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牧場牛人越來越多 伊利「四個聯結」帶動產業鏈「伊」起富

2020-12-18 和訊

在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區縣,說起謝利波,沒有人不豎大拇指的,鄉親們都誇他是「牛人」,原因是他不僅養的是牛,幹得也「牛」。

2014年,謝利波從部隊轉業回鄉創業,眼光獨到的他瞄準了「牛」。他號召鄉親把散養的牛集中到了他的牧場,「說起來是牧場,其實最開始就是個圈牛的地兒!」謝利波回憶說。折騰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養牛沒那麼簡單,「不是給點飼料,整個空地兒就能賺錢的」。在躊躇之際,謝利波想到了伊利這個乳業龍頭,於是他便向伊利求助。幸運的是,這次他又瞄對了。

在伊利技術、管理與資金的全方位支持下,尤其是導入標準操作規程(SOP)管理後,謝利波的淼潽牧場大變樣,單產從原來的31公斤提高到35公斤,全年預增收300萬元,附近的鄉親們也在謝利波的帶領下實現了脫貧致富。

青貯玉米豐收在即,牧場主謝利波開懷大笑。

「原來自己種地,辛苦一年,一畝地收入不到千元。現在好了,自家三畝地流轉給牧場,我到牧場上班,每月工資4000元,還能顧上家裡老人孩子,一舉三得!」。在牧場工作的朱娜娜深有感觸。朱娜娜的「小確幸」不是個例,而這一切正是源於謝利波在伊利帶動下實現的「產業扶貧」。謝利波在牧場招工時,不僅聘請了周邊村莊的鄉親,幫助解決當地就業問題,還在牧場周邊流轉青貯地,收購村民種植的青貯玉米,為村民帶來了直接收入,每畝地多掙600元。村民們在誇讚謝利波的同時,對伊利也是交口稱讚。

在全國各地,伊利有許多淼潽牧場這樣的合作夥伴。一直以來,伊利希望發揮產業鏈引領作用,通過技術創新和金融支持等手段,打造現代化牧場,全方位提升乳業上遊水平。目前,伊利首創的「四個聯結」——技術聯結、產業聯結、金融聯結、風險聯結機制,有效解決農牧民「技術弱、融資難、風險大、轉型慢」等問題,為保證原奶品質、提升奶源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伊利組織中外養殖專家對牧場進行技術指導

伊利組織開展「牛二代」訓練營、牧業精英培訓班,聯農帶農,幫助牧場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來自山西懷仁縣的郭永林就是伊利「牧業精英」班的優秀學員。在伊利第16屆「牧業精英」研討會上,郭永林的仁德牧場高產案例吸引了不少人注意。

郭永林的仁德牧場位於雁門關外,牧場的土地屬於典型的鹽鹼地,很難培養出優質青貯,而青貯是奶牛養殖中最重要的粗飼料,也是牧場最廉價的優質飼草資源。青貯的匱乏將直接影響奶牛的產奶量。在了解到郭永林的需求後,伊利委派種植專業技術人員,將奶科院試驗田成功選育的優質青貯品種引用到了仁德牧場的種植地,並從播種、田間管理到收穫給予指導和幫扶,同時還為牧場免費提供大數據農業平臺技術幫扶,採用衛星遙感+算法模式服務指導牧場種植,幫助牧場實現土地精準管理,使牧場的青貯種植實現了優質、高產。

有了伊利的支持,短短6年時間內郭永林的仁德牧業單產從最初的28公斤提高到目前的39公斤,養殖規模從900頭擴大到4500頭,郭永林成了當地聞名遐邇的「養牛達人」。在伊利的幫助下,像郭永林這樣的新時代「牛人」不斷湧現,一座座現代化、規模化牧場也不斷拔地而起。

針對農牧民普遍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等痛點問題,伊利持續為農牧民提供金融支持,陸續推出「青貯貸」「牧場貸」等多種金融產品,幫助數千戶農牧民解決融資問題。今年疫情期間伊利更是開通綠色通道,1-9月提供融資約52億元。2014年至今,伊利已累計為上遊牧場提供融資扶持達167.87億元。未來5年,伊利還將投入300億元扶持上遊奶業,給予上遊奶業資金支持、技術服務支持、良種奶牛支持、飼草種植支持等多項重點扶持,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形成合力,強化與上遊農牧業的利益聯結為行業賦能,更為在「十四五」期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貢獻一份力量。

