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菜:簡直好吃到讓人不要不要的...

2021-02-17 客家聯盟

提到客家,就會想起客家的飲食文化。與客家菜接觸,就能感覺到其無所不釀: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釀蓮藕、釀蘿蔔、釀腐皮、釀辣椒、釀豆角、釀豬紅、釀雞蛋、釀冬菇、釀蔥白……總之,五花八門。然而,釀菜到底是什麼?

「Hakka百科」

釀,即指在一種原料中夾進、塞進、塗上、包進另一種或幾種其他原料,然後加熱成菜的方法。」

「釀菜」是廣東客家人最普遍又最聞名的佳餚,凡來到廣東的外地人,在各大小餐廳都能品嘗到客家釀菜。粵東北地區客家人的先祖大都來自河南、河北或關中平原,黃河中下遊平原地區有悠久的種植小麥的歷史,百姓習慣吃麵食,並且樂於吃包餡的食品。在商品經濟極不發達的古代,因為嶺南少產小麥,遷居嶺南的客家先民顯然沒有條件包餃子,可是祖祖輩輩形成的飲食習慣卻促使他們將包餃子的技巧加以改造,思鄉的中原移民便以豆腐代替麵粉,把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麵粉裹著肉餡。發展為釀豆腐,後來又逐漸產生了釀菜卷、釀豆皮、釀苦瓜等以釀為特色的客家食品系列。客家釀菜是中原文化與嶺南土著文化及其自然環境相融合相適應的產物。


▲釀油豆腐


▲釀水豆腐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許多菜餚的命名都折射出華夏民族豐富多樣的烹調方式。客家釀菜得名取「釀」的「包裹」、「內中」 之義,符合它的製作方法,即將肉餡放入豆腐或者蔬菜之中。釀菜又分為豆腐釀和蔬菜釀,例如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等等,釀菜多採用蒸、燉、煎、炸等烹調方法。

客家釀菜最為出名、敢稱頭牌菜的就是家家戶戶過節必煮的釀豆腐。將餡泥釀進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塊中,用植物油熟炸再轉煲即可食用。釀豆腐可以說是客家飲食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原文化的象徵。

據記載,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也是釀豆腐,出現釀豆腐的時間約為客家人在梅州立足以後的明代。清朝同治,光緒年間,粵東北鄉土詩人張子筠曾寫過《釀豆腐卜二韻》:「來其清且潔,況兼莢在中。剖雲分片片,切玉鏤空空。料選魚和肉,香儲醬與蔥。敲砧聲欲碎,舉匙派偏公。醞釀功深得,包羅式更豐⋯.調劑資人力,酞醇借火攻。」(民國21年版《竹人詩集》),表明釀菜在當時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過據說,釀豆芽才是所有釀菜中的最精華部分。

傳說在清朝年間,慈禧太后的御廚中來了個客家大廚,把所有能釀的都釀了一遍之後,老佛爺出了道難題:能釀出豆芽才是真本事。果然就給釀出來了,所釀之餡當然屬於山珍海味一類,老佛爺一嘗之下讚不絕口,從此愛上了這道菜。


▲釀田螺


▲釀蟹鉗

釀菜既有葷也有素,從營養學的角度搭配合理,釀豆腐中豆腐和瘦肉都屬於高蛋白食物,豆腐缺少蛋氨酸,而肉中蛋氨酸含量高,他們之間的互相搭配,起到了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從而提高了蛋白質在體內構建「機體各種零配件」的利用率,做到了組建人體器官的「原材料」的最大化利用。蔬菜釀,是蔬菜和肉類搭配,不僅使得營養搭配合理,這種製作方法還減少了肉餡中菜汁的流失,保存了營養素。釀菜多採用蒸和燉的方式,這種烹調方式對營養素,尤其是對水溶性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 等保存率最高。所以,釀菜,尤其是蔬菜釀建議採用蒸或者燉,儘量不選擇煎和炸的烹調方式,以便減少營養素的損失。

