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富豪「移師」境外:2000億資金蜂擁離岸信託

2021-01-07 手機鳳凰網

2018年以來,越來越多中國富豪紛紛設立並將資產注入離岸家族信託。

《中國經營報》記者根據香港交易所披露公告梳理得知,2018年,至少20家港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新設立或將股權轉讓給離岸家族信託,其中15家系在港上市的國內企業,包括龍湖集團(0960.HK)、周黑鴨(1458.HK)等,相關信託計劃所控制股權市值約為285億美元。

對於企業家設立離岸信託原因,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向記者分析稱,一是滿足財富傳承需求,類似家族信託;二是滿足資產隔離需求,避免因婚姻等分割家族財富;三是有避稅方面的安排。

此外,一位香港從事信託、遺產規劃等方面的律師人士告訴記者,隨著金融市場波動愈加劇烈,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強,資產注入離岸家族信託將個人財富與企業經營風險的有效隔離,也可以藉助離岸家族信託規劃財富傳承和資產保值增值。

民企試水離岸信託

據記者了解,2018年11月21日,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吳亞軍亦通過其設立的一隻離岸全權信託基金,將自己持有的龍湖集團44%股權(市值約79億美元),全部分派給其女兒蔡馨儀設立的另一隻離岸全權信託基金。

無獨有偶,食品行業的兩大「巨頭」也在2018年12月中旬,將所持公司股份向家族信託轉讓。12月7日,達利食品(3799.HK)董事長許世輝及許陽陽(女兒)分別向陳麗玲(妻子)轉讓其於Divine Foods-1及Divine Foods-3的2%及100%控股權益。陳隨後將所獲權益轉讓給註冊於英屬處女群島的投資控股公司,該公司系間接持有達利食品股份的相關信託公司。

而周黑鴨的實控人唐建芳作為委託人,以其本身及家族成員為受益人設立了「富裕家族信託」。據周黑鴨2018年12月28日的股權變動公告,轉讓後該信託將間接持有上市公司周黑鴨共12.23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51.34%。

記者統計,2018年以來,至少有15家香港上市的國內企業,其控股股東設立或將所持股權轉讓至家族信託,涉及市值約為2240.76億港元(約為285億港元)。

除龍湖集團之外,還包括旭輝控股(0884.HK)、中國教育(0839.HK)、南方通信(1617.HK)等。而此前,香港媒體報導,2018年11月至2019年初,民企股東成立或將股份注入到離岸信託的至少有11例,涉及市值近1700億港元。

此外,2018年7月上市的小米,雷軍在上市前就已經成立家族信託,管理市值逾4000億元的小米股份。

同樣地,早前SOHO(中國)(0410.HK)同樣於上市前就已安排並採用信託持股的方式,持有SOHO CHINA Limited的股權。(詳見2018年8月27日新媒體「等深線」報導《自稱「無產階級」的潘石屹向太太無償交出了股權》。)

資產隔離或是主要目的

香港某私行及財富管理部人士此前曾對記者表示,「在香港設立家族信託的客戶有50%~70%的比例來自內地,內地企業家對財富傳承需求比較強烈。」其採用的基本形式為「信託原理+離岸架構」,也就是說,具備信託的內核,採用目前資本市場的離岸形式,利用VIE等架構,間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權,並控制內地經營實體。

記者注意到,從SOHO(中國)等成功設立離岸信託的企業運作來看,大多是將信託設立地點選擇在英屬處女島(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簡稱BVI,譯做英屬維京群島,又名英屬處女島)、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美國南達科他州等作為離岸地。

袁吉偉指出,所謂離岸信託,是在國外或非內地地區設立的信託,諸如開曼群島、中國香港等,這些地區信託法律完善,能夠實現資產隔離。不過,離岸信託的設立一般需要將資產轉移出境。此外,上述案例可見,大部分信託是通過繞道海外機構的方式來設立的離岸家族信託。

事實上,以信託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在香港並不罕見。

香港大多數上市公司的頂層結構一般是控股公司或老闆持股的公司,而這些公司一般都以信託的方式去持有。這種通過成立信託計劃,並由信託計劃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方式,在香港乃至全球,都普遍被視為家族財富管理和傳承的一種有效手段。

