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多重治水手段讓更多地方有水可賞

2020-12-26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趙雪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12月24日,記者從廣州全市治水工作集體採訪獲悉,截至2020年底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碧道網絡不僅覆蓋市區珠江河道兩段,還延伸至河湧近源頭的位置。有的地方儘管不是碧道範圍,也因有效的治水手段變身「賞水點」。據悉,廣州將以提升保持水質和提升涉水公共安全等兩項工作為抓手,持續將清澈的水打造成廣州名片。

位於琶洲地區的閱江路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有軌電車道等「五道」於一身

今年廣州新增多處「賞水點」,覆蓋大江大河小湧

位於琶洲地區的閱江路碧道,是目前廣州功能最齊全的碧道。這條今年夏天落成投入使用的碧道,位於海珠區閱江路琶洲會展中心對出的珠江岸線上。該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有軌電車道等「五道」於一身,既方便市民遊客賞水,也方便大家慢跑漫步騎行。記者12月24日下午在現場看到,不少市民遊客在閱江路碧道賞江景。

廣東樹木公園裡,車陂湧上遊主河道與歐陽支湧在公園範圍內交匯,清澈的河湧水改善了周邊一帶的景觀

不少人會知道車陂湧流經天河區車陂,但未必會知道它的源頭在漁沙坦附近的龍洞水庫,以及在龍洞地區還有車陂湧的支流歐陽支湧。記者12月24日在天源路與華南快速幹線交界附近的廣東樹木公園看到,車陂湧上遊主河道與歐陽支湧在公園範圍內交匯,車陂湧碧道也在今年延伸到這裡。清澈的河湧水,伴隨碧道工程重新整修的湧邊步道及綠化帶,改善了廣東樹木公園和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車陂湧上遊地帶的景觀。

廣州可以賞水的地方,遠不止513公裡碧道所築之處。位於海珠區的莊頭公園,依北降湧而建。從今年7月起,北降湧攔汙閘保持長期開啟狀態,提升了河湧水的流動性,附帶河湧兩旁綠化的提升,市民和遊客可在莊頭公園「賞水」。對於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的學子來說,「賞水」不僅可以到校外江邊欣賞水景,無需離開校區也有水景賞。流經校內的合益圍湧,正用清澈的湧水和兩岸綠植提升校園環境。在2020年汛期導來前,位於海珠區最東端的新洲社區居民,因珠江堤岸防護工程(黃埔湧口至海軍碼頭段)的完工,收穫了一處站在堤頂可遠眺長洲島,走下堤邊有全民健身設施可用的濱水岸線。

海珠區莊頭公園裡的北降湧,市民和遊客可在莊頭公園「賞水」

海珠區莊頭公園裡的北降湧

截汙+防水浸,助更多臨河地帶成為「賞水點」

記者獲悉,廣州今年新增的不少「賞水點」,本身就是臨河地帶,有的原本已有一些親水設施。在多重治水措施作用下,這些以往僅有臨水位置但難言「賞水」價值的地方,今年「價值提升」。

「我們把一些新的規劃理念和更多的文化味道融入碧道建設,讓廣州碧道不僅僅只是沿江而建的道路。」參與廣州閱江路碧道和海珠溼地碧道設計工作的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主創設計師鄭慶之告訴記者,閱江路碧道除了有「五道」,還有其他以前臨江設施上少見的規劃設計和城市家具。如碧道範圍採用海綿城市理念規劃設計,為了讓市民遊客通過逛閱江路碧道即可知道海珠區乃至全廣州市的歷史文化內涵,以海珠歷史文化古蹟作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長廊被布置在閱江路碧道上,提升文化味道。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淨水公司石井淨水廠

想要「有水可賞」,水質必須清澈。記者從廣州市水務部門獲悉,廣州在2019至2020年間,新(擴)建汙水處理廠18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99萬噸/日,目前全市汙水處理能力達約769萬噸/日。全市汙水處理能力因硬體設施的提升而增加,針對汙水收集處理的治水手段被大量運用。廣州市天河區水務局工作人員李淳釗12月24日介紹車陂湧上遊整治情況時,提到了車陂湧如今全流域排水單元雨汙分流實施率已達到70%,「以前河湧的水發黑髮臭,再好的臨水設施都沒人願意來。現在湧水清澈了,岸上不僅更多人來,湧內的湧水長長見魚群遊來。」番禺區小谷圍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浩霖在談到合益圍湧整治時,表示整治成果遠不止「可以賞水」,「整治工作圍繞排水單元達標工作進行,大學校園內不少雨汙管道的混接現象,被施工人員發現糾正,減少了流入河湧的汙水。」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淨水公司石井淨水廠,地面建成了大型園林景觀公園

