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場場孔氏家宴 | 孔娘子廚房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孔明珠 孔娘子廚房 收錄於話題#孔娘子廚房專欄文章41個

說到「家宴」,眼前首先出現一張菜單,鋼筆字,豎排,列著冷盤、熱炒、大菜、點心,分類下是一道道令人垂涎的菜名,四季不相同。睹單不僅思菜,還思人,那消逝久遠的一場場家宴,一位位親朋好友的模樣,乘著祥雲,紛至沓來……

傳統家宴

白斬雞

我父親是個文人,愛喝點酒,他老人家兒女多,朋友多,逢年過節總要辦幾回家宴。父親自己雖然不動手做菜,但策劃、組織、指揮能力極強。他按照外面下館子吃到過的美味,腦子裡存有的家鄉傳統菜式以及各任保姆帶過來的拿手菜,拼組成我們家海納百川的家宴菜單。

家宴前兩天,由父親運籌資金,分配活計,按四季時鮮排出菜單,發動全家上下,貫徹落實。家宴相對平日三五小酌要嚴肅得多,得有菜單,這個活我爸當仁不讓。寫字檯上鋪張白紙,蘸水鋼筆刷刷寫下。父親的字筆畫威嚴,略微傾斜,顯示出老人家說一不二的性格,指令排山倒海,像皇帝御詔似的頒發下來。

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就是過春節那幾場,菜單上一般寫有八冷盆四熱炒兩隻大菜一個暖鍋,點心一幹一溼,幹的是八寶飯或松糕,溼的是酒釀園子或者水果甜羹。

冬季冷盤裡有些是需要提前準備的,比如鰻魚鯗、醬肉、醬鴨、風鵝需要醃製與風乾,醉蚶、鹹蟹也要託人從外地搞來。物質困難時期,還需要早早的儲存起皮蛋和花生。如果是花生,會去菜場討一碗鹹菜滷連殼煮,是花生米就油氽,裝盤後撒點椒鹽下酒吃,父親喜歡叫它「油氽果肉」。我愛搶著去剝皮蛋,先敲開糊在鴨蛋外面的糠與泥,去水龍頭衝洗,再輕輕敲開蛋殼,小心剝出松花朵朵,軟咚咚的皮蛋來,一隻小手託著,另一隻手拿把小水果刀劃開,因為皮蛋太嫩常常會弄得不成樣子,那是很令我沮喪的。有時候只能眼瞧騰出手來的保姆用根縫被子的白線,一頭咬在牙縫裡,一頭繞在手指中,將皮蛋轉幾下,穩穩地切割完畢,看得我醋意橫生,自暴自棄走開去玩。

有些菜是市面上新近流行之後,被添加上菜單的,比如金瓜拌海蜇。金瓜一剖二,上籠蒸熟,用調羹一刮細絲紛紛落下,那一年這隻兩拳頭大的崇明金瓜橫空出世,被上海人驚為天瓜,將它請上宴席,當場刮絲,變戲法一樣博人眼球。金瓜涼拌海蜇絲脆脆的,味道真不錯。還有些白斬雞、風鵝、醬肉如今司空見慣,可在當年卻是家宴上壓陣的冷菜。

日子一到,我家八仙桌四邊一抬一轉變成圓臺面,除了父母與7個子女,我那位單身一輩子的叔叔會從江灣趕來,父親的老學生,同樣單身男人也會得到邀請。其他的組合也有,父親的老朋友,母親娘家的親戚。只要父親有意辦個家宴,哪怕市場上物質再匱乏,我們家經濟再困難,他總能想出辦法擺出一桌比較體面的家宴。

記憶中,大家庭宴席總是笑語陣陣。父親慣於家長作風,對母親和子女總是批評多過表揚,而我叔叔早年喪母,對嫂子感情上不免多點依賴。我父親就會在酒喝到酣暢時,調侃他兄弟對嫂子的體貼,學叔叔每次來家裡上樓時一路叫「嫂嫂呀嫂嫂呀」的聲音,那帶點烏鎮家鄉口音的叫法讓父親一誇張,真是好笑得不行。母親照例面紅耳赤嗔怒,叔叔連連搖手不承認。叔叔搞不過他哥,只好掏錢出來給我們發壓歲錢,那是家宴的最高潮,因為那是我們小孩子期盼了一年的時刻,拿了錢便放下飯碗作鳥獸散。