對於有高血脂或者肥胖者,選擇釀菜的時候,儘量減少釀菜中肉餡的脂肪,減少鹽的用量,少吃煎或者炸的釀菜。另外,對貧血、低蛋白血症、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者選擇豆腐釀有益無害。高尿酸血症患者完全不能吃豆腐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釀苦瓜


▲釀腐皮


▲釀豆芽


▲釀雞蛋


▲釀蔥白


▲釀茄子


▲釀蓮藕


▲釀蘿蔔


▲釀辣椒


▲釀香菇

傳統的釀菜文化不斷創新花樣,釀菜品種有了新的發展。譬如被稱為「盤龍吐珠」釀蛇、被稱為「金錢肝」的釀豬肝,還有釀蟹鉗、釀田螺等釀菜,都是令老饕垂涎不止的美味。

看來,還真是什麼都難不倒客家人,萬物皆可入餡料。


客家人,共同探討客家文化!官方微群(300+),請加小編微信號:kjhuge,備註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請進入!
【歡迎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相關焦點

  • 客家釀菜新吃法,教你詳細調餡技巧,學會了不管做什麼釀菜都好吃
    客家人很喜歡做釀菜吃,比如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辣椒等,而且逢年過節時都喜歡做幾道來待客。說起做釀菜,大家都知道要用到餡,餡調不好的話,做出來的釀菜也就不受歡迎了。那麼,怎樣調餡才好吃呢?這裡有一個小技巧,也是非常簡單,看一遍就可以學會,學會後不管做什麼釀菜都好吃哦。今天鐵頭也順便跟大家分享一道客家釀菜的新吃法,不釀豆腐和苦瓜那些了,咱們釀草菇,以前我們的草菇應該都是炒著吃吧,或許偶爾也會用來煲煲湯,但是釀來吃,應該很少人試過,沒試過的朋友,不妨試試哦。
  • 來到廣東,不要錯過客家風味的幾道釀菜,滋味可口讓人回味
    有客家人就會有客家美食,客家美食有很多並且有些美食在我們聽來會有些奇怪。我們很少會吃到。客家人對一種菜特別迷戀,就是釀菜。什麼食材他們都能做成釀菜,而且什麼場合都不會少了這道樣菜。這種飲食習慣,一開始這屬於廣東那些客家人,但是時間走了之後整個廣東有非常多的人都喜歡上了釀菜。今天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用各種各樣食材做成的釀菜。
  • 客家「釀」菜文化:幸福是「釀」出來的
    《禮記·內則》裡面詳細記錄了春秋時期國君和士大夫吃的菜,說魚肉春季用蔥、秋季用芥子醬調味,最後說到鵪鶉和雞肉,就提到了「釀」這個手法。「做鶉羹、雞羹、鴽(rú,一種像鵪鶉的小鳥),釀之蓼」, 意思是作鵪鶉羹、雞羹、鴽鳥羹,需用蓼菜來「釀」。這個釀,被註解為「謂切雜之也」,意思是切碎融雜在一起。
  • 客家獨特釀菜,清香好吃做法還簡單,一盤出鍋,美到讓人捨不得吃
    入夏了,春天時種下的南瓜長了滿院,如今花開一片,很多人都知道南瓜好吃且營養豐富,但你們知道南瓜苗與南瓜花也全身是寶嗎?南瓜花也可以當蔬菜吃,和南瓜苗一起清炒或煲湯,清甜營養好喝,入夏後花開正豔時,可以常摘點做給家人吃,可以炒著吃,做上湯,還可以釀著吃,這些做法都很簡單,比如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個釀法,既漂亮又好吃,一盤出鍋,美到讓人捨不得吃。
  • 客家菜煎釀豆腐
