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駱秉章石灣西瓜路口食西瓜破了西瓜路懸案

2021-02-19 話說佛山

駱秉章石灣西瓜路口

食西瓜破西瓜路懸案

緝拿理髮佬

佛山石灣西瓜路口,老石灣個個都知,西瓜路就在石灣公園門前對開的和平廣場個度,以前人行天橋至石灣醫院路口。這一條西瓜路,因為一個故事而得名,究竟是真、是假?一直沒有得到證實。也許是傳說,或者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吧。

  據說在一百六七十年前,臘月底的一個黃昏,一個狀似收帳先生的人走入路邊的理髮寮理髮,他帶著一個草蓆袋(當時人稱之為揸袋,是盛銀子用的)裝著東西,理髮佬以為是袋銀子,起了貪念,用剃刀謀殺了客人。他打開揸袋一看,當堂愕然:原來裝的不是銀錠,而是石灣陶製燈盞。

理髮佬後悔之餘,見時已黃昏,四顧無人,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實在僥倖,並在擋發布上寫了一首詩:

你有錯時我又錯,

因何燈盞席袋託;

他日有人能破案,

除非有個馬生角。


就立即在寮後草草埯埋屍體,收拾行檔遠走他鄉。收帳佬失蹤成了懸案。

  第二年夏天,一個官員坐轎出外視察,赤日炎炎,隨從、轎夫要求稍歇,大官同意在路旁發寮小休,隨從見寮後西瓜藤上有個大西瓜,正好摘來給大人解渴。誰知將瓜破開,瓜瓤是腥臭的血水,即命人挖土查驗,發現埋屍,地保查明作案的是在逃的理髮佬,立即緝拿歸案。

  破案的大官叫駱秉章,正是「馬字加個各(角)」字。石灣這個地方本來無名,因此故事得名,而聞名於世。

駱秉章,花都人,道光13年(1833年)中進士在京任翰林院編修,後任江南道監察御史、奉天府府丞等職,1846年喪母,回廣州守孝三年,道光28年(1849年)復任江蘇按察、成都督師、總督等,同治六年病死成都。駱秉章「清代嘉、道年間,當時在朝中任協辦大學士、四川總督的駱秉章帶著家人遷入東華裡,他曾出資對該裡後半段北側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為規整美觀;東華裡堪稱「嶺南第一街。