我的姑媽孔德沚與茅盾姑父常年住在北京,父親三姐弟很難有機會在家宴上團聚。1955年姑父與姑媽曾來過上海,住在錦江飯店,宴請我們全家。我當時才1歲多點,被抱上兒童椅吃飯前嘴裡含有糖果,茅盾姑父關照我把糖吐出來放盤子裡,吃完飯再吃。

等到孩子們長大,父親身體衰敗,金錢與體力都已不足以支撐,叔叔也去世了,熱鬧家宴不復再現。有一年,我那酷似父親的二哥20歲生日,由小兄弟們集資操持,轟轟烈烈擺了兩桌宴席,那個故事我寫過一篇「20歲生日派對」的文章,朋友說,讀上去有點悲壯的感覺。

小家宴

豪華三鮮鍋

陸文夫《美食家》小說中,很詳細地梳理過蘇州人上飯店吃,在家裡開宴席,又回到飯店吃,再精心製作家宴的過程,寫出了解放後人們美食生活隨經濟發展的起起伏伏。上海人同樣如此,一開始是飯店難得進,因為在家請客省錢。改革開放後,單位、個人資金流動大了,去飯店吃請有派頭,直到吃飯應酬變成負擔。大家明白飯桌上交際說些段子其實是生分,真正的好朋友說真心話,還得請家裡來。那時,上海人家居住環境有了改變,再也不是臥室書房客廳一鍋煮了,於是待客的最高規格回到辦家宴。

1988年我家先生出國留學,好朋友請我們去他們家,學飯店將活殺河鰻切連刀塊,盤在大盤子裡清蒸;自己研究配方,做的燻魚比老大房還好吃。當時微波爐是高級時新貨,隔壁人家剛用出國指標買來,朋友把茭白毛豆用油拌一下,保鮮膜封好,端去隔壁敲門讓用微波爐轉一轉,揭曉後我們發現,高科技不如土法鐵鍋炒出來好吃。

那場女主人費心安排的家宴吃得我一輩子都沒有忘記,最後,她從衣櫃中拿出一雙友誼商店買來的,皮質柔軟分量很輕的義大利皮鞋送給我先生,祝願他出國的路走得輕鬆一點。男主人仗著自己年長几歲,以老大哥的身份語重心長地對我先生說,發達了之後不要忘記糟糠之妻,這一下,終於把抱著孩子即將成為留守女士的我惹出了眼淚。

八九十年代「文青」常常聚會,大家都窮,似乎只有每人帶個菜聚餐的活動,談不上家宴。我記得文友們到我家,席地而坐,將一隻方形海綿沙發翻過來當矮桌。我做幾個簡單的菜餚,大家吃些帶來的冷菜,喝酒碰杯聊文學,不揣簡陋,吃得非常開心。年輕人心裡熱火,沒有心思惦記父輩家宴的種種成規舊習。懷舊,我們還太年輕。

愛擺家宴的人家除了愛吃,會吃,一定也有一顆善良的心,用現在的話說叫愛分享。

一位女友搬了新家,請我們去吃飯。估計搬家已掏空了銀子,他們家沒準備什麼好菜。她見桌子上有些冷場,把她先生叫起來,說你不是冬瓜皮炒得很好吃嗎?你去廚房添一個蔥油冬瓜皮。只見他先生訕訕站起,冬瓜皮能吃嗎,我們都有些驚訝。嘻嘻哈哈跟去廚房看他在案板上,先是小心刮去冬瓜皮上的毛,然後細細地切成絲,起油鍋放了蔥油炒。老實說,那盤冬瓜皮真談不上好吃,可是大家給足女主人的面子,都誇她老公變廢為寶,本事大。

