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貢丸蚵仔煎,碗粿阿給牛肉麵……這才是舌尖上的臺灣

2021-01-21 柚子鋪臺灣交換生服務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中有一句臺詞:「不喜歡重慶,所以不喜歡吃重慶菜。喜歡上海,所以喜歡吃上海菜。大概是喜歡哪裡,就喜歡吃哪裡的菜。」


一個人的飲食口味中藏著他去過的地方、愛過的人。而一個地區的美食風味同樣寫滿了當地的歷史,如果你不願僅僅從書本上了解臺灣,那不妨從美食入手。



《臺灣小吃全書》整編了《臺灣味道》《臺灣肚皮》《臺灣舌頭》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餘篇;洋洋灑灑30萬字,匯集各色臺灣小吃,如同小吃辭典一般,全書分為飯、粥、面、粉、羹、水族、肉、果、卵、醬、飲、餌、店……13個類目下,以食物為篇名,從肉臊飯寫到大腸包小腸,從金門高粱酒寫到珍珠奶茶,從眷村飯寫到臺式日本料理,無論是土生土長的臺灣美食,還是融合了各家之長的「外來物種」都可以在此書中找到蹤跡。


米粉,吸飽了脂香和鮮味;貢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發;薑絲大腸,醋香嗆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滾燙出鍋外酥裡嫩;糖水豆花,溫柔的甜在餐後滋潤你的胃腸……在臺灣交換、旅行的日子常常被各色小吃填滿,夜市裡的大腸包小腸、街頭巷尾的珍珠奶茶、坐火車必吃的鐵路便當,如果你也有懷念的臺灣小吃,不妨找這本書來讀讀看。

相關推薦:臺灣便當丨這幾款鐵路便當你都嘗過了嗎?

什麼是臺灣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時間遍訪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詩意之筆抒寫,只為回答這一個問題。


他曾驅車一百多公裡吃一頓飯,也曾一天吃十五頓飯,甚至曾以十一隻大閘蟹做早餐。《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為其作序寫道「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飯。」



焦桐談起各色臺灣美食都能娓娓道來,從調味到食材本身、刀功、烹製、心法、源流考據,他均有精到見解。


從食物在臺灣的歷史流變講到各個店家的不同特色,從烹飪方式講到食物背後的人事、回憶,對美味的追求和對故土的熱愛無不躍然於紙上。


比如大家熟悉的臺灣夜市小吃——蚵仔煎,作者從閩南的海蠣煎講到臺灣夜市,寥寥數語生動呈現了蚵仔煎的製作過程和不同店家特色。



「蚵仔煎大抵是用蚵仔、青菜、蛋、地瓜粉漿所構成,成品周邊薄脆,裡面糯柔細嫩,滑嫩順口。」



再提到臺南的棺材板,焦桐便回憶起了高中時代。並且感慨棺材板是臺灣飲食洋化的先聲,吐司、濃湯、刀叉器具都屬於西方元素。


「那是一種想像的西式點心,想像西方人的主食是麵包,想像他們在餐桌前例用刀叉,想像西餐都喝濃湯……近代華人遭受幾百年的屈辱,進步、文明已成為集體渴望。棺材板留下西餐東漸的脈絡,西方飲食文化衝擊的痕跡,烙印著求新求變的精神。」


甚至近些年興起的珍珠奶茶泡麵都被收錄其中。珍珠奶茶自然不必說,如今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飲品。

相關推薦:強勢來襲|史上最全的奶茶攻略


「我在上海、澳門看到臺灣的珍珠奶茶也大受歡迎,忽然升起榮耀感,一種奇怪的認同感。」


臺灣的泡麵同樣也令焦桐感到驕傲——


「泡麵是臺灣人的驕傲,不但發明泡麵,更善於營銷泡麵,如果沒有「康師傅」和「統一」,內地同胞去哪裡吃泡麵?



日本對臺灣曾有過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臺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都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飲食也不例外,比如臺灣大街小巷尋常的平價日本料理



「這種店不像懷石料理那麼昂貴,那樣行禮如儀;而是生猛有力,帶著濃濃的臺客味,無以名之,暫曰臺式日本料理。」



「臺式日本料理,從來也不花哨,只在乎端出來的東西。我越來越相信,美好的食物都帶著老實的本質。」


日據時期結束後,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蔣介石撤退到臺灣,為安頓大陸過去的軍人開始興建眷村。軍人和眷屬們來自大陸五湖四海,他們本以為很快就能回到大陸,卻一等就是數十年。無線漫長地等待中,身為異鄉人的他們在食物中寄託鄉愁。


