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賺更多的錢?腦袋不夠書來湊!

2020-12-11 鳳池竹蕭蕭

一、賺錢的本質是什麼

有個村子,世代靠莊稼為生,人人都守著自己的田地,過的不窮不富的日子。有一天,從外面回來了一個年輕人,教大家把土壤燒成瓷器,有人拒絕,有人跟著做,當然跟著做的人日子過得好起來了。又有一天,從外面回來另一個年輕人,教大家把砂石製成矽晶圓,同樣,有人拒絕,有人跟著做,最後一直接受新事物的人就更加富裕了。

在這個故事裡,一直只肯種地的人,因為只看到眼前的地可以獲得糧食,而燒瓷器什麼的是否能帶來金錢,是個未知數。人們通常都有一種即時滿足的特性,而這種特性,勢必就只會首先守住眼前的利益,墨守陳規,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因為不懂,所以拒絕!而這就是目光眼淺的一種表現。而目光短淺,說穿的就是認知不夠,認知不夠而又拒絕那些未知的事物,那就永遠也難成成氣候的,更不用說賺錢了。

當今社會,賺錢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是你給別人創造價值,別人付給你報酬的事!

二、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前幾天,讀了鏡姐領讀會推薦的一本書,《見識》,特別認可一個觀點:與其他外部資源或者個人因素相比,個人的成就與收穫首先取決於「見識」。這本書的作者叫吳軍,是知名博士、矽谷投資人、國家文津圖書獎得主。他的這本書也是首部認知升級類著作。一個人的認知多少,決定了他的人生層次在哪裡,也就最終決定了他的賺錢能力在幾級。

「錢是靠掙出來的,不是靠省出來的,而掙錢的效率取決於一個人的氣度!」-----吳軍

1.以己度人,自己做不到的,以為別人也做不到

因為自己的認知不夠,就會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別人也做不到,這就像普通的農民握著鐵鋤頭,他們覺得國王會用金鋤頭鋤地,其實國王根本不用勞作,雙方層級差太多,只能憑空想像對方的處境。

如果前兩年有人來跟我說,去讀書吧,然後閱讀變現,我肯定是不相信的。為什麼呢?因為在我看來,讀書是件很有情懷的事,怎麼可以做得這麼功利呢?而且光讀書,就能賺到實實在在的錢,真的是很難想像。而在我們認為難以想像的事,早就有人開始了通過讀書收入過萬,十萬,百萬的了。

所以,以己度人,以為自己做不到的,別人肯定也做不到,其實是偏見,是沒有見識的表現。

2.認知不夠,多大的財富都會敗光

有位女性朋友,學歷不高,早早出來闖蕩,前幾年隨大流,學人做配資,利用槓桿,兩年時間,賺到了一千多萬,一時風光無限,開好車,住好房,羨煞旁人!

只是好景不長,千萬身家的她,還沒幾年的光景,就被她給敗光了。原因是她輕信了高收益高回報的傳銷類項目,盲目跟風,七投八投的,再多的錢也經不起她的折騰,而現在的她,早就沒車沒房,還負了些債,真的是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這個世界不缺少錢,只是缺少賺錢的機會。當然,這個世界也不缺錢,只是缺少理性的投資。而投資的本質,是個人的眼光與見識!正如馮侖在《野蠻生長》中提到的:投資的最高境界是,發現別人沒看到的東西,是投資趨勢。而看趨勢,歸根到底,就是一個人的見識投射!如果你的見識不夠,那麼,超出你認知部分的錢,遲早都會以不同的方式還回去!

3.不是有錢就有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腦袋的富足

吳軍博士在這本《見識》中,有句話是這樣的:「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當一個人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正向影響力後,他不僅可以獲得物質(比如金錢)和精神(比如名譽)的財富,而且會有一種由衷的幸福感。」

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會抗拒幸福感吧。我們拼盡一切地想成功,想出人頭地,其實也不就是想讓自己幸福,家人幸福而已,而幸福是有錢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像上面說的,如果一個人的認知不夠,那麼,就算賺到了很多錢,那麼超出自己認知的那部分,也是遲早會還回去的。

比如,一個人前半生拼了命賺錢,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不懂養生之道,沒有合理的健康意識,那麼,等到他的後半生,就只能躺在床上用錢換命了。看,這不就是將不懂健康認知的那部分錢給還回去了嗎?

所以,懂,才是最高級的幸福!增長見識,豐富一個人的腦袋遠比豐富一個人的口袋重要得多的多!

三、人生最該投資的,是我們的腦袋

1.少買衣服,多買書

還記得《歡樂頌》中的樊勝美與安迪嗎?