大概過了十多年,這些文友已不太來往。一日興起,我聯絡大家提議再聚一次,我們搞個文學朗讀會。到我家,先吃飯,我準備了比十幾年前豐盛很多的一桌菜,雞鴨魚肉都有,沒想到不知是年齡上去的緣故還是互相變得有些生分,菜剩下好多。

胃口不再,情懷尚餘。客廳裡坐定,每個人朗讀一段準備好的文章或詩歌。我朗讀了一段美國作家卡佛的短篇小說選段,故事樸素而憂傷,結尾出乎意料。屋子裡安靜得出奇,有微微嘆息聲,感覺回到單純的文青歲月。我家宅貓咪咪嚕起先躲著不肯出來,此刻躡手躡腳現身了,一定是它嗅到了這些理想家身上人畜無害的氣味。咪咪嚕悄沒聲息走向一張空矮凳,騰地跳了上去,端正坐坐好。女友們被新參與者驚呆,呆愣片刻,同時爆發出刺耳笑聲,把咪咪嚕嚇得一溜煙跑了。

家宴獻藝

紅燜明蝦

2005年我開始在報刊雜誌寫美食專欄「孔娘子廚房」,原本小家庭關起門吃誰也不知道,開了專欄後,我的廚藝公開了。每發表一篇文章,就有人打電話給我,相熟的朋友懷疑、不服氣的佔了一半,不太認識的網友更是好奇,常常有人放話激我,孔娘子,啥時候燒一頓給我們吃吃,我們才服貼!

為了證明我烹調文章所言非虛,我前後開過兩次家宴,一次在自己家裡,接受出版社責任編輯檢驗;一次是利用別人家的廚房,做給幾位大佬試吃,企圖用他們的公信力來堵別人的嘴。

在家做的那次是春節過了大半,知道大家「年飽」,菜餚設計簡單,素菜為主。日式玉子燒獲得滿堂彩。蘆蒿炒臘肉、杭椒豆乾、蒜泥刀豆、蘆筍培根卷、美芹目魚,蒸臭豆腐、豆豉炒花蛤。醉蟹、滷牛肉……都很家常。來了5位出版社朋友,我先生很給我面子,一起設計菜譜,燒菜時當幫手,有幾個菜還搶著燒,飯畢朋友說:「待《孔娘子廚房》這本書出來後,接下來出本《孔相公廚房》吧。」

在某作家朋友家做的一次家宴給我的印象更深,不是菜做得特別好,而是人特別緊張,因為那天到場的有兩三位見過大世面的人。

前一晚我心神不定,複習各種烹調細節,翻來覆去睡不著。菜單擬定如下:菠菜蝦米拌筍丁、美芹冬筍炒風鰻、清汆文蛤、文蛤湯燉蛋、白菜金針菇火腿絲、油燜茭白、玉子燒、梅菜基尾蝦、玉米排骨火腿湯、炸蕃薯小餅、豆腐味噌汁。

第二天進到陌生的廚房,灶臺鍋碗瓢盆擦得雪亮,油鹽醬醋一應齊全。可憐我竟然慌了手腳,只感到鍋子、鏟子都不順手,鹽不是我常用的鹽,灶檯燈也欺生,突然熄滅了。於是,茭白味道太鹹,基尾蝦不夠入味,連最拿手的味噌汁也不好喝。

儘管我的菜做得並不好,大佬們捧場的話卻說了很多,我邊做大家邊吃,某人說,梅蘭芳唱堂會咱也幫不上忙呀。另一位說,明珠你家天天吃這麼精緻的小菜呀。而主人更是忙碌地相幫。他們的解圍使我很開心,可是回到家,把做的菜一一「復盤」後感到洋相出得太大,後悔莫及。唱一場家宴堂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新派家宴