「以前不僅水髒,還有安全隱患。」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副主任劉澤在介紹北降湧「閘常開」情況時告訴記者,由於河湧上遊雨水汙水混排,為了減少對北降湧下遊和珠江後航道的汙染,北降湧排汙閘此前只能常閉。一旦遇到暴雨便會排水不暢,導致北降湧流域的南邊、基建、莊頭等社區「水浸街」。如今經排水單元達標改造,通過排水管注入北降湧的更多是雨水,排汙閘無需為了擋汙水而常閉。「以前不要說『賞水』,有的居民可是『談水色變』。」廣州市珠江堤防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洲社區在颱風「天鴿」和「山竹」吹襲下均遭遇風暴潮而水浸。2020年汛期前落成的珠江堤岸防護工程(黃埔湧口至海軍碼頭段),提升了新洲社區的防洪能力。

珠江堤岸防護工程(黃埔湧口至海軍碼頭段)上的濱水岸線

明年廣州還將建設300公裡以上碧道,將遵循安全和水質兩大原則

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副主任資惠宇12月24日表示,2021年廣州還將計劃完成300公裡以上的碧道建設。廣州的碧道建設,日後將遵循「安全」和「水質」兩大原則推進,作為臨水設施如果評估後發現存在涉水安全隱患,則相關水體未必會選擇建設碧道,或者要求建設管理方需對影響公共安全的地方進行整改。「如果說建好之後水質下降,也是不行的。」資惠宇表示,對於經巡檢後碧道範圍出現水質不達標的水體,廣州市水務部門也會要求相關責任方進行整改,確保市民遊客安全賞水,賞清澈的水。

