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收藏的地圖,藏了太多秘密,最早發現新大陸的可能是鄭和

2020-12-10 翰林編修館

經典史學中有三個史實:

一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原誤以為是印度,所以將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

二是鄭和七下西洋,最遠止於東非洲;

三是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把西方的世界地理知識帶來了中國。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但是,萬曆皇帝收藏的一幅地圖,對上面的三大體系史觀發起了挑戰。

這幅地圖便是《坤輿萬國全圖》(明萬曆三十六年宮廷彩色摹繪本)。

▲《坤輿萬國全圖》

最初的史料記載是這樣的:

1601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南京坐船出發,到北京參見萬曆皇帝。

見皇帝,自然是要帶些禮品的,其中就包括一張世界地圖。

但萬曆皇帝對這張地圖並不滿意,因為上面沒有一句中文,而且精度也不高。

▲萬曆帝畫像

於是,利瑪竇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太僕寺少卿李之藻。

兩人查閱大量資料,共同合作刊刻了一張精度極高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外國部分,參考的是奧特裡烏斯(現代圖譜的創造者)版本的世界地圖。

▲奧特裡烏斯版本的世界地圖

萬曆皇帝看到《坤輿萬國全圖》後,極為滿意,將其收錄,視為珍品。

史料講完了,真假先放一放。

▲1569年的墨卡託投影地圖

我們再看看《坤輿萬國全圖》:

在古代,「乾」指「天」,「坤」指「地」。「輿」的本意是指車的底座,引申為承載萬物,地圖也可以稱為「輿圖」。

所以「坤輿萬國全圖」的含義就是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局部

全圖長380cm,寬192cm,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

但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坤輿萬國全圖》中的亞非美與今天的輪廓大體相近,但澳洲和南極洲與今天相差過於懸殊。

▲現代的澳大利亞地圖

主要原因是,當時的世界主流文明(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還沒有系統性的發現澳洲。

具有創造性的是,《坤輿萬國全圖》將明朝(中國)放在了世界的最中央。

這也是今天國內世界地圖的藍本。

▲現代世界地圖

回到前面說的史料記載,結合最開頭說的三個史實,可以得出結論:

《坤輿萬國全圖》由利瑪竇和李之藻共同刊刻,利瑪竇為我國明朝帶來了世界地理知識,圖中的美洲是根據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而繪製。

這些觀點進入到了我們舊版的歷史教材。

▲李兆良

直到非科班出身的生物化學博士李兆良先生,寫出了驚世之作《坤輿萬國全圖-明代測繪世界》,向我們普遍接受的世界史的權威發出了挑戰。

後來陸續的史學發現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直指畫中的萬千世界。

而且,一個比一個顛覆。

▲現在的義大利地圖

第一,《坤輿萬國全圖》與利瑪竇完全沒有關係

利瑪竇是義大利的傳教士,他對義大利應該是熟悉的,他對教皇應該是尊重的。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義大利與歐洲之前所有版本中的義大利都不吻合。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義大利(圖中間)

重要的是,《坤》圖中的義大利沒有教皇領地(Stato Pontificio)和利瑪竇的老家馬切塔(Macerata)。

利瑪竇生活時期,應該深受文藝復興的影響。

▲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

但遺憾的是,地圖中幾乎沒有出現佛羅倫斯(Florence)、託斯卡納(Tuscany)等文藝復興時的重鎮。

全圖長380cm,寬192cm,如此大面積的地圖,寫下這幾個地名應該是利瑪竇的份內之事。

從常識可以判斷,這幅圖和利瑪竇沒有關係。

▲公元1803年在奧斯曼帝國的世界地圖

第二,《坤輿萬國全圖》為純中國造

奧特裡烏斯的地圖,是歐洲人地圖界的「聖經」,之前的歐洲學者一直認為《坤》圖中的國外部分,是用的奧版的地圖繪製而成。

但是,《坤》圖的精確程度,遠遠高於之前所有歐洲地圖版本,包括他們的地圖聖經。

▲今天的榆木川

《坤》圖中出現了大量永樂宣德年間的古地名,比如永樂帝隕落的榆木川等等。

《坤》圖中出現的歐洲城市,更像是15世紀20年代的歐洲,「文藝復興」好像從業沒有發生過。

▲義大利佛羅倫斯

《坤》圖中的越南為「安南」並加注「舊稱交趾」,1407年,越南當時的名字由「交趾」改稱「安南」。

朱棣改安南國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明朝成功收復安南。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安南

再結合後來出土的航海日誌,可以基本推測出該圖繪製於永樂年間。

說明不但利瑪竇,連李之藻也不是《坤》圖的原始作者。

作者另有其人。

▲目前已知的鄭和下西洋圖

第三,很可能鄭和最早發現了美洲大陸

既然地圖是永樂年間畫的,永樂是朱棣的年號,從1403年到1424年,此時的意大昨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還沒出生。

那麼問題來了,地圖中的美洲大陸是誰繪製的?

