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莫名壞情緒?家長巧用「思維導圖」,擊敗「情緒小怪獸」

2020-12-18 尼莫的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朋友小林說到自家孩子情緒總是很波動,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壞情緒。跟鄰居的小孩丁丁相比,自家孩子看起來似乎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沒辦法清楚地了解別人的情緒,導致孩子和其他孩子總是相處得不愉快,每天都是黑著臉從學校回來,但不知道怎麼辦。

鄰居家的孩子丁丁今年也才8歲,不過這個孩子總是很討人喜歡,懂得安慰別人,也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周末的時候,孩子爸媽想帶孩子去遊樂園玩,但是丁丁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讓爸媽和她一起去博物館參觀,她自己既學到了知識,也讓爸媽過了一個輕鬆的周末,得到較好的休息,孩子爸媽總是很高興孩子能夠有自己的想法,也能為別人考慮。

小林家的孩子就是比較遲鈍的,有時候生氣或是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他都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總是自己一個人生悶氣,誰和他說話都是不搭理的。有時候,其他小朋友無意的行為也總是讓孩子感覺到受欺負或生氣,他都是不說的,直接是自己玩,不搭理其他小朋友,孩子現在的交際能力很差。

在家裡也是這樣的表現,即使是爸媽,孩子也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這讓小林著實很擔心,因為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實在是不行。

不要總是說父母是在"杞人憂天",相關研究,即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y Forum ) 指出,"情緒能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已經成為孩子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這必然成為孩子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之一。

如果孩子總是情緒容易失控,不懂得正確地管理自身的情緒,那麼這樣必要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那麼,對於孩子莫名的壞情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思維導圖又能給家長提高怎樣的幫助呢?

壞情緒?家長不要總是看表面

對於孩子出現的壞情緒,很多家長都是很不理解,孩子這麼小,怎麼可能會有心事或是不順心的事情呢?其實,孩子和大人是一樣,我們大人難免也會有心情低落或是不好的時候,只是大人懂得如何去控制或發洩自己的壞情緒,孩子卻沒有掌握一定的方法,也就是情緒管理能力。

正如我們前面說到的,情緒管理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那麼"情緒管理能力"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情緒"是什麼,其實"情緒"通俗地說,就是我們人的一系列感覺,如生氣、高興、傷心、自豪、難過、沮喪等。也就是說,"情緒"實際上是大腦進行自我調節的一種方式,來表達我們當時的某種狀態。

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的第一學校,也就是說,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去了解情緒,讓他們在懂得自己情緒的基礎上練習著去控制情緒,這樣訓練出來的能力就是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管理能力其實就包含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不會總是壓抑自己內心的情緒。

另一個方面是懂得掌握表達情緒的分寸,就是懂得表達情緒的方法和方式,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察覺情緒、表達情緒也就成為了情緒管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

所以,家長不要總是以為孩子出現壞情緒是什麼不好的跡象,只是孩子還不懂得什麼是情緒,也沒有掌握正確地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家長對於孩子出現的壞情緒不要總是感覺很厭煩,而是應該察覺到這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這也是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重要階段。

不要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壞情緒"上,正確引導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思維導圖:情緒管理好幫手其實,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是有很多方法的,但是想讓孩子快速地接受,又能簡單地運用到孩子的生活之中,那麼思維導圖就是比較好的教育方式。不要感覺有壓力,思維導圖是簡單又容易上手的方法,我們來詳細看看其他寶媽的做法吧!