    煎釀豆腐是客家菜,該菜湯汁醇厚,鮮嫩滑潤,色澤養眼。客家人將豆腐挖個小洞,將調了味的肉泥釀入,先將豆腐兩面煎黃,然後再加醬汁燜至入味,最後澆上薄薄的澱粉芡汁,點綴些紅綠。第一次接觸到這道菜是在漳州的客家樓酒店,非常的慚愧!第一次吃竟然沒有吃出夾心,還以為就是家常豆腐。心想還是俺豆腐之鄉淮南的釀豆腐做的好吃,技術水平也高。兩片嫩豆腐中間夾肉泥,外層裹上蛋清糊炸至焦黃,然後用番茄酸甜汁烹飪,色如金桔,開胃解酒,大人小孩都愛。
  • 客家釀菜——無所不釀
    在商品經濟極不發達的古代,因為嶺南少產小麥,遷居嶺南的客家先民沒有條件包餃子,祖祖輩輩形成的飲食習慣促使他們將包餃子的技巧加以改造,以豆腐代替麵粉,把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麵粉裹著肉餡,這就是釀豆腐的由來,後來逐漸形成了釀菜卷、釀豆皮、釀苦瓜等以釀為特色的客家系列食品。
  • 客家第一名菜,看得我垂涎三尺,不要太好吃!
    釀豆腐,是客家第一名菜。也孫中山先生愛吃的菜。據說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廣東梅縣鬆口一位同盟會員家中吃了這道菜就讚不絕口。「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客家釀豆腐味道鮮美,在白嫩的豆腐中釀入肉餡等,增加了口感,更有嚼頭。
  • 惠州這道「釀春」的菜,是客家釀菜之一,究竟有多好吃呢?
    說到中國的美食,大家肯定吃過不少,而且在中國的菜系有很多,比如八大菜就非常有名氣。除了八大菜系,還有很多地方菜系。從廣義上來說,粵菜是由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三樣構成的。前面兩者最近都有經常吃到,獨獨正宗的客家菜久違多時了。說起客家菜,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各種釀菜,比如市場上常見的「煎釀三寶」。
  • 客家釀菜,不放過每一種食材
    常吃日本料理的人都知道天婦羅,它與刺身、味噌和壽司並列四大日本料理。
  • 客家煎釀三寶
    我想,這大概就是家鄉菜的味道吧。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家鄉的味道,我也不例外。作為一個生在廣州的客家人,家鄉的味道莫過於逢年過節時那熟悉的肉香味。而我最想說的,就是著名的客家菜式—煎釀三寶。客家煎釀是客家人在重要日子裡不可少的傳統菜式,而釀豆腐在釀菜裡當屬最絕。以鮮嫩滑香、營養豐富聞名,深受客家人和外地人的喜愛。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咬一口正宗釀豆腐,客家人就像回了家。」
  • 客家釀菜最為出名——釀三寶
    客家釀菜最為出名、敢稱頭牌菜的就是家家戶戶過節必煮的釀豆腐。傳說與客家人從中原南遷飲食習慣改變有關,是餃子的情結造就了客家釀菜。釀就是把類似餃子餡料的釀醬釀進豆腐等主料裡。有釀豆腐、釀苦瓜等等。3、將醃製好的肉餡釀入豆腐裡。4、平底鍋熱油,放入豆腐塊小火煎制。將每一面都煎至金黃。5、取一小碗,再倒入適量的生抽,糖和澱粉和適量的水,調成醬汁。6、將調好的醬汗倒入煎至金黃的豆腐裡,加蓋燜2分鐘收濃汁,最後出鍋前撒上蔥花即可.
  • 走進客家,吃遍美味客家菜,體會濃濃客家情
    那麼,小編身為一個惠州的客家人,可是深深喜愛著我們客家的每一道菜餚的,每一道客家菜都有我對家鄉獨特的記憶。那麼,今天吃貨選手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客家人餐桌常見的菜餚吧。客家人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釀菜了。萬物皆可釀:釀苦瓜,釀豆腐,釀冬菇,釀蓮藕,釀青椒,釀茄子,釀豆腐泡等等等等。釀菜就是將肉餡加上其他配料剁它個198次,不要298隻要198!
