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都在「向下」,丁香園卻選擇「向上」

2021-01-09 騰訊網

丁香園正試圖建立用戶的健康心智

作者:賈亭、邢芸

來源:健識局(jainshiju01)

全文4934字,閱讀需要17分鐘

從國務院發布的2020年下半年醫改重點任務看,醫務人員的收入增加,將從依靠大處方、大檢查徹底轉向依靠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上來。與此同時,國家力推的網際網路醫療成為醫生掙取陽光收入的重要平臺。

那麼,當全中國70%以上的醫生匯聚在同一個平臺,會發生什麼?

12月28日,以醫生論壇起家的丁香園宣布獲得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這可能是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值得指出的是,靠醫生論壇起家的丁香園正在做的「網際網路醫療」,與其他同行做的「網際網路醫療」,並不是一回事。

求醫問藥是低頻事件,並不非常適合網際網路。如何讓低頻的醫療適應高頻的網際網路?除了不斷拉新用戶,網際網路行業長久以來沒有找到太好的辦法,盈利上最成功的往往是網上賣藥——令網際網路醫療從業者不甘心的模式。

李天天告訴健識局,網際網路醫療的打開方式不應該是這樣的,絕不應該止步於在線問診購藥。網際網路天生需要佔領用戶時間與支付意願,看病這種低頻行為無法完全用網際網路套路鋪開。

不同於外賣、網約車等網際網路行業,醫療健康行業更特殊,幾乎無法靠資本快速強行推動,因為醫療需要獲取用戶信任,「信任這個事很難用掃街、砸廣告、燒錢補貼等網際網路方式去做。」李天天透露,公司內部曾反覆比較過不同渠道的效率,結論是融資也好,燒錢也好,對網際網路醫療都很不划算,「我們還是挺會算的。」

既然在線問診購藥也不是完美模式,那麼,中國300萬執業醫師到底要如何獲取更多陽光收入?最終,李天天跟投資方在一個詞上達成一致:心智。

這輪5億美元融資,也將圍繞「心智」二字花出去。對正在中國醫改浪潮中奮勇數位化轉型的醫藥企業而言,這個思路同樣適用。

一步步劃向上遊

李天天愛用一個救人的比方:有小孩從河裡漂下來,在水中呼救,你把孩子救上來剛想喘一口氣,就發現另一個孩子又漂下來……不斷有孩子落水需要救助,大家都在忙不迭救人,卻有人穿了鞋往上遊走去:

我要看看,到底是誰在上遊扔孩子?

在醫療行業,「下遊」就是醫院的醫療救治工作。醫學被視作是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患者往往是在病情出現後,才有就醫需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丁香園團隊一直在下遊努力,大量醫療、醫藥出身的團隊成員習慣性地對疾病、病人、藥品等院內場景感興趣。彼時,他們的願景重點是「疾病更少」。

直到2019年前後,李天天決意把願景調整為「健康更多、生活更好」。也就是說,從專注疾病這個下遊,轉向上遊——健康。

「我很尊敬行業中很多同道,他們在疾病這個下遊努力去突破。」李天天說,然而,下遊業務並不是丁香園想單一追求的。即使一年住一次院,每年也不過一兩周會在醫院。但在365天的其他大部分時間裡,人們生活在院外。

在院外的健康人群裡,人們的訴求不是治病,而是健康。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一些原本的「小問題」變成了很認真的需求,比如晚上沒睡好,最近脫髮嚴重,寶寶說話不如同齡人利索……在過去,這些都不是醫生眼中的大問題,也算不上疾病;如今,這些生活困惑站在了健康需求的上遊,人們甚至願意為它們付費。

當上遊的健康得到保障,下遊的疾病才會減少,問題才能被根治。

關乎健康的場景包括生活、工作、出行各個方面,「上遊還能產生更多的產品需求,不再限於問診、檢查等,還包括患者教育、預防醫學、公共衛生方面的產品。」李天天說,「上遊」的用戶群、服務場景、產品開拓空間都很豐富。

