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餘姐
全文共2774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
求職找工作時,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個崗位,與你競爭的都是些什麼人?
如果能稍微花點心思想一下這個問題,就不難想到,能真正成為我們競爭對手的,其實都是履歷跟我們差不多的人,至少最近一份工作,都是差不多的職責、負責過類似的項目。
那用人單位在看簡歷時,憑什麼就認為你我比其他那些投簡歷的人更合適呢?
成績更亮眼、描述職責、業績和項目時,表現出的專業素養和底蘊比別人強,這些當然算,但還有一點,絕大多數人會忽略,那就是「自我評價」。
我們現在寫簡歷,基本上都是在招聘網站給到的模板中填入對應的內容。崗位職責和所負責的項目都差不多,真正能讓我們區別於其他人的,就只剩「自我評價」了。
事實上,我自己招聘看簡歷時,最願意仔細看的,也是「自我評價」。過往主流招聘網站呈現給用人單位的的簡歷模板,都是把「自我評價」放在基本信息之後、工作履歷之前,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科學的安排。
01簡歷裡「自我評價」常見誤區
我們說「自我評價」這麼重要,但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有大量的簡歷在這方面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誤區:
1、堆砌「大詞」
富有團隊精神、熱愛挑戰、善於學習、熱愛新鮮事物,諸如此類,是簡歷「自我評價」裡最常見的內容。
如果你能夠站在面試官的角度看問題,就很容易發現它的問題在哪兒:這些職業素質要求是寫在崗位要求裡的,當然重要,但你得證明你有這樣的特質啊!
比如你說自己學習能力強,具體體現在什麼方面呢?非科班出身,憑藉自學在短時期內通過了職業資格考試或專業入門測試?在沒人帶你的情況下,快速上手了一項工作,而且還做得不錯?經常總結工作經驗和教訓,製作成操作手冊和規範分享給其他同事?
任意一個具體的案例,都比單薄的一個「學習能力強」的描述好很多倍。
2、對簡歷上其他內容的簡單概括和重複
「自我評價」的誤區之二是沒有信息增量,只是把簡歷上其他內容進行概括和總結:比如重複自己的學校、專業信息,主要工作履歷信息等。篇幅有限的簡歷,我們要儘可能做到惜字如金,呈現的每一個信息都要有它獨特的價值,如果不能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和闡述,就不要在「自我評價」裡重複已有信息了。
3、與求職方向無關的內容
明明應聘程式設計師,「自我評價」裡又是開過咖啡館、又是辭職去西藏騎行。如果是策劃、新媒體運營等工作,這些經歷或許還可以讓人聯想到「腦洞大」、「能折騰」這些詞,但程式設計師需要的是能坐得住、能沉得下心、理性、嚴謹,即使你原本有這些特質,這些原本沒必要的「幹擾信息」也會把面試官帶偏,直接判定為不合適。
02簡歷裡如何正確地「自我評價」
1、梳理職業發展脈絡,提煉獨特核心優勢
如何在「自我評價」裡體現自己的核心優勢,實現降維打擊?最硬核的辦法就是從我們整個職業發展的脈絡入手,提煉出獨特的核心優勢。具體來說,可從3方面思考:
(1)行業:
整個職業生涯裡,我們工作過的行業有什麼規律?既有甲方經驗又有乙方經驗,還是說持續在某一方?是跨越了好幾個不同的行業還是集中在某一個行業?
不論是哪一種,都分別有對應的優勢,我們要做的,是把這種優勢發掘提煉出來,並寫進簡歷,因為這種需要具備一定功力才能看到,而且具有極高價值的信息,不能指望每一個面試官都能自己意識到。
(2)企業生命周期:
每一家企業都有其生命周期: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是指企業的發展與成長的動態軌跡,包括發展、成長、成熟、衰退幾個階段。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目的在於試圖為企業找到能夠與其特點相適應,使得企業找到一個相對較優的模式來保持企業的發展能力。
在不同發展階段,你所從事的崗位,重點工作職責和任務大不相同。
如果你經歷過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那麼你的優勢就是了解任何一個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和工作重點,能夠幫助你的部門更有前瞻性地看問題;
如果你經歷過不同公司的同一兩個發展階段,那麼你的優勢是踩完了這個階段所有可能的坑,你知道什麼是可行的、什麼只是看起來很美,這樣可以幫助新團隊有效節省是錯成本。
(3)個人專業的深度及廣度:
在你這個職業的各細分模塊裡,你是多模塊都有涉獵,走的「廣度」路線、還是集中在其中一兩個細分領域,走的「深度」路線?
無論是廣度路線還是深度路線,也各有其優勢,需要「廣度」的公司和崗位,自然會看上你的「廣度」;需要專精的公司和崗位,自然會欣賞你在細分領域上深耕的價值。
2、用「標籤」、「人設」強化個人主要特質
在簡歷常見誤區裡,我們提到,如果描述了自己的主要能力和素質,要用具體的案例加以說明。其實,還有一個加強版的辦法,那就是用「標籤」和「人設」來強化自己的主要特質。
還用「學習能力強」來舉例,如果用「標籤」和「人設」的辦法,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做:
比如,用一個「PPT達人」標籤:領導、同事的PPT都需要你來指導、潤色;再比如,用「讀書達人」的人設:身邊任何人有具體問題和困擾,你都能給他推薦至少一本很適合的書籍。
很難想像,如果沒有「黑旋風」、「浪裏白條」、「智多星」、「花和尚」這些標籤和人設,我們怎麼能夠記得住108名梁山好漢。製作簡歷也一樣,「人設」和「標籤」能夠讓面試官在眾多簡歷中對我們印象深刻。
3、闡明工作理念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那個著名的3個工人砌牆的故事,同樣都是在砌牆,第一個建築工人認為他就是在砌牆,第二個建築工人認為他在蓋房子,第三個工人說他在建造一座美麗的家園。
看到更大的工作意義和目標,這是一種工作理念。有沒有自己的工作理念,能夠區分出優秀和普通。
工作中你如何平衡長期任務與短期任務?團隊的分歧、與領導的分歧你的處理原則?你一直在用的有效工作方法論是什麼?這些常見問題,你一貫都是怎麼處理的?背後,其實就是你的工作理念,把它找出來,用一句精煉的話說明,會顯得很「高級」。
比如我就見到有人在簡歷裡寫:崇尚用跨領域的思維解決現實問題,這讓我聯想到查理·芒格說的要避免「手裡有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的「錘子思維」,而且還讓我覺得,擁有這種理念的人,一定是一個行動派、實幹家。
03總結
標準化的簡歷模板,類似的工作履歷,競聘同一個崗位的求職者,其實很難從簡歷上脫穎而出,「自我評價」作為一項能真正體現我們核心優勢和功力的內容,是必爭之地。
然而,現實中,很多人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或者壓根沒意識到問題,堆砌「大詞」、簡單重複簡歷其他部分內容、所寫與求職方向無關,都是常見誤區。
梳理個人職業發展脈絡、提煉獨特核心優勢,用「標籤」、「人設」強化個人主要特質,闡明工作理念,都是能夠讓面試官眼前一亮的操作。
這是我分享的第35篇關於招聘求職的文章。如果你正在找工作,不妨跟著本文的思路重新修改一下簡歷中的「自我評價」;如果暫時沒有找工作,不妨收藏,或分享給你在正在找工作的親人朋友。
我是有餘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提煉身邊牛人經驗,只說職場實用乾貨。關注我,一起成長為更具選擇自由的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