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怎樣才能每天收到這種文章呢?
一、關於東閭聖母像和中華聖母像的一些情況介紹
有許多人搞不清楚東閭聖母像和中華聖母像是一張像還是兩張像?如果是一張,則又不完全一樣,如說是兩張則大體看一模一樣,究竟差異何在,請閱下文:
正如上文所述,東閭本堂雷孟諾神父曾請了一位法國旅居上海的畫家,畫東閭聖母像。像畫成之後,被一位上海教友看到,他十分欣賞這幅畫像,欲出重金買下;畫師守信,令教友徵求東閭本堂神父的意見,雷神父不同意。畫師為滿足該教友愛像之心,許他依原像重繪一張與之。此即重繪的第二張東閭聖母像!(東閭一張,上海一張)。
另外,1924年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總主教在上海召開全國主教會議時,他曾倡議:將中華全國奉獻於聖母,尊聖母為中華之母后;這需用一張顯示聖母為中華全國之母后意義之聖母像,作為中華聖母像,以讓全國教友敬禮之用。於是那張重繪的東閭聖母像被發現,並被送交會場,剛主教一眼就看中了這張聖母像,遂說:「這才是中華之後聖母像呀!」經會議討論後,大家也一致同意。於是在上海第二次所繪的那張東閭聖母像,就這樣榮獲中華之後的名銜了。同時大會還編寫了《奉獻中華於聖母頌》,即:「籲瑪利亞,天主之母……」,同時印了一批「中華之後聖母像」,那段新編經文也印在聖像背面,通令全國各教區教友學習誦念,一時宣揚「中華之後聖母」盛行全國。
二、東閭聖母像與中華聖母像的區別具體在哪裡?
取一張東閭聖母像和一張中華聖母像對照一下,則不難發現它們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以上兩張聖像差異雖無關大體,但卻表現出畫師的藝術水平。因為是一個藍本兩次繪畫,難免大同小異,因此說:東閭聖母像和中華聖母像在藝術手法表現上各有千秋,都被視為中國教會聖像藝術史上的傑作,為全國教友所尊敬、欣賞和愛慕。
三、國內社會動蕩中的「東閭聖母像」的狀況
「東閭聖母像」自上海繪成後,供在東閭大堂正祭臺上,深受教友們的尊敬和愛護。1921年法藉神父戴木玲,為聖母像定製了木刻雕花框架,號稱「聖母山」,使聖母像更顯得體面莊重。自1928年東閭試辦朝聖以來,東閭聖母像也受到外地教友的敬仰與稱讚,並被很多人拍照留念。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華北相繼淪陷,人民生活極不安定。1940年東閭駐堂神父也陸續回保定總堂,留下東閭大堂,無人看管;教堂內寂靜空蕩,已無人進堂念經,堂院也滿目悽涼,人跡罕至。
過了不久,大堂被挪為它用,成了村政府臨時的會場;但那張東閭聖母油畫聖像,仍高懸於祭臺上。一天,一個武裝民兵闖進聖堂,竄到祭臺前,舉槍向聖像放了一槍,子彈由像的上方穿出,幸好未傷及聖母像頭部,僅留下個小孔。自此,東閭有教友預感,如不把聖母像存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恐怕會遭遇不測……。
於是在一個細雨連綿的秋夜,夜深人靜時;有兩個青年人,頂風冒雨攜帶著應用的工具,悄悄地閃進聖堂院內,轉身又跨入聖堂裡。他們快步登上祭臺,一人提著燈籠,一人小心地摘聖母像。他們很快的啟開鑲著邊的木板條,拔除一個一個的釘帽,將聖母像完整的拆下來,捲成一個捆。然後他們嚴密的把像包裝起來,飛身出堂,踏著泥水徑奔預定的地點後,把聖母像妥善地隱藏起來。