  • 客家文化︱客家的」釀「文化
    與客家菜接觸,就能感覺到其無所不釀: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釀蓮藕、釀蘿蔔、釀腐皮、釀辣椒、釀豆角、釀豬紅、釀雞蛋、釀冬菇、釀蔥白……總之,五花八門。然而,釀菜到底是什麼?釀「釀,即指在一種原料中夾進、塞進、塗上、包進另一種或幾種其他原料,然後加熱成菜的方法。」  傳說釀菜與客家人從中原南遷飲食習慣改變有關。
  • 教你煎釀三寶之一,客家釀豆腐,鮮嫩醇香又下飯
    說起惠州客家美食可以說數不盡數,但是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客家釀豆腐」。除了自己在家經常可以吃到之外,也包含了很多小時候的回憶在裡面。一般客家人有好事、或者過年有親戚探親的日子,釀豆腐是一道必不可少上臺的特色菜!客家人有非常突出的好客之禮,平時客家人也很喜歡用釀豆腐來招待客人。在惠州出去玩的同時也是經常可以看見,比如惠州羅浮山、南崑山這些旅遊景點也有這一道特色之菜。
  • 江西客家人的釀菜:萬物皆可釀!
    然後加熱成菜的方法 通常都是就地取材,美味到舔碗底! 當然啦,客家的拿手釀菜遠遠 不止3道招牌,多得去啦 善良手巧的客家妹子們
  • 萬物皆可釀 | 客家「釀」文化
    在吃的方面,說起「釀」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釀酒」但是對於客家人來說釀菜是餐桌上的精髓是客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硬菜」 釀豆腐、辣椒、茄子、苦瓜、腐竹、雞蛋、芋頭、青蒜.在客家人的眼裡,沒什麼是不可以釀的!其入菜食材之豐富,在廣大客家人聚居區中有著「無釀不成席」「萬物皆可釀」的說法。
  • 粵菜大廚分享~客家釀菜做法大全!
    客家釀菜最為出名、敢稱頭牌菜的就是家家戶戶過節必煮的釀豆腐。傳說與客家人從中原南遷飲食習慣改變有關,是餃子的情結造就了客家釀菜。
  • 客家人有多愛吃釀菜?無菜不能釀,無釀不成席
    客家人,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熱情,好客!而客家菜,也同廣府菜,潮汕菜一同被稱之為廣東「三大菜系」。每當過年過節,或者有客人到來之時,也定會拿出自己的招牌菜「釀豆腐」來一表心意!客家人對釀菜有著情有獨鐘的熱愛,尤其是在農村中更是享有著「無菜不能釀,無釀不成席」的美譽。
  • 廣西客家6款釀菜,客家菜的經典釀菜,客家人來說說最喜歡哪一款
    當地的客家人,利用當地的食材,創造出屬於當地的美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客家美食文化。客家人特別鍾情於一種美食的烹飪手法——釀。用釀的方式做出來的美食,客家人叫釀菜,是把新鮮食材當成皮像包餃子的方式填入餡料,做成像餃子一樣的食物。釀,客家話是「包」的意思!
  • 微➲美食 舌尖上的客家:客家菜大全(釀菜)
    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釀見長,尤以砂鍋菜聞名。客家菜講求四時節氣,有「冬羊、夏狗、春雞、秋鴨」之說。小編會不斷精選、整理一些客家菜,供喜歡客家菜的朋友們參考。釀菜客家釀菜最為出名、敢稱頭牌菜的就是家家戶戶過節必煮的釀豆腐。傳說與客家人從中原南遷飲食習慣改變有關,是餃子的情結造就了客家釀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