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問與新出版

2020-12-10 中國青年網

「一帶一路」研究正在成為一門新的學問,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時代之需,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之需。

「一帶一路」研究作為一門新學問,其基礎一是絲綢之路這一歷史傳統的情感記憶;二是對人類共同命運的現實關照。「一帶一路」研究是一門新的綜合性學問。它與其他學問的不同,表現在既注重知識性和學理性,又重視將這些學理轉化為社會實踐。對這一話題感興趣的人、研究它的人,以及從事這個行動的人,包括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和媒體人等,他們不僅僅是看客,不僅僅是研究者,還是其中的建設者和參與者。另外,這門學問與別的學問的不同,還表現在它不僅注重於理論研究和文化建設,更注重社會和經濟發展實踐,把人類共同命運的主張落到實處。

「一帶一路」出版是當前中國規模最大的主題出版之一。其學術思想和文化產品,不僅是當代中國文明和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也會隨著該倡議在沿線國家的落地和實踐,而成為世界文明和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務印書館著眼「一帶一路」文化建設,首先立足於自身的出版資源和出版傳統。秉承「昌明教育 開啟民智」的使命,抱持用思想推動社會進步的出版理念。擁有百餘年傳統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代表著人類文明開啟以來各個時代、不同民族的思想精華,對中國各行各業的人才精英起到了思想啟蒙和文化薰陶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重銜使命,順應文明交流與互鑑,倡導文明與文化多樣性,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理念,順應新的國家之需和時代之需,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民族學術經典的引進和翻譯力度,例如歷史類就收錄了《印卡王室述評》《治國策》《東南亞的貿易時代》《琉璃宮史》等;哲學類著作收錄了體現古波斯文化的《阿維斯塔》和《卡布斯教誨錄》,體現印度教哲學的經典文獻《奧義書》《薄伽梵歌》《示教千則》等。同樣擁有百餘年傳統的工具書出版,在新時期則推出了包括《印地語詞典》《普什圖語漢語詞典》《阿拉伯語漢語詞典》《波斯語漢語詞典》《喬治亞語漢語詞典》《拉脫維亞語漢語詞典》《僧伽羅語漢語詞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詞典和工具書。

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和文化以及與中國關係的研究,注重譯介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文化知識的普及,旨在探討和追尋「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依據和文化基礎。出版了諸如《印度與世界文明》《伊朗文化及其對世界的影響》《文明的十字路口:奧斯曼帝國的興衰》《古代波斯諸帝國》《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諸帝國》《阿拉伯通史》《中東國家通史》《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爪哇史頌》等;出版了《波斯經典文庫》《阿拉伯伊斯蘭經典文庫》《絲瓷之路博覽》《歐亞備要》等叢書。

關於「一帶一路」研究本身,商務印書館的圖書出版分三個層次。

其一,以學術研究為基礎和根本,重學理闡釋,重理念傳播。出版了諸如《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等。其中,《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榮獲2016「中國好書」。

其二,匯集企業實踐研究成果,向更多人傳播「一帶一路」理念的同時,讓更多人分享「一帶一路」的實踐研究成果,進而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年度報告:從願景到行動(2016)》《「一帶一路」年度報告:行者智見(2017)》《「一帶一路」年度報告:智慧對接(2018)》《「一帶一路」年度報告:企業踐行(2019)》《全球商業共同體:中國企業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與行動》《「一帶一路」建設進展第三方評估報告》(2013—2018年)、《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南亞發展與區域合作》等。

其三,資料與知識工具型研究成果,旨在為推進企業實踐和文化建設提供諮詢服務。從2015年開始,我們先後出版了《數說「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6)》《「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7)》《「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8)》《「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國情手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概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指數報告》《讀懂「一帶一路」藍圖》《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資源環境基礎與社會經濟背景》等。

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圖書走出去,是推動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方面,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題材。商務印書館在這方面也在不遺餘力地努力著,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已經與國外出版機構籤約英語、阿拉伯語、保加利亞語、蒙古語、土耳其語、俄語、烏茲別克語和印地語八個語種的出版合同;《「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籤約英語版、法語版和阿爾巴尼亞語版;《世界遺產視野下的「一帶一路」》籤約阿拉伯語版;《讀懂「一帶一路」藍圖》籤約烏茲別克語版;《數說「一帶一路」》籤約韓語版等。其中《「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英文版發布會,在2019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隆重舉行,該書由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英國羅德裡奇出版公司出版。

