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3 22:43:36
近日,已走過三個年頭的騰愛醫生正式下線。記者關注到,騰愛醫生宣布下線此前已有徵兆,騰愛醫生微信公眾號在今年1月24日發表「告別留言」之前,將近一年時間沒有發布任何內容。
每經記者 劉晨光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已走過三個年頭的騰愛醫生正式下線。而早在今年1月份,騰愛醫生便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因公司組織架構和業務策略調整相關原因,將於2019年3月10日12時正式關閉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騰愛醫生是騰訊自建醫療產品的一個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騰訊還投資了包括微醫、丁香園等網際網路醫療機構。
實際上,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蓬勃發展,但實現持續盈利尚為一大難題,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還需多與線下實體進行深度結合,發揮網際網路醫療以及線下實體醫院各自的優勢。」
乘著網際網路醫療的東風,背靠騰訊的騰愛醫生於2016年3月正式上線,當時與國內張強醫生、冬雷腦科醫生等九大醫生集團籤約。
彼時公司公布的資料顯示,通過騰愛醫生,患者無需下載APP,可以用自己的微信在醫生或者醫療機構的微信公眾號看科普文章、留言諮詢,而醫生和團隊則使用騰愛醫生APP來管理微信公眾號和患者。
實際上,騰愛醫生一度有較高流量,根據此前騰愛醫生官網的數據,其自稱為2000萬患者提供了服務,每日的諮詢量最少3萬次。
記者關注到,騰愛醫生宣布下線此前已有徵兆,騰愛醫生微信公眾號在今年1月24日發表「告別留言」之前,將近一年時間沒有發布任何內容。此外,接替騰愛醫生繼續履行類似服務的,將是企鵝杏仁旗下的「企鵝醫生」或「杏仁醫生」。
騰愛醫生機構用戶怡禾健康創始人兼總經理裴洪崗就曾公開表示,騰愛醫生所取得的成績,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應該算非常不錯的,但對於騰訊這樣體量的企業來說,可能就沒能達到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騰愛醫生,騰訊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還投資了好大夫在線、丁香園、微醫等多家公司,包括杏仁醫生、丁香園等網際網路醫療機構都開發了線上諮詢問診的功能。
騰訊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騰愛醫生服務關閉是出於業務調整,騰愛醫生將盡力配合用戶進行後續事項的妥善處理,並且已經開闢客服通道專門處理用戶問詢。
我國有著龐大的網際網路醫療用戶市場,艾媒諮詢此前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用戶規模穩步增長,2016年第四季度接近3.0億人,與2015年相比,增長16.0%。
網際網路醫療已經進行了多年探索,行業也經歷了多輪洗牌。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顯示,2017年移動醫療領域有超過1000家公司被註銷,經過市場洗牌潮後,真正生存下來的不足50家。
「流量變現、商業模式不清晰、定位不明、醫療資源匱乏等問題成為困擾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癥結。而如何打通醫療行業繁雜的環節,形成平臺的完整生態成為網際網路醫療模式的突破口。」陳禮騰認為,我國國土面積大,醫療資源各地區發展不均衡,導致很多地區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需求,看病難、看病貴等情況時有發生。
值得關注的是,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國家不斷出臺利好政策,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加快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的建設與應用,鼓勵網上開展籤約服務,在線提供健康諮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網際網路醫療前景不錯,但網際網路醫療發展不可操之過急,前期更多的應該是解決信息問題而非問診問題,介入太深,甚至替代醫院角色在現階段並不是最好選擇。
在陳禮騰看來,「當前公立醫院仍掌握著絕大多數醫療資源,網際網路醫療的純線上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當下的環境要求」。他表示,對於網際網路醫療的未來發展,還需要多與線下實體進行深度結合,發揮網際網路醫療以及線下實體醫院各自優勢,才能真正改善目前的醫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