「眷村中的婆婆媽媽們在物質缺乏的環境中,努力要變化出不同的食物來餵飽孩子,大家相互傳授,彼此學習,竟逐漸融匯出南北交雜的風味」。


眷村菜源於戰爭,博採各地菜系之所長,用料質樸卻頗見巧思,它不屬於任何一種菜系,是大江南北家常菜的混合。對於第一代眷村人而言,他們是臺灣的異鄉人,但對於此後生長在眷村的下一代居民來說,眷村就是他們的家鄉,「眷村菜是家鄉菜,濃濃的媽媽味道;對眷村外的人來講,眷村菜就是外省菜。」


很多軍隊裡的夥房老兵,退伍後都選擇擺攤賣牛肉麵,臺北市不到百米的桃源街曾經一度出現過一二十家「川味牛肉麵大王」。


作為物美價廉的庶民飲食,紅燒牛肉麵很快傳遍臺灣全境,甚至連離島都有幾家不錯的牛肉麵。這個曾經寄託大陸老兵鄉愁的謀生工具,逐漸成為了臺灣特有的文化風景和集體記憶。


歷史的偶然,成就了美麗的文化風景。李歐梵等一些朋友每次來臺北,總想先吃一碗牛肉麵才痛快。牛肉麵,尤其是川味紅燒牛肉麵,已成為臺北的飲食鄉愁,召喚集體記憶,召喚我們的情感。」



除卻對美食細緻入微的描寫,這本書內更打動人的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情感。


最家常的食物往往寄託最深刻的感情。簡單的食物有時候,卻能緊緊地抓住你的心。



焦桐的妻子幾年前因為癌症去世。與妻子旅行時所吃的食物、為化療的妻子熬的粥……這些食物總令他不自覺地想到過去,感嘆人生無常。


在妻子化療時他周末特地趕早回家熬一碗番薯粥給妻子吃,儘管生活愈發忙碌,但他卻故意不用電飯鍋煮粥,而是守在爐火邊,像守著珍惜的歲月、情感及記憶,那樣耐心而堅定地守著。


「它和便宜的醬菜像平淡夫妻,溫暖的家庭生活,不再有激情,似乎也缺乏浪漫;然平淡中,愈見雋永悠長的滋味。」 


妻子住院時醫院缺乏食物,焦桐特意從門外的便利店買了兩個茶葉蛋帶給妻子。妻子因為化療剃光了頭皮,在廣州做光子刀治療後留在頭皮留下傷痕形成了頭頂處的刪除亮禿。面對妻子的傷疤,他說「我理解生命中不免有許多損傷和裂痕,也許有那些裂痕才是真實的人生」


關於茶葉蛋的回憶還有很多,與妻子一同在日月潭邊吃茶葉蛋邊散步,在北宜公路給暈車的女兒吃茶葉蛋,家庭旅遊在去合歡山的路邊買茶葉蛋……此後還能再吃茶葉蛋,但當初一同旅行散步的人卻不在了。



人生果然像茶葉蛋,偶有傷痕與毀壞,像烹煮的茶葉,略帶苦澀;苦中帶甘,苦中作樂。微笑中閃著淚光。茶葉蛋表現一種入味美,唯裂痕越多越能入味,雞蛋久煮後蛋殼龜裂,茶葉之香循著裂紋滲入蛋內,蛋白彈牙,蛋黃綿密,帶著輕淡的醬味和茶香。」


