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裡,不跟自然接觸!

2021-02-13 綠野成長社


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時間越多,身心也就越健康。

——皮媽

文 | 我是嬌嬌媽

來源 |  嬌嬌媽(ID:jiaojiaoma8)

周末有空,只要天氣允許,我都會帶嬌嬌去大自然中透透氣。
比起城市裡的遊樂場,我更願意帶她去郊外或森林公園裡走一走,甚至還會去城市周邊的村莊待上兩天,讓她體會田間地頭的快樂和大自然的樂趣,自然生長。「外面好曬啊,而且還有好多蚊子,在家裡待著多舒服啊。」但我依然堅持每月一到兩次帶著孩子去戶外踏青,我覺得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多年前,我看到過理察·洛夫的著作《林間最後的小孩 - 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書中提出了一個叫做「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綠色自然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出現焦慮、抑鬱等各種心理問題的風險能降低55%。另一項美國研究證實,缺少綠色空間等城市環境因素,會增加肥胖症、癌症、心理疾病等各種疾病的風險。2015年《自然》雜誌的最新研究成果,戶外活動的時間是近視發生的唯一強相關因素,眼睛接觸陽光的時間越短,近視的風險越高。現在,很多孩子的周末活動,不是上補習班,就是去逛商場,家長不會刻意帶著孩子去親近大自然。即使是節假日,帶孩子外出旅遊時,多半也是選擇迪士尼等大型遊樂設施樂園,而非有山有水有泥土的大自然。 讓孩子走出鋼筋水泥的牢籠,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應成為孩子童年的主旋律。

可是,很多父母卻認為,到大自然中是浪費時間和精力,阻止孩子去接觸自然。和自然斷裂,不僅會讓孩子失去對生命的體察,更會讓人失去支撐內心的力量。曾在「自然之友」從事環境教育的胡卉哲老師,曾經接觸大量的城鄉兒童。他發現,往往來自城市家庭的孩子更加見多識廣,口才更出眾,顯得更聰明自信,但也更容易缺乏耐心和注意力,容易變得暴躁。比如有的孩子會整段整段地講述他對「全球變暖」的理解,還有對北極熊的擔憂,確實挺有見地。但如果請他觀察一下臨近樹上的小鳥,他卻無法靜下心來尋找。有時候,當他們把孩子帶到林地,請孩子們去數數周圍有多少種顏色的時候,很多孩子會興奮地散開跑遠。但有的孩子卻會拿著筆站在原地,既不走也不看,埋頭寫下紅色、綠色、紫色、棕色.其實他寫的只是他理解的顏色的概念。他就站在自然當中,但沒想到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和確認。這些,就是「自然缺失症」的症狀。除此之外,「自然缺失症」的症狀還可能表現為:

孩子因為缺少戶外運動而導致肥胖和體弱,動作協調性差;

由於在室內過多接觸電子設備、書籍、繪本、玩具等,聽覺、嗅覺等感官發展較弱,小小年紀就近視眼;

和其他小朋友相處不多,不願意一起參加戶外集體活動,不懂分享,強勢霸道,沒有合作和禮讓意識;

長期和家人在一起,語言表達僅限於日常常用詞彙,影響交往能力和語言使用能力,出現膽小、害羞、木訥等社交短板;

走出戶外的頻次少、戶外活動時間短,造成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力、觀察力不夠,甚至出現憂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身體和皮膚與動植物的接觸少,觸覺不靈敏或過於靈敏,主動發現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培養,影響洞察力、創造力和想像力;

與自然脫節,對自然的認識只停留在書本中,甚至不認識常見的植物和農作物,感受不到生命的奇妙;

對自然界的生物表現冷漠或恐懼,缺少對外界新鮮事物的興趣,不能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情商低,缺少同情心,比如虐待小動物、破壞綠樹花草、破壞環境.

接觸大自然太少,孩子們過於依賴自己大腦裡的信息和成年人灌輸的概念,但對由身體五感帶來的各種豐富體驗,卻漸漸變得「接收無能」了。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好處多多,家長可千萬別忽略了,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應該多點時間陪伴孩子走進大自然的美。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有什麼好處?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好處多多,家長可千萬別忽略了,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應該多點時間陪伴孩子走進大自然的美。

親近大自然,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越來越多的城市兒童幾近變成了"宅兒童",將來又很有可能變成與自然隔絕的"宅少年"、"宅青年",他們不關注大自然的鳥語花香、小溪潺潺和松濤低吟,只關注電腦裡的"奧特曼"和"喜羊羊"、手機裡"憤怒的小鳥"和"會說話的湯姆貓",他們離自然越來越遠,這種疏離導致他們感官退化、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亂,甚至孤獨、抑鬱、憤怒等身心問題。

一個從小就對生命和自然失去敏感的孩子,長大之後怎會有關心地球和人類的責任感呢?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激發孩子多與大自然親近呢?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認識自然和生命的關係?

