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於言傳用愛滋養孩子

2020-12-14 濟南時報
  

濟南市芙蓉小學李肖彤媽媽 肖巧雲
  家庭滋養決定著孩子一生的性格,關係到我們的婚姻幸福度,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家庭的良好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關係和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大女兒李肖彤是濟南市芙蓉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學生,學習努力刻苦,成績優異,愛好廣泛。我和老公從結婚到現在基本沒有什麼大的爭吵,遇到事情基本能冷靜溝通處理。溫暖的家庭氛圍讓人感到自在溫馨,無論在哪裡,只要想到溫暖的父母和家人,就會充滿無盡的積極力量和幸福感。
  我和老公約定:回家請微笑,不把工作上的煩心事帶到家裡。一回到家看到廚房忙碌的伴侶,看到孩子們邊跑來邊喊爸爸媽媽,什麼煩惱也都消失得無影無蹤,給伴侶一個擁抱,給孩子一個吻,然後和孩子們一起打鬧嬉戲,創建我們幸福溫馨的家。
  我們也願意與孩子良性溝通,時常注意孩子的身心靈狀態,遇到問題不會批評責罵,大吼大叫,而是願意協助孩子建立起自身正確且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平時我和孩子爸爸經常溝通,說一下雙方工作的事,有困難兩個人一起想辦法,相互鼓勵打氣,和孩子也是經常溝通。
  孩子不是看你怎麼說,而是在看你怎麼做。我們會把身教放在顯著地位,父母均以身作則,主動為孩子做出正向積極的示範,供孩子們觀察學習,絕不要求孩子去做自身都做不到的事,更不會只說不做。肖彤上幼兒園的一段時間,老師反映過肖彤膽子比較小,上課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我跟老師說,好的,這個問題我收到了,我們一起努力,會慢慢改善的。
  有一次幼兒園開放日,我去參加,老師問家長們一個問題,我積極舉手回答,我能看到孩子看到我起身回答問題時,眼睛裡閃放的光芒,臉上洋溢著開心和自豪。幼兒園元旦節目,我和肖彤積極參加親子項目,我們一起變魔術,一起唱歌,看到班裡小朋友們連連稱讚,極大地鼓舞了肖彤,她越來越自信,上課也越來越積極。
  一年級的時候,上學第一次報到,班主任老師問問題,她第一個舉手大方回答,老師請她當班長,連續五年,肖彤每天早上帶領同學們朗誦課文,幫助老師把班級紀律管理得井井有條。
  家,給了我們希望,是最安全的港灣,讓我們享受無盡的歡樂。希望我們都能營造一個個正向溫馨的小家,讓我們的孩子在情感滋養的小家裡健康快樂成長,就像電影《哪吒》,即使哪吒是天生的魔童,也會被愛所感化。

