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田信玄的信濃攻略之路,得諏訪大社便得民心,但先拿親戚開刀
武田信玄放逐父親後繼承家業,逐漸擴大勢力成為戰國時代的強者。但是不可諱言,如果沒有父親信虎統合甲斐國中秩序,信玄的改革恐怕得花上更多時間。
甲斐國多山,生產力還不如今川、北條等戰國大名的領地,為與其他大名抗衡,非得擴充厚實實力不可。因此信玄對內強化治水與領地開發,對外擴張攻打富庶的領地,他延續信虎的方針,將矛盾指向西北邊的信濃國諏訪郡。
諏訪郡境內的最大勢力是諏訪大社。信玄的妹婿叫諏訪賴重,他在少年時期擔任大祝,可以說是神明在人間的代行者,成年交出大祝之職後,成為統領諏訪本家的武士領袖,兼具宗教及軍事領導者的地位。
在動蕩不堪的日本戰國時代,宗教信仰具有凝聚人心的功能,因為逐漸演變成強而有力的地方勢力。不僅諏訪大社如此,就連二十一世紀的不少地區,也有宗教勢力列席旁觀選舉的前例。在宗教的力量如此強大的情況下,信玄想要拿下信濃,勢必得先整並諏訪。
人不犧牲付出,自然無法得到回報。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此乃等價交換的原則。信玄背負不孝的罪名,放逐父親信虎,換來武田家督的寶座。他甚至親手斷送妹妹的幸福,換來諏訪領地。
在信玄發動政變的隔年四月,信玄的妹妹和諏訪賴重生下一子。然而新生兒出生不到三個月,信玄便以妹婿違背盟約為理由,聯合諏訪的分家發兵攻打諏訪。舅舅在中國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信玄這個舅舅,帶給外甥的卻是家破人亡的悲劇。諏訪賴重最後自殺身亡,信玄的妹妹則在半年後病逝,信玄的外甥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最後消失於史籍中。
隨後,信玄為了穩固諏訪的統治權,還迎娶妹婿與側室所生下的女兒,史料記載為諏訪御料人,小說中名為由布姬或是湖衣姬。這位年輕的公主嫁給自己的殺人仇人武田信玄,為了延續諏訪的血脈生下子嗣,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損。
至於信玄與諏訪御料人的小孩,名為諏訪四郎勝賴,這個名字重要到值得說三次。因為日後這個名叫諏訪四郎勝賴的人,一生都在悲劇中度過。但無論如何,信玄的信濃攻略在收下諏訪大社後,終於邁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