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慈山寺,每天只許400人參拜,且不許燒香,獲李嘉誠15億捐款

2020-12-18 彎曲的小樹苗

佛教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我國的信徒很多,因此與其有關的寺廟也是非常的多,幾乎每個地方可以找到一兩座與其相關的廟宇。但是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一些有名的寺廟也是越來越商業化。變相的香火錢等等,總讓人覺得寺廟變了些味道。當然也不是全部的,在我國香港有一座比較高冷的寺廟,其一天只允許400人近入,這便是慈山寺

慈山寺位於香港新界境內,其寺內屹立著全球第二高的戶外觀音像,這裡最具特色的是,來此參拜時禁止燒香,可能很多人會疑問?那要怎樣,這裡採用的是「供水」。

其是免費對外開放的,但為了保證寺廟的清靜,和避免遊客太多打擾周邊居民,這裡不接待旅行團,且每天只允許400人近入,時間為每天的9:00至17:00,如果想去可以提前預約。眾所周知,香港人是比較信佛的,李嘉誠曾捐15億元投資給其建設。

「購物天堂」的香港,是很多人旅遊的必去地,這裡經濟繁榮,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裡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使其具有著獨特的魅力。這裡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旺角、銅鑼灣、尖沙咀東部和九龍城的一些街道上能讓人挑花眼,充滿亞洲風味的餐館遍布。