海鮮小炒

社會飛速發展,人們漸漸對吃的內容淡化,對吃的形式重視,家宴因溫馨的氣氛,貼地氣的菜餚搭配,用料可靠,客人間交流的更輕鬆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然而做一場家宴確實很累,購買材料,廚房準備,都需要有人配合。幸好現在有了自辦家宴的去處,就是飯店包房內帶DIY廚房。我借那樣的場所辦過幾次,有出版新書的答謝宴會,有朋友聚會。訂包房後只要提前溝通好要做什麼菜,開好備料單,店裡會購買以及清洗,提供服務生。有時我網上採購直送包房內的廚房。近傍晚時,我乾乾淨淨奔赴飯店,做準備工作有幫手,人要輕鬆很多。有一次還引來電視臺跟拍紀錄片「尋找上海味道」,編導直誇上海人聰明高雅會生活。

我還在朋友的小酒店辦過年底忘年會,來了十多位同事,我現場做關東煮,炒蔬菜。白切羊肉與生魚片是買現成的,只須裝盤,再點一些店裡賣的美味,大伙兒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至於美食愛好者合夥辦的家宴就更好玩,也更輕鬆,人人都能獻藝,主人只需提供場所。那樣的家宴最高潮是吃到一半,各自通過手機發微信朋友圈,當海量美食圖片瞬間得到來自世界各地反饋時,尖叫與大笑。

幾十年來,我吃過、辦過多少場家宴啊,回溯那一場場流水似的家宴,好像串起了我的人生,出生,長大,成熟,變老。

我很喜歡臺灣女作家林文月,她長得美又滿腹學問,是臺大女教授,做古典文學研究,翻譯過《源氏物語》,出版了《京都一年》《三月曝書》等很多優秀散文集,她的美食散文集《飲膳札記——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餚》我讀了很多遍。林文月經常辦家宴招待她尊敬的長者,從採辦原料到泡發山珍海味、上灶料理全部親歷親為。她在書中詳細寫了原材料的重要性,比如尋覓幹香菇中的金錢菇,那種個頭很小,但是香氣四溢的小香菇。《潮州魚翅》寫了分3次泡發魚翅的方法,還有高湯是怎麼吊出來的,蘿蔔糕是怎麼做的,過程細膩繁複然而林美人卻是津津樂道。林文月招待的客人鼎鼎大名,有她的老師臺靜農,孔子嫡系傳人孔德成,《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著名散文家董橋等等,她保存有每次家宴的卡片。林文月說,那是因為在長期的教學研究生活中養成了做卡片的習慣,剛開始她光記下菜單,後來添上日期與來客名字,以避免親戚朋友到家裡來,每次吃到同樣的菜餚。我不禁嘆息自己的疏忽與懶惰,如果我從小就有這樣的好習慣,等積累到辦不了家宴,吃不下美餐的年紀,打開卡片,撫摸那些菜單,記起那些遠去的朋友,該是多麼憂傷並快樂的時刻。

當然,現在我有微博、微信上的記錄,只需輸入關鍵詞搜索,資料便會跳出。但是與林文月當年,與我父親當年相比,在家宴上發生的變化不僅僅在菜式上,人與人之間相處方式也發生了很多改變,老一輩那些為一啄一飲細細思量的古老情誼變成傳說,想起來還是讓我微微心痛。