離開臺灣之後,我最思念的還是臺灣美食,淡水阿給、阿宗面線、臺南棺材板、臺中太陽餅……我想念食物的味道,更懷念當初一起吃東西的人。


文 | 戈雪 & 簡簡

圖 | 簡簡和她的小夥伴

插圖製作 | 簡簡

編輯 | 簡簡

相關焦點

  • 坐過飛機的碗粿! 陸客到嘉義必買的阿興碗粿
    水上鄉31年老店「碗粿阿興」老闆黃順興,紮實肉粽、碗粿賣到大陸去了 。(記者曹馥年/攝影)  「這是坐過飛機的碗粿!」位於嘉義縣水上鄉水上公有零售市場的老店「碗粿阿興」是當地人的共同記憶。現任53歲老闆黃順興從7歲起跟著阿嬤、母親賣碗粿、肉粽,傳承3代的平價美味讓許多人念念不忘,還宅配到大陸,與更多人分享。   黃順興說,阿公、阿嬤早年推著小手推車賣小吃,碗粿、肉粽、鹹等都是招牌美食。
  • 碗粿肉圓蚵仔煎,這座小吃之城,來了只嫌自己胃小
    新鮮牛肉片成薄片,將熱湯注入碗中燙熟,濃睡不消的早晨來上一碗,營養美味兩不誤。不過,這內臟的美味,也不是人人都欣賞得來。3 | 一味品碗粿魚羹碗粿是地道閩南小吃,碗底放入蝦仁豬肉醬油肉燥,倒入由老米磨製的米漿,蒸熟後柔嫩綿密有彈性,淋上甘甜醬油膏,漂一匙蒜泥,按古法用竹籤分切食用。
  • 上海最好吃的8碗臺灣牛肉麵
    在上海,有2種方法能吃到一碗正宗臺灣牛肉麵。一種是從上海浦東到臺北桃園,飛行距離940公裡,1小時55分鐘。另外一種,就是拿著這條微信,出門就行。食材都是臺灣空運過來,獨特秘方熬製湯底,大塊牛肉燉得酥爛,每一口都是原汁原味的臺灣味道。轉走這條微信,幹了這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牛肉麵!
  • 舌尖上的漳州
    美食線路一漳州大酒店原水仙花園豆花(北橋菜市場)---北橋鍋邊糊(北橋菜市場)----廣和隆豬蹄乾拌麵(鍾法路)----犇慶牛肉店(鍾法路---人民新村東門)---曉文三角餅(鍾法路)---建國蚵仔煎(中山公園西門)---阿芬滷麵(中閩百匯)----到臺灣老街拍老街文廟
  • 《吃貨中國》之臺灣篇: 蚵仔煎, 鹽酥雞, 臺北牛肉麵
    蚵仔煎是福建閩南、臺灣地區、廣東潮汕的經典小吃,食材以海蠣、地瓜粉為主,製作簡單,味道鹹、鮮。蚵仔煎據傳是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一種創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
  • 合肥經開區進益貢丸店 頗受明星關注的地道臺灣小吃
    炒米粉煎蘿蔔糕店裡的臺灣小吃很多樣,除了貢丸之外,很多臺灣偶像劇裡的地方特色都能尋到蹤影,比如臺灣肉粽、蚵仔煎、山川米粉、豬血膏、大腸包小腸、肉燥飯麻油雞(冬天供應)等等,讓你不出合肥品嘗到海峽另一邊的臺灣風味。
  • 江南西覓食記之「舌尖上的港澳臺」
    >港式蛋撻、雲吞麵、富豪雪糕、炸兩、辣魚蛋、香港燒臘、港式甜品、雞蛋仔、冰火菠蘿油、清湯牛腩、星洲炒米粉、西多士、橋底辣蟹、車仔面、格仔餅、碗仔翅、絲襪奶茶、鴛鴦奶茶、楊枝甘露、缽仔糕、霸王鴨、舌尖上的香港
  • 舌尖上的旅行臺灣
    提到臺灣美食,大多數人必會想到臺灣小吃,走街串巷後舌尖上一道道歷久彌新的味覺記憶,更多展現了臺灣多元的生活文化和飲食習慣。因一部臺灣偶像劇《轉角遇到愛》,全國各地都打著臺灣的招牌賣蚵仔煎,要是來臺灣,正宗的味道哪能錯過。
  • 滷麵、蚵仔煎、四果湯…吃上一年不重樣!
    ……當你吃過了漳州,發現整個臺灣都得靠邊站了。(圖:微博@布丁丁和香檳檳)而後,糯米糕懷抱著脆皮在碗裡翻跟鬥,渾身蘸上花生粉,於是白色的麻餈裹上了金黃的外衣。店鋪推薦:阿國面煎粿丨薌城區古城北大門入口處左邊(有很多旗幟那條)老康祖傳面煎粿店丨新華東巷口九龍城1幢10店面|| 五香卷 - 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 「臺灣牛肉麵」這碗面,是臺灣引以為傲的標誌美食.
    「臺灣最有代表性的食物」,就是「臺灣牛肉麵」。這碗面,是遊客去到臺灣必吃的,成為臺灣人引以為傲的標誌。//////////////////////點擊下圖,進入臺灣美食區由於軍中官兵籍貫不同,時間長久之後,這碗面也吸收了其他地區的飲食精髓,像閩浙黃酒、廣粵香滷、客家酸菜和蘭州拉麵,將各派所長共冶一爐,造就出了當今的這碗臺灣紅燒牛肉麵。
