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小房子,日本「膠囊」屋與香港「棺材」屋,哪個條件更艱苦

2020-12-13 百家號

很多人印象中的日本都是繁華的,而且也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但每個國家都不可能避免窮人的存在,日本也不例外,不過相對於乞丐,這些窮人一般是在日本當地上班,工資較低的人,會住在一些特定的房子。聽到這裡是不是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沒錯了,就是香港,同樣是小房子,日本「膠囊」屋與香港「棺材」屋,哪個條件更艱苦呢。

其實在日本的房價也是不低的,一般工資低的或收入少的人買不起房,都只能擠在這種矮小的」膠囊「屋。連衣櫃也放不了幾件衣服。這時候你是否想到日本人是否經常穿那兩套衣服呢。

在日本也有很多普通收入的打工一族,他們為了生活,不得不住在一些」膠囊「屋裡。這種」膠囊「屋一般分上下屋,是不是有點像我們日常宿舍裡的上下鋪呢,要上去自己的屋睡覺,是要爬樓梯上去的。

雖然地方小,這種普通收入的打工族,在這種」膠囊「屋,要想在床上站起來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坐著或躺著,他們只求能夜晚回來有一個地方休息,睡覺,白天又要出去上班了。有網友表示,這種房子如果住一兩天還可以,住久了整個人都有抑鬱症了。

在日本這些」膠囊「屋區域,什麼樣的人都有,可能你的鄰居是一些無業游民或流浪漢也不確定,很多窮人聚集在這些地方。在這種環境當中,相對來說會比較嘈雜,如果想要一個安靜的休息時間段,那就是深夜時分了。

而香港也有類似這種情況的房屋,還被稱作」棺材「屋,這些房屋因為非常密集,窄小,所以有此一說。

一家人都擠在這麼一個矮小的空間裡,房屋雖小,卻五臟俱全,家裡常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和廚房用具等家具都全部堆放集中在這麼一個不到20平米的房子裡。