李天天向健識局解釋,選擇做上遊的另一考慮,是覺得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應該是醫療屬性先行,而非網際網路屬性。因此,做流量不如做心智,百年協和受患者信任,正是用了百年時間去建立品牌,佔領患者心智。

在上遊具體如何操作?通過建立心智——丁香醫生科普教育建立健康生活心智、疫情地圖實時數據建立科學權威心智、丁香醫生在線問診建立線上諮詢超預期體驗心智、丁香園公開課建立醫生為優質內容付費心智。

不過,為了確認這個方向,丁香園內部也有過爭論:團隊願景為什麼要從「疾病更少」變成「健康更多、生活更好」?怎麼就能生活得更好了?

D+C雙核

2014年,以在線問診為主要模式的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興起,「丁香醫生」也應運誕生。那時候,丁香園已經用10多年時間網羅住中國大部分執業醫師的歸屬感——有了專業醫生資源,在專業領域構築了足夠寬的護城河之後,再轉向做大眾C端業務才會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我們把醫院的醫療叫做嚴肅醫療,把C端的健康需求叫做消費醫療。」李天天向健識局解釋,網際網路的能耐再大,也替代不了線下專家、醫療機構和檢驗檢查設備。網際網路醫療未來的爆發點應該是在消費醫療(院外),而不是嚴肅醫療(院內),這是李天天的清醒判斷。

為了尋找D端(Doctor,醫生端)和C端(Customer,大眾端)的結合點,丁香園也探索了很長一段時間,焦點就在於:到底是要流量,還是要深度(建立心智)?

最終確認:消費醫療不應該為了追逐流量而造成服務品質下滑,為此,需要始終強調對醫生端的嚴格要求。目前,丁香園平臺上有210萬執業醫師,經過逐一篩選和培養,其中50000名在丁香醫生APP上為大眾服務,篩選標準除了專業門檻之外就是有沒有服務意識。目前,丁香醫生線上回答問題時,回復達到300字的醫生佔88%,500字以上的佔50%以上。

「這是一個消費者心智打造的過程。」李天天向健識局解釋,很多消費者很聰明,會同時用很多平臺,當一個平臺的醫生給他寫了300字,解釋得很清楚;另一個平臺醫生回復的是「沒關係,沒事」,用戶感受和體驗是截然不同的,最終,用戶會忠於體驗更好的品牌,形成信任心智。

「丁香媽媽」則是D+C端雙核建立心智的另一範例。2014年10月,「丁香媽媽」新媒體開始運營。這是一個專業垂直於母嬰領域的平臺,專注於解決新手媽媽的育兒焦慮,為新手媽媽提供體系化的知識性內容。為建立心智,「丁香媽媽」提出的口號就是「為學習型媽媽服務」。

在李天天看來,類似「丁香媽媽」的產品就是深入洞悉用戶需求和心智的產品。在健康行業,只有用戶對你信任了,才能實現更大的價值。

李天天認為,只要建立好對應人群的心智,很多個垂直細分領域都能單獨跑出一個小巨頭,除了母嬰,還有皮膚、睡眠、口腔、兩性等等。

但是,目前而言,除了母嬰,丁香園並不急於進軍下一個細分領域。有媒體問李天天:母嬰是好賽道嗎?能做成功嗎?拿到這輪融資後,下一個細分領域打算做什麼?