▲鄭和下西洋

一個名字呼之欲出:鄭和。

鄭和大規模出海七次,平均每次出動海船200餘艘,充任中堅力量的「寶船」,長130~150米,寬50~60米,如同航空母艦一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舶,還有馬船、糧船、坐船、戰船、水船等。

每次出動人數為27000人左右。

▲鄭和船隊

做到了既可以文化交流,又可以海戰禦敵的水平,文武雙全。

而哥倫布先生的船隊,在鄭和面前有點像臨時靠岸用的小橡皮艇,只有鄭和艦隊的十分之一不到。

從技術上看,鄭和到達美洲是沒問題的。

▲大明寶鈔

2006年時,在美國東部的Appalachian山脈區域出土了一塊永樂宣德金牌,後來又有多個文物被發現。

通過現代的生物科技手段,甚至還可以發現中國與美洲動植物的基因交換現象。

所以,最早發現美洲的,很可能不是哥倫布,而是鄭和。

▲南京博物院

現在的《坤輿萬國全圖》,藏於南京博物院,是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

但是原本何處,有多種說法,有說《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即是原本,也有說還流於海外,也有說被毀於明廷的海禁。

至於真相如何,等待後人去挖掘。

相關焦點

  • 《坤輿萬國全圖》,是否藏有「鄭和發現美洲」之秘
    到了明朝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當時的憲宗皇帝朱見深曾一度有意再次派人下西洋,但是他接到報告說,當年的鄭和出海資料檔案已被悉數銷毀,因此明憲宗的再下西洋構想只得作罷。然而作為鄭和當年出海資料檔案之一,《坤輿萬國全圖》原本並未被毀,依然被秘密收藏在明朝南京的內府。
  • 鄭和發現美洲?明代西方傳教士繪製的地圖為你揭秘
    到了明朝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當時的憲宗皇帝朱見深曾一度有意再次派人下西洋,但是他接到報告說,當年的鄭和出海資料檔案已被悉數銷毀,因此明憲宗的再下西洋構想只得作罷。然而作為鄭和當年出海資料檔案之一,《坤輿萬國全圖》原本並未被毀,依然被秘密收藏在明朝南京的內府。
  • 世界上,到底是誰最先發現了新大陸?為何很多學者都說是中國人?
    圖上藍色的波形線,正是中國地圖繪製的明顯特徵。所以,劉剛對這份地圖進行了深入研究並由此推斷:這份可以追溯到鄭和航海活動時期的古地圖,有可能顛覆「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的這個經典的理論。換句話說,很可能最早完成環球航行、最先發現新大陸的人不是歐洲人,而是明朝時期的中國人。
  • 中國人最早發現美洲大陸,最早認識到地球是圓的
    《坤輿萬國全圖》(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明朝萬曆三十年(1602年),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繪製。一直被認為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現被南京博物院所收的藏本,為明萬曆三十六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
  • 明代中國,是否有過一份「鄭和世界地圖」
    隨著研究深入,李兆良越來越相信自己正在「偵破」一樁歷史懸案:發現新大陸的人是鄭和,而在鄭和的環球航行過程中,他還繪製了第一張詳細的世界地圖,原地圖雖已亡佚,但信息保留在100多年後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裡。2012年和2013年,李兆良把研究寫成《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和《宣德金牌啟示錄:明代開拓美洲》兩本書,先後在中國臺灣出版。
  • 揭秘鄭和曾七次下西洋,為何沒有發現新大陸?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舉世震驚,而且他航海時的裝備簡單,又比鄭和航海的時間晚了八九十年,可是為什麼不是鄭和先發現新大陸呢?1405年,明成祖就派鄭和率領兩百多艘海船,兩萬多人,從江蘇出發,開始遠洋,這時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 中國人最早發現美洲?(圖)
    據英國《泰晤士報》、《每日快報》、《獨立報》14日報導,一名中國律師2001年從上海某圖書交易商手中購來的一幅中國古地圖(下圖)也許將有力證明,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的船隊早在1421年之前就已抵達過美洲大陸,比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還要早上至少71年。
  • 鄭和「叫板」哥倫布 到底是誰發現了美洲大陸?
    中新網6月14日電 所有的書上都寫著,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新大陸,而長安大學檔案室主任趙秉中教授卻對大量歷史資料的考證中日前得出震驚世人的結論:最早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不是哥倫布,而是中國人鄭和。  上世紀60年代初在我國江西和浙江的4000年前遺址中發現了6顆已碳化的花生,還有許多種植物種籽,如芝麻、蠶豆等,說明早在4000年前中國與美洲就有來往。  以上都是歷年來的考古發現,而趙教授近來發現英國皇家海軍退役軍官加文·孟席斯所著的《馬背上兩位皇帝:朱棣和貼木兒》、《1421年:中國發現了世界》兩部書則記載了哥倫布及第一批達到美洲的歐洲人的發現。
  • 第一次看世界地圖,萬曆皇帝嫌棄明朝小,日本卻啟動了明治維新
