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提到廣東我們就會想起一年四季溫度都比較高的氣候,提起廣東的美食,我們應該就會想起他們的早茶,但是廣東的美食,絕不僅僅只有早茶這一項。廣東那邊的方言有很多,不僅有粵語,還會有客家話,這是因為有客家人。有客家人就會有客家美食,客家美食有很多並且有些美食在我們聽來會有些奇怪。我們很少會吃到。客家人對一種菜特別迷戀,就是釀菜。什麼食材他們都能做成釀菜,而且什麼場合都不會少了這道樣菜。這種飲食習慣,一開始這屬於廣東那些客家人,但是時間走了之後整個廣東有非常多的人都喜歡上了釀菜。今天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用各種各樣食材做成的釀菜。
第1個就是釀豆腐,其實各種釀菜的做法聽起來並不是很複雜,就是把各種食材挖空,然後放上做好的餡料就可以了。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有些食材在中間挖空的時候很容易會碎掉,煮熟的過程中更難把它做的完整,就像豆腐一樣,豆腐本身就很酥很軟,想在中間挖空放上餡料,是一件很考驗手法的事情。要很有經驗的人才能做好這道釀豆腐並且在選取食材上,也不是隨意的任何食材就可以,豆腐的選擇和豬肉的選擇都有講究,很多人喜歡吃瘦肉不喜歡吃肥肉,但是如果釀豆腐裡全是純瘦肉的話,就會影響口感,這個時候一定要放上五花肉做好的肉餡,口感會比較好。
第2個就是釀豆芽,雖然釀菜大多數都是把食材中間挖空之後放上做好的肉餡,但是豆芽這個如果把豆芽挖空,難度就太大了,所以就有一種新的做法,就是把豆芽和火腿絲穿起來。就算改良過後的方法做起來也依然非常複雜,首先就要考研做菜人的刀功了,要把火腿切成和豆芽一樣細的火腿絲,然後還要把火腿絲和豆芽一個一個的穿起來,想吃到這道美食也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可能做上這一道菜要花上幾個小時。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客家人為了吃上一道美食也是費了很大的功夫。可能釀豆芽的出名,更多的就在於它的做起來比較困難。
第3個是釀苦瓜,很多人對苦瓜知道才不怎麼感興趣,因為他吃起來口味並不怎麼好,如果苦瓜沒有經過處理直接來炒的話,炒出來的苦瓜就會又苦又澀。但是苦瓜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後,做出來了就會帶著一股清香的味道,現在這個季節吃苦瓜非常合適清熱解火。釀苦瓜相對上面兩道菜來說做起來就比較容易了,直接把苦瓜切成段,然後挖空就好了放上肉餡就好了。做成了的釀苦瓜,苦瓜微苦又滲入了肉末的香味,肉末中也滲透了苦瓜的清香,兩種味道交織在一起,我們就會忽略掉苦瓜那略微的苦味。很多不太喜歡吃苦瓜的人都會喜歡吃釀苦瓜這道菜,因為它跟普通炒苦瓜比起來口感有非常大的區別。
第4個是釀黃粄,上面給大家介紹了三種釀出來的菜,而這個美食可以算作是糕點類的。釀黃粄做起來到複雜程度,跟上面三種比起來更甚。因為它需要準備的材料比較多,不僅要把皇粄挖空放上準備好的肉餡。還要準備一種草藥,因為釀黃粄中的黃色並不是這種食材原本的顏色。它是用梗米的做的,泡過水的梗米本身的顏色並不是黃色,它的黃色是來自於一種草藥。把草藥煮出黃色的水之後把梗米泡在裡面,直至梗米變成黃色。然後才能把梗米做成長條之後,再把肉餡放在中間,再次煮熟,才能做好這個釀黃粄。就算客家人很願意在吃東西上費工夫,但是因為這個製作過程太過複雜了,還需要去找草藥,所以現在平常的日子裡,客家人很少會吃這個釀黃粄。
第5個是釀鯪魚,釀鯪魚這道菜,如果我們第1次吃的話,一定會給我們非常大的驚喜,因為它的做法太過精細了。根據以上幾道菜的做法,普通的釀鯪魚,我們可能會覺得就是把魚的肚子剖開放上肉餡之後做好,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它是首先要把魚的魚皮包下來,然後把裡面的魚肉整塊取出來,保留完整的魚皮,然後把魚肉剔除魚刺之後,把魚肉剁成餡,再混合一些其他的食材,再放回魚皮裡做成魚的形狀。這個這道菜的時候稍微有一點不慎,就會破壞這條整條魚的美觀,就不是一道完美的菜了,所以做起來要非常小心,而且鯪魚的魚刺非常多,剔除魚刺的過程也非常麻煩。吃這道菜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魚皮下是完整沒有刺的彈滑的魚肉是什麼感覺了。
第6個是釀雞蛋,釀雞蛋這個做法就非常日常和簡單了,就是把雞蛋放在鍋中攤開之後,做成類似雞蛋餅的樣子,然後再把肉餡放在裡面,繼續把肉餡做熟就可以了。釀雞蛋做好之後會跟蛋餃有點相似。釀雞蛋可能是所有釀菜中最為普通,做法最為簡單的一道菜了,所以它會經常出現在廣東人的日常生活裡,雖然它的做法很簡單,但並不影響它的好吃。
結語:我們再想起廣東的美食,就不會僅僅局限於它的早茶了,而還會有這些做法聽起來就非常複雜的釀菜。雖然一開始是起源於客家人的特色美食,但後來逐漸發展到了整個廣東地區,現在全國各地區也都會有釀菜。大多釀菜才做起來都非常複雜,但是做好之後的成就感和它的美味就可以抵消這些做菜時的不容易。這些釀菜雖然是起源於廣東客家人,但是我們在自己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嘗試來做一下。因為它的食材並不特殊,只是做起來需要一點耐心。還有很多用更奇特的食材做出來的釀菜就不在這裡一一介紹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發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