據說3000塊才能租到香港的一平方,很多香港人表示,自己還沒死呢,就住進了」棺材「屋,實在也無奈。

在香港的」棺材「屋裡,很多都是不見天日的,甚至廁所就在一板之隔的地方。

如果餓了,吃個東西還要在床上吃,周圍堆放著各種用品。如果有潔癖的人,實在想不出他們怎麼生活。

看了日本與香港的這些」膠囊「屋與」棺材「屋,你覺得哪個地方的條件更慘一些。

相關焦點

  • 蝸居城市文化——香港屋邨 & 日本膠囊旅館
    香港屋邨,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的公共房屋,這是香港最「貼地」的生活環境,約有1/3的香港人居住在這裡。說完香港屋邨,DOCO君想起了另一個生活空間。它像公屋一樣,一個個獨立的格子間承載著人們一天的疲憊和失落,為人們提供庇護和安全。它就是日本膠囊旅館。
  • 香港貧民窟「棺材屋」,10平米住著3口人,光鮮亮麗背後盡顯心酸
    其實北京和香港比起來都不算什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看過香港的「棺材屋」可能你就找到答案了。可能很多人對這個稱呼有誤會,畢竟棺材這個詞是與悲哀相關聯的。人們之所以這樣稱呼當地貧民窟的房子,並沒有任何的惡意,只是為了形象地描述這裡居民的居住環境。這個稱呼也反映了這裡的發展情況,都說「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不過在小編看來在這裡奮鬥,讓你哭都哭不出來。
  • 男子吐槽自己住的房子小,日本網友:你是沒見過我們的「膠囊屋」
    住房是每個人進入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隨著近年國內的房價持續高漲,許多年輕人直呼沒法承擔房貸壓力,只能在大城市租房打拼,等到好不容易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了,卻又覺得面積太小,嚮往著更大的居住空間。而有男子在網上吐槽自己住的房子小,卻遭到日本網友的調侃:你是沒見過我們的「膠囊屋」。
  • 為提升窮人幸福感:香港推出水管房,月租3000,不用再擠「棺材房」
    為提升窮人幸福感:香港推出水管房,月租3000,不用再擠"棺材房"隨著社會的發展,房價越來越高,很多人面臨著買不起房子的困境。特別是在第一線的城市,萬一是平的住宅價格,安家就更難了。因此,日本曾出過膠囊,香港曾出過棺材室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曾經是中國大陸居民的購物天堂。作為一個港口城市,香港的經濟發展實際上比大陸的許多城市早一些。當然,經濟發展的程度相對較高。只是,我相信去過香港的人都知道,在這裡密集的高層建築中,真正的安家真的很難。香港房價之高,一般人受不了,一般地區二十萬一也要平。一般人在這裡真的很難買房子。
  • 25萬香港人住在不足10平的房子,更殘忍的是:活著卻住進了棺材
    25萬香港人住在不足10平的房子,比這更殘忍的是:我還沒死,就已經住進了棺材最近在微博上來自@今日俄羅斯RT發布的一個關於香港住房的紀錄片《方寸間的地獄》刷爆了網絡四面不流通的空間夾雜著久散不去的香菸味、臭烘烘的汗水味、食物腐敗的氣味……這樣的居住環境光是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阿丁生活在1.1平方米的隔間裡,這可能是香港最小的「房子」
  • 棺材二三事:懸棺、棺材屋、棺材菌、棺材夢
    【棺材房、棺材門】  棺材在風水學上有重大意義,最重要的是警示用途,一般我們會說如果這個房子或大門,形狀就像一個棺材時,就要加強警惕了。  「房屋開間極差」,是指同一間房屋中同朝向最大測量值和最小測量值之間的差距。如果房屋設計圖紙方正,但實際測量開間極差超過2釐米以上,就算作不規範,也就是棺材屋宅。  所謂棺材屋宅,即是說房子前面大後面小。一種是前寬後窄,另一種則是前大後小:
  • 香港「棺材房」開始售賣,5步走完全屋,最低售價也要245萬
    香港「棺材房」開始售賣,5步走完全屋,最低售價也要245萬當今時代,住房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而在香港這樣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擁有一套房子更是成了奢求,住房問題始終是困擾著香港居民的重大民生難題。為此開發商也建設了一種「棺材房」開始售賣,5步走完全屋,最低售價也要245萬,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香港的經濟發展快速,作為與紐約、倫敦齊名的城市。其房價更是高到令人咋舌,而在這種地方生活,開發商認為只需要一張床就夠了,他們對房屋布局進行壓縮,最終壓縮至5平米大小,還不如一個車位大,在進屋的時就已經來到大廳,只需要5步就能走完全屋。
  • 繼大陸的膠囊屋之後,香港又推出"水管屋",驢友:少了家的溫馨
    繼大陸的膠囊屋之後,香港又推出"水管屋",驢友:少了家的溫馨!想必從小看TVB,聽粵語歌長大的孩子,心中都存在一個香港夢吧!電視中看到的旺角、沙尖咀、南丫島、大澳、廟街,歌曲中唱的百德新街、皇后大道東.......等等。
  • 繼大陸的膠囊屋之後,香港又推出水管屋,驢友:少了家的溫馨
    繼大陸的膠囊屋之後,香港又推出"水管屋",驢友:少了家的溫馨!想必從小看TVB,聽粵語歌長大的孩子,心中都存在一個香港夢吧!電視中看到的旺角、沙尖咀、南丫島、大澳、廟街,歌曲中唱的百德新街、皇后大道東……等等。
  • 棺材房、籠房,香港底層窮人真實的居住環境,一輩子買不起房子