「預測的事我從來做不了。」李天天說:「就像在黑夜裡開車,車燈只能照10米,照樣還是能開出上百公裡,目前先做好母嬰就夠了,及時觀察車窗外的環境,能夠有快速反應的組織能力,我覺得就挺好。」

數位化營銷時代,如何與B端協同

龐大專業醫生隊伍建立起來的專業信任度,讓丁香園能夠很方便地向下遊各個領域延伸。李天天也很清楚,服務用戶的專業力量不僅僅是醫生,也需要製藥、醫療機構等在內的B端共同參與。

今年,丁香醫生與五穀磨房共同研發推出了網紅麥片,就是「心智」模式的小試牛刀。

丁香園帶著旗下食品營養領域專家,一起與五穀磨房團隊研發了一款麥片產品。李天天透露,最初,五穀磨房的整套配方都被丁香醫生的科學審核團隊否了,專家團重新設計了配方。五穀磨房按新配方去生產、銷售,最終產品上有丁香醫生的標記,有專業人士的代言,市場反響非常好。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疫苗成為熱門話題。人們更加關注健康,也更關注流感疫苗、HPV疫苗、新冠疫苗。李天天敏感地意識到:疫苗領域存在兩個特點,非常適合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去開拓。

來源:丁香醫生

一是高度的信息差。在大部分民眾的觀念裡,打疫苗是小孩子的事情,成人不需要。而且疫苗的接種也很特殊,疾控部門負責所有疫苗的分配銷,卻不知道接種者在哪裡;與此同時,民眾甚至很多醫生也不知道去哪裡接種HPV等二類疫苗,比如,除了皮膚科醫生,就連其他科醫生都不知道如今國內已經可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二是疫苗接種離不開專業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國內很多接種點散布在各地診所,而非普遍認為的大三甲醫院。那麼,哪些診所是可信任的?

今年8月份,丁香園推出的「疫苗服務平臺」正好能解決這兩大難題。一邊是默沙東、葛蘭素史克、科興控股、華蘭生物等國內外疫苗企業,一邊是丁香園診所聯盟所觸達的近100家pov接種機構。

但丁香園決意不做疫苗接種「中介」,不搞黃牛加價預約疫苗的生意。丁香園想做的事情,是在疫情的嚴重衝擊下,先給這些大半年無法開門營業的線下診所帶去價值,未來再探尋可能的盈利模式。

B端有需求的當然不止疫苗企業。當前的政策環境下,數位化營銷成為各大藥企的核心訴求。與企業談重要合作時,丁香園第一件事就是跟對方談價值觀,「我們坐下來先問,你的屁股坐在哪一邊?給誰提供價值?」李天天解釋,開展合作前首先就要問清楚,對方能為醫生提供價值,還是能為大眾提高生活品質?至少滿足一個,合作才可行。

來源:丁香醫生

也就是說,協同藥企的專業力量,共同服務於醫生或大眾。「如果價值觀的事情前面不講清楚,到後面大家的目標就不一樣了,整個團隊方向就會散。」李天天認為,這樣做完了之後可能也能賺到錢,卻無法在上遊積累和沉澱下來一些東西,到下一個項目,一切又要從頭開始。長期而言,這個方式是低效、不划算的。

這樣的上遊思考模式,決定了以「打造用戶心智」為核心的院外場景不會是一個賺快錢的領域。

丁香園和投資人雙方都很有耐心

2010年,丁香園獲得A輪投資,在本次融資之前,丁香園的4輪融資總額並不大,比起行業裡很多企業來說,丁香園融資步伐是偏慢的。在業務擴張和規模方面,丁香園也一直不疾不徐,只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

以火熱的慢病管理賽道為例,丁香園並沒有全力向慢病管理傾斜,而是選擇小範圍試水。通過與禮來製藥的合作,丁香園做了30萬糖尿病患者的慢病管理業務,但李天天很快發現:慢病管理非常難,患者會撒謊。

「數據不等於事實。」丁香園曾遇到一位患者,從他遠程提交的血糖數據來看,堪稱模範病人,血糖控制得極好。等到醫生做例行電話問詢,卻發現患者實際已經有了下肢血管病變——如果血糖真的完美控制,不會出現這樣的併發症。

仔細了解後,才知道,這位患者只在血糖管得好的時候測數據、提交。患病後的病恥感讓他從內心牴觸,無法直視自己不夠完美的血糖數據。「所以,我們不能光改進技術手段,還要影響他的心智,不斷教育患者,讓他減輕病恥感,然後才能及時反饋真實數據。」

