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10月16至17日,以"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之智慧與遠見"為主題的全球汽車論壇第五屆年會(GAF2014)在武漢召開,800多名中外專業人士齊聚一堂,謀定汽車業未來藍圖。搜狐汽車第一時間現場直擊,與您共話中國汽車轉型之殤。以下是「頭腦風暴:車聯網與自動駕駛車輛」討論內容。
主持人: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車聯網與自動駕駛車輛,我在汽車業裡頭工作了25年時間,在中國做了很多諮詢工作,我不想太多介紹我自己,先介紹我們的話題,實際上可以講很多內容,講到車聯網,知道網際網路觸屏,社交媒體,實際上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在全球性的影響,毫無疑問消費者也希望在車上上網,推動的一些因素包括人口因素、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包括在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以及各人角度希望聯網、技術的發展、消費者電子產品的發展,包括處理器的速度發展,包括觸屏技術的發展,移動計算技術的發展,包括社交媒體的發展都推動的這個趨勢。消費者目前覺得車聯網更多是從娛樂的角度考慮的,但比如說隨著觸屏的服務,比如說導航的發展,後面肯定很多人同意實際上還有很多潛力,比如說推動安全性,診斷的功能,今天早上有提到一些管家服務等等,這中間還有很多潛力和空間去發覺,待會可以聽專家有什麼介紹,實際這方面的活動不少,不僅是主機廠,電子元件的供應商,包括網際網路公司,消費電子產品公司都在參與進來,幾個月前參加倫敦汽車IT公司,很多非傳統汽車企業參加這個論壇,很多觀察者有IT公司,他們似乎對車聯網的方向可能更明確,相對而言汽車業反而對有所駐足不前,還有自動駕駛車輛,還有多久的未來實現,怎麼樣解決駕駛員的疲勞等等的問題,有些語言說會在2020年以後出現自動駕駛的車輛,2030年才會出現真正的大規模需求,今天有兩位來自一線電子元件供應商的老闆,還有頂尖大學的汽車系主任,還有在中國開發下一代的網際網路技術車輛的公司的高管。
嘉賓介紹
睿凡博士 (Dr. Ralf Cramer),德國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德國大陸集團中國區總裁兼執行長,中國/德國
康睿凡博士在IDD,同時有很長的工作經驗,他是在2002年加入德國大陸集團,在03年成為董事會執行董事
Frank O'Brien,麥格納國際亞洲區執行副總裁,加拿大
Frank O'Brien在汽車行業有25年經驗,MAGNA主要在亞洲都有工作經驗,2002年加入MAGNA執行副總裁,主要負責MAGNA亞洲主機廠全球的拓展
李克強,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系主任,中國
他有非常深厚的學術背景,來自清華大學的學位,有重慶大學的博士學位,也拿到兩家東京大學的學位,也在德國的大學做過訪問學者,待會可以聽聽他對車聯網,從中國的角度看車聯網的問題
Patrick Gardiner,尼爾森高級副總裁,全球汽車行業總裁,美國
Patrick Gradiner是2013年8月擔任副總裁的職位,以前在加拿大在歐洲在非洲做一些研發的工作,我們待會聽聽他從消費者市場角度來談問題
Pasi Nieminen,Link Motion凌動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芬蘭
最後一位發言人是Pasi Nieminen,他是來自芬蘭,原來在諾基亞公司,在2002年他建立自己的公司,主要是做移動和嵌入式的設備,很早做這方面的工作,做軟體,這家公司比如做車載軟體,車載的娛樂,包括跟日產公司都有合作,在2013年他也開始跟中國公司進行合作,也建立了一家公司,是繼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的公司,主要是跟中國車企公司在合作。
康睿凡博士:感謝主持人的介紹,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會議,花幾分鐘時間講,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可以舉手,你可以去想像你不用手不用腳去駕一輛車,誰相信這個能實現?覺得它能實現的舉手,還行,不算特別差,還有一些人還在考慮。我後面會談到這個問題因為它很有意思,如果你在不同國家去思考這個問題,不同人去思考問題,人們都回答不一樣。幾年前我會跟今天各位講,我絕對不會相信它會發生,今天我的想法也變了,兩三年前我改變了我的想法。我為什麼會發生這個變化,我個人覺得肯定會實現,只是時間的問題。要想實現自動駕駛,必須要有聯網的功能,必須要很多的支持,來支持我們進一步把這個進行向前推動。我想說中國已經是一個網際網路應用非常普遍的國家,可能以後超過很多其他的國家,接近6億的網民有500萬的智慧型手機,還有許多的功能,還有一個令我吃驚數據去年11月有351億的人民幣,大概接近60億美元的銷售額,是在11月的光棍節,11月11日,一天中國在網際網路的應用已經是非常高的水平了,所以我覺得大家這種聯網的思維,實際上在中國已經超過的許多其他的國家。
這種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有什麼聯繫?它實際上是兩個不同話題,首先不要弄混淆,但是它們有聯繫,如果把聯網看成一個傳感器,就像雷達、攝像頭,幫助駕駛員進行駕駛的輔助設備,比如日本、歐美,聯網功能可能是作為傳感器,它能夠去看拐彎的地方,或者超前去看,或者能看更遠的地方的功能,這個地方有些功能通過聯網,比如說在路口可以獲得一些信息,比如你要換路,你可以預先知道這個路燈過幾秒鐘要變了,或許由於前方的路況你要放慢速度,它是一個附加的傳感器,給駕駛員更多的信息,通過大數據的管理,不是小數據的管理,不是限於你本身的數據,而是通過大數據進行的駕駛,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可以相互支持,最終實現自動駕駛。給大家看一個小的短片,就是我們大陸集團對未來的看法。
最後是我們的CEO,他是非常支持我們的戰略,這也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是討論這樣一個新的技術,比如說在歐洲、美國、日本再到中國,一年前我在董事會上覺得事情完全不一樣,我覺得發展至少是同步,不是說更快,比如說自動駕駛,或者高度自動化駕駛,或者全面的無人駕駛,像上海兩千萬人口,北京上海廣州特大化城市,如果實現部分自動駕駛,完全可以緩解今天堵車的情況,我們做了調查,一年前我們做了七個國家的調查,包括中國,很吃驚的結果,如果你問人們說他們能夠享受自動駕駛會實現日常自動駕駛,大概有65%的中國被調查現象我相信這一天會到來,會應用,德國是50%,日本只有37%,讓我很吃驚,我們調查了幾千個人,給我傳遞這個信息在中國人們現在接受程度很高,大陸集團接受了這個應用,只是時間問題。我們當然不會說完全靠大陸集團的一己之力來做,雖然我們有很強的先進技術,及時這樣我們還需要合作夥伴,已經跟思科達成合作,另外在跟IBM在大數據達成合作意向,如果大家基於雲導航和地圖服務在未來跟不同的合作方推動自動駕駛,相信中國在自動駕駛這塊有很大的潛力,我們當然不會自己來做,我們會選擇很強的合作夥伴來共同推動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