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問禮於老子,將老子比作龍,老子是如何評價孔子的呢
這些學說互相吸取和碰撞,產生「百家爭鳴」的局面。與此同時,不僅中國,全世界的範圍內也湧現出許多大哲學家。這段時間被稱之為地球的「軸心時代」。幸運的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與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生活在同一時代。所以這兩位大思想家也曾經有過交流,為後世留下一段歷史佳話。
-
老子和孔子到底誰更厲害
老子的生平不是很祥,約前571年出生於春秋時期楚國的苦縣,相傳老子曾經做過周朝的典吏,管理周朝的書籍,並通覽周籍,有著深厚的學識和智慧。約前523年孔子曾向老子問禮,並探討了周禮及人生哲學,孔子對老子推崇備至。前516年,周室內亂,相傳老子蒙失職之責,辭官歸隱,西出函谷關,路遇函谷關守官關尹,受關尹請求之後著書上下兩篇,共計五千言遺世,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經》。
-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孔子和老子
孔子,名叫孔丘,生於公元前551年。他是商朝王室和宋國君主的後裔,祖上搬遷到魯國。魯國,在西周初期是周公的封地,而周公則是西周政治和禮儀文化的設計者。孔子身高兩米,天資聰明,他從小就努力學習周公的禮法,一心想恢復「上到周王室,下到諸侯國」的秩序。
-
孔子與老子見面後,老子送給了孔子三句話,暗示了孔子的未來
但是對於孔子的看法,歷史上也是爭議頗多的,有的人是中肯,有的人說讚揚,有的人則是反對。其實大家怎麼樣想都好,孔子所做出的貢獻是放在那裡的,是無可爭議的,就連我們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也免不了會受到儒家的影響。說到孔子,那麼大家自然就會想起另一個名氣更大的人,他就是老子了。雖然老子做出的貢獻跟孔子了開創了儒家學派比起來,似乎影響並沒有那麼巨大。
-
太初有道:孔子和老子
太初有道,感恩有你據記載孔子和老子見面不止一次。孔子三十三歲那年去周天子的首都雒邑,即今天洛陽市王城一帶拜訪老子。當時老子正擔任周守藏室史官,就是周朝的文物、博物及圖書館館長。老子是對孔子一生產生很大影響的人物,是孔子拜訪學習過的最著名的老師。孔子和老子的學說中,都提出了「道德」這個概念,不過這兩個「道德」涵義有所不同。《道德經》對「道」是這樣描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中白友誼的象徵——白俄羅斯詩人楊卡·庫帕拉雕像在京落成
《楊卡·庫帕拉》雕像永久陳列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校友林」(陳毓娟攝影)白俄羅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魯德·基裡爾(左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計金標(右二)、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右一)為《楊卡·庫帕拉》雕像揭幕(陳毓娟攝影)
-
2500多年前,老子會晤孔子
孔子問禮於老子,載於《史記》之《孔子世家》與《老子列傳》,向來無甚異議。但近世頗有一些儒生,覺得孔子至聖,怎麼會向道祖問禮?所以極力否認,誣陷道家借孔子抬高老子。實則,孔子見老子一事,不但見於道家的著作如《莊子》等,更見於儒家的著作如《孔子家語》《禮記》等。所以這一事實,是不容抵賴的,除非儒家將《孔子家語》等,也統統判為偽書。
-
孔子拜見老子時,老子送給他哪句話?