因此,對走向上遊、主打「心智」路徑的丁香園而言,在慢病管理領域大幅擴張的時機尚未到來。李天天認為,未來只有通過更先進的技術,才能保證慢病管理的準確性。要想影響動輒上億慢性病患者的心智,更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中國的老齡化進程還在一步步加深,丁香園有耐心看到更好的商業模式出現。

這種「慢」是必須的。一方面,要讓丁香園團隊和平臺上的210萬醫生相信上遊、心智等打法,需要足夠多的成功案例。2020年初推出的丁香園疫情地圖、疫苗服務平臺等取得的成效在構建團隊信心。只有團隊對戰略有了信心,效率才能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醫療不是靠燒錢就可以的行業。

因此,與團隊信心同樣重要的是:投資人也有這樣的耐心。醫療行業的特殊性註定只會吸引同類。「投資快消的或金融的投資人,很難進入我們,因為這種速度是他難以理解和接受的。」

本次領投的摯信資本此前在醫藥醫療行業已多有布局,包括好大夫、先聲藥業、瑞康醫藥等企業,涉足製藥、流通、醫療多個領域;跟投的騰訊和高瓴早已是醫療領域投資的老面孔。

李天天透露,這輪5億美元的融資溝通沒花多少時間,因為投資人對行業很懂,彼此只是討論一個合理的估值範圍,測算一下資金需求而已,「沒幾天就談好了」。

對於上市,李天天一直不曾鬆口,只說:「再做20年。我們願意讓未來團隊的新生力量踩著我們的肩膀上去。」

20年,可以發生很多事情。2000年,討論醫療專業知識的丁香園論壇成立,發起人是神經內科醫生李天天,年輕醫生們在網站上討論業務,熱火朝天。幾年後,李天天想給丁香園網站正式註冊,拿著申請資料去衛生和藥品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前置審批。

