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吉隆鎮:元宵舉行舞龍活動 振興鄉村傳統文化

2020-12-19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黃斌)2019年2月19日(農曆正月十五)晚,廣東惠州吉隆鎮政府組織各村隆重舉行年度舞龍鬧元宵活動等。當晚,吉隆鎮大街小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群眾歡呼雀躍,整個鞋城充滿著節日的喜慶,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舞龍鬧元宵是吉隆鎮人民重要的傳統民間活動,百姓相信龍能驅邪魔、消災難、保平安、奪豐收,是吉祥的象徵,鬧元宵活動是迎春接福,祈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當晚出動的龍隊有20多條,其中城鎮彩龍5條(男龍3條、女龍2條),另有鎮陽、吉水、瑤布、長湖、鬥文頭、平政、老村、羅屋、新村、白雲仔、轎嶺、牛石、橋下、漢塘、埔仔等村小組龍隊,其中圩鎮花籃40多個、花車8臺、馬仔10挑、有烏龜、魚等多樣扮景、醒獅4條、旗隊100多人。

據介紹,正月十五5時許,圩鎮裡的龍到鎮府的大院集合,隨負責祈龍的老者,來到鎮府大院旁的一口古井邊請龍神,燒香、祈福,祈福儀式大概半個小時左右。老者完成一系列的程序之後,龍神請到,緊接著到廣場旁的寺廟進行燒香參拜儀式,參拜儀式完成後回到政府大院,由舞龍隊、舞獅隊、鼓樂隊、彩景隊在此為我們帶來一場精彩表演,現場擠滿了觀看表演的群眾,場面十分的熱鬧。舞龍的大抵是年輕人,身穿黃色對襟衣,燈籠褲,腰系紅絲帶,頭裹黃巾,透著喜慶和幹練,只見他們雙手高舉舞龍杆,興高採烈地揮舞著。一條條彩龍時而上下翻飛,時而擺「8」字陣形,隨著鑼鼓聲此起彼伏,一會兒躍起,一會兒旋轉,一會兒擺尾,猶如暢遊在霞光雲海中,人群中不時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隨後,一面大鑼鳴鑼開道,是路牌、掌扇、花轎、花船、年屬肖、女龍隊、男龍隊、獅鼓隊等,開始逐街逐戶拜年,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吉祥、安康。本次舞龍活動分三個主龍隊三條主路線進行,穿街過巷,到各家各戶參拜,為每家每戶帶去平安和祝福。主人們的火眼金睛早已盯好了龍的動向,看到龍快到家門口時,就把早已準備好的鞭炮一引而放,整條街都沸騰起來了,那盛開的鞭炮之花就像人們心裡樂開的花。所有觀龍人也跟著龍到各家各戶,在鞭炮聲裡,在龍的騰躍中感受著熱鬧、喜慶。次日上午,所有龍獅在鎮內巡遊,將喜慶和熱鬧帶到每個角落。晚上,老圩、新圩、瑤布的龍在吉隆河畔化龍升天,護佑吉隆人民安居樂業。

據悉,吉隆的元宵舞龍已傳承400多年,2015年,該鎮元宵舞龍被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至今當地還傳唱著「正月十五驚雷響,祥龍飛降吉隆上」的童謠,人們通過這一傳統民俗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十六日兩晚,民間都要以隆重的儀式舞龍,以村為單位,村村舞龍,請龍神、開光、起龍、舞龍、穿龍架、化龍等固定程序一環接一環,穿接著「鑽龍身」、「拔龍鬚」的美好寓意,祈求當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隆鎮舞龍鬧元宵活動充滿喜慶、歡樂、祥和的氣氛,因地方特色鮮明、群眾基礎濃厚,曾經多次參加省市縣的展演活動,先後被授予惠州市首批「民族民間特色(舞龍)之鄉」、廣東省「舞龍之鄉」等稱號。

據了解,今年參與舞龍和花車彩景巡遊活動的人員以及參與安全保衛、交通維護和後勤服務的幹警、鎮府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近4000人,約10萬名群眾前來觀看節日的文化盛宴。

