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9.1.20-2019.5.20
展出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4樓歷代書畫廳
展出形式:免費展出
曾經有西方學者把中國宋代的山水畫與德國古典音樂、古希臘雕塑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藝術的高峰,可見山水畫在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文人士大夫心靈的安頓之處,山水畫亦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據重要地位。2019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以館藏中國山水畫為主題,推出山水畫系列展,分三期,從實景山水、摹古山水和寄情山水的角度讓觀眾欣賞到山水畫「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獨特魅力。
第一期展出的實景山水,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按照題材劃分的一個門類。顧名思義,實景山水就是以寫實的手法描繪客觀存在的有具體指向的山水圖畫,內容包括名勝古蹟、名山大川、故土家山、園林別業、樓觀舟橋、田野村居等。這裡的實景不僅指畫家真實遊覽過的景致,亦指真實存在於世的風光,人們在現實裡遊心馳目,內在世界與萬物寫照和諧相生。此類山水畫不僅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幽景,還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和社會審美意識,背後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變遷的內涵,比如明代中期大量出現的紀遊圖,就與當時富庶社會好遊歷的交往方式有關。我們亦從眾多實景山水中,提煉出了具有勝景、紀遊、園林特質的作品,以饗觀眾。本次展覽將展出山水畫共68件套,其中一級文物7件套,二級文物17件套,三級文物25件套。
「勝景暢神」展現了儒家學士所追求的境界,即「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人們以山水比德,認為大山大水所承載的深闊高遠,才能體現人的心胸與氣魄,涵養人的情操,此謂山水之境即人生之境,煙霞旖旎,風光暢神的名山大川、勝景山河更為君子所嚮往。在這裡,觀眾將欣賞到長達14米的清代無款青綠山水卷《長江萬裡圖》,一睹江上千帆競發的繁榮,整幅長卷不僅繪有深壑、丘陵、淺灘,也有城池、廟宇、村屋、漁船,人們在這繁忙而幽靜的世界裡山行、談笑、獨坐、送別、捕魚、泛舟、拉縴,充滿了詩意般的生活氣息。卷中還出現了大量的古地名,如襄陽、均州城、赤壁、黃州、三山峽、道士湖、丁家灣、南都、鎮江、金山、焦山、九江府等,亦是歷史地理研究的重要視覺材料。此外,謝時臣《黃鶴樓圖軸》、梅清《黃山松谷圖軸》、奚冠《西湖春曉圖軸》、顧符稹《虎丘圖卷》、朱鶴年《太湖圖扇面》也是本部分不容錯過的重要展品。
「紀遊怡情」最主要的特點在於畫中出現的遊者視角、遊覽路線和大量的文字題跋,畫家在紀遊過程中表露的怡人之情,與宋代追求真山水的傳神,以及元代山水中滿溢的出世思想已大不相同。本單元的重點展品是三幅手卷,謝時臣《西湖圖卷》、張宏《遊石公山圖卷》、袁棠《莫愁湖秋汎圖卷》,所繪均是江南景致,不僅反映了江南地區自古氣候宜人山水秀美,也印證了社會經濟的發達,會促使人們更加偏好遊歷的風尚。
「園林通幽」呈現了古人最為理想的生活狀態,即「園居」。古代的私家園林具有待客、生活、讀書及遊樂的功能,多與住宅相結合,包括山居、別業、草堂、園亭、池館等,在境界上追求幽靜安寧平和,建築風格不求華麗氣派,而是營造一種與喧囂世界相隔絕的世外桃源般的格調。在這部分,觀眾既可欣賞到曾存於世的兩座洛陽名園,唐代裴度的午橋莊和北宋文彥博的文潞公園,也能瞻仰蜚聲乾嘉時期的著名文學家法式善的詩龕。另有兩幅均為清人摹倪瓚作品,秀雅曠逸,一為黃鼎《摹倪瓚獅子林圖卷》,一為錢杜《摹倪瓚龍門茶屋圖軸》。
前三個單元是在館藏實景山水中提煉出的具有代表性特點的部分,第四單元「實景娛目」包含了其餘的實景類別,畫家筆端描繪的無論是身邊景象,家鄉風物,熟悉的自然山林,或親歷的真實山水,甚至僅僅只是前人實景的摹繪,這些均融合著造化之實與本人的心境,映射出的是一個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相交融的包含著大千萬象的精神世界。本單元的展品數量最多,重點展品包括沈周《吳門懷古圖軸》、張宏《虎丘看月圖軸》、惲壽平《柳汀月下圖軸》、龔有融《寫生小品圖軸》,以及近代畫家黃賓虹、張善子、徐悲鴻、董壽平等的實景佳作。
清顧符稹虎丘圖卷
清無款長江萬裡圖卷(局部)
明沈周吳城懷古圖軸
明謝時臣黃鶴樓圖軸
清梅清黃山松谷圖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