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遇上浮漂停頂走時,該不該提竿?照我這樣做,中魚率輕鬆翻倍

2020-12-17 漁訊之家

相信大家對臺釣這一種釣法不會陌生,在使用臺釣時,漂相從浮漂進入水裡那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在這裡大家必須準確的知道這時候漂相的含義,快速的作出與之對應的方法。臺釣遇上浮漂停頂走時,該不該提竿?照我這樣做,中魚率輕鬆翻倍,錯過這些「小動作」,至少有一半的大魚會跑掉了

第一、浮漂進入水裡後,常常會造成水面抖動的情況。一般來說浮漂的擺動幅度不會太大不過頻率很快,在水面上會蕩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白條這一類表層魚,在水裡吃下落的魚餌導致的。不過因為這個時候浮漂還沒有翻身,線組還不是成一條直線的。因此這種信號,大家也不能夠知道很多的信息。只能說明小魚鬧窩是比較嚴重的,筆者不建議這時候就提竿。這時候臺釣的方法就是適當的拉大餌,或者把魚餌的狀態做得更粘,或者是做成搓餌,也可以用吃鉛量更大的浮漂,使其快速的通過小魚層。

第二、釣浮漂翻身直到到位的這段距離,釣魚人把它叫做形成,通常情況下應該是浮漂翻身後下沉,直到去到大家所設定的釣目。在這段距離裡,浮漂到位有速度快的,也有速度慢的,這跟浮漂形狀有著很大關係。不過下沉的速度可以看作為勻速的(其實是加快下沉,不過浮漂漂尾的目數間隔會越來越大。漂尾越接近一目的距離就會越快,因此大家看到下沉一目所用的時間基本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可以看作勻速下沉的原因)

這個時候漂相表現為,下沉速度突然變慢,或者是突然加快幾目,然後又回到原來的速度,也有可能表現為直接快速到黑漂。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是因為中下層的魚兒在截口,使得浮漂有異常的反饋動作。大家應不應該抓這樣的口呢?筆者認為完全是可以的,因為這也是筆者的一個臺釣技巧。這也跟筆者的反射弧比較長有關的,因此筆者通常會放棄減速的情況,選擇主抓加速的中途或者是黑漂以後。

這裡就有釣友問為什麼不選擇抓加速以後的瞬間呢?還不是因為筆者的反射弧長的原因嗎,而這樣的加速有可能是在幾目的距離。因此筆者選擇抓加速的中間,就提竿了。魚竿拉動魚線刺魚的時間,或者剛好是加速以後的時間。因此要是有跟筆者一樣手殘的釣友,可以抓一下這個時間點。

要是釣魚人抓不到這些加速,接著浮漂就慢慢的到位了,那要怎麼做呢?這裡面又有一個臺釣技巧。第一,大家要知道魚鉤上還沒有魚餌。具體的操作方法是,當浮漂到位時出現加速,然後又出現了正常速度到位,那麼這時就應該立馬提竿。看看魚鉤上還有沒有魚餌。當然,造成這樣就沒有魚餌了,是由於釣友使用了拉餌的關係。要是大家提竿後,發現魚鉤還還有一點餌料的殘留,那麼大家在提竿之前,魚鉤上肯定還有一部分餌料的,那麼可以繼續釣魚。中下層的截口,很多時候不是小魚造成的。把鯽魚,翹嘴,鯿魚這些魚種給逼急了,它們的反應也是很瘋狂的。因此就算截口的時候加速並沒有抓到,魚餌到底以後也可以繼續給口。

第三、釣行程的取捨。行程是釣魚的時候必不可缺的環節,不過大家可以根據魚情來決定是不是要釣行程。也就是說,通過漁具的挑選來延長或縮短行程的時間。要是在水庫裡有不少的翹嘴,鯿魚這些愛截口的魚類。或者是氣壓不高時,生活在水底裡的魚上浮到水面,那麼大家可以試試釣行程。具體的方法是,把餌料開得鬆軟一點,然後加長子線,線組儘量符合細,輕,小的原則,搭配一個吃鉛不大,漂身短,漂尾長,漂肚大的魚漂。