"思維導圖"是什麼呢?我們來簡單地看一下說明:

其實思維導圖是美國人David·H 博士提出來的,它和其他的圖形表達方式有相似的地方卻又不盡相同,思維導圖有著較大的包容性和全面性。

它包含了較多的表現形式,例如圓圈圖(解釋)、樹形圖(分類功能)、氣泡圖(特徵表示功能)、雙氣泡圖(比較)、流程圖(順序)、多流程圖(因果遞進)、括號圖(細化分解)和橋型圖(類比關係)。這些多樣的表達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情緒,我們就簡單地說說其中的一兩個例子。

例子一:寶媽叮叮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寶媽叮叮說到自家的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無論是高興還是難受,孩子總是習慣性地大喊大叫,這讓她很是煩惱,所以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她學著用樹形圖來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她製作簡單的樹狀圖,在"情緒"分支下面貼上相應的、不同的表情,然後將這張圖貼在客廳和孩子的房間,幫助孩子去了解不同的情緒表達,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大喊大叫。

例子二:寶媽小林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小林說到自家孩子現在還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導致孩子的行為總是和其他小孩子存在區別,所以她想著法子來幫助孩子學會"表達"。

她用氣泡圖來簡單地描述和形容各種情緒,並且用恰當的形容詞或是形象的圖片來幫助孩子理解這樣的情緒,例如開心就是"感覺很好",配圖是笑臉,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情緒並且學會正確地進行表達情緒。

家長要學會巧妙運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幫助孩子認識和表達自身的情緒,更重要的是,如果恰當地運用,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掌握高級的"情緒控制能力",也就是引導孩子正確地控制情緒,正確地引導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操作呢?

利用流程圖幫助孩子理解做事的順序做事情都是有著先後順序的,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事情,同時也能保證做事的高效率。流程圖可以是一件事情,也可以是一整天的安排,例如早上起來需要做什麼,去學校上課需要做什麼,一整天遊玩的路線是怎樣的。

在這樣的行為模式之下,孩子可以慢慢地養成做事提前計劃或是做好規劃的習慣,能夠培養孩子細心,也能養成孩子的規則意識。

各種各樣的流程圖都有自己適用的範圍,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解決各類情緒或行為問題,也可以在影響孩子情緒管理能力和行為的基礎之上幫助孩子鍛鍊思維能力,引導孩子更好地進行思考和成長。