該不該重視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孩子天生是對外界非常好奇,在大自然環境中,家長和孩子的天性得到很好的釋放,共同嬉戲、玩耍中增進親子感情,在陌生的環境中對綠樹、青草、紅花、山水、陌生人、動物這一切都感覺新奇,運動對肌肉、骨骼、腸道、呼吸等系統的發育及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親近大自然對孩子的情感、智力、身體都有好處。

現在的孩子學習任務繁重,常常因為各種學系而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親近大自然,在自然中隨意地奔跑開心地嬉鬧,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長任務

在西方,很多媽媽會在孩子出生3天後帶著孩子去大自然聞青草味他們的小學非常注重孩子與大自然的親近,每一所美國小學都有自然課堂,要求孩子觀察大自然,在小學畢業時,還會進行野外生存訓練英國對讓孩子親近自然也有明確的要求。

與大自然親近,究竟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

一、孩子更富有想像力

自然界有潺潺的流水,鮮豔的花朵,婉轉的鳥鳴,茂密的樹林,這些都將給孩子帶來美的樂趣和遐想,讓孩子的想像力更豐富。

二、孩子的觀察力會更敏銳

春暖花開的時節,百花盛開,百花爭奇鬥豔,色彩斑斕。節假日裡,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到公園或郊外,觀察桃花、櫻花、杏花的區別,孩子在分辨花的形狀、顏色的過程中,觀察力不知不覺提高了。

三、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

調查發現,孩子每日平均花在電子媒體上的時間超過六小時。想轉移埋首於電腦或電視的孩子注意力,秘訣就在家門外。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步行20鍾,會 比在嘈雜的街道步行表現出更持久的注意力。所以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多親近大自然。

四、孩子的身體更健康

大自然是孩子孩子天然的運動場。你是否發現,孩子的體能是驚人的,他們可以不知疲倦地瘋玩一整天。而當孩子整天被拘束在狹小的住宅、教室裡時,可以想見孩子的潛能是多麼被壓抑。所以經常在自然界中「摸爬滾打」的孩子身體會健康。

五、孩子會更有毅力

孩子天生喜愛運動,坐不住,他們在大自然中瘋玩和瘋跑的過程是無意識地讓自己體驗疲累感。專家指出小時候的疲累感可以強化孩子的生命覺,讓孩子變得更堅韌、更有毅力。

六、孩子更懂得表達情緒

大自然開闊的視野讓孩子更願意大聲呼喊,身心變得更自由。他們會更願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釋放壓力。

七、孩子變得更聰明

大自然中有草有樹,有花有果,這樣多樣化的情景能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大腦得到了鍛鍊,變得更聰明了。

如何改善這種現狀?很簡單,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放養就可以了。
放學後,周六日,讓孩子從補習班、商場、手機、IPAD中走出來,走進大自然這部百科全書,在裡面探索神奇的事物和迷人的樂趣,在裡面找尋學習的興趣和培養生活的愛好。很多父母都認為,學習就是要把孩子按在書桌前,寫字背書。但大自然才能啟發孩子最原始的學習動力。

生物性理論之父愛德華·威爾遜在自傳《自然主義者》中提到:

「大多數孩子都有一個愛玩蟲子的階段,而我從未告別這個階段。在培養一名自然主義者的過程中,關鍵是親身經歷,而不是系統的知識。

最好去做一段時間未開化的原始人,不知道那些名稱和解剖細節。最好是使用很多的時間去探索和夢想。雖然知識很重要,但是,興趣和愛好,激情和目標才是奮鬥的長期動力,大自然這部百科全書會給孩子一個應有盡有的世界,會讓孩子具備探索和夢想的能力。
很多沒有深度投入到自然中的孩子,可能一時無法靜下心去觀察和體會大自然那些細微的奧秘。這就需要家長在前期做一些引導,待孩子發現樂趣之後,再任由孩子自由探索。

