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豐州桃源村發現墓志銘,明朝清官傅文龍事跡曝光

2020-12-13 聊齋癮

一座明代古墓,在鐵路施工中被意外發現,打開古墓後,在墓穴裡發現了一塊墓志銘,密密麻麻的文字,記載了明朝清官傅文龍的事跡。

這裡面到底記載了怎樣的故事呢?海絲商報記者帶著好奇心,前往豐州鎮桃源村一探究竟。

鐵路建設意外挖出墓志銘

「這座古墓是在去年意外發現的。」豐州鎮桃源村傅氏族人傅靜望介紹,興泉鐵路南安段從桃源村經過,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在村中的烏石山意外發現了一處古墓,墓碑上刻有「明進士朝列大夫潛庵傅公墓」字樣。

傅靜望說,剛發現時,在場的村民無人知曉這是何人之墓,便從「潛庵」二字著手,查閱史料、多方佐證,最終確認系桃源村明朝時期的清官傅文龍。

3月17日,為配合興泉鐵路南安段項目施工,桃源傅氏花廳小宗對這座古墓進行遷移,古墓被打開後,在墓穴裡面發現了墓志銘。

記者在傅氏花廳小宗的祠堂裡見到了這塊明代的墓志銘碑。這塊石碑材質為黑頁巖,長31釐米,高40釐米,厚1釐米,上面刻著近800個字,碑額為篆體字,碑文為楷書,字跡清晰可辨,記載著墓主傅文龍生平,以及其家族後代繁衍的概況。

「根據墓志銘抬頭部分內容可見,這是傅文龍和其兩位夫人的合葬墓。」傅靜望告訴記者,當地代代相傳著不少傅文龍的故事,《傅氏族譜》中也有簡要記載,這塊墓志銘的出土,讓後人更詳細地了解了傅文龍的生平。

為方便對石碑文字進行整理,傅氏花廳小宗族人特地聘請了有拓片經驗的師傅,對這塊石碑做了拓片。「接下來,我們將把拓片框裱起來,掛於祠堂內。」

明代清官傅文龍

傅文龍是桃源傅氏始祖傅實的二十四世孫。墓志銘記載,傅文龍字見卿,別號潛庵,生於萬曆丁酉年(公元1597年),卒於崇禎甲戌年(公元1634年),明代天啟辛酉年(公元1621年)中舉人,壬戌年(公元1622年)中進士。

銘文詳細記錄傅文龍為官生涯,其初授大理評事後升任皇都監察御史,巡視京倉,而後又出任陝西西安道副使,「革弊除害,環郡凜肅,聲振皇都……」

此後,又被任命為河南道參議,在升任河南道參議之前,因病卒於歸假途中的九江。

豐州古城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贊成說:「史載,時任三邊總督的鄉人洪承疇專門派員,護送傅文龍的棺木歸鄉。」

在傅靜望提供的《傅氏族譜·傅文龍傳略》中看到,傅文龍為官期間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為官清廉,兩袖清風,受到百姓愛戴。「死之日,囊橐蕭然,賴總制經理其葬,乃得歸,秦民哭送之,數百裡不絕。」

據王贊成介紹,傅文龍族人在當地頗負盛名,曾是官宦世家,《傅氏族譜》記錄明清時期傅文龍族人科甲蟬聯,曾有「祖孫父子伯叔兄弟聯登科第」的盛況。

此外,當地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豐州古城鬧元宵的習俗「鑽燈腳」的原型人物,便是傅文龍的母親。

