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問診平臺騰愛醫生關停 網際網路醫療如何破解盈利難題?

2020-12-23 每日經濟新聞

在線問診平臺騰愛醫生關停 網際網路醫療如何破解盈利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3 22:43:36

近日,已走過三個年頭的騰愛醫生正式下線。記者關注到,騰愛醫生宣布下線此前已有徵兆,騰愛醫生微信公眾號在今年1月24日發表「告別留言」之前,將近一年時間沒有發布任何內容。

每經記者 劉晨光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已走過三個年頭的騰愛醫生正式下線。而早在今年1月份,騰愛醫生便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因公司組織架構和業務策略調整相關原因,將於2019年3月10日12時正式關閉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騰愛醫生是騰訊自建醫療產品的一個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騰訊還投資了包括微醫、丁香園等網際網路醫療機構。

實際上,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蓬勃發展,但實現持續盈利尚為一大難題,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還需多與線下實體進行深度結合,發揮網際網路醫療以及線下實體醫院各自的優勢。」

走過三個春秋

乘著網際網路醫療的東風,背靠騰訊的騰愛醫生於2016年3月正式上線,當時與國內張強醫生、冬雷腦科醫生等九大醫生集團籤約。

彼時公司公布的資料顯示,通過騰愛醫生,患者無需下載APP,可以用自己的微信在醫生或者醫療機構的微信公眾號看科普文章、留言諮詢,而醫生和團隊則使用騰愛醫生APP來管理微信公眾號和患者。

實際上,騰愛醫生一度有較高流量,根據此前騰愛醫生官網的數據,其自稱為2000萬患者提供了服務,每日的諮詢量最少3萬次。

記者關注到,騰愛醫生宣布下線此前已有徵兆,騰愛醫生微信公眾號在今年1月24日發表「告別留言」之前,將近一年時間沒有發布任何內容。此外,接替騰愛醫生繼續履行類似服務的,將是企鵝杏仁旗下的「企鵝醫生」或「杏仁醫生」。

騰愛醫生機構用戶怡禾健康創始人兼總經理裴洪崗就曾公開表示,騰愛醫生所取得的成績,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應該算非常不錯的,但對於騰訊這樣體量的企業來說,可能就沒能達到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騰愛醫生,騰訊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還投資了好大夫在線、丁香園、微醫等多家公司,包括杏仁醫生、丁香園等網際網路醫療機構都開發了線上諮詢問診的功能。

騰訊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騰愛醫生服務關閉是出於業務調整,騰愛醫生將盡力配合用戶進行後續事項的妥善處理,並且已經開闢客服通道專門處理用戶問詢。

跌宕起伏的網際網路醫療

我國有著龐大的網際網路醫療用戶市場,艾媒諮詢此前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用戶規模穩步增長,2016年第四季度接近3.0億人,與2015年相比,增長16.0%。

網際網路醫療已經進行了多年探索,行業也經歷了多輪洗牌。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顯示,2017年移動醫療領域有超過1000家公司被註銷,經過市場洗牌潮後,真正生存下來的不足50家。

「流量變現、商業模式不清晰、定位不明、醫療資源匱乏等問題成為困擾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癥結。而如何打通醫療行業繁雜的環節,形成平臺的完整生態成為網際網路醫療模式的突破口。」陳禮騰認為,我國國土面積大,醫療資源各地區發展不均衡,導致很多地區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需求,看病難、看病貴等情況時有發生。

值得關注的是,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國家不斷出臺利好政策,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加快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的建設與應用,鼓勵網上開展籤約服務,在線提供健康諮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網際網路醫療前景不錯,但網際網路醫療發展不可操之過急,前期更多的應該是解決信息問題而非問診問題,介入太深,甚至替代醫院角色在現階段並不是最好選擇。

在陳禮騰看來,「當前公立醫院仍掌握著絕大多數醫療資源,網際網路醫療的純線上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當下的環境要求」。他表示,對於網際網路醫療的未來發展,還需要多與線下實體進行深度結合,發揮網際網路醫療以及線下實體醫院各自優勢,才能真正改善目前的醫療環境。

