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賺錢的本質是什麼
有個村子,世代靠莊稼為生,人人都守著自己的田地,過的不窮不富的日子。有一天,從外面回來了一個年輕人,教大家把土壤燒成瓷器,有人拒絕,有人跟著做,當然跟著做的人日子過得好起來了。又有一天,從外面回來另一個年輕人,教大家把砂石製成矽晶圓,同樣,有人拒絕,有人跟著做,最後一直接受新事物的人就更加富裕了。
在這個故事裡,一直只肯種地的人,因為只看到眼前的地可以獲得糧食,而燒瓷器什麼的是否能帶來金錢,是個未知數。人們通常都有一種即時滿足的特性,而這種特性,勢必就只會首先守住眼前的利益,墨守陳規,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因為不懂,所以拒絕!而這就是目光眼淺的一種表現。而目光短淺,說穿的就是認知不夠,認知不夠而又拒絕那些未知的事物,那就永遠也難成成氣候的,更不用說賺錢了。
當今社會,賺錢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是你給別人創造價值,別人付給你報酬的事!
二、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前幾天,讀了鏡姐領讀會推薦的一本書,《見識》,特別認可一個觀點:與其他外部資源或者個人因素相比,個人的成就與收穫首先取決於「見識」。這本書的作者叫吳軍,是知名博士、矽谷投資人、國家文津圖書獎得主。他的這本書也是首部認知升級類著作。一個人的認知多少,決定了他的人生層次在哪裡,也就最終決定了他的賺錢能力在幾級。
「錢是靠掙出來的,不是靠省出來的,而掙錢的效率取決於一個人的氣度!」-----吳軍
1.以己度人,自己做不到的,以為別人也做不到
因為自己的認知不夠,就會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別人也做不到,這就像普通的農民握著鐵鋤頭,他們覺得國王會用金鋤頭鋤地,其實國王根本不用勞作,雙方層級差太多,只能憑空想像對方的處境。
如果前兩年有人來跟我說,去讀書吧,然後閱讀變現,我肯定是不相信的。為什麼呢?因為在我看來,讀書是件很有情懷的事,怎麼可以做得這麼功利呢?而且光讀書,就能賺到實實在在的錢,真的是很難想像。而在我們認為難以想像的事,早就有人開始了通過讀書收入過萬,十萬,百萬的了。
所以,以己度人,以為自己做不到的,別人肯定也做不到,其實是偏見,是沒有見識的表現。
2.認知不夠,多大的財富都會敗光
有位女性朋友,學歷不高,早早出來闖蕩,前幾年隨大流,學人做配資,利用槓桿,兩年時間,賺到了一千多萬,一時風光無限,開好車,住好房,羨煞旁人!
只是好景不長,千萬身家的她,還沒幾年的光景,就被她給敗光了。原因是她輕信了高收益高回報的傳銷類項目,盲目跟風,七投八投的,再多的錢也經不起她的折騰,而現在的她,早就沒車沒房,還負了些債,真的是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這個世界不缺少錢,只是缺少賺錢的機會。當然,這個世界也不缺錢,只是缺少理性的投資。而投資的本質,是個人的眼光與見識!正如馮侖在《野蠻生長》中提到的:投資的最高境界是,發現別人沒看到的東西,是投資趨勢。而看趨勢,歸根到底,就是一個人的見識投射!如果你的見識不夠,那麼,超出你認知部分的錢,遲早都會以不同的方式還回去!
3.不是有錢就有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腦袋的富足
吳軍博士在這本《見識》中,有句話是這樣的:「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當一個人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正向影響力後,他不僅可以獲得物質(比如金錢)和精神(比如名譽)的財富,而且會有一種由衷的幸福感。」
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會抗拒幸福感吧。我們拼盡一切地想成功,想出人頭地,其實也不就是想讓自己幸福,家人幸福而已,而幸福是有錢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像上面說的,如果一個人的認知不夠,那麼,就算賺到了很多錢,那麼超出自己認知的那部分,也是遲早會還回去的。
比如,一個人前半生拼了命賺錢,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不懂養生之道,沒有合理的健康意識,那麼,等到他的後半生,就只能躺在床上用錢換命了。看,這不就是將不懂健康認知的那部分錢給還回去了嗎?
所以,懂,才是最高級的幸福!增長見識,豐富一個人的腦袋遠比豐富一個人的口袋重要得多的多!