傳說明朝的一次上元鬧元宵的酉時,傅氏族人安排族中新媳婦「鑽燈腳」,結果桃源石盤的一位新婚媳婦得到白猿星投胎轉世,生下傅文龍。後來傅文龍果然科舉成名,仕途通達。

來源:海絲商報 文/陳亮亮 攝影/李想

相關焦點

  • 南安桃園水庫邊緣發現紅磚墓志銘 記載北宋官員事跡
    近日,市民王先生致電稱,其朋友在南安豐州桃園水庫邊緣發現了一塊紅磚墓志銘。  據了解,墓志銘刻在紅磚上已發現不少,但是此次發現的這塊紅磚墓志銘長60釐米、寬40釐米,上面雕刻了800多字,較為少見。遺憾的是,這塊墓志銘因為底部深埋泥土,此外經過發掘者的刷洗,有部分文字缺失。
  • 南朝古墓又現南安豐州 13件殉葬品驚豔出土(圖)
    南朝古墓又現南安豐州 13件殉葬品驚豔出土(圖) qz.fjsen.com 2013-01-23 07:59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青釉胎質的燈盞非常精美「南安豐州又發現一座古墓。」
  • 南安豐州桃源村八旬老太愛跳踢球舞、跳鼓舞
    木魚滴篤,絲竹聲悠,繼而鼓聲如雷……昨日,在豐州鎮桃源村,一場帶有古韻遺風的舞蹈正熱鬧上演。只見,一持球者揮著「彩球」杆,「彩球」舞動,一「小娘子」蘭花指一揚,踱著小碎步,彎著腰,以足跟將球踢出,一「花婆」叉著腰,大步成八字,搶著用肩去接球,另一「娘子」揮著彩帶,場面活潑有趣……
  • 探秘南安豐州「周井堡」
    南安豐州「周井堡」一直是歷史遺留的一個謎,它的建置要早於三國時期吳國建立的東安縣,可謂歷史悠久;在豐州至今有古碑、文獻、門牌、聯對、族譜等物證實它的存在;現場踏勘發現疑似「周井堡」的具體遺址……  本報記者 吳拏雲 通訊員 王贊成 蘇歆悅 文/圖「周井」古石刻立於道旁「先周井,后豐州」
  • 南安豐州訪古 拜謁「李世民」
    南安豐州桃源村有遠近聞名的桃源宮,內祀唐太宗及開唐四名臣,該宮與傅氏開閩始祖傅實公有極大淵源,宮內還有難得一見的陀羅尼經幢;南邑城隍廟始建於北宋,內存多方明代石碑,衍生而出的城隍文化深受矚目如果你也有過這種想法的話,那麼去南安桃源村的「桃源宮」一探,必定不會失望。泉州市直黨工委派駐豐州駐村幹部張彩雲帶領記者來到位於豐州鎮桃源村內的桃源宮,據說,此地古稱神仙坊、周井堡,是個福地。桃源宮坐西南、面東北,面闊、進深各三間,廟貌巍峨。宮廟的大門匾額上,書寫著「桃源古地」四個大字。村裡人說,遠在西晉元康六年(296年),此地就建有佛祖廟,香火鼎盛。
  • 南安豐州:陀羅尼經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南安豐州,有一座始建於北宋年間的陀羅尼經幢(諧音床),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算起來,比洛陽橋的歷史還長,近日,它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安豐州鎮桃源村老人協會會長 傅天賜 每一層都有石雕的意義,比如說下面這個,是一個大力士,把塔頂上來的意思
  • 南安豐州:一座古城的文化延續(圖)
    源自於唐代的習武傳統,在豐州桃源村延續了千年,由於曾經父子相承,不得外傳的緣故,桃源的武術最大程度保持了傳統的套路和技法。曾經長期作為郡、縣治所,豐州曾是閩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聞名遐邇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豐州作為地名,範圍最大時包括現時的漳州、廈門、泉州、莆田、福州、寧德,如今豐州作為泉州南安的一個鎮,它的輝煌歷史大部分與泉州融為一體。
  • 南安豐州:唱響文化牌 古鎮煥新生
    ­  豐州過去和未來的發展,永遠少不了「文化」二字。­  近日,在一位老豐州人的帶領下,記者在豐州各地走了一圈。行至豐州古街燕山段,數座閩南古建築相簇成群,路邊老式櫥窗比比皆是,雖櫥窗緊閉,但依稀可見當年古街的繁華。「以前這些店面都開著,賣油賣米,食品加工,整條街很是熱鬧。」村民傅先生說。
  • 社區營造激活南安豐州古城 成員與村民合力改善環境
    廢棄塑料瓶成為共享空間的裝飾品核心提示南安豐州古城一座破敗的閩南古厝據悉,共享空間是豐州社區營造的一部分。去年10月,臺南市文化協會與豐州鎮政府合作成立了豐州鎮推動歷史古鎮發展工作室,為豐州量身訂製社區營造模式,與當地民眾分享農村社區「共同締造」理念。如今,豐州古鎮有了什麼樣的變化?近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 傅氏名門望族英才輩出: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
    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修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22年),距今有近500年歷史。 傅氏宗祠 南安豐州溪口物華天寶,英才輩出。其中明清兩代的傅氏家族曾官高位顯、門庭顯赫:明朝萬曆年間擔任南京戶部主事的傅慶貽、清代康熙年間的大慈善家傅奏功、雍正癸卯武進士傅奏啟……至今,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仍在向人們講述著那段輝煌。