一位在香港從事家族信託業務的機構人士告訴記者,自2018年10月中旬美股大跌以來,離岸信託業務諮詢量增加。另一位在香港某保險集團從事大額保單業務的人士也印證了這一說法,「我們主要做大額保單,但越來越多超高淨值客戶有做離岸家族信託的需求,因此也會與一些信託機構進行對接或合作。」

前述機構人士認為,當前整體市場下行壓力下,富豪擔心潛在的投資和政策風險會使得家族資產縮水,這可能是他們選擇離岸家族信託的一個原因。

合理避稅前景待定

「設立離岸信託的目的並不是以保值增值為核心。」袁吉偉認為,首先從信託財產看,一般為股權而不是現金,其次,實現保值增值有很多其他便捷方式,而不用麻煩的設立離岸信託,可以直接投資或者購買相關資管產品。

袁吉偉進一步對記者分析,很多企業家設立離岸信託,其主要作用包括滿足財富傳承需求,類似家族信託;滿足資產隔離需求,避免因婚姻等分割家族財富;也有避稅方面的安排。

據記者了解,在達利食品公告稱,控股股東股權架構的變動,「乃就家族財富及繼承計劃目的作出」。周黑鴨的公告也提到,「設立富裕家族信託及轉讓全為唐女士家族財富的管理及傳承」。

顯然,家族財富傳承是當前「創一代」們設立離岸家族信託首要的需求。

興業銀行與波士頓諮詢聯合出品的《中國私人銀行2017:十年蝶變、十年展望》(以下簡稱《私行報告2017》)對1438名高淨值客戶進行了採訪調研。調研結果顯示,45%的高淨值受訪者表示已經或在3年內會積極考慮財富傳承的問題。家族資產梳理和管理、家族財富的保全和增值、繼承相關的稅務籌劃、安排後輩合理支取和運用資產等需求逐步顯現。

另外,由於離岸信託通常都具有私密性,有業內人士認為可能是基於規避法律、稅制監管的目的。

記者注意到,2018年12月20日,九龍建業(0034.HK)和保利達資產(0208.HK)聯合發布的信託重組公告直言,「家族信託乃柯先生為其家族成員之利益而成立之全權家族信託,旨在儘量降低其資產須繳納遺產稅之潛在風險。」其還表示,由於香港現已廢除遺產稅,故進行信託重組以精簡公司股權架構。

離岸家族信託中的財富是否會被追繳稅收,未來受益人獲得財富時是否需要繳納相應的遺產稅或個人所得稅,「大部分超高淨值客戶都會向我們詢問類似的問題。」前述在香港從事信託和遺產規劃業務的律師表示,納入離岸家族信託的資產都經過審核,都是合法完稅的資產,同時通過離岸家族信託受益人可以實現稅收遞延。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醒,目前中國新稅法也沒有明確是否將離岸家族信託基金資產傳承納入應稅項目,不排除根據中國相關稅法需要繳納相應稅收。

「國內雖然已經開展了家族信託,但是受限於國內法律制度原因,一方面能夠受託的資產很有限,另一方面家族信託所能夠實現的功能還有待司法判例驗證。」袁吉偉對記者分析指出,國外或者相關地區信託法律成熟,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屬開曼島等地加強信託改革,便利化離岸信託設立,滿足超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和傳承需求。