三、人生最該投資的,是我們的腦袋
1.少買衣服,多買書
還記得《歡樂頌》中的樊勝美與安迪嗎?
樊勝美賺的工資除了寄家裡,就是買衣包、買包、買化妝品,看她的房間裡,一本書也沒有,所以她一直都希望能釣到金龜婿;而安迪呢,她對買衣服這件事不會花太多時間,完全是直接到店裡讓人配幾套就是了,而看她的房間,一排排的,都是書;
所以當她與樊勝美一起參加酒會時,她吸引的是包奕凡這樣的青年才俊,樊勝美招的則是不學無術的風流公子哥這樣的貨色,可見,讀書與不讀書,從氣質這塊就可以窺見一斑!
衣服不需要太多,夠穿就行;讀書這個事,卻是宜早不宜晚的。少買一套衣服,不過就是少一次鮮豔出場的機會,而多買一本書,多讀一本書,你的腦袋裡又何止驚豔那麼一次!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人的氣質就自然而然不一樣了。
2.與人為善,勿以善小而不為
人品和見識是連在一起的,人品差的人,見識也很難提升。
我相信,每個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意義和價值。無論這件事是如何的無足輕生,但事件傳出的溫暖一定是實實在在的。
前幾天一餐廳門口,年近八十的老人自發地為它清掃門前雪,為什麼?因為店主總是默默地給老人留飯,本來嘛,對於做餐飲的,留一個人的飯,真的是順手的事,很多人通常都不以為意,覺得做作或吃了虧,但該店主毫不在意,堅持給老人留飯。老人感念於止,就常常偷幫著幹活,這不,在還沒有開門的時候,看見雪了,就自發地給掃了。這一事件在網上進行傳播後,讓所有的人都被這兩人的善良所感動,它的意義肯定就不止在於一個簡單的行為就結束了,當然,這家餐館經此一事,肯定會有更多的人光顧這個有溫度的地方!
與人為善,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常懷感恩之心!你幫助了別人,別人自然也會常常在你不經意間給予幫助,幫你的人多了,你與世界的連結就越多,你的影響圈就會越大,你的認知層面就會不自不覺地提升,從而加速你成事的可能性。
3.多聽意見,少反駁
與人相交,多聽意見,少反駁。有人會問,那如果人家說的是錯的,或者批評你的是不對的,你也不反駁嗎?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如果人家說錯了,我們也不應該當面指出,最好的方式是私下溝通,有的時候不是對方錯了,而是你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如果真的錯了的話,好好溝通下,對方也會意識到的,不當面反駁,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
那如果對方批評你批評錯了呢?別人給你意見,我們都應該歡迎。
《成功這件小事》一書中說過,從別人那裡聽你的優點與缺點,這有助於你自己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當然,對於意見,我們完全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別人說的是對的,我們就改,別人說得不對的,自己勉勵下就好了,沒必要反駁,你反駁了,別人下次就不敢再給你提意見了啊。
4.不做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人生的很多時候的痛苦根源是:想要的太多,能做的太少!
你有沒有面對網上眼花瞭亂的衣服挑花了眼?常常貨比三家地花費大量時間;
你有沒有為了能在公司給的幾個旅遊方案上一一比較?總想選個最適合自己的;
你有沒有為了多拿點折扣,在購物網上逗留著好幾個小時?
甚至有沒有當聽說有免費的活動的時候,你還會糾結於參加哪一個?
。。。。
當有選擇時,人往往會傾向於選擇那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或最優惠的,而這,都是對自己的時間沒有很好利用的表現。更糟糕的是習慣於花很多時間做選擇,執著於這種非常低層次的追求後,人的心志就會沉淪,而人一旦心志變得非常低了,就很難提升自己,讓自己走到越來越高的層次上。
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選擇上,其實就是你最好的人生狀態!不糾結,不抱怨,不比較,不把心思放在這種芝麻綠豆的事情上,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撿西瓜!有智慧的人,通常是會分得清什麼是芝麻,什麼是西瓜的!
永遠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投資大神巴菲特這樣告訴世人。
吳軍的這本書中也告訴我們:你能走多遠,取決於人的見識!沒有錢,我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獲得,但是沒有見識,你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多大的成就的!想要增加自己人生的可能性,你就要學會首先投資自己,投資自己的腦袋,腦袋的事解決了,口袋的事難道還是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