樊勝美賺的工資除了寄家裡,就是買衣包、買包、買化妝品,看她的房間裡,一本書也沒有,所以她一直都希望能釣到金龜婿;而安迪呢,她對買衣服這件事不會花太多時間,完全是直接到店裡讓人配幾套就是了,而看她的房間,一排排的,都是書;

所以當她與樊勝美一起參加酒會時,她吸引的是包奕凡這樣的青年才俊,樊勝美招的則是不學無術的風流公子哥這樣的貨色,可見,讀書與不讀書,從氣質這塊就可以窺見一斑!

衣服不需要太多,夠穿就行;讀書這個事,卻是宜早不宜晚的。少買一套衣服,不過就是少一次鮮豔出場的機會,而多買一本書,多讀一本書,你的腦袋裡又何止驚豔那麼一次!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人的氣質就自然而然不一樣了

2.與人為善,勿以善小而不為

人品和見識是連在一起的,人品差的人,見識也很難提升。

我相信,每個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意義和價值。無論這件事是如何的無足輕生,但事件傳出的溫暖一定是實實在在的。

前幾天一餐廳門口,年近八十的老人自發地為它清掃門前雪,為什麼?因為店主總是默默地給老人留飯,本來嘛,對於做餐飲的,留一個人的飯,真的是順手的事,很多人通常都不以為意,覺得做作或吃了虧,但該店主毫不在意,堅持給老人留飯。老人感念於止,就常常偷幫著幹活,這不,在還沒有開門的時候,看見雪了,就自發地給掃了。這一事件在網上進行傳播後,讓所有的人都被這兩人的善良所感動,它的意義肯定就不止在於一個簡單的行為就結束了,當然,這家餐館經此一事,肯定會有更多的人光顧這個有溫度的地方!

與人為善,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常懷感恩之心!你幫助了別人,別人自然也會常常在你不經意間給予幫助,幫你的人多了,你與世界的連結就越多,你的影響圈就會越大,你的認知層面就會不自不覺地提升,從而加速你成事的可能性。

3.多聽意見,少反駁

與人相交,多聽意見,少反駁。有人會問,那如果人家說的是錯的,或者批評你的是不對的,你也不反駁嗎?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如果人家說錯了,我們也不應該當面指出,最好的方式是私下溝通,有的時候不是對方錯了,而是你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如果真的錯了的話,好好溝通下,對方也會意識到的,不當面反駁,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

那如果對方批評你批評錯了呢?別人給你意見,我們都應該歡迎。

《成功這件小事》一書中說過,從別人那裡聽你的優點與缺點,這有助於你自己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當然,對於意見,我們完全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別人說的是對的,我們就改,別人說得不對的,自己勉勵下就好了,沒必要反駁,你反駁了,別人下次就不敢再給你提意見了啊。

4.不做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人生的很多時候的痛苦根源是:想要的太多,能做的太少!

你有沒有面對網上眼花瞭亂的衣服挑花了眼?常常貨比三家地花費大量時間;

你有沒有為了能在公司給的幾個旅遊方案上一一比較?總想選個最適合自己的;

你有沒有為了多拿點折扣,在購物網上逗留著好幾個小時?

甚至有沒有當聽說有免費的活動的時候,你還會糾結於參加哪一個?

。。。。

當有選擇時,人往往會傾向於選擇那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或最優惠的,而這,都是對自己的時間沒有很好利用的表現。更糟糕的是習慣於花很多時間做選擇,執著於這種非常低層次的追求後,人的心志就會沉淪,而人一旦心志變得非常低了,就很難提升自己,讓自己走到越來越高的層次上。

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選擇上,其實就是你最好的人生狀態!不糾結,不抱怨,不比較,不把心思放在這種芝麻綠豆的事情上,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撿西瓜!有智慧的人,通常是會分得清什麼是芝麻,什麼是西瓜的!

永遠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投資大神巴菲特這樣告訴世人。

吳軍的這本書中也告訴我們:你能走多遠,取決於人的見識!沒有錢,我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獲得,但是沒有見識,你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多大的成就的!想要增加自己人生的可能性,你就要學會首先投資自己,投資自己的腦袋,腦袋的事解決了,口袋的事難道還是問題嗎?