在秉承產業鏈共贏的發展理念指導下,伊利全面發揮行業引領作用,幫助合作牧場的奶牛日單產水平整體提升突破8公斤,帶動500萬養殖從業者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伊利在持續助奶農增收脫貧的實踐中,也受到權威機構的認可,3次入選由中國社科院編撰的《企業扶貧藍皮書》,成為企業扶貧優秀案例。2020年10月17日是全國第7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恰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意義重大。未來伊利將繼續支持上遊農牧民發展,引領全行業跑好「最後一公裡」,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眾籌一個大型規模化牧場,乳業產業帶動共同富裕
    記者了解到,在和平村,這一由眾誠奶牛養殖合作社建設的大型規模化牧場,也是一次「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村民+貧困戶」的新嘗試,由伊利集團扶持,合作社為基礎,由村黨總支牽頭,206戶村民眾籌入股,其中包括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起探索共同富裕的新路。而近年來,在行業龍頭企業的支持下,乳業在帶動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和平村正是一個縮影。
  • 伊利以技術助力牧場發展 帶動當地脫貧致富
    邯鄲市肥鄉區淼潽牧場的牧場主謝利波最近心情特別好,因為牧場奶牛單產從31公斤提高到35公斤,種植的兩千多畝青貯玉米豐收在即,預計全年增收300萬元。在8月19日—20日舉行的伊利「牧業精英」研討會上,謝利波與專家和同行一起探討養殖技術,共同攻堅單產40公斤這一目標。對於牧場未來的發展,對於家鄉扶貧事業,他更有信心了。
  • 伊利幫助奶農降本增效 陽光雨露遍灑青青牧場
    作為中國乳業的龍頭企業,伊利深明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在發展中幫助、帶動包括奶農在內的合作夥伴共同發展。2016年,伊利啟動「降本增效」項目,通過各種途徑緩解合作牧場的經營壓力。 伊利液態奶事業部原奶業務區廊坊地區的片區經理陳貴走訪區域內多家合作牧場,調研養殖成本。經過綜合考量,他認為牧場自己種植苜蓿等粗飼料,儲備全株青貯,是降本增效的一條路子。
  • 伊利·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
    6月17日,「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開工儀式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舉行。該項目不僅將打造國際一流的「綠色智能」規模化牧場集群,還將誕生一座全國規模最大的奶牛育種基地,為全產業鏈實現協同發展構建堅實基礎,全面助力內蒙古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伊利的產業振興之路
    乳業產業鏈長,橫跨一、二、三產業,涉及種植、養殖、研發、生產等多環節。為夯實乳業發展基礎,伊利在全國布局打造現代化奶產業集群,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通遼等地伊利建有九大奶產業集群,通過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牧場、智能化乳品加工廠,打造卓越級種養加一體化項目,建設卓越級的高端乳製品生產基地。
  • 共抗疫情 伊利集團出資50億馳援牧場、奶農
    疫情爆發後,伊利集團第一時間強化升級牧場疫情防控舉措,制定《牧場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導手冊》,有針對性地指導牧場和奶農開展疫情防控;針對牧場缺乏防護物資的問題,伊利集團利用全球產業鏈優勢緊急調動全球資源為牧場提供十餘萬個口罩、兩萬餘套防護服、20多噸消毒液等防控物資,為牧場打贏疫情防控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 伊利奶牛牧場落戶冠縣
    農村大眾報冠縣訊 (通訊員郝玉科)11月5日,冠縣人民政府和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公司籤訂了《辛集鎮窪劉村新建牧場項目投資合作協議》,伊利牧場項目正式落地冠縣。  據介紹,這個項目是經聊城市工商聯牽線後,雙方協商確定的。
  • 伊利集團奶牛牧場落戶山東冠縣
    11月5日,山東省冠縣人民政府和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公司籤訂了《辛集鎮窪劉村新建牧場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標誌著伊利牧場項目正式落地冠縣。據了解,伊利牧場項目擬投資5.1億元建設標準化示範牧場,養殖奶牛1萬頭,預計年產牛奶7.2萬噸,產值3.6億元,具備較強的就業帶動能力,對帶動周圍村居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更大深度參與「國際循環」擁抱「雙循環」下...