思維導圖並不是直接告訴你如何做,而是提供一種方法,讓孩子思考著如何更好地表現自己,如何更好地行動。家長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情緒低落、暴躁易怒,父母怎麼辦?教育孩子不應該帶著壞情緒
    如果孩子的壞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或者總是用錯誤的方式表達出來,那麼這些負面因素就會逐漸和孩子的性格相融合,久而久之,孩子的脾氣秉性也會朝著易怒敏感的方向發展。
  • 孩子總愛發脾氣?正確認知「情緒小怪獸」,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從寶寶一出生,便具備了情緒表達能力,比如身體不舒服,或者不想躺在床上,那麼他就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發洩自己的情緒,但是家長卻常常猜錯寶寶的意圖。老實說,中國的大多數父母在處理孩子情緒的問題上都是「低能兒」,而且有很多父母想要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培養孩子的情緒,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基本是不可能的。肯定有人會問,既然不能改變孩子的情緒,那麼面對孩子的壞情緒就無能為力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情緒不可以依靠技術去培養,但父母可以從其他方面去改變孩子的暴脾氣。
  • 臨開學孩子悶悶不樂?行為學ABC法,讓家長讀懂孩子莫名「情緒」
    我繼續開解孩子:"孩子,要開學啦,要不要媽媽帶你去買一些開學的用品?"孩子就更加不做聲,也不回答,這時候,我大概能猜出孩子為什麼會悶悶不樂了,原來是因為快開學了,孩子不想去上學,暑假把孩子的學習的心都分散了,一面對快要開學這個壞消息,孩子就表現出焦慮不安、不開心、難過等等小情緒。
  • 巧用小玩具,讓情緒低落的孩子頓時笑逐顏開
    這揪心的「交響樂」讓家長們變得憂心重重,焦慮不安;讓老師們變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我手拿小筐,拋起積木。我一會兒接住積木;一會兒讓積木掉下來;一會兒把積木拋向空中;一會兒讓孩子閉上眼睛,把積木放到他的腿上;孩子們被我不停的花樣吸引了。每個人都開心地笑了。放園時,情緒也就好了。在日常活動中,我經常用一些「小玩具」去吸引孩子們,孩子們也覺得好玩,開心。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參加各項活動時就會積極主動。
  • 家有情緒小怪獸,這些情緒管理繪本幫你有效應對
    在一個家庭裡,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孩子。當今社會,哪個孩子不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在優越的物質條件和長輩們的悉心呵護下,出現了越來越多性情暴躁的孩子。其實,我女兒就是一個典型的情緒小怪獸,在幾年的艱苦「鬥爭中」,有效經驗自然是有的,比如長輩們要以身作則,以溫和的態度待人接物;對孩子的需求,合理滿足,不可有求必應;孩子鬧情緒時,要正確地引導。以上行為都屬於家長們的主動幹預,除此之外,如何去塑造孩子的內心,是個更重要的問題。閱讀是改變一個人精神世界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對於孩子而言,也是如此。
  • 孩子脾氣暴躁,是體內「小怪獸」作祟
    莫名的起床氣、同學的譏笑、老師的指責,加上大人們現場各種激烈的反應,潛伏在體內的壞情緒終於遏制不住,衝出身體,他開始用手捶打座位,用腳踢前面的車座,嘴裡發出表示不滿的嗯哼聲……大人見狀,定會厲聲呵斥,但是孩子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大人無奈只能憋著火繼續跟著前車龜速前進,等到了下車點,大人一停下車便迫不及待地黑著臉責備孩子,不該在車上亂發脾氣,出了事怎麼辦等等……
  • 揮手告別壞情緒,轉身發現小美好-用繪本閱讀教會孩子成長
    一個心理成熟的人往往會坦然對壞情緒,接受這一偶發過程,積極的採取科學方法來改善壞情緒造成的情緒壓力,最終順利渡過這一特殊時期。為人父母,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長大。而從小就著手培養孩子科學的應對壞情緒,無疑是給孩子從小就搭建了一條人生的快捷之路。
  • 《聰明人是怎樣掌控情緒的》: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負面情緒!
    曾經窗臺邊小槐樹上耳語呢喃的鳥兒,會讓人莫名焦躁,嫌棄它的聒噪,卻忘記了這婉轉的歌聲曾讓你如痴如醉駐足聆聽!由此可見,情緒會對一個人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明白了這點,我們要有針對性地調節自己的情緒,讓好的情緒潤飾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讓不良的情緒隨風而去。
  • 招搞定1-4歲的情緒小怪獸
    其實並不一定是孩子哪裡變了或者不對勁。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偏偏1-4歲年齡段的孩子容易變成動不動就發脾氣的情緒小怪獸?脾氣大的背後,寶寶到底想表達什麼?▼1「媽媽我好著急,你怎麼就是看不到我的需要呢?」
  • 想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那就不要錯過這八大思維導圖了!