寫於 2017年12月

以上正文菜餚製作與拍攝都是本作者。題圖來源於網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那一場場孔氏家宴 | 孔娘子廚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日式土豆燉肉 |孔娘子廚房
    日式土豆燉肉 |孔娘子廚房 2020-12-08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孔娘子廚房|舌尖上的「江海明珠」
    我恍然大悟,想起有一位朋友在海門辦生態農莊,在葡萄園裡養了一群黑毛雞,他曾經當寶貝似的送過我一些綠殼雞蛋,原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狼山雞下的蛋,綠蛋殼比一般雞蛋硬與厚,蛋黃呈橘黃色,蛋清黏稠,熟後蛋香濃鬱,沒有蛋腥味。這下感覺自己對狼山雞有點失敬了。
  • 中古家宴預售 「蟹蟹你」來參加中古廚房的秋天主題家宴
    將舉辦 / 秋天主題拼桌家宴 /  與天南地北同愛美食之人在中古廚房吃一餐秋日家宴 所以,中古廚房一直主張「不時不食」之飲食態度,活在當下亦食在當下。秋日的滿滿收穫,這一次,除了金黃的大閘蟹,秋慄、南瓜等應季食材也會躍上秋日家宴的餐桌。
  • 浙江德清縣莫幹山鎮積極打造農村家宴「放心廚房」
    摘要:德清縣莫幹山鎮打造農村家宴「放心廚房」,提升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防控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 (記者 戴正聰) 今年以來,德清縣莫幹山鎮結合實際情況,對接美麗鄉村、文化禮堂、公共服務中心、村活動室等新農村建設工作載體,整合資源開展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建設,確定高峰村農村家宴中心、南路村農村家宴中心基礎條件好、就餐人數多的家宴中心進行廚房規範化建設,目前2家單位改造工作均已完成,
  • 【2017年最後一場家宴】用一頓羊肉火鍋,犒賞辛苦了一年的胃!
    很多盆友知道在舊物倉裡有一個充滿煙火氣的
  • 浙江:打造農村家宴放心廚房
    新華社杭州1月11日電(記者 魏董華)整潔的地磚和桌椅,配置了備餐間和冷菜間的廚房,超過50人的宴席要申報登記,廚師持有健康證……這是記者近期在紹興市上虞區農村採訪時看到的農村家宴聚餐點。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是浙江省十大民生實事之首。
  • 「感覺進入了飯店」 寧海打造農村家宴放心廚房
    (改造後的的廚房)這是寧海縣市場監管局推進省民生實事項目——農村家宴放心廚房改造提升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寧海縣市場監管局將青珠村等10個村列為今年寧海縣農村家宴廚房改造提升的創建點位,著力打造以「文化禮堂 」「村級旅遊中心 」家宴廚房等多載體的複合型綜合體家宴廚房。在長街鎮青珠村,長街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提前介入廚房改造提升工作,多次現場踏勘,指導規劃布局,手把手繪製量身定造的「整容」設計圖紙,避免在建設工程中因不符要求而重複施工。
  • 寧海力洋孔村:孔子後裔聚居的「世外桃源」
    村莊的歷史和孔氏後裔移居至此的始末,從他的口中娓娓道來。  力洋孔村原本是茶山腳下瀝水上遊的一塊溼地,荒無人煙。五代後晉時期(公元940年前後),福建閩王稱帝,戰亂中,孔子45代子孫孔延集為了避亂,從福建莆田遷至溫嶺江綰。孔延集成為了孔氏後裔溫嶺支系的始祖。
  • 家,家宴,續寫愛的地方,不如約一場!
    小時候家裡的廚房並不大大家總是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夾菜的時候會時常碰到彼此的手肘每頓飯菜式不多也都是尋常樸素的食材但廚房帶來的溫暖卻足以令人忘記很多煩惱「小村家宴」名字的由來離不開它所在的大石窩鎮王家磨村從草垛裡撿雞蛋手裡捧著熱乎乎的雞蛋小心翼翼交給姥姥姥姥總是眉眼帶笑地誇讚著那時候方方還不方
  • 嘉興有序推進家宴放心廚房建設
    今年嘉興繼續將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建設作為民生實事項目,通過政策保障、標準引領,推進這項工作,截至8月中旬,已建成和改造村家宴放心廚房63家,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8%。這兩天,秀洲區油車港鎮千金寺村的家宴中心剛剛完成驗收。
