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鎮國之寶:西周利簋,只因33字銘文成為國寶,可謂是一字千金
我國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悠久歷史發展的背後,蘊含著無數讓人著迷的歷史文化。隨著朝代的不斷變更,更新的不僅是歷史,還包括歷史文物。歷朝歷代的歷史似乎都要透過文物表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國家大力保護文物的重要原因。
當然了,不僅是國家對於文物表現出了充分的重視,同時普通老百姓也對於文物十分痴迷,文物愛好者同樣視文物為珍寶。
那麼提起珍寶級別的文物,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件文物,它被稱為鎮國之寶,廢話不多說,咱們一起來揭曉這件國寶的神秘面紗。
喜歡研究歷史的人們可能都知道,曾經有九大「鎮國之寶」,其歷史意義重大,同時影響深遠。這九大「鎮國之寶」是專家們經過全方位的研究,最終所得出的結論。但是在結論得出之後,其中的一件文物卻引起了大家廣泛的熱議。這件寶貝就是西周利簋。
這件古董究竟為何會引起人們這麼大的關注,又為何被列入九大「鎮國之寶」呢?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陝西省臨潼縣的農民在發展水利的時候,在地下挖掘出了一個銅器寶藏以及一大批銅器。
臨潼縣的博物館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到達了現場,發現銅器的出土地點大概是一個周代的遺址。從挖掘出來的現場看,下面是周代文化層,灰土堆積不厚,裡面是春秋時期的陶尊、陶盆等殘片。
臨潼縣的專家們根據斷崖上殘留下來的的坑壁觀察,這大概是一個深2米、寬70釐米的窖藏。共出土了壺簋、盉等禮器5件,斧、鑿、鏟、角刀、鏟刀等工具23件,還有各種各樣的兵器和車馬器,青銅器利簋就在其中。
西周利簋的特別之處就在它上面刻的字,在簋腹內底刻有33個字: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它簡單地敘述了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期的事。也正是這33個字,反映出了這件文物的歷史悠久,以及其非凡的意義,可謂是一字千金。
不過,在這33個字中有兩個字卻很是讓人難以理解的,這二字是「歲鼎」。關於「歲鼎」究竟該如何解釋,專家們對此也是各執己見。有的專家認為,這「歲鼎」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歲鼎」,而是「越鼎」的意思,意指周武王掠奪了殷商的天下。
也有的專家認為它不是「越鼎」,而是「戍晃」,指的是周武王伐紂的地方。當然了,也有的專家認為「歲鼎」應當這樣理解:「歲」是木星,「鼎」理解為當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歲星當空」,正是大吉之兆。除此之外,還有些專家有別的想法等等,總之,對此大家都說法不一。
雖然這二字的說法眾說紛紜,但根據各類資料的記載,最終還是認為張政琅等人的解釋是正確的。「歲鼎」指的是歲星當空,是大吉的徵兆。
事實上,西周利簋的珍貴之處並不在於它的歷史背景,而在於它對中國信史的貢獻。西周利簋在如今看來,的確是頗具價值中的一個。
它的貢獻不僅體現在它本身,更體現在它對中國考古事業的發展上。將它列入「鎮國之寶」之一,在如今看來可謂是實至名歸!
當然了,除了西周利簋,中國還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古董,也正是因為這些古董的存在,才不斷的完善了我們的歷史,為中國添上了一份歷史厚重感,小編今天介紹的這件古董的「鎮國之寶」的美譽,大家是否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