相關焦點

  • 李嘉誠投資15億修建慈山寺,參拜觀音不準燒香,每天限額參觀
    李嘉誠投資15億修建慈山寺,參拜觀音不準燒香,每天限額參觀近些年來各地的旅遊業都發展的比較迅速,很多景點都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在這諸多景點中,很多人都喜歡去一些寺廟,感受佛教的文化,也為自己或者身邊的親人祈福。
  • 李嘉誠15億捐建的香港慈山寺風景
    由香港首富李嘉誠捐款15億港元興建的慈山寺將於下月中全面開放。
  • 李嘉誠斥資15億港元建慈山寺 拜觀音時不準燒香
    中國網4月1日訊 外媒稱,香港首富李嘉誠斥資15億港元捐造的慈山寺,根據寺方秘書長倪啟端表示,訂於4月15日起開放予公眾善信,但每天限額400人,並已接受網上和電話預約。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3月30日報導,有別於其他多數寺廟,慈山寺內參拜觀音時不準燒香,以「供水」取代;寺內而且還建有一個盛傳是李嘉誠專用的防彈私人禪修室。
  • 李嘉誠斥15億建廟,供奉觀音不受香火,每天還只限400人進入
    在我國現在很多的有錢人都非常喜歡做公益,而且他們在做公益的時候也是非常低調的,比如何鴻燊,馬雲,李嘉誠,韓紅等等,他們身為名人,在做任何事都會受到不少網友的關注。他們的公益事業體現在各個領域,比如之前小編有介紹過何鴻燊曾經捐款在廣東佛山建造的山水園,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李嘉誠斥15億建廟。這座寺廟就是慈山寺,位於香港,整座寺廟的規模是非常壯大的,在這裡足足可以容納2000名信徒,這座寺廟更是曾經李嘉誠花費15億建造而成的。這裡最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慈山寺是供奉著觀音的,但是卻不受香火,只能「供水」取代。
  • 李嘉誠捐款興建慈山寺四月全面開放 觀音像全球第二高
    慈山寺將於4月15日全面開放,公眾人士現可於慈山寺網上預約系統預約參學。(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原標題]香港慈山寺下月中全面開放 觀音像全球第二高 由香港首富李嘉誠捐款15億港元興建的慈山寺將於2015年4月中旬全面開放。為平衡參學質量、訪客安全、交通配套、寺院莊嚴等,慈山寺將實行預約機制。 記者3月30日從寺方了解,公眾人士可預約於4月15日起到慈山寺參學。個人預約以「先到先得」為原則,每天限額為400人。
  • 香港慈山寺舉行開光典禮 李嘉誠累捐30億港元
    來源:中國新聞社由長江集團創辦人李嘉誠捐款興建的香港慈山寺27日舉行慶祝開光典禮暨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啟用儀式。去年退休後全心投入慈善基金會工作的李嘉誠至今已累計為慈山寺捐款30億港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以及李嘉誠等出席主禮開光典禮。林鄭月娥致辭時說,慈山寺四周環山抱水,景色怡人,相信終日營營役役的都市人來到這片優美寧靜的佛門聖地,都能放鬆心情,重整思緒。而博物館將讓香港市民和遊客在享受寧靜空間的同時一覽佛教藝術之美。
  • 李嘉誠15億捐建寺廟慈山寺今日開放 預約系統兩分鐘即宣告爆滿
    2015年4月15日訊,南都訊 記者康殷 由李嘉誠名下基金會捐資逾15億港元興建,位於新界大埔區洞梓、建有全球第二高觀音像青銅觀音像的慈山寺,今日將正式向已經預約的公眾開放參觀。  由於想一睹慈山寺神秘面紗的善信太多,慈山寺網上預約系統每天開放時均有五六千人登錄,超出每日400個參觀名額,系統每日早上8時開放預約,兩分鐘即宣告爆滿,遠超寺方預期。未來三個月參學日也已爆滿,首個佛學講座課程也額滿。而私院對參觀者衣著打扮有著嚴格要求,無袖上衣、迷你裙及熱褲皆被視為不莊重的服裝,不得穿著入內。
  • 王健林花10億建塔被批,李嘉誠花15億建廟,為何能被香港人誇
    其實從王健林的這次失敗捐款來看,捐款如今已經成為了各大富豪的一大難題。馬雲就曾說過,自己是在做企業而不是做慈善,捐款的話只需捐1塊錢。自然,馬雲當時或許又是在和大眾跑火車,因為眾人皆知的是,馬雲這幾年來每年都會捐出數億的財富去做慈善,今年宣布退休的時候還稱自己今後將會專注於慈善事業。就因為馬雲的這句話,人們如今是越發的崇拜與尊敬馬雲。
  • 香港最值得一去的寺廟,花12年耗資15億建成,每天只接待400人
    香港是國內遊客經常去的一個地方,雖然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而成的國際大都市,但是也有佛教的身影,在香港新界附近的洞梓就有一座寺廟,它佔地4.7公頃,但是卻從不大規模對外開放,每天只接待400人。這座寺廟就是慈山寺,它並不是遺留下來的古代寺廟,而是在2003年由香港李嘉誠基金工捐款建立的,其中光家族面積就達到5000平,花費了12年的光影,才於2015年開始對外開放,而在這12年間,李嘉誠基金會先後耗資15億,當然如今這個捐款數字已經達到30億。
  • 香港慈山寺:一座讓李嘉誠捐15億港幣的寺廟
    最多可以容納逾2000名善信,由香港正覺蓮社發展,並獲得李嘉誠15億港元投資。與其他多數寺廟不同的是,慈山寺內參拜觀音時不準燒香,以「供水」取代。寺方有必要限制入寺人數,不接待旅行團,目的要保持番寺廟清幽,另外面對附近居民,如果太多人流,會對附近居民有影響。慈山寺於2015年4月15日起開放予公眾善信,但每天限額400人,接受網上和電話預約。預約入寺要選定時段,分八個時段分散人流,參觀者可參加抄經、供水和行禪等活動。
  • 李嘉誠主持慈山寺開光禮:「佛教哲理為我導航」……慈山寺到底有多美?
    由李嘉誠捐資15億元興建,位於大埔慈山寺觀音像下的佛教藝術博物館於3
  • 李嘉誠投資15億建的寺廟,不收門票齋飯免費,真正的「佛教淨土」
    李嘉誠投資15億建的寺廟,不收門票齋飯免費,真正的「佛教淨土」現在許多驢友們不僅喜歡去到著名的旅遊景點遊玩
  • 香港最不差錢的寺廟,投入20億港幣修建,限制參觀人數
    但是在香港地區有一座非常任性的寺廟,也被香港市民戲稱「最不差錢的寺廟」。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大埔普門88號這個地方就坐落著香港最不差錢的寺廟《慈山寺》整座寺廟背靠大山,面朝大海,不準燒香,而且每天還要限定參觀人數。這個寺廟是有香港首富李嘉誠發心興建的,截止時間到2016年的時候慈山寺就已經累計獲得李嘉誠基金累計捐款20億港幣。
  • 中國最安全寺廟:耗資15億,禪修室能防彈,每天只能進400人!
    不過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座寺廟,是由香港富商巨額投資修建,門票免費,還提供免費齋飯下午茶!它就是位於香港新界大埔汀角及船灣附近的慈山寺,慈山寺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寺內建有一座全世界第二高的戶外觀音像,高度達到76米,僅低於三亞108米高的南山海上觀音。慈山寺有規定,進寺須提前預約,每天限定400人。寺內不允許帶煙,酒,葷食,只允許帶素菜。
  • 臺媒:李嘉誠投資慈山寺開放 未來3個月預約爆滿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臺媒稱,香港首富李嘉誠名下基金會捐資逾15億港元(約合12億人民幣)興建的慈山寺15日正式開放。每天有400個參觀名額,未來3個月都已預約爆滿。  據臺灣「中央社」15日報導,按照寺方規定,參觀者衣著要莊重,不可以穿無袖上衣、迷你裙和熱褲。
  • 李嘉誠15億捐建寺廟開放 建有76米高青銅觀音像(圖)
    大雄寶殿內的佛教造像(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原標題:李嘉誠15億捐建的寺廟長啥樣 慈山寺今起開放,建有全球第二高觀音像青銅觀音像,預約已爆滿> 南都訊記者康殷由李嘉誠名下基金會捐資逾15億港元興建,位於新界大埔區洞梓、建有全球第二高觀音像青銅觀音像的慈山寺,今日將正式向已經預約的公眾開放參觀。
  • 李嘉誠17億港元捐建的慈山寺對預約公眾開放
    李嘉誠17億港元捐建的慈山寺對預約公眾開放 (1/6) "← →"翻頁
  • 香港慈山寺開放參觀 香港慈山寺的看點有哪些?
    由李嘉誠斥資15億港幣捐贈的寺廟——慈山寺,首度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即日起,慈山寺正式向已經預約的公眾開放參觀,以先到先得為原則,每天限額為400人  日前,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的慈山寺正式向已經預約的公眾開放參觀。
  • △ 慈山寺 TSZ SHAN MONASTERY
  • 李嘉誠亮相香港慈山寺開光典禮,累計捐資30億港元丨稜鏡
    騰訊《稜鏡》作者 耿荷3月27日,香港慈山寺舉行開光典禮,同日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也正式啟用,今年5月1日起將向觀眾免費開放。李嘉誠在慈山寺開光典禮上表示,感謝許多不同信念的人對慈山寺盡心盡力的支持,他們斐然專業精神的內涵和八正道中——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與香港精神的傳承相應,這也是香港精神的中流砥柱。「再次感謝大家,我一生最重要的決定是成立基金會,有緣能盡心之所懷服務社會,能把收藏存展在寺,能和每一位有心人一起弘揚佛法,對這福份感刻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