老子和孔子分別是道家和儒家的創始人。他們是中國文化的兩位最偉大的思想大師,對中國文化的走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性格。但是,老子和孔子在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
-
孔子問道,老子說此德非彼德
老子和孔子,道家與儒家,雖有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正統文化實施,也未能平息數千年的爭議分歧,道儒分歧在於:道之德和德之德。老子在《道德經》中堅持:所有的德都是道之德,都是由道所作出規定性的德,都是嚴格遵守道的德。
-
老子的道德經中所理解的道,與孔子的理解截然不同
所以,略後於孔子的墨子說:「儒者以為道教。」國即儒家是以「道」進行教化的。但是,從以後的介紹中我們將會看出,孔子所說的「道」,與老子所說的「道「並不是一回事。正因為當時很多學者雖然都講「道」,但各人對「道「的理解和詮釋卻不一樣,孔子才會強調:「道不同,不相與謀。」對概念有不同理解.這並不奇怪。這種情況今天也會碰到。
-
老子、孔子,季羨林、費孝通,馬克思…雕塑500餘尊名人像,他有啥訣竅
吳為山作品《空谷有音——老子出關》 問:您雕塑老子、孔子等中國歷史文化先賢,也雕塑費孝通等當代大師,還雕塑馬克思等世界偉人所以在我的雕塑世界裡,不論是孔子還是老子,不論是齊白石還是達 芬奇,不論是徐霞客還是馬可波羅,我想他們都有一種博大的胸懷,都有一種開闊的眼界,他們把地球作為自己的支點,把人類作為自己發展的一個空間,這樣的話他們境界就會更加廣大、高遠。我在塑造這些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的時候,我會仰視他們,帶著一種崇敬、一種責任來塑造他們,這就是我在創作這些人物雕塑過程中的心理軌跡。
-
人文課堂丨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孔子和老子
這其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人才,而最著名的當屬孔子和老子。孔子,名叫孔丘,生於公元前551年。他是商朝王室和宋國君主的後裔,祖上搬遷到魯國。魯國,在西周初期是周公的封地,而周公則是西周政治和禮儀文化的設計者。孔子身高兩米,天資聰明,他從小就努力學習周公的禮法,一心想恢復「上到周王室,下到諸侯國」的秩序。
-
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告誡孔子,不要因為太聰明嘲笑他人
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周禮之道,所以老子也是孔子的老師,今天我們就來再現當年孔子的問道。在完工的祭祀殿內,中國歷史上兩位享有盛名的思想啟蒙者見面。但是,老子與孔子的第一次見面,並沒有想像中智者賤的妙語連珠,機鋒相對。
-
孔子見老子,回城後為何他三天不語?
孔子和老子,都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他們一個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一個是道家學派的鼻祖。二人的思想,跨越了幾千年的歷史,依然在今天發揮著影響。在歷史上,孔子和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時代。孔子比老子年幼,因此他也不止一次拜訪老子,與他探討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又發生了哪些故事?
-
西方學者評論「東方三大聖人」,老子第一孔子,第二
隨著現代思想的發展,西方思想在國際思想界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表彰人類思想史上傑出的思想家卓越貢獻,西方學者選出了前十位世界思想家,並在大英博物館的廣場上為他們樹立雕像。在這十位傑出思想家中,有三位來自東方,都來自中國,他們也被西方學者稱為「東方三人大聖人」,他們是誰?
-
老子與孔子之間的關係問題
老子是孔子的老師之一,孔子是老子的弟子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無論是在《史記》中,還是在《孔氏家語》中,都有記載,孔子向老子問道、問禮。孔子把老子比作龍,可見孔子對於老子境界之高遠,是嘆為觀止的。老子境界高遠,有孔子這樣的弟子們在前臺值班,也就樂於退居幕後。因此在歷朝歷代的治國實踐中,老子和孔子的關係,更像是幕後老闆和職業經理人的關係,比如董事長和總裁,因為瑣屑的具體事務,是無需大領導出面的,所以在道教中,玉帝負責具體事務,而三清也是清淨無為地修煉,以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畢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神佛之外更有神佛。
-
孔子和老子有什麼關係?他們之前發生過什麼?
這頭一件就是和儒家一號人物孔子進行了友好會晤。按輩分和年齡算起來,孔子絕對是老子的後生小輩,在知識儲備方面他也及不上老子淵博。孔子某次去周國公幹,注意,此時已經不能再稱之為周朝了,周朝已經淪為了名副其實的諸侯國。
-
在《莊子》中,為什麼有許多「孔子與老子會面」的場景?
在《莊子》內篇中,孔子與老子並沒有直接見面、對話。兩人唯一的關聯,是在《德充符》中,老子通過叔山無趾的闡述,表示希望能讓孔子「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以「解其桎梏」。由此可知,在內篇中,老子應是同情嘆惋孔子之受桎梏,希望能解除其束縛。孔子與老子是否真有會面之事,早已無從考察。
-
比較老子、孔子思想的異同
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受到重視 老子長期擔任周朝圖書管理的史官,官不大,但學問大,最多是圖書館館長吧,這使他有條件閱讀大量別人看不到的各種圖書典籍,主要是老子的天才與勤奮,使他通曉政治、歷史、禮樂、天文、地理、人倫等,老子既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第一位哲學家。孔子曾經兩次拜見老子,向老子請教道和禮,孔子回來告訴他的弟子們說:老子像一條龍!
-
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如果叫「老子學院」我倒是知道為什麼,因為「老子願意」!真是太有才了!要談【孔子學院】,首先要來看德國的【歌德學院】也的確是這麼回事,為什麼不叫孟子學院,或者老子學院,或者墨子學院?迄今為止,德國的【歌德學院】已經有分支機構144個(國外機構128個),遍布78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