相關焦點

  • 想買房,錢不夠,首付怎麼湊?
    《北上廣深杭,哪裡賺錢機會更多?》如果親友那邊借不到,或者還不夠,就只能從社會上借利息更高的錢了。早在10年前,就有很多所謂「教你理財」的線下私密付費培訓,我去聽過,就是教你刷卡套現,以卡養卡,把這錢拿去買房炒股或做其他投資。後來P2P興起了,不少人靠信用卡套現去買P2P賺息差也空手套白狼賺了點錢。
  • 如果你想變成有錢人,首先你得換個「有錢人的腦袋」
    (一)最近,有一個63歲的老爺爺總在懷疑自己是個大笨蛋,因為他從年輕的時候就不斷地學習怎麼賺錢,他讀了無數本關於財富的書,上了無數次關於財富的課,他嘗試過房地產、股票,還有十幾種生意,但他從來沒有在賺錢這件事上成功過。雖然每次的開頭總是能賺到一些錢,但到最後卻一無所有。
  • 無人售貨機多少錢 怎樣能賺更多錢
    運營自動售貨機的人肯定都是想賺錢的,不管是售貨機生產廠家,還是想運營售貨機的人。雖然我們在這世上不只是為了賺錢,但是賺錢肯定是目標之一,那麼怎樣運營自動售貨機,才能更多的賺錢呢?今天小編就來跟您分享四種方法教你更好的運營自動售貨機。相對來說運營售貨機,還是一個小投入、操心少的來錢路子,但想要靠它賺到錢,還是有很多的前期工作要做。
  • 首付不夠就不能買房?認準時機可以這麼湊首付
    如果購房者的首付不夠還能貸款買房嗎?如果遇到好的購房時機特別需要買一套房怎麼辦?如果你確定自己在未來能賺到錢,那麼通過湊首付的方式貸款買一套也是正確的選擇。畢竟現在房子已成為生活品,沒有房子你的丈母娘也不會同意將女兒嫁給你的。那麼湊首付都有哪些方式呢?
  • 怎麼從讓你花錢的人身上,賺回更多錢
    我心想,網友先賠後賺,表面上,網友為網紅花錢了;實際上,網友因網紅賺錢了。雖然網友覺得花了冤枉錢,信任被辜負,但是她也賺了。何止是那些賞金,她從讓她花錢的那個人身上,賺到了錢,以及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挺遺憾那天沒有看到這個追星女孩,但是從三姥姥的敘述中,她為喜歡的偶像花了不少錢,但我也相信她的技能點,肯定會把這些錢翻倍地賺回來。搞不清她追星是成就了偶像呢,還是成就了自己。
  • 誰在小紅書上賺到了錢?
    包括了企業,品牌,kol、koc,還有更多像廣告公司唐先生團隊一樣,圍繞小紅書生態在賺錢的人。「上午爆滿,下午座位空一半」的大型會議規律被打破了。傍晚會議結束的時候,連會場最後一排的座位都是滿的。對外,這對於想和平臺合作的團隊來說,意味著能清晰的找到平臺的人,減少了溝通成本;小紅書內部,基於社區屬性和KOC的分享習慣,基於社區、電商兩種業務形態,也逐漸形成了連接品牌、KOC、消費者三個主體的影響力閉環。 傑斯團隊針對小紅書平臺的B2K2C模式,實現了對應的產品組件。對應企業號、品牌合作平臺、廣告投放以及直播帶貨等需求,覆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需求的品牌。
  • 如何用更短的時間 賺更多的錢
    用更短的時間,去賺更多的錢,不是讓我們急功近利唯利是圖不擇手段,而是讓我們意識到時間寶貴,遠離消極,做一個有追求的人;用更短的時間,去賺更多的錢,也不是讓我們學會揮金如土,奢靡浪費。而是當我們想要去某一個國家,即使路途遙遠,也想看一看那巍峨的雪山,那壯闊的沙漠時,隨時買得起機票,也付得出時間。
  • 老照片|周總理在龍門石窟看上這東西,因湊不夠500元錢而放棄
    今年,是洛陽龍門石窟成功申遺20年,洛陽人民難忘周總理:當年,因為沒有湊夠500元錢,他最終沒有買走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問:「多少錢一套?」「500元。」負責銷售的服務員回答。周恩來扭頭問身旁的秘書帶了多少錢?秘書面露難色,輕聲說帶的不多。周恩來又問了幾個同志,都說帶的不夠。大家湊了一下,也沒有湊夠。於是秘書向周恩來建議:「是否到北京匯錢來,請他們寄一份……」周恩來趕緊擺手制止秘書再往下說:「不行,那樣做,他們就不收錢了。」
  • 如何通過賣電子書賺到300萬?
    一本20美元的電子書和你買一本像蒂姆·費裡斯這樣的著名作家寫的書花的錢差不多,也不至於貴得離譜。而且他也覺得他自己的書值這個價格,因為書裡的內容都是他多年來積攢的經驗。所以通過設定一個合理的價格,他賺到了40萬美元,比他所在領域的大多數博主都要快得多。
  • 「臺灣不能想賺大陸人的錢,又要罵大陸!」
    編輯:拾遺 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大陸和臺灣之間的關係一直比較微妙,對於臺灣的某些政客來說,其一方面指責大陸不夠好,想要以權謀「獨」;另一方面臺灣又依靠大陸發展經濟
  • 一篇文章告訴你:為什麼越是想賺錢的人,越是賺不到錢
