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把IPO、增發和大股東減持視作股市牛短熊長的原因之一有失偏頗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摘要

【肖鋼:把IPO、增發和大股東減持視作股市牛短熊長的原因之一有失偏頗】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接受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中國股市牛短熊長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把IPO、增發和大股東減持視作原因之一有失偏頗。實證研究表明,IPO、增發和大股東減持都會增加股票二級市場供給,但對大盤和個股價格的影響都是短暫的,改變不了股市的中長期走勢。供給的增加往往會導致需求的變化,供給的影響也會被市場需求所消化。平衡好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利益關係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股票定價,人們的預期在定價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界面新聞)

  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接受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中國股市牛短熊長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把IPO增發和大股東減持視作原因之一有失偏頗。實證研究表明,IPO、增發和大股東減持都會增加股票二級市場供給,但對大盤和個股價格的影響都是短暫的,改變不了股市的中長期走勢。供給的增加往往會導致需求的變化,供給的影響也會被市場需求所消化。平衡好上市公司投資者利益關係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股票定價,人們的預期在定價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DF010)

相關焦點

  • 肖鋼訪談:通過七大轉變改變A股「倒金字塔」結構
    同時,美股市場量化對衝、高頻交易,加上波動型基金規模大,自動化交易佔比過高,也勢必引發羊群效應,導致市場崩塌。 21世紀:目前股指期貨的功能發揮的是否充分?政策需要恢復到2015年股市波動前的水平嗎? 肖鋼:自2015年以來,我國股指期貨市場已經4次調整了交易限制。目前,市場交易和風險管理功能都已經恢復正常,市場總體穩定。
  • 董登新:大股東減持或不道德 但仍有五大意義
    在A股市場,大股東減持只要不違法,應該是無可厚非的。由此可見,我國法律並不禁止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管減持。從國外成熟股市的情況來看,也是如此。在國外,一般上市公司不僅股權較分散,而且大股東及高管減持(包括股票期權的行權)也是常態。
  • 每經24點丨肖鋼解釋為何A股牛短熊長;芒果TV回應藝人劉露大鬧高鐵...
    每經編輯:步靜1丨肖鋼解釋為何A股牛短熊長據中國證券報,肖鋼認為,以下幾方面也是造成A股牛短熊長的原因:一、部分上市公司不具備長期穩定增長能力;二、A股投資功能較弱,價值投資理念難推行對於第五點,肖鋼解釋稱,這是歷史造成的,A股最早是額度制,地方政府為了讓更多企業上市,推薦小企業上市,因為其融資額度少,就能讓更多的企業上市,一些不是很符合條件的企業也能夠上市。加上還要考慮幫助國企脫困的歷史因素,造成股票的稀缺性,供求矛盾嚴重失衡,使得這些股票從一開始就被高估,這也是市場的先天不足。
  • 韭菜太多是牛短熊長的原因?|比特幣的「去散戶化」進程走到哪了
    文章開頭,先問各位一個問題,目前比特幣市場是牛長熊短,還是牛短熊長?或是牛熊55開,大部分時間都是上躥下跳的「猴市」?不管你怎麼認為,事實上,比特幣過去十年時間以來,大部分的漲幅都是在很短的時間裡完成的,尤其是衝到短期高點的那幾個月。所以如果從暴漲為牛,陰跌為熊的話,那麼比特幣市場的確是「牛短熊長」的。
  • 蘇奧傳感增發之前進行大額減持 專家稱股東減持行為應區別對待
    本報記者 李亞男 10月19日,蘇奧傳感公告稱,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宏慶和公司高管孔有田以及公司特定股東張旻分別出具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三人擬在6個月內合計減持股份不超過2480.33萬股,即不超過總股本的8.05%,減持原因一致為個人資金需求。
  • 北大金融教授點破股市:大股東減持是好事還是壞事?看不懂請離開
    大股東減持是好事還是壞事?看不懂請離開走勢比估值更重要,暴跌不抄底,暴漲不下車。因為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多賺,不是為了少虧。不能因為追求低估值,而錯過強走勢。更不能在大跌的時候拿著低估值品種,誤以為抗跌。在進場時,傾向於尋找更好的價位;在盈利時, 傾向於等待更多的利潤;大股東的減持無非是三種目的:1、需要資金周轉或者有更好的投資機會、項目等;對於這樣的情況來說,其實是很正常的,畢竟人都有需要周轉的時候!所以,遇到這樣的減持,大可不必擔心。
  • 肖鋼履新周年記:喜註冊制推進 哀股市難
    原標題:肖鋼履新周年記:喜註冊制推進 哀股市難見起色  2013年3月17日,也就是一年前的今天,肖鋼接替郭樹清成為新一任證監會主席,一年過去了,新股發行問題不斷,股市也仍在2000點左右低位徘徊,但值得欣慰的是,註冊制已邁出了重要一步,多層次資本市場已初具雛形,肖鋼在操刀改革這一年中也經歷了喜怒哀樂。
  • 大股東變相減持該做個了結
    近年來,大股東清倉式減持現象頻繁上演,部分大股東完成減持套現後,卻瞬間一夜暴富,加速股市財富資金的大洗牌過程。甚至,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原本踏踏實實經營實業的大股東,卻不斷尋求變相減持套現的方式,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財富的迅速積累。A股市場減持頻現,加劇了市場的拋壓壓力。
  • 華生談股市:政策層不必救市但應有所作為(圖)