當聖母像突然不見,被人揭走的消息傳出後;全村譁然,眾說紛紜,誰也搞不清聖母像是被誰摘走的。等風聲慢慢地平息下來後,二人又籌劃如何將聖母像送到更安全的地點,這需要膽量和機智。於是他們二人化裝成兩個小商販,每人肩背一捆青甘蔗進入保定城,一路十分小心,道上經過幾處哨所,也未被盤問。他們進入南城門,繞到總堂主教府,通過傳達室要求見主教;當他們被帶到周主教客廳,主教一見他們這種打扮,還以為是他們走錯了地方,便奇問道:「你們找誰?」他們回答說:「找主教。」主教說:「這裡不買甘蔗,去別處賣吧!」二人噗哧笑了,說:「我們不是來賣的,是白送的」,這時主教才會意。他們解開捆繩,抽出一卷粗布遞給主教,主教一邊接一邊說:「是東閭聖母像吧!」二人連連點頭。主教又說:「感謝聖母保護你們一路平安地送來了聖母像!路上沒遇到危險嗎?」二人說﹕「賴聖母保佑,沒有遇上什麼麻煩。」主教於是展開聖像仔細觀察有無破損的地方,而後收藏放好。就這樣,東閭聖母像被運到保定城裡主教府,妥善保存起來。
1948年秋,保定獲得解放,東閭聖母像又轉移到東閭存放在某教友家中,並精心看管無人知曉。1950年以後,東閭教友又開始集體念經,場所十分簡陋;但珍藏的聖母像,始終未供於祭臺上,只用聖母像的照片放大之後代之,這樣又經過了幾年。
1966年6月,震撼全國的「文革」開始了。在一次「橫掃」運動中,東閭教會率先受到衝擊,讓奉教的說:天主教是洋教,並交出聖書、聖像、聖牌、念珠、苦像、祭衣等一切宗教用品,不然就被說成是牛鬼蛇神,是批鬥的對象。這樣那張被保存了多年的「東閭聖母像」也被交了出來,他們為教育群眾,在東閭小學校裡舉辦了一次聖物展覽:展出的有祭衣、祭披、聖書、聖像、十字架,五顏六色、琳琅滿目,三間教室都擺滿了。那張大油畫的東閭聖母像,更被高高地懸掛在東牆顯眼的地方,還有人給解說。回想當時的情景,蘇神父說:「我當時也在場參觀了,多年不見像了,乍一看到,心裡也不知是什麼滋味。我仔細觀瞧,見聖母像有三米高、兩米寬;畫面光潔,色彩未變,毫無破損,微顯陳舊,聖母慈祥、耶穌含笑,神採飄逸。在當時這張聖母像深深觸動了自己的宗教情感,都忘記了當時是什麼時刻!回想三十年來,聖母像被教友保管得如此完美,可見東閭教友是多麼喜愛聖母和這張聖母像了。」
展覽過後,聖母像並未歸還教友,卻被存留在小學庫房裡,當時神父親眼見過,捆成一卷,豎立在一個牆角外。但卻不知他們如何處理這些聖物……
1969年麥收期間,學校為補充學生交納學費,發動學生到地裡拾麥子。那年所拾的小麥很多,經打曬後,一部分收入倉庫,剩餘的無處存放,不知何人主意,就把「東閭聖母像」展開鋪在潮溼的地上,倒上麥粒當草蓆使用了。這樣一來,聖像上的油料顏色受潮氣侵潤後,便變質脫落,退色成斑,像的容顏一片模糊,已不成樣了,嚴重損傷了此像的藝術價值和效果。至此,一副稀世珍品,保存了60多年的「東閭聖母像」就這樣毀於一旦,可惜之極!據說學校裡冬天為擋窗口的西風,還將聖母像撕成碎片擋了窗口。「東閭聖母像」,就這樣在東閭村被東閭人毀掉了,這是一件令東閭教友說起來就痛心的事!所以東閭教友應世世代代加倍的熱愛聖母,敬愛聖母,讚美宣揚聖母!
今天,東閭新建的教堂祭臺上所供奉的「聖母像」,是照原像重繪的。據評論,該像畫得出神,按神韻風格藝術水平,均可與原像媲美,惟妙惟肖,堪稱世上又一佳作。此像系河北省饒陽縣大官廳青年教友劉保軍所繪,在此特意致謝!
後 記
教 宗 遐 福
1990年10月3日,真福若望·保祿二世教宗頒賜宗座祝福於東閭建堂蘇長山神父和教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