對美國社會影響深遠這起35年前的未遂刺殺案之所以仍引人關注,不僅因為它涉及了美國總統和好萊塢影星,也因為它在多方面對美國社會留下了深遠的影響。經歷遇刺案後,裡根的支持率飆升,這使他順利推行減稅政策,帶來了保守派至今還津津樂道的美國經濟「黃金時代」。美國特工處則在此案後吸取教訓,檢討安全措施。
  • 25部保守主義電影 | 《國家評論》
    其中有羨慕城市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社會主義者,也有為小說缺乏女性英雄人物而不快的簡·奧斯汀的忠實讀者,還有能說出比在耶魯權利辯論賽上更精彩的保守主義金句的中下層市民。Stillman融合了機巧的嘲弄、溫和的諷刺和連串的妙語,完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通過電影使人們發現美國上流社會傳統和習慣的重要性。
  • 孔帆:川普的臺灣觀——裡根精神重回美國?
    美國1980年大選前,裡根比任何候選人都更努力攻擊卡特的對華政策。他在講話中提到,如果他當選,他將支持重建與臺灣的「官方關係」,繼續稱臺灣為「中華民國」。後來,裡根稍微改變了一點調子,他說,如果當選,就會把「非官方」的美國在臺灣協會改為「官方性質的聯絡處」,他將使美臺之間的關係回到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此外,他認為美國應該能夠向臺灣出售臺灣所需要的所有武器。
  • 「遊戲」愛情的犧牲品,美國前總統裡根遇刺內幕
    1981年3月30日,入主白宮才70天的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在一群助手的陪同下,前往華盛頓康乃狄克大街希爾頓飯店,參加勞聯一產聯下屬的建築工人工會的大會。下午2時25分,作完演講的裡根出現在飯店朝南的出口處。他的防彈轎車在幾步遠的地方等候。這時,一些新聞記者追著向裡根發問,他停了下來,正要應酬。
  • 周深酷狗「神仙」開唱 《情意結》喜迎「爆燈」
    聊到新晉的「OST小王子」,相信許多網友一定會第一時間提起周深~近年來,周深憑藉「神仙魔嗓」圈粉全網,也得到了業界的青睞,最近刷爆熱搜的影視劇《羅小黑戰記》《誅仙I》《我在未來等你》,每一部都有他演繹的OST!
  • 美國「裡根」號航母返回橫須賀,準航母「美國」號出港進東海活動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官方微博帳號在8月1日發布消息稱,今天上午,此前在東海活動的美海軍「裡根」號航母及其屬艦返回日本橫須賀港口;與此同時,「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從佐世保海軍基地出港,進入東海活動。「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微博截圖此前在7月30日,該機構官方帳號發消息稱,7月28日,衛星在奄美群島西北方向的東海發現美國海軍「裡根」號航母正向南航行。「裡根」號航母7月4日、17日分別在南海參與了兩次雙航母演習,離開南海後隨即與日澳在菲律賓海舉行了三邊軍事演習。
  • #美國歷任總統# 第四十任總統裡根(1981-1989)
    1984年4月28日,北京,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攜手美國第一夫人南希·裡根和美國總統隆納·雷根。
  • 凋零 南希·裡根走了,她的丈夫是美國最長壽的總統
    3月6日,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的夫人南希·裡根因心臟病逝世,享年94歲。
  • 義大利企業領袖:川普保守主義與經濟全球化唱反調