對方沒有受理,只送給他兩句話:「你的想法很前衛,但是,有知識的人不上網。」

拿著申請資料四處奔走,經歷一年波折,李天天才終於辦下了網站審批。

如今20年過去,有知識的人都在上網,還走到了上遊,孜孜以圖從健康出發建立用戶心智。

· END ·

編:夏雨荷

相關焦點

  • 融資5億美元,丁香園做網際網路醫療的思路是什麼?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融資5億美元,丁香園做網際網路醫療的思路是什麼?醫療行業最後拼的,還是用戶對品牌的信任度。 12月28日,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丁香園宣布,已於近期完成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摯信領投,騰訊、高瓴創投跟投。據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透露,融資資金將用於強化專業壁壘,探索醫療健康行業的更多場景。
  • 丁香園上線疫苗服務平臺 布局「網際網路+疫苗」領域
    11月25日,「丁香園·丁香醫生疫苗服務平臺生態共建發布會」在上海舉辦,正式宣布默沙東、GSK、科興控股、華蘭生物等國內外知名疫苗企業將與丁香醫生、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共建疫苗服務平臺,實現非免規疫苗接種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通路,同時為大眾提供權威疫苗科普、接種預約、接種後不良反應處置等服務
  • 丁香園獲新一輪融資,創始人李天天:醫療健康是主打心智的長賽道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表示,該輪融資所募資金將用於發力「上遊」,即從關注下遊的疾病向上遊的預防延伸,從而挖掘生活方式與生活場景中更高頻的商業化機遇;同時繼續鞏固醫生端專業能力的核心壁壘,協同醫生、企業、醫療機構等專業資源,並通過旗下品牌丁香醫生提供專業可信、連續整體的系列產品。天眼查App顯示,丁香園曾於2010年獲得一筆來自DCM的A輪融資。
  •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專題研究報告:用戶規模將達到6.35億人
    近年來,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迅速,從萌芽期步入到高速發展期。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受新冠疫情影響發展繼續加快,5G和人工智慧技術逐步落地應用也助推行業規模增長。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74.4%的受訪網民在疫情期間參與過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且認為其能夠減輕門診壓力和避免交叉感染的網民佔比也超過七成。
  • 李天天:丁香園從未放棄To B,將協同更多企業服務醫眾兩端
    在此背景下,我們邀請了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平臺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醫藥數位化營銷轉型的新趨勢,和丁香園在該領域的戰略思考、業務布局。問:這次進博會上,很多醫療企業在數位化轉型方面都有重要動作。數字醫療時代會給醫療行業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 新型診所的新機會,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瞄準行業新賽道
    自2018年成立以來,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持續向基礎醫療從業者提供可靠解決方案,聚集近10萬基礎醫療機構領域的用戶,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其雲管家系統累計服務國內基礎醫療機構超過2000家。雖然國家政策大力發展基層醫療,但診所盈利回報率相對較低、回報周期較長,前期虧損的可能性比較大,此外管理難、人才少、難獲客問題突出等困難依然存在。行業究竟該如何發展?
  • 丁香園對話藍城兄弟:用網際網路思維創造愛滋防治新思路
    二問:兩位是從傳統行業走到網際網路,這樣的跨界經驗讓你們如何理解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架構下,醫院服務和觸及弱勢群體方面有怎麼樣顯著的優勢?李天天:網際網路醫療的內涵和外延都是比較寬泛領域和概念,當前網際網路醫療場景下的「人」「貨」「場」已經發生了變化,「人」不再只是病人,而是包含了更廣泛的人群。「貨」則是將內容型產品、工具型產品交付出去,而不是傳統意義藥品這一種形態。「場」從原來的病房、門診等院內場景變成了院外場景。
  • 再獲5億美元融資,丁香園內容變現之路能否走到上市?
    2020年的醫療賽道相比往年更為熱鬧。多項政策落地,集採和醫保談判沸沸揚揚,新冠疫情也成為醫療機構上市的推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年內醫療領域共有15家企業成功A股上市。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醫療企業丁香園12月28日獲5億美元融資的消息,成為醫療領域的年終小彩蛋,繼續印證這一賽道的勃勃生機。
  • 丁香園發布企業業務戰略,打造醫藥數字新生態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 李天天陳白平在演講中進一步肯定了這個觀點,他認為疫情已經成為整個醫療健康行業數位化發展的催化劑。丁香園起源於醫生社區「丁香園論壇」,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醫生社區,擁有210萬醫生註冊用戶,覆蓋中國71%的註冊醫師資源。2007年丁香人才成立,陸續與醫療行業公立民營醫院和醫藥生物行業各大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2010年,開始圍繞核心醫生資源,為藥企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 丁香園疫苗服務平臺覆蓋全國18城,為百家診所提供免費預約服務