  • 農村家宴也能「高大上」!杭州建成98家「放心廚房」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希均 來自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消息,該局在2018年啟動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建設,從保障農村食品安全、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出發,辦好惠民實事工程,將 「路邊灶」「露天廚房」改造提升為餐廳化的「放心廚房」,群眾赴宴既方便實惠,
  • 曲阜孔廟最易被忽視的大殿,孔氏家譜延綿八十代,疑問求答案
    在寢殿的一角,這個孔氏家譜吸引了我,這裡也是導遊重點講解的地方,可惜,遊客們大多在下面「開小會」,錯過精彩講解,就太遺憾了吧。宋代以前孔氏宗族即有譜牒,靠抄寫傳世。到北宋元豐八年(1085 年),孔子四十六代孔宗翰認為手抄本數量少,易於散失,而譜牒又只撰承襲者一人,其他顯貴子孫不得書之於譜,又不多見於史冊,日久年深,即湮沒無聞,於是創修孔氏族譜,並刊裝成帙,分藏於本族。此後四百餘年間,續修族譜之事雖不乏其人,但多未刊刻,難以傳世。至元代,曾將族譜刻於碑上,置孔廟崇聖祠院內。 圖為孔廟崇聖祠。
  • 市局完成2020年度全市農村家宴放心廚房抽查驗收工作
    為落實好2020年省、市兩級政府為民辦實事農村家宴放心廚房提升改造建設項目,確保項目保質保量完成。市局餐飲處於11月30日-12月11日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全市農村家宴放心廚房抽查驗收工作。各檢查組隨機抽取2-3家今年完成提升改造建設的農村家宴放心廚房,按照《浙江省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建設標準》的要求,從選址用水、標識制度、功能布局、設施設備、清洗消毒等多方面對今年新建和完成改造提升的農村家宴放心廚房進行逐條檢查驗收,並填寫《浙江省農村家宴放心廚房現場檢查登記表》,市局將根據此次抽查驗收的結果完成全市農村家宴放心廚房等級評定工作。
  • 商周正統明明是戴氏,為何漢武帝「篡改」歷史,將孔氏立為正統?
    而孔氏其實也是和戴氏之間的關係也是分不開的。孔氏的源頭可以說是黃帝的曾孫媳婦簡狄,也可以說是微子啟之弟微仲衍的曾孫宋閔公的玄孫,就是正考父,歷史上將其稱為孔父嘉。孔氏在春秋時期是最為之多的,孔寧、姬姓孔氏、姜氏孔氏等等。古代關于姓氏的記載還有著上百種之餘之多,光是這兩種就極其複雜,歷史淵源悠久。
  • 這場暖心的家宴,東風標緻宣告了重回市場主流的決心
    作為今冬重慶區域的第一場汽車品牌團年家宴,東風標緻開展了「五心守護·標緻之夜·渝您同行」的主題活動,並在活動中宣告了一系列針對新老客戶的暖心福利和回饋活動,用實際行動宣告了東風標緻品牌重回市場主流的決心。
  • 江蘇阜寧孔氏宗祠隆重落成!讓你看看什麼是孔家排場!盛況空前!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孔」,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孔氏大家族
  • 瑞安49家農村家宴放心廚房了解下
    近三年來,瑞安把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建設作為關注民生、服務民生和為民辦事的頭等大事,目前全市已建成49家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切實提升村民食品安全感。△玉海街道東勇村家宴廚房瑞安市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名單瑞安今年已經完成8家農村家宴放心廚房改造提升,其中玉海街道東勇村和馬嶼鎮高岙村為「4D智能陽光廚房」。
  • 【海山家宴】一場舌尖上的旅行
    【海山家宴】一場舌尖上的旅行圖/文:倩容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
  • 家宴,才是最高級別的款待
    「這輩子,一定要珍惜,那個請你赴一場家宴之約的人。」1前段時間朋友圈刷屏的韓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一經播出,就在豆瓣上拿下了8.9的高分。35歲的小姐姐因為吃飯「這件小事」而撩到了自己閨蜜的親弟弟。
  • 11國孔子學院代表參加中國孔氏南宗家廟祭祀
    11國孔子學院代表參加中國孔氏南宗家廟祭祀     圖為:參加第五屆孔子文化節暨孔子誕辰  衢州孔廟是中國僅有的兩家孔氏家廟之一,素稱「南宗」,「北宗」為山東曲阜。  衢州恢復祭孔已有8個年頭。孔氏七十五世嫡長孫孔祥楷說,衢州祭孔大典自2004年恢復以來,就一直堅持「當代人祭孔」的原則,「不沿襲仿古的祭祀形式,我把它簡化為『活人祭孔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