    而這些文章也好、視頻也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為快不破,他們一般情況下會告訴你,如果快速的賺到錢、如何快速的賺到第一桶金、如何快速找到人生價值,如何快速找到副業......你是否有看過這樣的文章或者視頻?你看之後是什麼感受?
  • 史丹福大學的微型創業實驗:如何用5美元賺到更多的錢?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用矛盾的方法看問題】大家好,今兒呢我們就來侃一侃局限思維!各位,現在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賺最多的錢?有一年,史丹福大學的一個教授做了一次實驗,他把班裡的同學分成14個小組。
  • 楊迪被保安認錯無傘可打,應援粉絲不夠路人大媽來湊
    他在節目上說,中學時在家看書,總會遇見媽媽借著送水果的名義,突然推開房門突擊檢查他有沒有在看課外書為了治治媽媽對自己的不信任,他乾脆來了一波反向輸出,,路人來湊。在自己視頻裡說,粉絲計劃過生日給他眾籌4260塊(因為他生日就是04.26),結果到了生日那天,他問粉絲會長錢湊夠了嗎?#怎麼過去這麼久,寫出來還是好心酸...
  • 6種方法幫你湊齊首付 首付不夠也能買房!
    由於買房成本的不斷提高,很多在去年沒有買房的朋友發現,自己的積蓄已經不夠付首付了。點評君的一個朋友本來攢了30萬要在老家買房,結果因為各種原因沒買成,今年回去一看,看好的那個小區的價格已經翻番了,現在一套套二的房子至少150萬,按照30%首付來計算,至少需要45萬,這還不包括各種稅費。
  • 買房首付不夠怎麼辦?十個方法教你湊!
    3、開源節流購房者不僅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還要想辦法看能不能多點賺錢的途徑。如果能多條賺錢的途徑,生活的壓力可能會得到緩解,比如基金,股票,或者其他理財方式,在有把握的情況下不妨一試。4、變現有價證券如果購房者平日裡購買了基金、股票等,在需要錢的時候可以變賣,雖然匆忙變現可能會損失一部分收益,但在借不到錢的情況下這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 整容錢不夠,募捐齊來湊,整好的臉能為你鋪平職場的道路嗎?
    不等女兒辯解,葉德權氣急敗壞地罵道:「你還跟我裝傻,要債的都上門了,照片已經貼在家門口了,現在街坊鄰裡都知道你整了容,你一個大學生讀了那麼多年書,還能找不到工作,整容算什麼歪路子?」聽到父母的責備,電話那頭的葉文靜知道事情瞞不住了。
  • 張磊《價值》,一個人要想賺大錢,往往需要突破「三種心態」!
    張磊《價值》,好久沒讀過這樣「心潮澎湃」的書了,我讀了三遍,悟出一個道理,原來一個人要想賺大錢,需要突破「三種心態」!大家有沒有發現?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這些知識花費了我們很多時間,但似乎並沒有幫我們賺到足夠多的錢,這到底是為啥呢?真正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去學習那些賺錢的知識,尤其是賺大錢的知識,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處在溫飽狀態,但這肯定是不夠的!
  • 新黨陳麗玲:臺灣不能想賺大陸錢,又要罵大陸
    新黨主席特別助理陳麗玲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蔡當局關閉中天新聞臺,加上蘇偉碩醫師事件,寒蟬效應全面蔓延,兩岸原本很多論壇因疫情改視頻方式進行,「現在連錄視頻都不敢」,兩岸議題幾乎變成沒人敢碰,但是不能「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筷子罵娘」,臺灣不能想賺大陸人的錢,然後又要罵大陸。
  • 猶太人的「香蕉」思維:埋頭苦幹賺不到錢,這樣東西,比勤奮重要
    但剛成為店長就遇到了一個難題,水果倉庫著火把香蕉還是被燻出了小斑點,顧客都不願意買,亞默爾身為店長必須想辦法。如果不在短時間內處理掉,這批香蕉就只能爛掉,造成很多損失。亞默爾先是降價處理,降了五六倍的價格,客戶依然不買帳。這個方法不行,就再換一個,他將香蕉配合其他水果,切開做出果盒,一盒一盒銷售,賣出了大半。
  • 印度高鐵和中國相比,美國遊客體驗後,科技不夠服務來湊?
    印度近幾年來的經濟增速很快,GDP蹭蹭往上漲,也有了一點錢來做基礎設施建設了。之前一位美國小夥聽說印度也修建了高鐵,坐過中國高鐵的他,先來比較一下兩個國家的高鐵到底有什麼區別。當他買完票進入印度高鐵站時,卻發現沒有指引牌,於是他就想求助一下工作人員,可是這裡連指引的工作人員都沒有。美國遊客買的是從新德裡到塔拉西的票,全程800公裡,放在中國只能用3個小時就能走完全程了,可是你猜印度高鐵走了多久,足足八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