相關焦點

  • 在線問診+送藥到家,湖北省中醫院推出網際網路醫院,破解疫期市民就醫...
    楚天都市報2月23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 胡夢 黎婉婷)日前,湖北省中醫院推出網際網路醫院網絡門診,為普通患者特別是慢病患者提供網絡問診、開方送藥等便民服務,破解疫情期間普通百姓就診和用藥的難題。  在「湖北省中醫院網際網路」APP上可以看到,患者有圖文諮詢、視頻諮詢兩種問診方式可以選擇。
  •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在線問診為最...
    近兩年,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呈現井噴式增長,中國已上線網際網路醫院超600家。2019年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達1336.88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近2000億元。細分領域中,在線問診為網際網路醫療最主要流量入口,頭部廠商app為平安好醫生和好大夫在線。
  • 媒體調查網絡問診:同一病例問診多名醫生,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各大網際網路醫院、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紛紛推出在線免費諮詢、便民門診、遠程會診等服務,醫保支付、藥品配送快速上線,助力線上抗疫。艾媒諮詢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為4500萬人,滲透率為6.6%,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7.9%。報告顯示,疫情使得在線醫療普及度與大眾認知大幅提升,推動了在線醫療的發展。
  • 網際網路醫療炙手可熱:搜狗入股春雨醫生 嗅到了什麼?
    網際網路醫療在疫情期間受熱捧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網際網路醫療帶來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有10餘家平臺推出在線問診,超400萬人次在線上諮詢。網際網路醫療既能夠讓人得到方便、快捷、可及的醫療服務和醫療諮詢服務,同時也可以減少患者在醫院內的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線上問診量大增,預示著網際網路醫療將迎來行業發展機遇。根據平安好醫生提供的數據,疫情期間,該平臺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
  • 「匯創·智觀」在線問診大爆發,網際網路醫療能否順勢崛起
    疫情之下,國內主流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丁香醫生、阿里健康、健康160、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紛紛推出各自的在線醫療服務。一時間,具備專業、及時、高效、便捷特點的網際網路醫療迅速升溫,並逐漸成為人們在特殊時期就醫的有效補充方式。
  • 在線問診量位列市級醫院第一,網際網路醫院「華山速度」是如何練成的?
    目前,上海已獲批上線43家網際網路醫院,有三甲醫院,有社區醫院。 醫院紛紛開闢「網絡第二戰線」,運行大半年到底給患者帶來什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頗有看點。 自今年2月作為上海市首批網際網路醫院「上線」,目前已運行10個月的華山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問診量位列市級醫院第一,並在網際網路處方量、在線醫生數等多項指標上名列前茅。
  • 寵物醫生在線問診平臺,「愛寵醫生」幫你找到離家最近的寵物醫院
    不過,度娘上的信息已經不能滿足各位愛寵人士的日常需求,而需要一個更專業的平臺及時來解答寵物健康問題,獵雲網近日關注的愛寵醫生便是一個基於 LBS定位的本地寵物醫生在線問診平臺。愛寵醫生的創始人兼CEO馬遷和他的團隊在上海一直參與流浪寵物救助和領養等公益活動,對寵物醫療行業有較深的理解,並且又具有多年的移動網際網路項目的合作經驗。
  • 打通便捷就醫賽道 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好大夫在線獲「2020年健康中國...
    論壇還邀請了醫藥健康領域及文旅領域的多位專家及業內人士參與,共同論道後疫情時代健康及文旅新走向,為市場把脈問診。華夏時報CEO、知名財經評論家水皮,好大夫在線市場總監霍鍵,美年大健康集團董事長俞熔,雲南沃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鎮,金螳螂企業集團副總裁孫德華,華僑城北方集團副總經理吳春,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總經理周素娟等共同參與了此次論壇。
  • 網際網路醫療爆發,黑天鵝撈出「水中月」
    一、爆發新冠疫情下宅家隔離、醫療資源緊張,讓患者們不得不選擇在線醫療服務。據證券日報的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有10餘家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問診專頁,調動醫生10萬餘名,超過400萬人次在線上諮詢。據平安好醫生提供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平臺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
  • 醫生創業難?裴洪剛醫生創辦怡禾健康半年即實現盈利
    大家都知道現在醫療創業艱難,開辦線下診所,成本高昂,回報周期長,短時間內很難盈利。但小兒外科裴洪崗醫生花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做到成本和收益基本打平,他是怎麼做到的?創辦怡禾健康,推出在線問診裴醫生於今年3月1日發布《我辭職了》一文,引起了醫療界的很大反響。當時裴醫生已經是一個在網絡上有很高知名度的醫生,憑藉著嚴謹實用的科普文章,獲得了一大批固定的讀者,辭職時微博有41萬粉絲,個人公眾號(drpei)有超過12萬的訂閱者。