    馬蒂奧利認為,在如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川普政府所推行的保守主義不利於全球貿易發展,同時,還會引發投資者對金融市場的信心下降,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我認為現在全球經濟呈現出了很明顯的一體化特徵,跨越了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在這種格局下,美國因閉關鎖國而引發的與中國的貿易糾紛只能帶來負面影響。
  • 「新政自由」的危機:一場反傳統的美國大選(2)
    按照他的看法,由於「人性天然包含有不滿於現狀的特質」,美國聯邦政府的總體政策取向總是依據大眾心理的變化,在推進公共目的和滿足私人利益之間做周期性搖擺。前者表現為自由主義,後者表現為保守主義,通常以30年為一個完整的搖擺周期。而作為周期輪替開始標誌的關鍵性大選(Critical Election),還會造成兩大主要政黨之間力量對比和選民基礎的重大變化,從而對整個政黨體系加以重構。
  • 「深度」不是所有改革都「傷筋動骨」:美國裡根改革對中國的啟示
    危機時期恢復經濟的政策中「彈痕」最多是減稅政策,裡根是美國戰後大規模減稅第一人,本文以推行供給側學派的美國裡根政府時期的減稅政策為例,進行分析。當裡根就任總統時,美國暴露出了較為嚴重的經濟問題:例如1980年的經濟增長率為-2%,通貨膨脹率是13.5%,失業率是7.1%,裡根必須處理高通貨膨脹、經濟的不景氣和高失業率的問題。面對美國國內經濟的持續衰退,裡根政府採用了供給側學派(Supply-Side Economics)的建議,採取了系列措施以重振經濟。裡根的經濟政策主要有4個方面:第一,稅制改革。
  • 裡根號病後剛愈,福特號又遭厄運,外媒:美國海軍流年不利
    據媒體報導,美國裡根號航母上的16名士兵由於感染新冠病毒,導致該艦上艦載機起降認證的時間推遲,直到當地時間6月8日才完成整備作業,預計本月中旬以後方可完全恢復航母的作戰能力。與此同時,另一艘航母福特號又傳來不好的消息。
  • 美國「裡根」號航母結束修整,離開日本橫須賀港進行海試
    美國「裡根」號航母結束修整,離開日本橫須賀港進行海試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5-09 16:27 來源:澎湃新聞
  • 尋尋覓覓 京都炸醬撈麵的情意結
    叄   這幾家將就還能吃   但再感覺悲哀,這枚情意結也長久「揮之不去」,身邊的朋友們也了解了這「毛病」,發現尚算比較靠譜的炸醬撈麵也推薦過來讓我一試,於是這些年走街串巷也吃了不少家麵店,以下這幾家就算「矬子裡拔將軍」,雖不比當年歐成記,好歹也算將就能吃的了。
  • 美國總統裡根訪蘇,警衛他的克格勃人員成為鐵腕總統
    1988年,美國總統裡根訪問蘇聯,在莫斯科紅場,裡根一行遇到一大一少兩名男遊客,裡根與少年遊客握手。美國總統專職攝影師皮特.拍下了這一歷史瞬間。而脖子上掛著相機,站在少年背後的喬裝打扮的男子正是當時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的特工。十二年後他成為俄羅斯第三屆總統:普京。
  • 裡根的拉弗曲線是倖存者偏差嗎?
    危機時期恢復經濟的政策中「彈痕」最多是減稅政策,裡根是美國戰後大規模減稅第一人,本文以推行供給側學派的美國裡根政府時期的減稅政策為例,進行分析。餐巾紙上的「拉弗曲線」與裡根新政1974年12月,當時還是經濟學博士的亞瑟·拉弗在華盛頓特區與朋友聚餐並討論財政和稅收問題時,在餐巾紙上畫了第一張「拉弗曲線」(見圖1),用以說明降低稅率不等於減少稅收。
  • 當年裡根遇刺時,麥卡錫替他擋下子彈,為何後來裡根卻忘了他
    我們都知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不禁槍國家,美國的公民槍枝擁有率世界第一,幾乎達到家家有槍的地步,根據統計結果顯示,美國的公民槍枝保有量,足以裝備一個中等國家的軍隊。在這種所謂的民主自由環境下,槍枝泛濫造成的惡果,除了校園槍擊案這樣的民間濫殺無辜,連美國總統都常常會受到生命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