相關焦點

  • 西瓜,就是最美的夏日詩詞
    西瓜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溫去暑;種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藥用,有清熱、利尿、降血壓之效。《西瓜園》宋代:範成大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誇。《菩薩蠻 西瓜》明代:楊慎鉛華浮沁涼波溼。翠盤分處鸞羞澀。座上水晶寒。天邊玉露團。瓊珠容易碎。紅子紛紛墜。屈指又西風。霞藤臥晚叢。《衡仲以西瓜見餉,兼約可園賞月》清代:丘逢甲蘊雪含冰泌齒涼,兩團綠玉許分嘗。浮瓜待作南皮會,去赴新亭看月光。
  • 古詩詞裡的西瓜
    ,將西瓜的神韻描繪得生動傳神,惟妙惟肖。東漢劉禎寫有讚美西瓜的詩:「楊暉發藻,九彩雜糅,藍皮蜜裡,素肥丹瓤。」將西瓜的氣質與神韻描繪得神採飛揚、熠熠生輝。南宋詩人範成大所寫的《西瓜園》一詩:「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形模冷洛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誇。」作者把西瓜豐收的景象以及人們吃瓜的盛況,用寥寥數筆就勾勒了出來,令人印象深刻。「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
  • 「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降溫去暑,九首西瓜詩詞欣賞
    西瓜,味道甘味多汁,清爽解渴,營養豐富,堪稱「盛夏之王」。炎炎夏日裡,吹著空調,啃著西瓜,那舒暢爽口,可說得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西瓜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據說西瓜的原產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熱帶乾旱地區,後傳至西域(我國新疆)一帶,五代時期傳入中原後深受人們的喜愛並廣泛種植,到宋代已是可以「年年處處食西瓜」了。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
  • 夏品西瓜
    □張光芒 炎炎夏日,正是西瓜上市的好時節。西瓜可挖著吃,可切塊兒吃,西瓜皮還能做出一道道佳餚。幾片涼如雪、甜似蜜的西瓜入口,能解渴去煩,神清氣爽。難以想像的是,古代文人不僅會吃,還吃得優雅。 西瓜又稱「寒瓜」,以清甜多汁、營養豐富著稱,素有「夏季瓜果之王」的美譽。
  • 讀一首詩,吃一口西瓜,這個夏天,做一個有詩意的吃瓜客
    隨著西瓜種植地擴展,促進了西瓜生產不斷發展,帶來了西瓜詩歌的興起和繁榮。一些文人雅士吃西瓜時觸景生情,創作了不少西瓜詩詞。魏晉南北朝時稱西瓜為寒瓜,當時被稱「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寫有《瓜賦》曰:「藍皮密理,素肌丹瓤;甘諭蜜房,冷亞冰霜。」,這是描述西瓜最早的文字記錄。五代時的梁代詩人沈約在園圃裡看見西瓜後,作了首《行園》詩云:「寒瓜方臥壠,秋菰已滿坡。
  • 香甜消暑大話西瓜
    「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炎炎夏日,吟著宋代詩人範成大的詩句,捧著香甜可口的西瓜,既飽口福,又消暑解熱。元人方夔在《食西瓜》詩中云:「恨無縴手削駝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縷縷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這首詩描寫的是大家邊吃西瓜邊說笑的愉快情景。
  • 「詩詞鑑賞」盛夏 嘗一口詩詞裡的西瓜,人齒便有冰雪聲
    西瓜瓤紅汁多味甜,被譽為「瓜果之王」,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所以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大多雋永清新,吟罷韻味悠長。有的繪聲繪色地勾勒出當時佳人俏婦啖食西瓜時歡聲笑語的情景,有的寫盡西瓜的形、色、味,讀後令人垂涎欲滴。
  • 《石灣七星崗》序
    石灣陶藝名師廖堅和當代傑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廖洪標,都出自這個廖家圍。七星崗東麓有個黃家莊,清代石灣陶塑名家黃炳、黃古珍叔侄,就是七星崗黃家莊人。真假莫辨的「黃炳鴨」於今仍屬罕世之珍寶,石灣陶藝獨有的胎毛技法,據說也是黃炳開創的。七星崗南麓曾住有著名的石灣龍窯建造匠師蒙湛一家,他是石灣唯一以修建龍窯為生的專業戶、石灣蒙氏建窯世家第六代傳人。
  • 碧蔓凌霜臥軟沙 開封西瓜甲天下
    西瓜,陪伴開封人已逾千年。西瓜之於開封,就如同一首傳唱了千年的童謠,每到夏季,開封城樹蔭下、院落裡無不瀰漫著西瓜甜甜的味道。無論男女老幼,都會把在炎熱的季節裡吃上一口脆甜的沙瓤西瓜當成醉人心魄的享受。「蕭山石榴碭山梨,汴梁西瓜甜到皮。」這句誇讚汴梁西瓜的民諺已經流傳了上百年。
  • 西瓜的營養與飲食禁忌
    西瓜中不管是美味的果肉還是我們丟棄的瓜皮及種子,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真是從裡到外全是寶。中國民間更是有諺語云: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西瓜又叫「夏瓜」,是漢代從西域引入,故稱「西瓜」。西瓜果汁豐富,含水量達95%以上,既利尿,解渴,又能消暑祛熱。
  • 今日起到成博看「石灣美陶」
    今日起到成博看「石灣美陶」       本報訊(記者 吳曉鈴)7月18日,「石灣是個美陶灣」文物展將在成都博物館揭幕
  • 懷仁警方再破懸案!
    懷仁警方再破懸案!為了偵破這起久偵未破的疑難案件,懷仁市公安局領導班子緊盯命案攻堅不放鬆,帶領專案民警重新審視案情,明確提出「在運用刑事偵查新技術的同時,結合傳統摸排手段全力攻堅」。科技是偵破此案的關鍵所在,但這其中更源自於幾代刑警的堅持。十六年來,刑警們承受著壓力,知難而進,無言堅守,最終將兇手「繩之以法」。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 15件驚悚可怕真實殺人未破懸案
    世界上有許多懸而未決的未破案件,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盤點15個比好萊塢電影更加恐怖真實的未破懸案,有些案件的受害者被殘忍殺死、有些人失蹤後再也沒有音訊,這些案件到現在都沒有破解。
  • 黑色大麗花事件,盤點那些未破殺人懸案
    黑色大麗花事件 ,是美國二戰後最著名的懸案。1947年1月,洛杉磯西南的雷麥特公園發現一具面貌恐怖的女性屍體,死者伊莉莎白?安?本案遂成為了二戰後,美國加州歷史上最聳人聽聞的懸案。  世界十大未破殺人懸案   在人類歷史的文化上,出現過許多的神秘案件,並且這些案件都沒有被破解,稱為了世界著名的懸案,而這些案件之所以能夠上榜,並不是因為這個案件沒有被破解,而是這些案件本身就非常的神奇,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些案件。
  • 範成大為開封西瓜題詩
    範成大為人正直,在奉旨出使金國路過開封時,他曾經在開封停留,並且欣然為開封西瓜題詩,留下一段佳話。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夏天,範成大被皇帝任命為資政殿大學士。作為外交大臣,他奉命到北方的金國去談判國事。此時,距金國滅北宋已有40餘年,南宋與金國劃淮河為界,每年,南宋小朝廷都要以侄子輩的身份給金國進貢。
  • 年來處處食西瓜
    漢子搬來一張木凳,讓領導坐下,又折回裡屋,少頃出來,手上捧著一隻圓滾滾的大西瓜,順手從桌上操起把刀來,刷刷幾刀,將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漢子拿起兩片,一片遞給領導,一片給了司機,自己卻不吃。  大熱的天,領導也是渴了,一口下去,便讚嘆,別說,我們清水的西瓜還真是名不虛傳。  看著客人吃得高興,漢子也樂了。  你認識我嗎?領導吃著西瓜,問那漢子。
  • 西瓜「下咽頓消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就著古詩詞更解炎夏永晝
    作為瓜中之「王」,西瓜生長的背景必是「碧蔓凌霜臥軟沙」我們常說,有故事的人,往往自帶光芒。這也同樣適用於西瓜,有故事的瓜,從西域而來,長在漫漫黃沙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宋代範成大《西瓜園》裡的景致: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誇。
  • 石灣陶來連,看美陶展裡的紅色經典
    本次展覽分為三個單元,選取140件石灣各個時期的陶塑藝術精品,以人物、動物、器皿、微塑及建築飾件等為主,造型千姿百態,向觀眾傳遞石灣陶塑藝術中所蘊含的真諦。明清鼎盛時期,產品暢銷嶺南,旁及東南亞諸國,素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蘇潮記造」款 天藍釉讀書羅漢立像石灣陶塑藝術是石灣陶業中的一個門類,是在日用器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伴隨著石灣陶業的興盛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