(魏逸豐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哪些中國富豪巧用離岸信託、海外身份規避資金風險?
    以下我們來盤點下中國富豪規避資金風險的案例: 1. 李嘉誠,1983年獲得加拿大國籍,其後兩子李澤楷、李澤鉅也是加拿大國籍。 富豪們有的自己移民,有的讓至親移民,也有很多因為種種原因不移民,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強大武器來隔離保護自己的天量財富,那就是家族信託。 如果依舊是中國人,那也可以叫離岸信託,因為信託的註冊地都在國外。是不是轉移財富,也是見仁見智。這種新的財富管理方式,早就在富豪圈子流行,2018年甚至出現了井噴的奇觀。
  • 億萬級離岸信託為何被「跨國擊穿」?
    《晉書》有云:「前車之覆軌,後車之明鑑」,今天我們就看看俄國富豪的離岸信託是如何「翻車」的,以此來提醒中國客戶在設立離岸信託時需要謹防的暗雷。  2017 年 10 月 11 日,英格蘭和威爾斯高等法院對謝爾蓋·普加喬夫 (Sergei Pugachev)的境外信託作出了判決,法院認為Pugachev是信託財產的實際所有人,信託的設立並不是為了將財產的控制權給予他人
  • 香港上市公司離岸信託結構建設中的問題分析
    離岸信託因其在離岸地點的自然靈活性優勢、稅收籌劃功能、有效的家族繼承安排和個人債務風險隔離等,被國內外高淨值家庭廣泛用作家庭繼承和資產,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隨著國內企業在香港的上市,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家正在考慮將離岸信託納入上市結構,以實現家族繼承、稅收安排和公司股東債務風險隔離的目的。為此,本文從公司控制權的確定和信託披露等方面分析了離岸信託在香港上市的具體應用問題。
  • 內地錢荒波及香港 離岸人民幣拆息過山車
    核心提示:內地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的影響,已由在岸市場逐漸傳導至香港離岸市場。  內地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的影響,已由在岸市場逐漸傳導至香港離岸市場。
  • 李嘉誠之後,又一香港富豪跑路?國內套現500億,舉家「逃」英國
    劉鑾雄是內地首富許家印關係密切,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許家印的恆大集團因資金問題,瀕臨倒閉,是劉鑾雄和鄭裕彤出手相救。後來,劉鑾雄變賣內地資產抽離,大多數都被許家印給接盤了。所以說,劉鑾雄是一個比李嘉誠跑得還徹底的香港富豪。
  • 瑞銀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王昊:境外家族信託不一定比境內更安全
    「今年初有一個曾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背景的民營企業家,十年前在離岸設立了家族信託,後來發現無法解釋清楚資金來源,此後又被通緝。此時當他妻子作為受益人想把家族信託所有錢都分出來的時候,被拒絕了,因為無法解釋資金來源。因此,如果用於設立家族信託的財產涉及到一些灰色收入或者違法收入,在哪裡設,結果都一樣,只不過早或晚的問題。」王昊表示。
  • 境外信託公司有哪些?淺談境外信託的政策優勢
    擁有國際公認的法律、信託、會計和管理服務供應商,澤西島躋身成為方便高淨值人士、企業及跨國公司等的全球領先離岸金融中心之一……作為一個成熟的離岸司法管轄區,澤西島不斷發展其金融服務,以滿足國際市場多變的需求。
  • 中國1.5萬富豪移民海外,網友:上癮了?我國對此出手
    中國之所以要為企業家提供便利,其目的就是為了企業在成功之後,能夠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並且利用先富幫帶後富的形式,使全民的經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從現在的情況看,似乎已經偏離了最初的想法,不少企業家在中國獲得財富之後,緊接著帶著自己賺到的資金移民海外,另謀出路。
  • 海南有可能取代香港、新加坡成為國內富豪家族辦公室首選地嗎?
    海南自貿港作為「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具有「境內關外」的性質,通過制度創新,一方面貨物從境外進入海南免關稅,從海南進入內地才按進口管理,另一方面內地貨物進入海南按照國內流通管理,使得海南既「零關稅」對接國際市場,又保持作為國內市場的一部分,同時具有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雙重性質,成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特殊交匯點。這在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背景下,對貨物貿易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 中國最常見的15種資金出境方式,你知道哪些?