    張軼鵬表示,伊利的基本盤是無數選擇伊利、信賴伊利的消費者。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科技創新,不斷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營養的迫切需求,是伊利需要牢牢守住的基本盤。「在最近的一次內部會議中,潘剛董事長提出要『做消費者的真愛粉絲』,拿出『粉絲追星』的精神和狀態,深入且持續地挖掘目標消費人群的潛在需求。
  • 伊利躋身全球乳業五強,進入後千億時代,將繼續蓄能大健康
    健康飲品事業部持續引領常溫乳酸菌市場,暢意綜合品牌力連續四年保持第一,伊然乳礦豐富新品類,伊刻活泉創造新業務增長點。而上述如此多的「第一」背後,則彰顯了龍頭企業的品牌力和綜合實力。正是因為伊利各點開花,伊利提前實現了「全球乳業五強」目標。
  • 【點評】[食品加工]伊利未來5年將投入300億元扶持上遊奶業
    未來5年,伊利還將投入300億元扶持上遊奶業。【2】從2014年至今,伊利已累計為牧場提供融資扶持達177.13億元,其中2020年1-11月發放融資款約61.25億元,截至2020年11月30日,伊利為7039戶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提供金融扶持,融資金額達652.66億元。
  • 伊利、蒙牛先後收購大牧場,究竟為何?
    上述兩宗股份收購完成後,伊利蒙牛分別掌控3家規模化的牧場公司。 中國的乳製品行業素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行業共識,大型乳企收購上遊牧場股份、投資自有牧場是常見手段。但最近1年的上遊牧場收購規模之大仍然少見。在伊利、蒙牛兩大乳企外,陸續又出現了幾宗上億元的牧場併購案。
  • 伊利乳業香飄塞上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因此伊利的核心思路在於,通過「綠色產業鏈」戰略,構築起了一條涵蓋乳業上、中、下遊平衡穩健發展的「綠色產業鏈」,建立基於中國奶源和產業現狀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對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逐步提升中國乳業的全球競爭,以創新為手段,形成科學而均衡的產品矩陣,逐步走向產業鏈的中高端競爭。
  • 3D牧場進駐永輝 邀您見證伊利品質
    「伊利品質活動專區太牛了,感覺像是到了3D博物館」,一位來自重慶的消費者劉女士如是說。這也道出了很多消費者的視聽感受。近日,伊利攜手永輝超市,在重慶開展了第一場「伊利品質,邀您見證」主題營銷活動,吸引了大批顧客參與互動。
  • 星戰原力大揭秘二:蕾伊與凱洛·倫之間的聯結有什麼特殊之處
    建立原力聯結的另一種方法,是熔接兩個全息記錄儀。光明面的持有者和黑暗面的持有者必須共同將絕地全息記錄儀與西斯記錄儀結合起來,這會在兩個原力使用者間建立精神聯繫。絕地學徒埃茲拉·布裡傑與前西斯學徒達斯·摩爾之間就曾建立過這種原力聯結。
  • 決勝「伊起小康」 伊利精準扶貧再獲國務院扶貧辦肯定
    作為龍頭乳企,伊利集團率先響應國家政策,積極探索實踐產業扶貧發展之路,助力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9月18日,由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主辦,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承辦的《企業扶貧藍皮書(2020)》發布會暨企業精準扶貧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伊利落實潘剛董事長提出的「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實踐,入選「企業扶貧優秀案例」。
  • 飼料成本上漲,中小牧場面臨更大壓力!
    2020年,不少飼料成本一直在上漲,雖然奶價也在上漲,但奶牛養殖業整體還是面臨很大的壓力,然而相比之下,中小牧場承壓更大,飼料價格不具備優勢。隨著乳企與大型牧場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聯結,提高了大型牧場抵禦風險的能力,中小牧場在這一環節尚未破局,因此即便是在奶價處於高位時期,仍需提高危機意識。否則未來如果出現奶業低谷時期,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小牧場。
  • 伊利集團「牽手」河南駐馬店,投資30億元打造高端乳製品產業集群基地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預計實現年產值近50億元,產業鏈經濟帶動值近100億元,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7萬人......4月13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奶業管理處獲悉,日前,駐馬店市政府攜遂平縣政府、西平縣政府與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伊利集團將投資30億元,在駐馬店市建設規模化示範牧場和智能化乳製品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