    繪製於明洪武年間的《大明混一圖》,算是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但這張地圖僅僅局限於對周邊國家毗鄰情況的標註,對更遠的國家只是模糊的猜測,乃至地球的「球形」概念更是毫無關聯。1522年9月,葡萄牙人麥哲倫的環球旅行船隊環遊地球一圈之後,回到出發點歐洲,人類第一次實現了真正意義的放眼看世界。
  • 香港學者立新說:中國人更早發現美洲新大陸(圖)
    中新網8月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一幅《坤輿萬國全圖》暗藏地理大發現新線索!香港學者李兆良根據利瑪竇於一六○二年繪製的該幅地圖上的地名與地形,比較當時歐洲地圖,作出驚人結論:該圖資料並非利瑪竇或當時的歐洲人原創,而是鄭和時代的中國人繪製,比利瑪竇早一百六十年,中國人更早發現美洲新大陸。
  • 誰最早發現了澳洲大陸,會不會是鄭和?
    一直有這樣一個疑問:誰最早發現了澳洲大陸,會不會是鄭和,或者其團隊中的某一個人。之所以有這樣的一個疑問,是因為這兩年,陸續看過一些這方面的相關資料,逐漸對澳洲大陸的發現者,產生了疑問!按照目前的說法,澳洲大陸的發現者,是歐洲人。
  • 萬曆皇帝的自鳴鐘
    ——萬曆皇帝 1601年1月27日(明朝萬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來華近20載的利瑪竇(義大利傳教士)在奏疏中以「大西洋陪臣」自居,向萬曆帝獻忠言貢方物。言語之間仿佛他是來自歐洲的使臣,實為耶穌會中國傳教團的監督。
  • 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
    導語: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摹繪版本。《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製,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明代最詳細的中文版世界地圖義大利人利瑪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他於公元1581年來到廣東肇慶傳教。
  • 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的萬曆皇帝,就明白了。作為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明朝和其他封建王朝大同小異,只不過君主專制在經過歷個朝代的拔高之後已經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皇帝的權力在這時已然達到頂峰。
  • 哥倫布和鄭和都向西,為何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那麼鄭和的船隻到底有多大呢? 相當於鄭和船隊中一艘中等尺度寶船。那麼最大的寶船有多大呢?大概是船長151.18米、寬61.6米,一艘船可容納1000餘人。 而反觀哥倫布的船隊,一共只有3艘船:聖瑪麗亞號130噸、平塔號90噸、尼尼亞號60噸。水手87名。遠遠不如鄭和的船隊,鄭和一艘寶船的排水量就比哥倫布所有船隻的排水量總和還大!那憑什麼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呢?
  •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但最早發現北美大陸的卻另有其人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這個觀點被全世界的歷史書所承認。但最新的證據顯示,北歐的海盜可能先於哥倫布很早就到達過美洲。當然,真正向全世界介紹新大陸的是哥倫布,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真正促成了新世界的建匯。
  • 中國古地圖證鄭和第一個發現美洲? 印媒:真實性存疑
    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導 印媒稱,中國一份古地圖顯示並不是哥倫布先發現了美洲。如果證明是真的,這將否定歐洲人在發現現代世界中佔統治地位的理論。地圖的製作者進一步解釋說,這是一幅關於「向明朝進貢的蠻族」的地圖。這幅地圖上有藍色的波形線,這是中國地圖製作的一個典型特徵。地圖上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特別是各個大洲以及兩個南北半球的輪廓,則完全是歐洲人描繪地球的方式。《1421:中國發現世界》一書的作者、歷史學家加文·孟席斯利用這份地圖作為其關於是誰發現了美洲的研究的證據。
  • 最早發現新大陸,哥倫布並非第一人?早有其他文明到達了美洲
    在阿拉斯加,有一項考古發現為人們對美洲新大陸的歷史提供了新的視角。出土的文物證明,在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登陸美洲之前,亞洲早已與這個新世界之間有了貿易活動。1000年前,維京人探索了加拿大的部分地區,甚至在紐芬蘭的L'Anse aux Meadows建立了一個短暫的定居點,研究還表明,大約在這個時候,玻里尼西亞人已經到達南美洲,將紅薯帶回玻里尼西亞,並可能將雞這個物種帶到南美洲。
  • 明代地圖精確顯示美洲輪廓-
    據英國《泰晤士報》1月14日報導,一名中國律師2001年從上海某圖書交易商手中購來的一幅中國古地圖也許將能有力證明,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的船隊早在1421年之前,就已抵達過美洲大陸,比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還要早上至少71年。
  • 「海道清寧,番人安業」與「發現新大陸」
    永樂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鄭和第第五次下西洋五次受命率船隊出發,此行到達最遠的東非肯亞的拉姆。《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