  • 湖北黃岡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線上問診服務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湖北省黃岡市積極將「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系列措施運用到了抗擊疫情工作中,緩解線下壓力,減少群眾到醫院就診交叉感染的風險。據介紹,截至目前,該市「微醫義診」和「線上問診」等2家線上義診平臺累計註冊用戶達到34921人,市內外44000多名醫生(其中黃岡本地1011名)上線服務,接診量達到7223人次,包括免費問診、專家會診、中醫藥諮詢、心理援助、專家科普解讀等方面的服務。據了解,黃岡市「微醫義診」平臺於1月29日上線。
  • 網際網路病友社群:網際網路醫療的新礦藏?
    國內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各類主體爭相涉足。大量的競爭主體把精力放在了線上電商平臺搭建、線下醫療資源整合等方面,試圖在線上線下同時打通,形成產業鏈條。但從更寬廣的視角來看,除了強化電商平臺建設、醫療服務整合這種套路外,若以病友為切入點,構建病友社交圈子,強化醫患社群互動,反向快速構建自身的"生態經營體系",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
  • 小鳥快驗聯動京東網際網路醫院,開創在線醫療新模式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2020-2024年中國在線醫療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告中顯示2011-2018年,我國在線醫療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1%,2019年達到632億元,增速上浮。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作用下,預計我國在線醫療市場規模增速將達到45.0%以上,實現更高速增長。
  • 太保安聯龔晨:保險公司的優勢正是打破在線問診局限性的關鍵
    《21世紀》:受疫情影響,線上諮詢、問診成為新的趨勢。作為與醫療、健康緊密相關的保險領域,是否也有參與其中的機會? 龔晨:疫情導致了線上諮詢、問診服務量暴增,許多頭部科技企業和其他一系列供應商紛紛開始提供在線問診平臺。
  • 一群全職醫生成了網際網路公司「小二」,夸克醫療搜索有什麼不一樣?
    數萬名醫生在線背後,這群阿里小二如何「搭」起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那座橋? 曾經在醫院工作幾年的石輝,非常理解醫生們對網際網路介入醫療的興奮與擔憂:「醫生們通過線上接診給病人看病,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他們在和平臺共同成長。大家救死扶傷的初心都是一樣的」。 和昔日同行們的討論結束後,石輝手邊的電話響了,他又緊急接入到一個電話會議中。
  • 心網際網路醫院平臺
    >康心聯盟:有愛心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平臺致力於打造網際網路醫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解決老百姓「就醫難」的核心難題。目前平臺醫療資源網絡覆蓋100多個城市,近2000家醫院,並通過建立健康儲備金計劃,提升中國老百姓抵禦大病風險的能力!
  •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各大網際網路醫院、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紛紛推出在線免費諮詢、便民門診、遠程會診等服務,醫保支付、藥品配送快速上線,助力線上抗疫。艾媒諮詢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為4500萬人,滲透率為6.6%,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7.9%。
  • 網際網路醫療藍海裡的兩大巨鯨 行遊之路大不同
    3月25日,騰訊副總裁丁珂在貴州宣布啟動「騰愛醫療」戰略,即利用自身強大的社交基因和大數據能力,搭建「網際網路+醫療」開放平臺,為醫療產業提供網際網路化的後端服務,發力打造醫療產業與網際網路的連接器。騰訊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動作,與馬化騰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醫療戰略高度契合。其時,馬化騰曾重點提及了「網際網路+醫療」。
  • 整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都在「向下」,丁香園卻選擇「向上」
    與此同時,國家力推的網際網路醫療成為醫生掙取陽光收入的重要平臺。 那麼,當全中國70%以上的醫生匯聚在同一個平臺,會發生什麼? 12月28日,以醫生論壇起家的丁香園宣布獲得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這可能是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
  • 京東健康3380億上市,「網際網路醫療」三巨頭必有一戰
    也是在同一年,醫療健康業務作為京東集團獨立的業務線開始運營,逐步探索出了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 " 的京東模式。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2017年,京東健康與泰州市合作建設現代化醫療健康產業園,並推出在線問診服務,標誌著京東健康從醫藥電商跨入網際網路醫療階段,正式開啟了 " 醫、藥聯動 " 閉環體系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