把孩子放歸自然吧,讓他們回到一個生命最初的家中去。

相關焦點

  • 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裡,一天到晚待在家裡
    01周末有空,只要天氣允許,我都會帶孩子去大自然中透透氣。比起城市裡的遊樂場,我更願意帶她去郊外或森林公園裡走一走。甚至還會去城市周邊的村莊待上兩天,讓她體會田間地頭的快樂和大自然的樂趣,自然生長。每次出門,總被孩子奶奶攔下:「今天又降溫啦,還出去幹嘛?待在家裡舒舒服服的多好!」但我依然堅持每月一到兩次帶著孩子去戶外踏青,我覺得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裡,一天到晚待在家裡!
    比起城市裡的遊樂場,我更願意帶她去郊外或森林公園裡走一走,甚至還會去城市周邊的村莊待上兩天,讓她體會田間地頭的快樂和大自然的樂趣,自然生長。 入夏後,天氣炎熱。每次出門,總被孩子的奶奶攔下: 「外面好曬啊,而且還有好多蚊子,在家裡待著多舒服啊。」
  • 婚姻裡,毀掉一個男人有多簡單?拼命給他「自由」就可以了
    一段好的婚姻,願意讓家庭成員心甘情願的待在裡面,安分守己地好好過日子,一段不好的婚姻,身在其中的兩個人一定「待不住」,總是嚮往外面的花花世界。心一亂,感情自然搖搖欲墜,婚姻便容易走到分叉路。男人往往嚮往自由,結婚後很難跟女人一樣回歸家庭,而「自由」兩個字,恰恰是摧毀大多數婚姻的罪魁禍首。「自由」日益麻痺男人的神經,讓他們忽略妻子,忽略孩子,一味追求婚姻外的快感,將責任視作洪水猛獸,於是,婚姻也理所當然走向了毀滅的結局。
  •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待在家裡,也不願意出去旅遊?
    生活中,許多人經常旅遊,但有些人寧願待在家裡,也不出去旅遊,究其原因,多種多樣,但我覺得不外乎這麼幾點:怕花錢,怕麻煩,怕受累,沒興趣。怕花錢旅遊是要花錢的,雖然說現在人們經濟狀況比以前好了很多,但需要花錢的地方也不少,買房、買車、孩子上學、人情隨往、柴米油鹽等等,那一樣離了錢能行?即使手裡有點錢,不少人也瞻前顧後,想把錢用在認為更重要的事情上,在所有的事情裡面,旅遊,排位不可能靠前。
  • 孩子春節在家待不住?試試這4個遊戲,保準好玩有趣又不鬧騰
    今年春節,是一個特別的春節,不走親戚不聚餐、不去遊樂場不逛超市,只能帶孩子在家裡待著。可是,兩個孩子在家,上一秒上房揭瓦,下一秒雞飛狗跳,真正是讓老母親崩潰。那麼,過年在家怎麼才能不無聊,又不至於被孩子吵到崩潰呢?
  • 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不被手機危害!
    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 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 毀掉一個孩子,比手機更毒的是——母親溺愛+父親暴力
    媽媽找女兒談心,希望女兒能夠把心思都放到學習之上,結果孩子卻一臉生無可戀地說:「活著真是沒勁!」再加上平日裡孩子又經常說自己要跳河,弄得媽媽頗為緊張。就這樣,媽媽再也不敢督促女兒完成作業,反而是女兒想玩手機就給女兒玩手機,女兒想熬夜看電視就讓女兒熬夜看電視,女兒想打多久的遊戲就讓女兒打多久的遊戲。
  • 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過來人:吃飯掉米粒時,罵他蠢如豬
    文|秘籍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犯很多錯誤,有的錯誤比較嚴重,有的錯誤無關緊要。錯誤,哪個孩子都會犯,但父母的態度和解決方法,卻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因為工作原因,平時也會接觸到不少孩子。前幾天,一個孩子給我發私信,說自己剛跟父母吵過架,自己很難過。為什麼別人的父母都能站在孩子的位置為他們考慮,我的父母卻從來都是想當然。看到孩子發的內容,作為一個母親,我的心很痛。一方面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一方面為存在這樣的父母,感到憤怒。這個孩子的父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父母,吃穿住行都不差,家庭條件也不錯。但是父母卻從不會好好說話,對他實行的也是打壓政策。
  • 教娃自然拼讀,你不擔心他跟漢語拼音搞混嗎?
    這篇文章的選題是跟一個媽媽友聊出來的。前段時間,我發的文章裡提到捲兒在學自然拼讀,有媽媽友就私下問我說:「捲兒媽,你不擔心孩子到時候學拼音會搞混嗎?」Part.02 我們以為的「混淆」,其實是孩子還不熟悉有媽媽說,理論是理論,我家孩子確確實實是學串了。原來孩子在幼兒園學了自然拼讀,回到家她又教了漢語拼音,後來發現孩子讀英文繪本時,本來認識的英文單詞 fat,被活生生拼成了「發特」——跟中文拼音 fa(發)搞混了!
  • 喜歡「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相比,多年之後,兩者差異明顯
    如到了節假日的時候,外向的小孩總是閒不住,喜歡到家外的地方和自己的朋友玩個夠,不喜歡呆在家裡;而內向的小孩則更偏向留在家裡,一呆就是一天,如果不做作業的話,就是玩電腦或者看電視,仿佛與世隔絕一般。在李老師的班上有兩個性格差異特別大的學生,一個叫小安,一個叫小文。