    香港,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是富人的天堂,同時也是窮人的煉獄。香港土地少,人口密集,所以樓房大都密集高聳。繁華的街區、發達的制度也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可是,要想在香港買下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其難度遠超過北上廣深。香港的房產均價十幾萬,幾十平的房子要上千萬港元。
  • 香港推出水管室,比棺材房要好很多,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感
    隨著社會的發展,房價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人都面臨著買不起房子的困境, 特別是在一線城市,房價高得離譜,安家就更難了, 因此,日本推出了膠囊房間, 香港推出了棺材房, 生活空間太小,很壓抑, 讓我們看看今天在香港新上市的一種。
  • 香港推出新房型「水管屋」,每套僅11平米賣10萬,換成你會買嗎?
    不管是大別墅也好,小套間也好,無論如何也是一個棲息之所。但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條件卻極其惡劣。雖不至於像《莊子·盜蹠》中所說的那樣:「無置錐之地。」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設計者和政府都在絞盡腦汁,盡力解決。香港就是一個人口密集,居住條件十分緊張的城市。普通收入的家庭,基本想要在香港買上一套滿意的房子,是不可能的。
  • 從「眠舍」到「壹屋計劃」,香港年輕建築師這樣回應香港發展
    無論是廖醇祖的「眠舍」、蕭敏的「異質沙城」,還是梅詩華的「壹屋計劃」,這些年輕的建築師都試圖用各自的方式和媒介回應香港這座城市的問題,並關注建築在建設或改造後社區的變化。「密集」是香港在繁華之外給人最深的印象之一。鐵絲包圍的籠房、將普通住宅單位切割而形成的房以及只能讓人躺臥的「棺材房」隱藏在城市的街角巷尾。
  • 海綿寶寶除了菠蘿屋還住過這6間房子,棺材太可怕,圖6笑死個人
    說起海綿寶寶,這部動畫可是非常經典的呢,在海綿寶寶中,海綿寶寶這個角色可是非常受觀眾喜歡的,他的房子就是一個菠蘿屋了,但是除了菠蘿屋之外,海綿寶寶還住過其他的6個房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1個就是香蕉屋了,海綿寶寶的房子原本是菠蘿,一個水果,而香蕉也是一個水果呢,海綿寶寶就住過香蕉房子,不過這種設計實在是很難受啊,難怪最後被淘汰了。第2個就是辣椒屋了,辣椒屋和香蕉屋差不多,看上去很寬,但是卻沒有菠蘿屋好看呢,而且這種火辣辣的東西實在是不怎麼樣,看上去就很熱的樣子。
  • 劏房棺材房籠屋已Out!香港現「水管房」僅需10萬
    其實,在寸金寸土的香港,   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擺在他們面前!   對!就是房子,   價高買不起、房租貴也租不起。
  • 風靡日本的「膠囊」酒店,卻在中國不流行?遊客:不想住「棺材」
    不僅在中國,在國外同樣也有很多酒店可以供大家選擇。其中日本就有一種膠囊酒店就非常的有意思。這種酒店目前在中國並不很多見,但也有。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種膠囊酒店。膠囊旅館大多只有在繁忙的都市地區才有,因為日本加班文化促使了膠囊旅館的誕生。這種旅館是幾十個整齊撂起來的「膠囊」。每個膠囊「盛放」一個顧客。
  • 香港的「棺材房」,十平米住著一家三口,意外成為網紅拍照地
    你對香港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遍地的古惑仔,還是繁華的大都市,高檔餐廳,還是街頭的魚丸大排檔,每個人眼中的香港可能不一樣,而真實的香港,確實是與很多人的印象有所不同,還有香港的「棺材房」,十平米住著一家三口,卻意外成為網紅拍照地。
  • 香港最小「棺材房」開售超240萬!比「籠屋」更殘忍的是:「我還活著,已經住進棺材了」…
    精品酒店微刊 酒店設計類公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DHD發現設計酒店來源:創意果子(ID:cygz999)近日,香港最小房屋出售持續高漲的房價,物價的提升,導致籠屋、棺材房、太空艙、陽臺屋、貨櫃屋,水管屋、劏房等各種各樣為了滿足最基本住房需求的「奇葩房屋」層出不窮。
  • 「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扛轎屋是什麼?現在還有道理嗎?
    對我來說,所謂的「吊轎屋」,從字面意義上講,房子的風格就是因為有人抬著轎子,所以被稱為「工字房」!為什麼這麼說,像這樣住在一所房子裡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呢?其中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房子,看上去就像是四個人抬著轎子,用轎子抬著中間的房子。轎可懸掛,但房屋不可懸掛。
  • 沒見過香港的「棺材房」 ,你都不知道住得多幸福!
    隱藏在深水埗街頭巷尾的是那些被稱為籠屋,劏房,棺材房的居所這裡每尺(約 0.09 平方米)最高租金可達 300 港元有大約20 萬香港人生活在這種房子裡棺材房面積≤4㎡,最小的不過1.4㎡僅僅放得下一張床人在裡面只能躺著租金約合人民幣1600~3200/月當橫向空間已經無法再被利用時房東們把目光投向了縱向空間棺材房應運而生在油麻地、深水埗、觀塘有些人每晚都睡在 " 棺材 " 裡在原有的板間房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