鬆軟的餌料在水裡的霧化效果更好,能夠起到長時間留魚的效果,魚兒咬鉤更容易。線組細小使得在水下擺動更加自然,也更方便魚兒把餌料吃進嘴裡。而用吃鉛小的浮漂能讓線組的下沉速度變慢,同樣的使用大漂肚能夠提高浮漂到位時的水阻。

長漂尾能提高行程的距離,不過,要是水裡有很多白條或麥穗等小雜魚,那麼釣行程就只能收穫小魚了。一旦碰上這種情況,應該提高餌料的粘度,然後減少子線的長度,更換一個吃鉛量大,漂身較長而水阻比較小的浮漂,這樣能夠縮短行程的時間

相關焦點

  • 冬季野釣浮漂有信號,為什麼卻一直不中魚?學會這三點上魚不再難
    如果冬季你用商品餌野釣,應該捕捉一兩目的頓口抬竿,儘量忽略快速的大動作頓口後頂漂信號,這多半是窩點魚尾蹭餌導致,抬竿很可能是空竿。如果你冬季用紅蟲,蚯蚓等蟲餌作釣,浮漂信號儘量捕捉死口抬竿,比如慢慢的頂漂,浮漂黑漂等,這樣抬竿刺魚會提高中魚率。在冬季野釣捕捉魚口,主要是根據浮漂的調釣來判斷,過早或過遲地抬竿刺魚,這都會出現浮漂有信號,抬竿不重要的情況。
  • 釣行程遇到浮漂停、頂、走時,是提竿還是不提?老釣手說得很明確
    上期我們為釣友們講了「釣行程」的兩種漂相,一種是下頓,一種是快速下降,這兩種算是比較常見的釣行程漂相,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提竿中魚機率比較大的漂相,在本期《漁課堂》我們繼續為大家講解。第一種漂相。在浮漂下落的過程中,突然出現停頓,這種停頓不是魚線拉直了後的停頓,而是在入水後不久就出現的,那很可能是魚在吃接口時,有一個向上的力,拖住了鉛墜使之不下降了,這樣的漂相不多見,提竿中魚率也不是很大,需要極度恰好的時機,但遇到後建議還是儘量提竿試一試。第二種漂相。
  • 鈴鐺響,提竿卻沒魚?這幾種原因最常見,玩海杆必備知識
    再說回到海竿釣魚,他們有的時候是真的因為聽小曲太投入才沒注意鈴鐺響,但有的時候就算聽到了,他們也懶得起身,或者只是慢悠悠地走過去看一看。你以為他們是年紀大了身體不聽使喚嗎?錯了,這其實是長期玩海竿積累的經驗,知道哪些口不用管哪些該提竿。不像有些剛玩海竿的釣友,一聽鈴鐺響就激動的不得了,馬上起竿刺魚,結果拉一次空一次,釣到懷疑人生。
  • 臺釣引魚的技巧與釣竿的壓梢定位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嫣然一笑終成夢6,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臺釣引魚的技巧與釣竿的壓梢定位。臺釣引魚的技巧臺釣者一致認為「臺釣」中釣魚重要,引魚更重要,全程持續引魚是臺釣「三大技術」之一,也是「臺釣」最重要的致勝關鍵所在。臺釣是「釣引合一」,垂釣過程亦是引魚過程,不專門制誘餌打窩子,卻勝似專門打窩子,「引魚」技術已成為一大研討課題。
  • 臺釣從入門到精通的詳細教程
    5、一切要求規範化,操作輕鬆、動作標準、姿勢正確,講究速度,起魚率高。我認為:靈敏、快速、誘魚、收穫高,是它的最大優點。三是調遲鈍釣靈敏:常用於魚群密集,互相干擾吃食,或魚咬鉤很不規範的情況下。四是調遲鈍釣遲鈍:魚雖多,也遊動,只是不開口,有可能魚遊動中觸鉤,魚漂一有反應立即提竿,常可掛魚上來。
  • 冬季釣鯽魚,浮漂有動作,提竿空槍多,從這5點中找原因!
