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有道,萬物依循「道」的變化生存,若是依循事物本質間的規律,好好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將能產生不可思議的變化,讓自己更加清楚的認知這個世界,讓自己能夠更好地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從而不留遺憾的活著一生。
我們在這「有相」的物質世界裡生活著,所接受的信息,所掌握的規律,所明白的「道理」都是由一雙「無形的手」操縱著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確實是被「安排」好的,因為一切人們能意識到的事物都在「道」的運作下生存發展,當我們能夠明白「道」的規律,並不留餘力認真踏實的完成,那麼這個「有相」物質世界裡的所有事情都不足以困住自己。
我們如何能夠明白那個「道」呢?實際上「道」就在我們心裡,始終都在,最開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我們便是與道一體的,只是後天受到環境以及諸多教育的影響,讓我們原本的那顆「道」心漸漸消失不見了。我們被物質欲望影響,被人內心裡的七情六慾影響,對周邊發生的種種事情感到困惑,問題煩惱不斷,因此人們就說我們活在痛苦當中。這實際上是無稽之談,只是我們自身被迷霧困惑不能明白自己的心罷了。
在過去的間裡有很多智慧的人出現,他們在一些機緣巧合下感知了「道」,於是他們便謙虛地去研究這些事情,想要從根本上明白這些問題的「關鍵」,從何把「道」解釋清楚,讓每個人都能夠明白「道」,並把「道」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讓人生變得更具有價值。
戰國時期的老子,他就是這樣一位智慧人物,拋開後人對他賦予的那些神話色彩,他在歷史上確實是一位理解「道」,掌握「道」的人。他的思維方式超出了常人很多,能夠見微知著,所用的不是我們的「肉眼」去觀察這個世界,而是用「道眼」去闡述這個時間,周邊的一切事情都能夠明明白白的理解清楚,就是有這樣的能力。
老子當時「得道」了,很多人慕名而來向老子「問道」,老子根據每個人的悟性以及所從事的工作,受到的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人們闡述了「道」是什麼,怎樣才能「得道」。《道德經》總共八十一章,人為分了很多,實際上每一章都在講一個東西,就是「道」。因為「道」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每一件事情都是道,我們看到最大的事情是道,最小的事物也是道。邏輯通順的文章是道,狗屁不通的文章也是道。
當我們能夠明白這些概念的時候,還需要在執著於這些表面的文字了嗎?就比如這一章,老子再一次從正反兩個角度分析對待周邊事物的態度。其中有幾句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我們經常聽到,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這看似是一些勉勵人的話,本質上是對「道」進行的運用。「道」從最不起眼的地方開始,因為是自然產生的,所以哪裡都可以產生。因為我們人有了分別心,所以看待周邊事情時,總被華麗的事物吸引了眼球,而然那些未能被人注意的地方反而是最能給我們幫助的地方,當我們能夠明白這些道理的時候,就安心的做好自己當前要做的事情,把時間合理的運用起來,那麼周邊一切事情不用多費什麼心力都能夠自然而然地搞清楚弄明白,這就是自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