相關焦點

  • 獻血這件事兒,身教重於言傳
    獻血救人,愛的教育For lov帶兒女去獻血以實際行動奉獻愛心在12月5日世界志願者日當天,吳尊帶著女兒NeiNei和兒子Max參加無償獻血,距離上一次獻血僅過半年時間,他再一次在孩子們面前親身示範了獻血的過程,為孩子講解了獻血的意義。
  • 悟者天成:你真的懂什麼叫做身教重於言傳嗎?
    我們總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學習,要懂禮貌,不要講謊話。。。我們說,身教重於言傳。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用自己的行為去教育別人,要比用言語去教育好的多。這是一句很直白的話,也是身教重於言傳的出處。就是告訴我們:首先自己品行端正了,不需要命令別人,別人也會去遵從;自己品行不端正,即使命令別人,別人也不會遵從。孔子是從品德的角度來解釋這句話。可是何為品德端正,這又是個問題。
  • 育兒學會身教重於言傳
    只「言傳」而不「身教」,說到做不到,久而久之,使孩子失去了對他們的信任感。比如有的媽媽動不動就威脅孩子,如果再不怎麼樣,就要如何如何,但從未見他們付諸實際;有時媽媽為了讓孩子服從自己的要求,就許諾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給買什麼好東西或帶他去哪兒玩兒等,但事後則百般「抵賴」,不兌現諾言。想一想,這樣的父母,如何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呢!
  • 以身作則的身教勝於口若懸河的言傳,要求孩子的,自己先做到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感慨優秀的都是別人的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能抓住自己的心,或者我的孩子能像他們那樣該多好。從現在開始改變,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晚,只要開始改變,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這裡有一條黃金法則,您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就要變成什麼樣的人,細微的改變積聚著質變的發生。以身作則的身教勝於口若懸河的言傳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學習不用功,作業馬虎,而且不能理解家長的難處,每天愛遊戲勝過愛學習。
  • 孩子不愛旁動!父母的「身教」勝於「言傳」,你的榜樣做對了嗎?
    「身教」勝於「言傳」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父母也都認識到了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重要性。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些父母往往只注重「言教」,卻忽略了「身教」。結果,孩子在家裡缺少了學習和模仿的榜樣,自然就不會真心服從父母的教導。
  • 何明輝:用行動證明言傳不如身教
    何明輝:用行動證明言傳不如身教 2020-10-12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要只重言傳忽視身教
    目前,我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樂觀、很積極,經常鼓勵孩子,好像很有信心的樣子,但不知道孩子是否能感受到我內心的焦灼。我很糾結,只盼著高三這一年快點結束,否則自己也承受不了這樣沉重的心理負擔了。  【我說】許多高三的家長不管自己心裡有多焦慮,可是絕不敢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據一位高三家長講,近日來,因為心理有負擔,睡眠不好,半夜睡不著覺也是常有的事。
  • 一個10歲孩子的困惑:為什麼媽媽可以玩手機,而我卻不能玩遊戲?
    這篇文章一出, 馬上引來網友的一片熱議:是呀,不是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嗎?怎麼這一位老師自己都沉迷了手機,而不給孩子休息玩一下手機呢?可能會有家長反駁說:功課是孩子的呀,我們只是監督他們做功課而已!
  • 楊紅櫻發布新作《淘氣包馬小跳28:媽媽我愛你》,直面「養育焦慮...
    在提及教育觀時,楊紅櫻認為,「身教」勝於「言傳」,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成為孩子的榜樣。由於自己一直在勤奮寫作,因此女兒也以媽媽為榜樣,在自己的專業上也不間斷地學習、精進。楊紅櫻說:「很多人以為我應該培養一個超凡的孩子,其實,我對女兒的要求就是:身體好,性格好,對學習有積極的欲望」。 在楊紅櫻女兒眼中,媽媽對自己幾乎沒有說教,也沒有講過什麼大道理。
  • 教育孩子身教勝於言傳
    可一個學期後,孩子並未改變孤僻、不言語的言行。相反,因為缺少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飲食上經常挑食或者乾脆不吃飯,當然這些大人們通常不知情。下學期結束時,發現孩子瘦了許多。今年暑假的時候在家裡也很少聽話主動就餐,晚上睡覺出現磨牙和抽搐的現象,後來去醫院檢查時得出缺鋅鈣元素。
  • 我只有7天假」:千辛萬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錯...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對孩子百依百順,讓他們躲在翅膀下不見風雨才是愛,其實這樣被溺愛的孩子,幸福只限於童年,一旦步入社會就會暴露出各種弊端。每個孩子生來都像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父母就像是雕刻師,好的雕刻師,能將頑石變成獨特的寶石。 好的父母不僅言傳,而且身教,成為孩子人生路上優秀的啟蒙老師。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三觀,給孩子樹立了壞的榜樣。 本身就對孩子不尊重不疼愛的父母,你又怎麼能要求孩子長大之後對你孝順呢?
  • 蚌埠醫學院女教師動車上急救暈倒乘客:再多言傳不如身教
    雖然意識有些模糊,但是還可以用點頭或搖頭與人交流。「詢問病史的時候,我們發現她沒有什麼疾病史,但已經連續24小時沒有吃飯了,所以我們初步判定她是低血糖休克。」從視頻畫面中可以看見,幾位老師扶女乘客平躺,給她蓋上了衣服,向列車員要來了溫熱的糖水,扶著她慢慢喝下,兩大杯糖水下肚,十幾分鐘後,女乘客面色也恢復了一些,脈搏、血壓也基本恢復了正常,但始終不太願意與人交談。
  • 讓孩子從小面對現實,直面挑戰
    如果孩子在學校有一些困擾,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心平氣和地、不帶有任何情緒地去跟老師談一談。因為老師也面對著壓力,有些時候,他也不知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管理那些調皮的孩子。有時難免說話重一些、打一下手,這些事情可能都會有。
  • 沒規矩的孩子早晚吃大虧:德國10條家庭教育規範,教出自律好孩子
    對於德國媽媽來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要大於對孩子的寵愛,身教大於言傳。1、不要幫孩子做,多讓孩子自己做:不讓孩子變成溫室裡面的花朵,讓他們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加獨立,更加優秀。2、尊重孩子大於權威:不貶低孩子,也不要縱容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給與孩子發言權,傾聽孩子的內心。
  • 西方節日感恩節,要不要和我們的孩子過?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陪孩子過感恩節?我的答案是:應該。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我們可以引領孩子以開放性的視角來看待不同的風俗和文化差異。歷史也證明了閉關鎖國只能使人落後,改革開放反而迎來新的發展局面。我們都說希望孩子見識更廣闊的天地,那麼就不需要去局限孩子在生活中的對不同文化的體驗。
  • 看一下,這樣誇獎孩子才是棒棒的!
    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可以讓他們知對錯,明事理,還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對以後的發展很有利,但很多家長不知道表揚也是很有技巧的,今天我就和妞們說一下,怎樣表揚孩子效果更好,以及一些實用的小技巧。誇獎具體的行為很多家長在誇孩子的時候會說「寶寶你真棒」,「你真好」,這是很常見的錯誤。
  • 孩子不愛閱讀?請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啃書」,3步走體驗閱讀樂趣
    現在的教育規劃中也指明了對孩子閱讀量的要求,家長們也開始開始把培養孩子閱讀興趣這件事,更加早的投入在教育問題上。可是閱讀畢竟是一個知識接受類的活動,孩子天性貪玩,注意力總是不能長時間的集中在書本上,不愛閱讀,這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