相關焦點

  • 廣東惠州吉隆鎮: 元宵節舉行舞龍活動 發揚傳統鄉村文化
    經濟網訊 3月2日(正月十五日)晚,廣東惠州吉隆鎮各巷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由吉隆鎮舞龍協會籌劃組織、鎮政府協助的具有典型民間風俗和民間信仰的年度舞龍鬧元宵活動,發揚鄉村文化。舞龍鬧元宵是吉隆鎮人民重要的傳統民間活動,百姓通過舞龍活動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廣東惠州元宵節上演「舞草龍」等多種民俗活動
    中新網惠州2月11日電(康孝娟 宋玥)2月11日,中國傳統元宵佳節。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廣東惠州,不少村鎮仍保留了有數百年歷史的民俗活動,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熱鬧非凡地上演。  在惠州市惠城區汝湖鎮的上圍村、下圍村的傳統民俗活動「舞稻草龍」, 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 湖南耒陽:傳統文化活動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類似仁義鎮這種公祭大禹的傳統文化活動,耒陽市每年都要舉辦四五十起,幾乎涵蓋了所有鄉鎮,這種精彩傳統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農民的精神生活,更助推了耒陽市鄉村振興戰略,帶動了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對鄉村經濟也是一種促進
  • 惠東吉隆元宵舞龍:百年非遺傳承 延續濃濃鄉愁
    徐樂樂 攝   一條草龍、一條布龍,伴隨著「噼裡啪啦」煙花爆竹的轟鳴聲,2018年元宵夜,惠州市惠東縣吉隆埔仔村的數千男女老少聚集在村小學門前的小廣場上,參加一年中最盛大的慶典活動——元宵舞龍。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吉隆的元宵舞龍已傳承400多年,至今當地還傳唱著「正月十五驚雷響,祥龍飛降吉隆上」的童謠,人們通過這一傳統民俗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 初一到十九的民俗活動都給你湊齊了
    ,已傳承350多年,保留了眾多民間手工藝,已成功申報了惠東縣第六批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附近景點推薦:高潭中洞正月十五,吉隆鎮元宵舞龍,先在吉隆鎮政府旁請龍點睛,然後,在鎮政府院子裡舞動一番,隨後轉到各街道巡遊
  • 【雨花視角】鄉村文化傳統的實踐與鄉村文化振興——以清潭街「舞草把龍」為例
    因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傳統,鄉村傳統民間儀式不僅可以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而且可以在文化傳承中通過創新實現質的飛躍,進一步發展成為具有濃鬱鄉土氣息、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文化資本。有的研究基於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題,從共同在場、喚醒同感、追求共同的善三方面解讀鄉村情感共同體,提出了提供公共空間、舉行儀式感的活動、打造村莊公共品牌、培育情感共同體等積極措施。張秀梅基於浙江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地方實踐,概括出儀式活動的角色轉換、社會互動、情感聯結等功能,提出必須發揮好儀式的功能,實現鄉村共同體的重塑。
  • 惠州博羅:徒步品味鄉村振興美
    「好風光,青山綠水,心舒暢……」5月19日,在2019首屆磨房惠州·洪湖30公裡徒步活動的客家文化表演中,博羅縣麻陂鎮當地的小朋友一曲客家話版《新月光光》,用動聽的童聲讓大家領略了一番麻陂鎮的好風光。隨後進行的徒步活動穿過了麻陂鎮洪湖村、洋田村等主要村落,新農村的美景正如童聲所唱,近5000名戶外運動愛好者為當地的秀麗風光、淳樸民風點讚。
  • 吉隆鎮漢塘村保護傳統村落 讓鄉愁有「鄉」可尋
    民風民俗與眾不同的正月初二舞草龍漢塘村歷史悠久,也延續著不少祖輩們流傳下來的傳統風俗。其中,正月初二舞草龍就是其中比較由代表性的習俗之一。每年的新年正月初二、三,漢塘村都要舉行舞龍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吉隆鎮各村都在正月十五舞龍,而只有漢塘圍與眾不同,這是因為一個古老的傳說。
  • 傳承客家文化 推進鄉村振興
    直到有一年清明節祭祖需要舞龍,「舞龍時必須全部保持一條心,不能抱有任何雜念和僥倖心理。」這對兄弟意識到了這一點,終於重歸於好,之後又遇到開心事互相分享,遇到困難互相幫助,「仇人」變回了親人。這種「舞龍精神」同樣凝聚起了包括劉姓宗族和非劉姓的全村村民,散在各地的寶勝村村民通過近年來舞龍文化的繁榮也逐漸凝聚起來,每年參加祭祖活動,為村子的發展建設出力。
  • 鄉村振興:如何運用好鄉村文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我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文化振興取得明顯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對鄉村文化振興不夠重視。
  • 擺盤看舞龍賞飄色 廣東各地的熱鬧元宵圖
    (本報記者秦仲陽通訊員藍雨攝影報導)  始興 敲鑼打鼓看舞龍活潑歡快的特色民族舞  元宵佳節,粵北山城始興縣鼓樂喧天,歌舞飛揚,到處洋溢著一派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各族民俗文藝巡演鬧元宵掀起了該縣春節群眾文娛活動的又一個高潮。  正月十六一大早,來自城鄉的觀眾就等候在演出現場,有的夫婦抱著孩子,有的老人領著孫子孫女,許多在鄉村的農民還騎著摩託車、拖拉機甚至租車趕到縣城來,等待著演出的開始。
