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祖國的生日,還記得小學時讀過的語文課本嗎?
那可能是你接觸過的第一本書。每次開學領到新課本,都興奮地把封麵包好。
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從1949到2019,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
國家的富強,離不開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教育的改革。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從建國後小學語文教材的改革,來看建國70年的發展,帶大家回憶小學時溫馨的讀書畫面。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教育經歷過這樣的三個時期。
1949-1966,第一階段通常稱為「十七年」時期,是基礎教育的奠基時期。
1966-1976,第二階段是「文化大革命」中遭遇艱難挫折時期。
1977-2019,第三階段是改革開放、立體多元的戰略發展時期。
這是新中國首套語文教材,1950年版的。課本的封面是小學開學,大家去上學時熱鬧的畫面。第一課的插圖是溫馨的六口之家,那個時候的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一家人吃飯卻也其樂融融。
小學第一冊相關課文有:《升國旗》《毛主席》《新兒童》等,其中《新兒童》是歌謠。
教材具有農村教育特色,體現了新中國成立時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和「為工農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方針。
這是1955年版的《初級小學語文課本》第一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獨立編寫的第一套全國發行的小學語文課本。本套教材,由蔣仲仁擔任主編,葉聖陶等校訂,全書配圖由劉繼卣等繪製,全本文字由鄧散木手寫。
封面是5名小學生走在上學的路上,畫面是彩色的。文字排版從豎排改為現在的橫排,字體依然是繁體。
1966-1976,第二階段是「文化大革命」中遭遇艱難挫折時期。196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解散,全國通用教科書的出版暫時停止,各省開始根據自己的需求編寫教科書。字體採用簡體字,橫排排版。
上圖是文革期間,全國各地的小學語文課本。上海的語文課本很有時代特色,最高指示,受教育者在德智體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河南省的語文課本,左下角是標誌建築二七紀念塔。
這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本語文教材。封面是花團錦簇中的小學生向祖國敬禮,其中一頁的文字「風雲雨雪」的「雪」當時印刷成了「彐」。
1978年2月,教育部發布《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實行草案》,規定全日制中小學學制為十年制,小學五年,中學五年(按初中三年,高中兩年分段),統一秋季開學。
這套教材1982年開始試用,1987年秋開始全國推行。封面是秋季一排人字形南飛的大雁,美麗的楓葉跟著漫天飛舞。看著課文的目錄,你有種熟悉的感覺嗎?這是80後語文書。
這是1995年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封面,在春天漫山野花盛開的季節,還有蒲公英和小精靈。我小學時的語文教材。
這是2016年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封面,也是2019年還在用的教材。
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教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把文盲人口佔80%的人口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大國。
熟悉的語文課本,日新月異的祖國,正在向百年復興的偉大夢想邁進!
祝偉大的祖國70周年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