    境外放款  9. 內保外貸  10. 內存外貸、內存離岸貸  11. 境外證券投資通道  12. 跨境私募基金通道  13. 離岸基金模式  14. 經常性項目項下資金出境  15.   另外,目前境外保險大多使用此等方式進行保費的支付,即通過在境外刷卡支付首期保費後,向保險公司貸款或者以該保單作為質押向其他機構申請貸款,其後定期在境外刷卡償還貸款。值得注意的是,2016 年 4 月中國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對在香港購買保險的相關風險作出提示。
  • 中國成最大富豪輸出國 撐起新加坡房市
    不過,《日經新聞》報導,新加坡官方統計顯示當地房地產市場景氣迅速從疫情中復甦,主要受惠於外資湧入購買住宅,而匯入外資背後經常浮現的是中國富豪資金影子。主因是「人民幣貶值」預期,中國富豪正把海外房地產投資做為保全資產並保值的良方。新加坡政經較穩定,是中國富裕階層感覺具有魅力的市場之一。星國住宅出售官方統計,未公布具體國籍數據。
  • 揭中國富豪境外賭博:宋衛平輸掉的是九牛一毛
    境外賭博:誰在為中國富豪設置「連環套」?  雜誌 記者 | 楊陽  賭場押的是人的惰性,只要賭客在贏,無論贏多少都不會停手,直到輸光為止。  很快,著名投資人軟銀賽富董事長閻焱[微博]卻在微博上爆料稱,這個傳聞現在已是社交圈內的公開秘密,宋衛平賣掉綠城股份是因為「一個月一個月赴境外豪賭」。  有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幾周中國內地和澳警方拘捕了澳門至少三家博彩中介公司的員工。這些中介向超級賭客提供貸款,然後到中國內地收債。知情人士說部分人在中國內地被拘,其他被拘者現已轉移到內地。
  • 1.5萬名富豪移民,董明珠發聲,國家也果斷出手
    一些人靠著這些機遇獲得成功,賺取了財富,但和許家印不同,他們一心想的是如何保全財富,如何少交稅,為此,不惜通過移民,在海外大量置業,搞離岸信託等等方式,來轉移財產。移民是富豪選擇財富轉移的最主要方式,數據顯示,中國60%以上的富人想要移民,而家資在1億以上的富人中,有移民意向的人比例更高,達到71%。
  • 富豪移民成常態?《2020年世界移民報告》,移民人數最多的是……
    2018年,全球私人財富總計204萬億美元,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二,美國和中國分別是60.7萬億美元和23.6萬億美元,2020年胡潤全球排名,中國有799個企業家財富價值超過78萬億元,數量已經連續5年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私人財富的增長在中國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富人在國內取得成功、積累財富後,開始「蜂擁移民」,在國內形成「移民潮」。
  • 內地房企為何愛去香港上市?
    當中國地產的「黃金十年」漸漸遠去,如何在波瀾不驚的房地產業立於不敗之地,金融與服務創新成為難以迴避的關鍵詞。在峰會當天的「地產未來:金融與服務創新」主題論壇上,專家剖析了金融創新之於地產行業模式之變的重要意義,作為國際化、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香港,對於內地地產企業具備更加多元的機會。  為何去香港上市?
  • 信託」又「贏了!
    除世紀城市(355)外,世紀城市系旗下上市公司還包括富豪國際(078)、百利保控股(610)、四海國際(120),以及富豪產業信託(1881)。而六子羅啟瑞原為集團副董事總經理,持股比例為0.23%,此外他還執掌市值約8億元的新福港(1447)。這一派的資產加起來大概有250億。
  • 美國華人通過離岸信託隱匿1900萬資金,30年後被稅局100%罰沒!
    作者:大魚海棠mi所有美國公民、美國綠卡持有人等要注意:如果你在海外擁有加總超過1萬美元的離岸信託帳戶,即便你不是信託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保護人等,哪怕僅擁有籤字權,只要故意隱瞞未報,仍可能面臨每年50%的高額罰款,甚至最高10年監禁。
  • 海外避稅行不通了,中國富豪瑟瑟發抖!
    簡而言之,就是中國稅務機關將掌握個人境外收入,一旦被列為高風險的納稅人,在面臨巨額資金來源不明審查的同時,還得補繳大額的個人所得稅。隱形富豪們或將無處遁形。   何為「避稅天堂」   百慕達、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盧森堡等地被人們稱為「避稅天堂」。
  • 移民熱度再次出現,1.5萬富豪紛紛撤離,國家出手把財產鎖在中國
    在新一期的胡潤財富榜當中,中國富豪在全球的比例達到了28%,數量位列世界第一。然而,在獲取大量財富以後,有些富豪就萌生了移居國外的想法。對於普通人來說,移民國外根本是不敢想像的,不過對於富豪們來說,卻輕而易舉就能實現,他們手中除了有充足的現金以外,還有自己的固定資產和龐大的生意,並且還有廣泛的人脈,因此外國人也希望中國富豪能夠移居到他們的國家。
  • 國內信託公司首單境外家族信託落地
    我國信託行業的受託境外理財信託業務有了新突破。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中信信託方面獲悉,日前,中信信託首單海外家族信託在香港成功落地,受託人為中信信託全資子公司——中信信惠國際信託有限公司(CTI Capital Trust Limited),這也是國內68家信託公司境外家族信託的首例,實現了行業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