    冬季比任何季節都要追求中魚率,這是因為魚進窩需要較長,發窩實在不容易,頻繁空槍不中魚會對窩點造成很大的影響,窩點中好不容易聚起來的魚可能會一鬨而散,冬季魚離窩之後基本是不會再回來了,這個窩點基本也就算了廢掉了。另一個方面來說,冬季釣魚不容易,爭取把每條咬鉤的魚都釣上來,這樣才能保證有不錯的收穫。
  • 在春季野釣,長竿短線和臺釣,哪一個更合適
    ,基本上拎個桶,扛個竿,最多帶把摺疊椅,太陽大了樹蔭下,天氣尚可就隨地走,真是那裡魚多釣哪裡,要不是上魚效率確實不如臺釣,估計大多數釣友寧願肩抗單竿走四海。小結:如果中魚率不是第一需求,僅僅是追求找魚、上魚的樂趣,又不想攜帶太多的釣具,那傳統釣法中的長竿短線,真心是第一首選,而且幾乎沒有備選選項;臺釣釣法的優勢,在於釣法多變,能適應多種魚情、水情臺釣釣法之所以流行全國,乃至於歐美釣友也開始接受
  • 冬季魚口輕輕的,什麼時候該提竿呢?教你1招,看準了基本都中魚
    關於冬季釣魚的方法技巧,小漁都記不得說過多少次了,但是還有不少釣友問我,說為什麼我冬季就是不上魚呢?說有了魚咬鉤提竿為啥不中魚呢?等等,其實呀,這些問題只是表面現象,其根本原因還在於不會釣冬季輕口魚,我們本期《漁課堂》,就再教大家一遍。
  • 臺釣誘魚有技巧,選取六點淺略介紹!
    關於臺釣的誘魚技術,是有很多的角度與做法的,筆者僅從新手的角度,淺略地談談臺釣的誘魚方法。簡介一、適時讓釣餌散落以誘魚如果池中魚群的密度較大,且魚兒比較活躍,我們就可以適時地讓釣餌散落成為誘餌,具體操作是,拋鉤餌準確落入釣點,等待浮漂穩定之後就輕輕提竿,並抖動腕部,使鉤餌散落成為誘餌,餌料霧化後用以誘魚。
  • 野釣鯉魚時,為什麼你總是提竿不中魚?
    按照正常的方式垂釣,我們都是把釣組拋向正前方,提竿時,釣組大約是向釣位方向運動。這沒什麼好解釋的。但是,如果換一種方式,釣組的運動軌跡就會出現改變,這種軌跡的改變會對中魚率產生影響。野釣鯉魚,5.4米以上的長竿子是首選。
  • 鯽魚咬鉤的四種常見漂相,看到這些動作的時候提竿,中魚率100%!
    鯽魚吃餌的動作非常的標準,在95%以上的情況下,鯽魚的吃餌動作都是先吸後吐,覺得餌料沒有任何問題的時候才會吞入口中,然後抬頭遊走,所以我們浮漂在作釣鯽魚時一般出現的動作都是:首先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點動幾次,然後又徐徐上升,此時提竿必中鯽魚!
  • 仲春釣鯽魚,這麼調漂中魚率更高,釣一次爽一次
    過了驚蟄到了仲春,這段時間是一年中野釣大鯽魚最好的時機,春釣灘,說的就是這個時候。仲春,臺釣以釣渾水淺灘,或者靠近水草的亮水為主,最大的特點就是釣的比較淺,所以在浮漂選擇和調漂上一定要得當。調漂準確,選漂得當,對於釣魚來說是加分項,可以幫助你了解魚口,提升中魚率。
  • 臺釣VS競技釣:五大區別值得關注
    這是由臺灣的釣魚高手經過長期實踐,不斷探索而總結的一種裝備齊全、動作規範、上魚率高、集娛樂性和競技性於一體的釣魚方式。長標目、長腦線、雙鉤、細長的流線型立式浮標,還可以靈活調整浮標的調靈、調鈍、釣靈、釣鈍;釣竿擱放在竿架上,竿尖入水,手不離竿,眼不離標;臺釣講究裝備統一,動作標準,姿勢正確。一切都要求規範化。
  • 冬季釣鯽魚,出現浮漂持續抖動,一般都是大鯽魚,出現了趕緊提竿