  • 那些饞人的臺灣美食--舌尖上的臺灣
    雞排、大香腸、大餅包小餅、廣東粥、蚵仔煎、生煎包等最為出名,家傳三代的吉利紅燒鰻羹、嗆辣有勁的忠誠號生炒三鮮、豪大大雞排、鐵板燒等都是士林夜市出了名的美味。夜市的價格也比一般的商店便宜許多。  美食推薦:  【蚵仔煎】因臺灣偶像劇《轉角遇見愛》,更多人認識了蚵仔煎。
  • 上海灘最好吃的10碗臺灣牛肉麵
    這幾年,魔都的臺灣牛肉麵館也越開越多,尚書大人特地給你們找出最好吃的10碗!堂珍旺麵館地址:嘉定區塔城路283-10號(塔城東路塔城路)人均:33元見面臺灣牛肉麵地址:靜安區愚園路68號靜安晶品購物中心LG1-31人均:50元
  • 舌尖上的一些事——臺灣美食篇
    嘻嘻,所謂的「手路菜」是指比較費手工、需要技巧的菜色,廚師獨特的烹調手法與口味,意指「私房菜」、「特色菜」的意思!4.牛肉大塊,湯汁濃鬱,永康街的牛肉麵一直是很多人排隊也要吃的美味。人氣最旺的兩家店分別是永康和老張,永康牛肉麵有50多年的歷史,名氣最大,《舌尖2》也增加以推薦過,饞吧!!!
  • 最具代表性臺灣小吃:蚵仔煎第一珍珠奶茶第二(圖)
    臺灣小吃遠近馳名,但哪一樣最具代表?《遠見》雜誌針對1000位民眾所做的調查發現,有一成五受訪者認為「蚵仔煎」最具臺灣美食代表地位,珍珠奶茶則以些微差距緊追在後,第三名則是蚵仔或大腸面線,都是夜市中經常可以看到的小吃,甚至有不少境外觀光客都慕名而來。
  • 滷麵、蚵仔煎、四果湯…吃上一年不重樣!
    ……當你吃過了漳州,發現整個臺灣都得靠邊站了。(圖:微博@布丁丁和香檳檳)而後,糯米糕懷抱著脆皮在碗裡翻跟鬥,渾身蘸上花生粉,於是白色的麻餈裹上了金黃的外衣。店鋪推薦:阿國面煎粿丨薌城區古城北大門入口處左邊(有很多旗幟那條)老康祖傳面煎粿店丨新華東巷口九龍城1幢10店面|| 五香卷 - 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 臺灣夜市美食地圖!【史上最全】臺灣自由行必備,你不收藏就虧了!
    過去消費對象主要是附近各學校的學生,消費額趨向於經濟實惠,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地方小吃點心,在這兒均可品嘗得到;但隨著士林夜市盛名遠播,已成為海內外觀光客來臺必去之處,價格因而有所提高。士林夜市主要美食有:炸雞排、士林大香腸、蚵仔煎、大腸面線、生煎包、臭豆腐、大餅包小餅等。
  • 【專題】臺灣夜市美食地圖!史上最全-臺灣自由行必備,你不收藏就虧了!
    過去消費對象主要是附近各學校的學生,消費額趨向於經濟實惠,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地方小吃點心,在這兒均可品嘗得到;但隨著士林夜市盛名遠播,已成為海內外觀光客來臺必去之處,價格因而有所提高。士林夜市主要美食有:炸雞排、士林大香腸、蚵仔煎、大腸面線、生煎包、臭豆腐、大餅包小餅等。
  •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膠己人」教你做出美味又正宗的「粿」!
    中國小吃千千萬,一天一道不重樣,說到小吃,今碗君心中排行第一的就是潮汕特色小吃了!眾所周知潮汕人不僅經商能力超級強,在美食領域也是一級棒!本君最愛吃的就是潮汕的粿了,一個小小的「粿」,能做出各自花樣。不過自打疫情以來,本君就再也沒吃過了,已經饞哭了,忍無可忍......
  • ​跟著明星去臺灣吃地道小吃 這才是臺灣獨特的風味!
    臺灣最著名的觀光夜市,吸引不少中外人士前來觀光,有名的小吃包括蛇肉與蛇酒、鼎邊趖、碗粿、鱉肉、海鮮等。著名的小吃有鵝肉、海鮮、筒仔米糕、沙威瑪、蚵仔煎、滷味等,此外,遼寧街外圍巷道內也開設許多具特色的咖啡館與餐飲店,因此這一帶區域享有「咖啡街」之稱。
  • 臺灣小吃:頗具盛名的麻豆碗粿
    中華民族以米飯作為主食,任何「米」的料理都有淋漓盡致的表現,碗粿就是其一,碗粿在麻豆中央市場薪火相傳三十年以上,現今的店家熟諳「米」的特性,針對碗粿的口感而需要使用舊米,存放在倉庫一段時間的米經過收幹,炊煮的碗粿比較Q彈,米飯的特性自然呈現,不會有湯湯水水黏膩的狀況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