    這也是首家由疫苗企業、診所接種點等疫苗產業鏈角色直接參與共建的疫苗平臺,同時標誌著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平臺丁香園正式進軍 「網際網路+疫苗」領域。丁香園副總裁初洋表示:「丁香園關注整個產業的上遊下遊發展,我們的一體化生態包含醫生教育、患者教育,以及整個渠道的搭建和標準化線下服務。未來兩年內丁香園不會靠疫苗服務平臺盈利, 不對機構端和用戶端加收一分錢。將專注提升三方效率,讓疫苗服務真正可及。」
  • 丁香園完成5億美元融資 將持續鞏固專業壁壘、加強「上遊」布局
    C端,解決院外健康困擾面向大眾,丁香園也不只是通過網際網路醫院提供在線問診,更多的是針對大眾生活中的健康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李天天認為,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大眾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了,也一定會更加關注自身健康,醫療健康行業不能再局限於生病看醫生的思路。因此,丁香園試圖提供更加符合用戶習慣的選擇,在院外場景幫助大眾解決生活中的困擾。
  • 為什麼說2020是網際網路醫療逆勢出圈的好時機?|星脈新知
    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微醫、丁香園、春雨醫生等多個專業平臺都推出了抗疫專頁,組建疫情播報平臺,開啟免費問診渠道以及進行專業權威的數據分析以及防疫內容宣傳等。各大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各取所長,用戶和問診數量都迎來了超負荷增長。根據易觀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在線問診日活同比顯著增長,且維持持續攀升態勢。當下的平安好醫生在流量上佔據了行業優勢。
  • 丁香園:基層醫療機構受疫情影響大 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每經記者:鄭潔 每經編輯:吳永久(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 圖片來源:丁香園供圖)年初的疫情幾乎使各個行業都受到影響,但提起醫療行業,公眾想到的詞是「逆向利好」,其實並非全然如此。7月11日,丁香園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疫情期間,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停診1個月以內的佔24%,大部分診所停診時間在1~3個月之間,比例為96%。具體到不同科室,兒科、外科、內科門診量受疫情的影響最大,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 在線問診平臺騰愛醫生關停 網際網路醫療如何破解盈利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騰愛醫生是騰訊自建醫療產品的一個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騰訊還投資了包括微醫、丁香園等網際網路醫療機構。實際上,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蓬勃發展,但實現持續盈利尚為一大難題,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還需多與線下實體進行深度結合,發揮網際網路醫療以及線下實體醫院各自的優勢。」
  • 「網紅」醫學科普專家丁香園是如何走紅的?
    網紅「丁香園」的走紅之路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丁香園主要為醫生和醫學生提供文獻檢索、學術交流,後開始為醫療機構、醫療健康企業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直到2014年,丁香園才開始布局C端,通過新媒體矩陣、丁香診所、網際網路醫院等,為大眾提供醫療健康服務。2014年,丁香園獲得了騰訊7000萬美元的投資,讓丁香園第一次走進大家的視野。
  • 國內首家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登陸新三板
    朱洪波 攝 12月15日,以掛號服務為切入點的就醫160正式登陸新三板,標誌著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正式誕生。就醫160現已將業務拓展到全國200多個城市,服務1788家醫院,正將其成熟的深圳模式向全國快速複製。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網際網路醫療的盈利模式都還處在探索階段,就醫160未來要有更好的發展,還需要打通醫院信息流和服務流。
  • 紅杉資本怎樣選擇網際網路醫療公司進行投資
    2、醫療行業應該說是剩下的幾個最難被網際網路改變的行業之一,正是因為最難被改變,所以還有很多不那麼容易被挖掘的痛點或者不那麼容易被變現的痛點。各個細分子行業都有創業的機會,我們認為每一塊、每一個平臺或者說是每一種模式都有它的機會。 3、創業者的商業模式或者說是變現模式還在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
  • 奈雪向上,喜茶向下?
    文|時趣喜茶和奈雪是新茶飲行業的重要頭部品牌,且均發跡於廣東。2011年喜茶在江門發明的奶蓋茶正式打開了新茶飲行業的市場,2015年奈雪成立並將新茶飲搭配軟歐包,俘獲了不少年輕白領。但如今,喜茶和奈雪似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背後似乎也意味著二者對於新茶飲未來的判斷及思路的不同。
  • 武田中國與丁香園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探醫藥數位化營銷生態範式
    根據協議內容,丁香園將利用網際網路產品經驗、渠道優勢和營銷模型等優勢資源結合武田中國在消化、腫瘤、心腦血管及代謝、血液製品、血友病及罕見病等多種疾病領域積累的創新醫療解決方案及經驗,通過建立專業性和高質量的數位化學術平臺,探索相關疾病領域的科普教育和知識分享服務,共同打造醫生線上教育及互動模式迭代升級的行業範式。
  • 丁香園售1980元高價鞋墊引爭議 回應:是醫療器械
    原標題:丁香園售1980元高價鞋墊引爭議 回應:是醫療器械   來源標題:售賣高價鞋墊引爭議 丁香園:系醫療器械   有網文質疑其攻擊權健是為自家產品「開路」;丁香園方面稱並非鞋墊,而是醫用外固定支具,資質齊全   2018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