    冬季氣溫低,魚口比較輕,漂相一般都不會太明顯,這是冬釣的常態,所以冬季釣魚是一定要注意竿不離手,眼不離漂,仔細留意浮漂的小動作。冬季釣鯽魚跟其他季節在漂相上有比較大的區別,原因在於水溫低,魚的活性差,漂相輕微而且好像沒有那麼標準。
  • 職業釣手最狠的提竿遛魚技巧,讓你輕鬆把苦等一天的大魚完美入護
    職業釣手最狠的提竿遛魚技巧,讓你輕鬆把苦等一天的大魚完美入護脫鉤跑魚,是大部分釣友十分痛苦的事情。辛苦一天只為了這一刻,結果,這一刻成了追悔莫及。還有另外一種,也是釣友痛苦的事情,那就是提竿不中魚。關於提竿,今天也有一些乾貨跟大家做一個分享。所謂的提竿,是指魚吃口的那一刻,迅速將竿子揚起刺魚,魚鉤勾住魚嘴,然後將魚釣上的動作。提竿就像足球比賽的臨門一腳,在整個釣魚環節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何時提竿?針對不同魚種,不同天氣,不同的浮漂信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 何為臺釣,臺釣用具有哪些
    《臺釣秘訣》中對「臺釣」的特色歸納為:1、竿細短、線細、鉤小無倒刺,浮漂細長均勻靈敏度高,穩定性好。2、垂釣者坐在美觀的晴雨傘下和輕巧的摺疊式靠背椅(現在發展為釣箱)上,有舒適感。3、釣竿擱放在竿架上,手不離竿,眼不離漂。4、魚餌上乘,誘魚力強,能迅速聚魚並使魚兒們爭先吞鉤。5、一切要求規範化,操作輕鬆、動作標準、姿勢正確,講究速度,起魚率高。
  • 抓住這些鯽魚的浮漂信號,提竿上魚的機率能達到9成!
    這時如遇水底不平,浮漂會表現為比四目低或比四目高,無論高低與否,我們儘量調整到偏離四目的上下一目之內為宜。實釣中,我們只要記清浮漂偏離四目時的位置就行了,不需要刻意追求四目。鯽魚吸食餌料,釣尖在魚嘴張合力的作用下瞬間刺穿它的上顎或下顎,達到「死口」。
  • 浮漂的吃鉛量到底怎麼選?直接套用這個公式,浮漂有動作就中魚!
    大家都知道,浮漂的一個重要參數指標就是吃鉛量,現在我們在網上買浮漂的時候,大部分商家都會把浮漂的吃鉛量給標註出來,方便我們的選擇,那麼在釣魚的時候究竟該如何選擇吃鉛量呢?現在是冬季,我們不管是釣黑坑還是野釣,魚口都特別輕,那麼是不是輕口魚一定要選擇吃鉛量小的浮漂呢?
  • 野釣草魚,這樣調漂更靠譜,魚口清晰上魚率高,釣一次爽一次
    一、草魚的吃餌動作其實每種魚都有不同的吃餌動作,所以很多釣友都可以從浮漂動作上了解上的大概是什麼魚。比如鯽魚,吃餌動作是吞,然後抬頭,然後往前或者轉身走,浮漂動作就是先小頓,然後頂漂,然後黑漂。鯉魚跟鯽魚不同,吃餌動作也是吞,但是沒有抬頭動作,吃餌後往前或者轉身走,浮漂基本就是黑漂。
  • 冷天釣魚,到底傳統釣好還是臺釣更合適?按我說的做,準沒錯
    釣魚老司機都明白,所謂「傳統釣」,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調漂,只需一鉤一線一竿,一個鉛墜和一支浮漂就可以組合起來的一種釣法。不像臺釣那樣還要剪鉛調漂等一系列煩惱,那在寒冷的冬季,究竟哪一種釣法更適合垂釣鯽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