    而證監會和國資委的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則同時強調,政府不能違背股改的承諾,更不能凌駕於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自願達成的流通權對價協議之上而出臺幹預政策。  一位零成本持有招商銀行(600036.SH)和貴州茅臺(600519.SH)的深圳「小非」表示不會減持手中最有價值的股票。
  • ...股票出現股東、高管減持,你是跟風離場還是堅持捂股?從貧窮到富有
    我們要明白兩個道理:其一大股東所持有的是原始股,原始股遠遠比二級市場的成本低的多,大股東什麼時候減持都是賺錢的;其二股價你看著是低位,其實是高位,新低不斷的個股就是這種情況,看是低位回頭一看高位還被深套;大股東是最了解自家股票,如果真是底部大股東會減持跟錢過不去嗎?
  • 肖鋼稱防範股市異動要填補制度漏洞
    股市頻現千股跌停監管有漏洞肖鋼說,2014年7月開始,股市出現一輪快速上漲原因多,既有流動性充裕、居民資產配置調整,也有槓桿資金及輿論集中唱多。包括高槓桿資金在內各路資金聞風而動,快速撤離股市。肖鋼說,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的17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下跌32%。大量獲利盤迴吐,各類槓桿資金加速離場,公募基金遭遇巨額贖回,期現貨市場交互下跌,市場頻現千股跌停、千股停牌,流動性幾近枯竭,股市運行的危急狀況實屬罕見。
  • 增發新政策的意義及對股市的影響分析
    同時,增發公司數量的大幅減少,並不意味著股市的存量擴容壓力減輕,這從近期不少公司棄增改配這一現象可見一斑。  流通股股東受重視,賦予「特殊發言權」  徵求意見稿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增加了關於增發提案表決時賦予流通股股東「特殊發言權」的規定:增發數量超過股份總數的20%時,提案須獲得出席股東大會的流通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
  • 眾信旅遊實控人、股東齊減持套現,這次阿里也難救?
    彼時,這筆投資被視作是阿里與眾信旅遊合作的開始,但旅界君此前也曾指出,這次合作最讓人不解的是,眾信旅遊此次向阿里轉讓價值3.85億元的5%股權並未使用定向增發,而是採取大股東售股再借錢給上市公司的方式(點擊文字可閱讀)。簡單而言,實控人以借款名義借給公司的錢隨時都可以再收回,可以視為「變相減持「。
  • 黃大智:股市牛熊轉換 有多少人抄在了半山腰?
    但對於接下來是漲是跌,是牛是熊,就很有必要論證一下,支撐「漲還是跌」的論據,才是影響接下來走勢的關鍵。多方:萬事利好首先上場的是技術流派。這被認為是行情將走出一個長牛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全球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和極低的利率背景下,A 股的核心資產被看做是外資長期加配的重要方向。然而從目前來看,外資配置A股的比例較其他市場依然偏低,因此未來國內A 股市場將迎來更多海外主動資金增配。同時,從海外市場發展經驗來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提升,外資在股市的佔比均大幅提升。
  • 蘇奧傳感陷減持後遺症:大股東信披不及時收監管函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蘇奧傳感陷高位減持「後遺症」:大股東信披不及時收監管函本報記者 方超 童海華 上海報導增發之前進行大額減持、大股東信披不及時吃監管函……江蘇奧力威傳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300507.SZ,以下簡稱「蘇奧傳感」)近日引發市場關注
  • 蘇奧傳感陷高位減持「後遺症」:大股東信披不及時收監管函
    增發之前進行大額減持、大股東信披不及時吃監管函……江蘇奧力威傳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300507.SZ,以下簡稱「蘇奧傳感」)近日引發市場關注。
  • 中國股市30年:三次「大牛市」的背後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中國的A股市場「牛短熊長」。真是這樣嗎?站在30年當口,回望上證指數全景走勢,可以清晰看到:A股市場歷史上可以被定義為「牛市」的過程有3次,而且這3次當中還有一次屬於「假牛」。來之不易的「第一牛」都說A股市場「牛短熊長」,但如果回望30年,把A股市場放到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歷史長河中,則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
  • 人民日報:股市以穩為重 股東應成穩定器
    由此可以看出,股市出現異常波動,往往是一些人攪渾水,從事違法違規行為而引發的「人造波動」。從嚴監管,創造乾淨清朗的市場空間,是促進股市穩定、防範風險的重要一環。張建軍表示,我國股市仍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帶有很強的不成熟特徵。新股上市造假、殼資源火爆、上市公司頻繁融資、過度融資、利用非公開發行定價機制套利、大股東違規減持及內幕交易……種種亂象為股市安全運行埋下隱患。
  • 股東減持高潮迭起,上周9公司實控方在減持,13家大股東撒手
    我們從上周的資本市場看,減持的勢頭不是減少了,而是加重了。我們監測的結果顯示,已經有29家公司公告股東要減持,其中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要減持的有9家,大股東要減持的有13家,剩餘7家是小股東減持。而減持股票的原因,各不相同,不過因為個人經濟原因減持,其他原因究竟是什麼,大家可以認真地觀察分析,遇到好結果一定要通報我們哦。
  • 增發方案再度變臉 丹化科技牛散發難逼退大股東
    今年1月,公司推出定向增發預案,擬收購通遼金煤少數股東權益,計劃將其「私有化」。未料預案出爐之後,半年內已有三位賣家相繼對他們說「不」,令丹化科技不得不三次修改方案。  丹化科技的這次增發還惹惱了公司二股東董榮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