    本書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適合5-12歲孩子的8種思維導圖,還有如何讓孩子愛上思維導圖和思維導圖在閱讀、寫作、英語等學習上的具體運用。在這裡,我主要與大家分享本書中的思維導圖的分類、思維導圖在學習閱讀和在閱讀中學習中的運用。一、思維導圖的分類第一、圓圈圖可以幫助孩子拓展思考問題的角度,擴展孩子的發散思維,引導孩子思考和某個話題相關的事物。
  • 怎麼給孩子讀繪本才有效?用好「思維導圖」,幫助孩子精讀繪本
    想要讓孩子有效讀繪本,就要用好"思維導圖",幫助孩子精讀繪本。一、什麼是思維導圖?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師經常會採用的閱讀策略主要包括:主旨、細節、人物形象、因果關係等等,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來進行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既能在短時間內理解全文含義,又能直接達到閱讀目標。
  • 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巧用「冷靜角」幫孩子管理情緒
    孩子總喜歡哭鬧,了解原因才好對症下藥第一,可能是因為父母太過溺愛孩子其實關於孩子愛發脾氣這件事情,有不少的家長在親子群交流的時候,都曾經反饋過,但是其中卻很少有家長會採取非常嚴厲的方式去對待孩子,甚至有些家長不僅不指出孩子的問題,
  • 孩子怕作文,最底層的邏輯是什麼?3步「思維導圖」訓練法就懂了
    而思維混亂,則不僅下筆難,而且很有可能跑題,偏題。那麼如何建立作文思維?今天給大家推薦「思維導圖」寫作文方法。巧用「思維導圖」訓練,簡單3步,輕鬆寫出高分作文作文是一種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思維導圖是能夠反映思維過程的工具。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的愛決定母親的情緒!
    關註明智家庭教育公眾號,為你提供上百部供孩子和家長免費閱讀的有聲書籍。 孩子平常考試經常考倒數第一,這天,她蹦蹦跳跳地回來告訴媽媽,說自己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自己考了倒數第二名,進步了,壞消息是自己考試依然沒有及格。 視頻中,母親和孩子都很放鬆,孩子沒有因為自己考倒數而難過害怕,媽媽也沒有因為孩子成績不及格而暴躁怒斥。
  • 孩子性格暴躁與溫柔,與母親的情緒有關,學會情緒控制很重要
    1、影響孩子的性格媽媽情緒不夠穩定,也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時候總會下意識地去模仿媽媽的行為舉止,即使知道有些情緒是不對的,孩子也總是不可控制地,用同樣的情緒和方式去處理問題。
  • 不會控制「情緒盒子」的媽媽,會釋放「負能量」,對孩子傷害很大
    媽媽打開了情緒盒子,被困住的確是孩子在泰國一個動畫短片《吵架的父母》中,短片的開始小女孩依戀的依偎在媽媽的懷裡,聽著媽媽講著怪獸的故事,直到爸爸回來,才依依不捨的去睡覺。恍惚間,小女孩被爭吵聲驚醒。看到昏暗的的燈光下,父母爭吵、推搡在一起。
  • 孩子叛逆?是因為父母總是習慣表達第二情緒,這才逼的孩子叛逆!
    而最後這個爸爸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錯誤的行為,帶著孩子就快步離去。沒有哪一個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小朋友,這個父親也是一樣。當看到自己的孩子走失後,心裡肯定是十萬火急。可是在見面的時候,之前的擔憂卻沒有表現出來,反而是發洩生氣的情緒。從這兩點上就可以看出,面對小朋友的一些事情,家長很多時候表現出的是第二情緒,而不是第一。
  • 孩子動不動哭鬧,如何讓「迷走神經」乖乖聽話?情緒訓練四步走
    如果父母至始至終都沒有覺察到孩子的情緒,那麼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又該從何開始呢?比如孩子今天從學校裡回來好像比以往安靜了或者脾氣暴躁了,那麼肯定是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或者被老師批評了,這時候家長就要把握機會來了解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從而來調節孩子的情緒。
  • 孩子不會畫思維導圖?簡單3步,用軟體畫出好導圖,小學生都會
    很多家長都知道思維導圖可以讓孩子高效學習,能夠快速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以及學習力、思維力,國內外很多孩子都是使用這個思維工具。但經常有家長問我,畫思維導圖用什麼軟體好?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手繪效果是最好的,因為這樣更能加深孩子的記憶。先來對比下手繪和軟體畫導圖的優點。
  • 孩子哭鬧時,究竟要不要冷處理?讀懂孩子的情緒,做聰明的家長
    0~6 歲的孩子,情緒經常是來得快、走得也快。他們會哭鬧、發脾氣,有時甚至有些無理取鬧。而父母經常感到無計可施,當孩子發了脾氣,父母的脾氣也隨之而來。當面對這些情況時,很多家長都無力應對,要麼只好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麼大吼大叫,用怒氣來制止孩子的行為;要麼選擇冷處理,乾脆不理他,讓他哭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