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調味品,幾乎每一道菜都缺不了它的加入。
然而很多人為了追求菜餚的口感,往往會放入過量的鹽份。
口感是有了,健康就危險了。
有人肯定疑問了:
鹽有什麼可怕的呢?
好像也沒發生過鹽吃多了中毒的事件吧?
飯菜太淡,哪裡下得了口呢?
鹽吃多了,不就是多喝兩口水的事嗎?
真的是這樣嗎?鹽分攝入超標多喝水就能排出嗎?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範志紅老師羅列的「鹽分超標危害」吧!
一、
血壓升高
血壓升高的危害相信是眾所周知的。大量研究表明,長期鹽分攝入超標會導致血壓升高,而高血壓會增加中風、心臟病、腎病與眼病的發病機率。
二、
增加水腫
鹽裡含有豐富的鈉,鈉攝入過多就會導致體內水分瀦留,也就是水腫。一些血液循環不好的人,即使沒有心臟和腎臟方面的疾病,但是也很容易發生輕度的水腫。特別是女性在月經來潮之前的幾天。此時鹽分攝入如果還超標的話,就會加劇腹脹、臉腫和頭痛等不適的感覺。
三、
嗓子不清
很多人在吃完鹽分高的食物時,通常會感到咽喉黏液增加,嗓子不舒服。如果本身咽喉就經常發炎和咳嗽的人,在食用高鹽分食物後還會加重症狀。所以這些人要避免吃太鹹口的食物,像是表面上鹽分就很多炒貨類。
四、
皮膚缺水
這仿佛和剛剛提到的水腫自相矛盾。其實並不是,反而正是因水腫引起。因為水分瀦留是產生在組織之間,細胞卻會因此缺水。於是皮膚就會變得乾燥不水潤。
五、
誘發胃癌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鹽攝入量與胃癌風險之間有正相關性。因為過多的鹽分可能會降低胃中保護性黏液的粘度,使它對胃壁的保護作用下降,進而促進多種胃病的發生。
想要預防胃癌的發生,清淡飲食是關鍵。
六、
引起鈣流失
因為鹽分攝入過多,身體就會自我調節,努力排鈉。然而身體排鈉就會把鈣一起排出。我國居民本身每日的鈣攝入量就很低,所以骨科醫生常說「少吃鹽等於多補鈣」,不無道理。
七、
營養減少
在烹調蔬菜的時候,如果鹽放過多,鈉的攝入量增多,就會抵消掉蔬菜中鈣、鉀、鎂等營養元素。而且如果在烹調的時候,鹽放早了,蔬菜會失去細胞結構的保護,直接接觸高溫,導致其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和VC流失。
八、
傷害腎臟
因為多餘的鈉需要從腎臟中排出,如果鹽分攝入超標,無疑是加重了腎臟的負擔。腎病患者應該嚴格控鹽。
看了這些鹽分攝入超標帶來的危害,你還覺得鹽放多了就是兩杯水能解決的事情了嗎?
中國營養協會建議健康成年人一天的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這個鹽還包括了各種鹹味調味料。而在我國,北方人平均每日的食鹽量在15g~20g左右,而南方人平均每日食鹽量12~13g左右。遠遠超出專家的推薦量。
除了在烹調時要注意少放鹽外,日常生活也該注意少吃高鹽分的零食。像是薯片、火腿、臘肉製品、炒貨堅果等等。而且有很多高鹽食物,嘗起來可能一點鹹味都沒有,然而鹽分卻高的嚇人,比如餅乾、冰激凌、麵包等,這些我們也該警惕!
如果你是個重口味的人,那麼為了自己的健康,開始有意識的去調整飲食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