相關焦點

  • 廣州已建成近120公裡碧道
    4月27日,記者從廣州市水務局了解到碧道建設的最新進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蕉門河、東山湖、生物島、花都湖、增江、車陂湧、海珠溼地、流溪河等省、市級試點碧道近120公裡。接下來廣州將著力打造南粵「最珠江碧道」,逐步推進1506公裡碧道建設,塑造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
  • 廣州2025年底建設1506公裡碧道,打造理想「水生活」
    包括塑造「大美珠江」,建設三個十公裡的城市魅力紐帶,打造廣府生活、賞粵四季的國際品質水岸;建設通山達海線,南北貫通,起於帽峰山,止於南沙入海口,彰顯廣州最美自然稟賦;建設廣佛高質量發展碧道,共建共治共享,塑造治水、治產、治城的典範;建設海珠環島碧道、二沙島環島碧道、生物島環島碧道、沙面環島碧道、大學城環島碧道等城央環島線,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濱水生活圈,營造適老適幼、面向全人群的多元濱水空間;建設田園風光線
  • 1506公裡碧道 屬於我 屬於你 屬於廣州 屬於世界
    「水」的潛力好像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不過這種局面很快就要變啦按照廣州碧道最新建設方案2025年底要建設1506公裡碧道!這是屬於廣州人也屬於旅行者的綠色水上通道3月31日廣州市河長辦發布消息:《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已經出爐(下稱《方案》),到2025年底,全市要建成碧道1506公裡,基本建成貫通全市的碧道骨幹體系。
  • 廣州:清澈的河湖回來了 還要建設千裡碧道
    清澈的河湖回來了 還要建設千裡碧道  廣州不斷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治理成果 2025年底前建成碧道1506公裡因水得城,依水而建,水是廣州城市的靈魂。2018年以來,廣州市以納入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為重點,探索超大型城市治水的有效路徑。
  • 廣州打造南粵「最珠江碧道」 已建成近120公裡
    廣州市水務局 供圖   中新網廣州4月27日電 題:廣州打造南粵「最珠江碧道」 已建成近120公裡  作者 王堅 趙雪峰  在廣州,市民可以沿著生物島江邊碧道慢跑,可以去東山湖踏著蜿蜒碧道觀景、可以順著花都湖新落成的碧道騎行……越來越多美觀實用的碧道已經呈現在大家眼前,成為民眾鍛鍊休閒、親近自然的新去處。
  • 廣州未來將建成2000公裡碧道,宛如巨型山水畫卷……
    via 羊城派不過,大家有沒有疑惑過:不是有綠道了嗎,怎麼又冒出來個「碧道」?碧道和綠道是不一樣的~碧道是以水為主線,強調以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為基礎,通過統籌藍、綠、紅三線建設布局。近日,廣州碧道新規劃出爐!至2025年,將建成碧道1506公裡。
  • 番禺這個地方建成25公裡碧道,中心湖人才公園將開放!
    近日,經過「百日攻堅」工作全力推進,大學城水生態示範區建設-河湧堤岸整治及生態工程按期完工,大學城碧道工程作為子工程也隨之建成,廣州大學城就此鋪開一幅「河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態美景。
  • 悠悠碧道 串起鄉愁|公園|溫泉鎮|獵德村|獵德湧|碧道|流溪河
    2025年建成1506公裡碧道的目標。以水係為紐帶串聯重要生態、景觀節點,形成覆蓋全市的碧道網絡,充分展現廣州特有生態魅力。截至目前,廣州已建成省、市級試點碧道近120公裡;2020年,計劃建設碧道300公裡以上;到2025年,計劃建成1506公裡碧道。
  • 流溪河將建43.4公裡碧道示範段
    發源於呂田鎮桂峰山的流溪河是唯一一條全流域位於廣州境內的戰略備用水源地。記者近日從市河長辦獲悉,當前流溪河流域溫泉鎮以上的30條一級支流已全部達到Ⅱ類以上水質,實現了市人大提出的「溫泉鎮以上區域流溪河要率先消滅III類水」的要求。未來,從化還將建設43.4公裡的流溪河碧道示範段,構建最美主題徑。
  • 7公裡珠江碧道變身大公園,可慢跑、親水、賞景
    廣州各區碧道建設不斷推進,市民非常熟悉的老城區碧道也要相繼開工。7月10日,珠江前航道碧道(越秀段)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開始招標,此前一天,二沙島環島碧道工程已經展開了招標工作。
  • 黃埔區打造碧灣古港,6條河湧碧道建設招標
    大洋網訊 碧道建設是廣州水環境治理的升級版,新年伊始,各區碧道建設工程加快推進。近日,黃埔區碧灣古港碧道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招標,將在南海神廟周邊6條河湧建設都市型碧道,打造成為黃埔區特色鮮明的碧道工程之一。
  • 到2025年惠州將建成245公裡碧道
    按計劃,2020年底全市將完成11個項目、共20.7公裡碧道建設,目前已建成含金山湖省級碧道試點在內的碧道18.9公裡。「遠期規劃到2035年,將形成覆蓋惠州市全域的碧道網絡。」惠州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 廣州從化區: 創造溫泉特色碧道 打造宜居宜業水生活
    隨後,廣州市提出「廣州碧道:理想水生活」總體理念,以「水清岸綠、廣府生活、三道一帶、縫合城市、新舊共生、賞粵四季、繡花功夫、永續利用、經濟適用、共同締造」的「廣州碧道十條」為原則,彰顯廣州依山、沿江、濱海的城市風貌和山水城田海並存的自然稟賦。重築人、水、城之間的緊密聯繫,未來廣州將形成新的「雲山珠水」風貌格局。
  • 水清岸綠景美,南沙治水拆違成效顯著—碧道藍天白雲,南沙擦亮濱海...
    連著工業區湧的一端,有一條引人注目的濱海景觀帶鳧洲水道碧道,已成為居民休閒打卡的觀光點。近年來,南沙區積極開展碧道建設,目前全區已啟動100公裡的碧道建設工程。其中,鳳凰湖2號湖與蕉門河作為省級試點碧道,全長共約7.6公裡,今年8月份兩條碧道試點均通過現場評估驗收。水清景美的背後,離不開南沙鐵腕治水治水的決心和力度。
  • 廣州天河區碧道統籌「五個水」,水清還需景美
    廣州市天河區樹立全區一盤棋思想,齊心協力、攻堅克難開展水環境治理工作,把 " 科學治水、精準治水、河長領治 " 等治水理念貫穿始終,同時升華治水成果,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等 " 五個水 ",構建 " 碧綠成網 " 的城市生態廊道。
  • 信宜43公裡「錦江畫廊」碧道初建成
    隨著碧道建設逐步升級,各種設施不斷滿足遊客多元化需求,「錦江畫廊」碧道不僅成為我市一張治水名片,更是我市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新增長極。43公裡「錦江畫廊」碧道全線長43公裡,串聯起國家4A旅遊景區鎮隆竇州古城和山背森林公園、旺同公園、高城水庫等多個景區,以及4個鎮(街道)13個村委會,沿線惠及30多萬人。
  • ​治水不止於撕掉黑臭標籤 五年後深圳主要河流都「可遊泳」
    「治水是『三分治七分管』,接下來還要加強維護和管理。」在深圳河治理辦公室負責人段余杰看來,治水工作一直不能鬆懈,「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開展與香港的聯合治水工作,加強巡查,鞏固成果。」   至於市民開窗可聞、開門可見的小微黑臭水體,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整治;但等到雨季到來,它們仍有「返黑」的風險。
  • 廣州擬建設1-2個水岸公園,海珠、天河、越秀等地建碧道示範段
    」「治理型治水」,記者發現廣州開始關注治水成果在民生上的應用,碧道和水岸公園等設施,出現在《要點...相比前幾年的「防禦型治水」「治理型治水」,記者發現廣州開始關注治水成果在民生上的應用,碧道和水岸公園等設施,出現在《要點》中。
  • 大學城碧道、海鷗島碧道……番禺5年要建300公裡碧道
    記者5月28日從市河長辦獲悉,《廣州市番禺區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下稱《方案》)近日出爐。《方案》明確了番禺碧道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任務、資金渠道等,為番禺未來五年碧道建設提供了具體遵循;其中提出,到2025年底,累計建成碧道304.9公裡,碧道綜合功能和社會效益日益顯現,成為番禺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麗名片。
  • 番禺將打造120公裡碧道,這些景點可遊玩
    據了解,番禺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為上、因地制宜、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從頂層設計按「1+3+3」的總體布局,即1套碧道建設標準(《番禺區碧道建設要求》)、3個主題廊道(包括文化傳承廊、多彩生活廊、創新科技廊)、3個100公裡碧道(到2025年累計建成304.9公裡),按以通山達海線、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線、其他特色線、鎮(街)示範段等關鍵板塊,構建人水和諧、番禺特色的碧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