  • 廣東鄉村振興座談會在梅州大埔舉行
    廣東鄉村振興座談會會場。   1月7日,廣東鄉村振興座談會在梅州大埔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為「鄉村振興 廣東行動」。   廣東「三農」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但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廣東區域和城鄉發展中表現尤為突出。鄉村振興戰略為廣東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指明了方向。
  • 群賢畢至 田埂花開 ——鄉村振興與文化遺產保育活動周在倉東順利...
    鄉村振興與文化遺產活動周」在倉東村隆重舉行。此次活動周的目標正是「以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為基礎,以社區和諧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為目標」。開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顏海娜同志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開平市將繼續大力支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 激發文化活力 助推鄉村振興
    以文化促振興,是泉港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該區通過深挖文化資源,厚植鄉村底蘊,激發鄉村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養,文化「軟實力」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硬支撐」。強化文化築基 厚植鄉村底蘊連日來,泉港文化中心一角不斷傳出嫋嫋弦樂。
  • 新寧的民間舞龍與舞獅,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元宵前後,人們扎龍做燈,伴以紙紮的人物、飛禽走獸、魚蝦蚌貝等各式彩燈,有的配以「蚌殼舞」、「採蓮船」。舞龍的同時有「踩高蹺」、「跑旱船」等節目伴行。好不熱鬧。  扎燈的地點必須在當地的龍王廟,紮好之後安置在龍王廟中,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將龍身從廟中請出來,接上龍頭龍尾,舉行點睛儀式。元宵結束,須回到龍王廟將龍燒掉。
  • 惠州人,這些年俗你知道嗎?|春節|萬盧村|橫瀝鎮|惠州|迎春花市|...
    扎花燈在惠州客家地區,每到春節期間,很多農村都要舉行「上燈」儀式,共慶添丁之喜。在隆重的「上燈」儀式中,「花燈」是最亮眼的。羅偉鴻今年68歲,「扎燈」40年,是橫河鎮當下為數不多的扎花燈藝人,也是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扎燈)的代表性傳承人。
  • 廣東汕頭舉行千人民俗巡遊喜迎元宵
    2月17日,廣東汕頭舉行「春天交響——2019年汕頭元宵群眾歡樂匯文藝巡遊」喜迎元宵佳節。 陳驥旻 攝中新網汕頭2月17日電 (記者 李怡青 陳啟任)2月17日,廣東汕頭舉行「春天交響——2019年汕頭元宵群眾歡樂匯文藝巡遊」,此次文藝巡遊集中了該市優秀文藝表演團隊20支近2000人,包括英歌舞、笛套音樂、麒麟舞等富有潮汕特色的多項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輪番展演,喜迎元宵。
  • 惠州惠陽舉行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交流系列活動
    12月19日至20日,「人才助力·築夢惠陽」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交流系列活動在惠州市惠陽舉行。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創業青年,以及來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莞理工學院等高校逾60名青年人才代表以「智造新體驗·活力惠陽行」為主題深度走訪惠陽。
  • 「弘揚金翼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文學採風創作活動在古田縣黃田鎮舉行
    「弘揚金翼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文學採風創作活動在古田縣黃田鎮舉行 2020-07-28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省委黨校舉行學員論壇 交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廣東經驗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交流學習廣東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11月26日下午,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舉行學員論壇(第9期)。論壇深入交流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廣東經驗,為新發展階段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