  • 孩子沉迷手機,媽媽跳海:跟孩子講道理,遠不如讓他感同身受!
    不可否認,這位媽媽的做法確實是"過火″了,但從她崩潰又無可奈何的樣子,就可以看出她並非只是一時氣惱心急,相信這一定是她跟孩子進行過很多次的溝通,講過很多次大道理後的情緒暴發!同為人母,我雖然不認可這位媽媽的做法,但也不認同有網友認為「好好跟孩子講道理就行了″的想法。
  • 暑假讓孩子宅在家?3個戶外遊戲讓孩子愛上大自然
    而且,暑假的天氣比較炎熱,家長也不太願意讓孩子在大太陽下出去玩,以防曬傷。原本我自己並沒有太在意孩子的戶外活動,不過,最近我發現孩子似乎也太宅了,叫他出去也不願意,其實說得好聽點是宅,說的通俗一些就是懶。
  • 棍棒不一定出孝子,慈母不一定多敗兒,毀掉孩子的就是這3種父母
    不能說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話沒有道理,可試問現在有幾位家長願意對自己的孩子棍棒相向、苛責至極,又有多少個家庭裡孩子享受著團寵?在社會大環境下,縱觀整體的家庭教育和氛圍是非常和諧的,對待未經世事的孩子,慈愛會給予他們更多的安全感,親情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般善良且自信。
  • 奧地利飛行員飛出「待在家裡」幾個字,被質疑:你怎麼沒待在家裡
    圖:「待在家裡」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4日報導,22日,一位富有創意的奧地利飛行員為了呼籲人們遵守政府提出的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自我隔離的建議,於是用他的飛行軌跡寫出了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80%的家長都中招了,扎心!
    孩子回頭看了媽媽一眼,默不作聲的從滑梯旁邊的小梯子上下來了,我很明顯的看出孩子有些不開心。隨後,他跑到廣場一角的梧桐樹下撿落葉。媽媽又喊,不要撿,小心上面有蟲子,鑽到袖子裡會咬人。可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為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的專注力,讓他無法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事。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性格只是一方面
    小李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跑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很少在家裡,為此小李媽媽經常要在飯點,去把孩子「抓」回來吃飯;而寶媽小陸的孩子則是天天宅在家裡,寧願自己一個人在家玩玩具和看電視,也不想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甚至連門都不願意出,媽媽怎麼說都沒有用。
  • 《明信片殺戮》:姐弟亂倫成為兇犯,看一個父親如何毀掉兩個孩子
    這對姐弟很不幸的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他們的父親西蒙偏執變態,用禁足甚至鞭撻的方式教育這對姐弟,讓他們無止境的學習,不給他們一點自由玩耍的時間。這本來是一個很普遍的家庭教育問題,但就是因為這個變態父親的存在,妻子上吊自殺,這對姐弟心理發生了扭曲。
  • 自然拼讀不會學?5張海報讓孩子在家就能輕鬆掌握!
    而對於非英語母語(EFL)國家的孩子來說,學習自然拼讀的目的就不僅僅是見詞能讀、聽音能寫了,因為對於剛開始接觸英語的中國孩子,如果讀出來單詞也不知道讀的是什麼意思,學習就沒有達到最佳效用
  • 哭窮的媽媽可毀掉一個孩子,你知道嗎?
    很多媽媽教育孩子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確,但是哭窮的媽媽可毀掉一個孩子,你知道嗎?會給孩子一種不自信!記得多年前回老家,坐上鄉鎮巴士後,前面有個小女孩一直跟媽媽說尿急。農村的公交車跟城市不同,每一站都很遠,有些偏僻鄉村的,公車跑一趟都要大半天時間。小女孩大概7,8歲左右,一直嚷嚷說要下車尿尿。孩子的媽媽問司機能不能停一下讓孩子尿完上車,司機說下車後只能等下一趟,不會為了讓她上廁所耽誤全車人的時間,並且他還要趕著交班。有人看著孩子難受,跟孩子的媽媽說你就下車讓孩子上廁所吧,最多等下一趟,孩子會憋壞的。
  • 「一個女人的三言兩語,就毀掉了我的愛情」「不,你那不是愛情」
    「一個女人的三言兩語,就毀掉了我的愛情」「不,你那不是愛情」愛情,是什麼?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磐石無轉移,蒲葦韌如絲。愛情是兩個人的矢志不渝,忠貞不負。如果能被另一個女人的三言兩語就毀掉,那根本不是愛情。充其量算你一個人的單相思。總有女人在愛情裡少根筋,跌跌撞撞遍體鱗傷,還不認為是男人不愛他。所有的一切要麼歸結到第三者的幹涉,要麼歸結到自己做的不夠好。這樣的女人,在愛情裡真的太卑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