  • 泉州南安豐州發現漢代夜壺(組圖)
    漢代夜壺盤口壺五連罐  臺海網1月2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李賢斌)南安豐州皇冠山古墓群昨出土一個東漢到三國時期的矮扁形狀的盤口壺連同此前幾天的五連罐、夜壺等,專家稱這是泉州首次發現的漢代文物,並推測可能是漢人南遷時從中原帶來泉州的,說明豐州古墓並不都是六朝時期的,還有更早的。這些文物,有望成為漢代中原人南遷泉州的實物見證。  盤口壺跟之前發現的不一樣,顯得矮扁。泉州市博物館副館長陳建中判斷它為東漢到三國時期的,年代更早。  此前幾天,考古人員還在這幾座古墓中發現夜壺、五連罐等。
  • 豐州:唱響文化牌 古鎮煥新生--南安商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豐州過去和未來的發展,永遠少不了「文化」二字。    ■本報記者 林梅治 通訊員 陳志彬 劉力東    近日,在一位老豐州人的帶領下,記者在豐州各地走了一圈。行至豐州古街燕山段,數座閩南古建築相簇成群,路邊老式櫥窗比比皆是,雖櫥窗緊閉,但依稀可見當年古街的繁華。「以前這些店面都開著,賣油賣米,食品加工,整條街很是熱鬧。」村民傅先生說。
  • 兩岸宗親最新考證:鄭成功先祖源於南安豐州
    來自金門、漳浦、南安等海峽兩岸各地的武榮鄭氏族人近百人,帶著十幾本族譜,十三日在福建南安豐州繼續展開考證。兩岸鄭氏宗親依據族譜進行的此項最新考證認為,福建南安石井鄭成功先祖源於南安豐州社壇。  有關人士對此表示,漳浦營裡鄭氏族譜經泉州市鄭成功學術研究會延平分會核實,被認定是較真實可靠的,其發現意義甚至比二00二年發現的《明末版石井鄭氏族譜》更為重大。
  • 南安桃源村傅氏筵桌二十四道精緻大菜 道道有講究(圖)
    閩南網3月5日訊 豬腰做的孔雀、潤餅皮做成的書籍、火腿做成的琵琶……今天上午9點半,南安豐州桃源傅氏將舉行祭祖儀式,擺上筵桌的二十四道精緻大菜,將會讓你大飽眼福。當地人講,豐州傅氏鬧元宵傳習千年,筵桌上的供品就習慣這樣「任性」,蘊含著大家的祝福,祈求來年萬事順遂。
  • 豐州紀行:桃源宮裡的唐風宋雨
    到豐州,不可不到桃源村;到桃源村,不可不到桃源宮。桃源宮又名唐王宮、三會宮,宮裡祭祀著李世民,至於為何會叫三會宮,則不知其所然。桃源村為傅氏聚居地,唐僖宗時,傅氏祖先傅實攜帶僖宗所賜李世民像率兵進駐豐州周井堡,並於現址修建唐王宮,以奉聖像。前文我提到了韓偓,傅實便是韓偓的好友,韓偓死時,是傅實幫他埋葬的。兩人的墳墓極近。
  • 兩方墓志銘一本族譜 記載明朝遣使琉球國史實
    昨日,家住南安豐州的文史愛好者王先生說,他收集了一本林氏族譜,裡面記載了明代夏子陽、李際春擔任冊封使出使琉球途中遇險的情況,朋友委託他拓片的兩方墓志銘,也記載了夏子陽、李際春當過「冊封使」。□記者 廖培煌 實習生 徐秋霞 文/圖
  • 南安豐州展出16幅碑刻拓片 均與豐州古城城建相關
    近日,「尋.豐州.印記」拓片展在豐州鎮燕山黃氏十房七世·玩槐堂開展,展出了《翻經石》《唐相姜公神道碑》《周徐孝子碑》《萬石陂示》《戈侯重建萬魁亭記》《夏侯城碑》等16幅碑刻拓片。  「這些拓片作品與豐州古城城建相關,是研究古城變遷的重要實物依據,許多都是首次面世。」此次拓片展相關負責人王贊成告訴記者。
  • 豐州古墓群:衣冠南渡,阮鹹橫膝清音奏
    、廟下村及周邊山坡,桃源村鳳冠山周邊山坡。南安豐州皇冠山4座墓葬出土「阮鹹」的模印花紋磚,足以說明這一樂器在傳入泉州後的流行程度,及其在上層社會的文化藝術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  前世傳奇  閩南首郡的繁榮物證  講述人 鄭輝(考古發掘領隊、文博研究員)  自梁至隋,南安豐州雖為福建南部政治經濟中心,但過去僅見於文獻記載,而缺乏實物資料。豐州附近大批墓葬的發現,反映當時此地的繁榮,為研究閩南歷史發展提供了新的物質資料。
  • 南安豐州:4萬多人暢享最閩南的元宵聯歡(圖)
    ­  昨日,南安豐州一大早就熱鬧非凡,持續千年的傅氏元宵燈會和有600多年歷史的燕山黃氏燈會讓4萬多人暢享最閩南的元宵聯歡。­  8時30分許,響徹天際的炮仗聲宣告每年最熱鬧的燕山黃氏宗親踩街開始,踩街由鞭炮先行鋪墊,在爆竹聲中,一條綿延2公裡的「紅地毯」出現。隨後,由39個陣頭組成的民俗踩街隊伍圍著燕山黃氏家廟繞行豐州古城。
  • 南安豐州4萬多人暢享最閩南的元宵聯歡(圖)
    泉州網2月12日訊 (記者黃耿煌 陳小陽 陳靈 通訊員傅真萍 傅智勇 文/圖)昨日,南安豐州一大早就熱鬧非凡,持續千年的傅氏元宵燈會和有600多年歷史的燕山黃氏燈會讓4萬多人暢享最閩南的元宵聯歡。8時30分許,響徹天際的炮仗聲宣告每年最熱鬧的燕山黃氏宗親踩街開始,踩街由鞭炮先行鋪墊,在爆竹聲中,一條綿延2公裡的「紅地毯」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