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明代古墓,在鐵路施工中被意外發現,打開古墓後,在墓穴裡發現了一塊墓志銘,密密麻麻的文字,記載了明朝清官傅文龍的事跡。
這裡面到底記載了怎樣的故事呢?海絲商報記者帶著好奇心,前往豐州鎮桃源村一探究竟。
鐵路建設意外挖出墓志銘
「這座古墓是在去年意外發現的。」豐州鎮桃源村傅氏族人傅靜望介紹,興泉鐵路南安段從桃源村經過,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在村中的烏石山意外發現了一處古墓,墓碑上刻有「明進士朝列大夫潛庵傅公墓」字樣。
傅靜望說,剛發現時,在場的村民無人知曉這是何人之墓,便從「潛庵」二字著手,查閱史料、多方佐證,最終確認系桃源村明朝時期的清官傅文龍。
3月17日,為配合興泉鐵路南安段項目施工,桃源傅氏花廳小宗對這座古墓進行遷移,古墓被打開後,在墓穴裡面發現了墓志銘。
記者在傅氏花廳小宗的祠堂裡見到了這塊明代的墓志銘碑。這塊石碑材質為黑頁巖,長31釐米,高40釐米,厚1釐米,上面刻著近800個字,碑額為篆體字,碑文為楷書,字跡清晰可辨,記載著墓主傅文龍生平,以及其家族後代繁衍的概況。
「根據墓志銘抬頭部分內容可見,這是傅文龍和其兩位夫人的合葬墓。」傅靜望告訴記者,當地代代相傳著不少傅文龍的故事,《傅氏族譜》中也有簡要記載,這塊墓志銘的出土,讓後人更詳細地了解了傅文龍的生平。
為方便對石碑文字進行整理,傅氏花廳小宗族人特地聘請了有拓片經驗的師傅,對這塊石碑做了拓片。「接下來,我們將把拓片框裱起來,掛於祠堂內。」
明代清官傅文龍
傅文龍是桃源傅氏始祖傅實的二十四世孫。墓志銘記載,傅文龍字見卿,別號潛庵,生於萬曆丁酉年(公元1597年),卒於崇禎甲戌年(公元1634年),明代天啟辛酉年(公元1621年)中舉人,壬戌年(公元1622年)中進士。
銘文詳細記錄傅文龍為官生涯,其初授大理評事後升任皇都監察御史,巡視京倉,而後又出任陝西西安道副使,「革弊除害,環郡凜肅,聲振皇都……」
此後,又被任命為河南道參議,在升任河南道參議之前,因病卒於歸假途中的九江。
豐州古城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贊成說:「史載,時任三邊總督的鄉人洪承疇專門派員,護送傅文龍的棺木歸鄉。」
在傅靜望提供的《傅氏族譜·傅文龍傳略》中看到,傅文龍為官期間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為官清廉,兩袖清風,受到百姓愛戴。「死之日,囊橐蕭然,賴總制經理其葬,乃得歸,秦民哭送之,數百裡不絕。」
據王贊成介紹,傅文龍族人在當地頗負盛名,曾是官宦世家,《傅氏族譜》記錄明清時期傅文龍族人科甲蟬聯,曾有「祖孫父子伯叔兄弟聯登科第」的盛況。
此外,當地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豐州古城鬧元宵的習俗「鑽燈腳」的原型人物,便是傅文龍的母親。
傳說明朝的一次上元鬧元宵的酉時,傅氏族人安排族中新媳婦「鑽燈腳」,結果桃源石盤的一位新婚媳婦得到白猿星投胎轉世,生下傅文龍。後來傅文龍果然科舉成名,仕途通達。
來源:海絲商報 文/陳亮亮 攝影/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