「一帶一路」,文化鋪路,文化建設必將為「一帶一路」總體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文化交流與交融,從心開始,打開心靈之窗是打開共創共享、共榮共通之路的關鍵所在。「一帶一路」是一門正在興起的大學問,這門大學問與實踐同行,在實踐中發展,又反過來有效地指導實踐。這門大學問是綜合性的,是複雜的,是關乎新全球化和人類共同命運的,因此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也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同時,這門新學問也必將為我們的新出版帶來新活力。

(作者:於殿利,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編審)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新經典·巖波新書精選」出版 全方位解讀日本
    新經典文化副總裁猿渡靜子。新經典文化供圖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袁秀月)「在眾多出版社中,對於日本的整體探究最廣、最深的要屬於有百年歷史的巖波書店。更確切說,是它的『巖波新書』。」12月15日,在「新經典·巖波新書精選」新書發布會上,新經典文化副總裁猿渡靜子如此介紹 『巖波新書』。當天,巖波書店總編輯馬場公彥、《日本文化關鍵詞》作者藤田正勝和中國社科院學者李文明也來到發布會現場。
  • 新經典·巖波新書精選出版:日本作家們的「低處高思」
    最近,新經典出版公司引進了日本巖波書店的十三種圖書,通過五年時間的翻譯、編輯,合稱「新經典·巖波新書精選」。目前已上市七卷:《過勞時代》《格差社會》《京都》《日本的誕生》《日本的漢字》《日本的神話》《日本文化關鍵詞》。其餘六卷,將在2019年夏全部出齊。12月15日下午,「新經典·巖波新書精選」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辦。
  • 數字出版並非只是新瓶裝舊酒
    數字出版絕對不是把傳統媒體排除在外。隨著內容數位化的進一步發展,新聞出版會更貼近紙質書的閱讀習慣,打造定製化服務。  第三屆海峽新聞出版業發展論壇於6月12日下午在福建廈門舉行。在本屆論壇上,兩岸新聞出版業界專家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謀求兩岸在新媒體新業態領域共同發展。
  • 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增長4.9%
    臺灣行政當局統計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4340種,佔出版新書總數的11.1%,較2017年增長4.9%。   新出版的電子書以EPUB格式為主,佔80.5%,較2017年提高約33個百分點,首次超過PDF格式電子書。
  • 大道行思, 取則行遠 —— 我要做什麼樣的出版?
    事實上,中國的文化傳統從來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國古人做學問、中國近世的出版也都講究工匠精神。老商務創始人之一張元濟先生主持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這一著名浩大工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深切感受到老一輩出版人身上洋溢的工匠精神。今天重談工匠精神,其實我更願意將「誠意出版」推介之,因為在我看來,工匠精神在出版領域施行的話,就是誠意出版。
  • 幼兒園、大中小學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出版
    近日,該系列指南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並提供免費電子書供查閱和下載,同時可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微言教育」微信公眾號、「人衛健康」微信公眾號、人衛電子書APP免費瀏覽使用。據介紹,指南依據科學防治、依法管理、分類指導、家校聯防、教醫聯控原則,明確了新冠病毒相關基礎知識、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體系構建、開學前後疫情防控工作等內容,操作性強,對學校做好應對疫情工作具有較好指導意義。
  • 大型學術叢書《國學新知文庫》第一輯出版首發
    新華網廈門3月26日專電(記者餘瑛瑞)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學術叢書《國學新知文庫》第一輯,26日在廈門大學舉行首發式。  《國學新知文庫》第一輯是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經過數年精心籌劃和組織,隆重推出的標誌性成果。
  • 海外漢學研究的新嘗試
    如此長的歷史,如此多國家,如此多的語言,如此多的漢學家在用不同的文字書寫中國思想文化與歷史,其文獻浩如煙海,其人物林林總總,從何入手展開這門跨語言、跨國別、跨文化、跨學科的博大學問?這就需要首先做好域外漢學文獻學這門學問。    做中國學問,文獻學是其基礎。張舜徽先生在談到中國文獻學時說:「我國古代,無所謂文獻學,而有從事於研究、整理歷史文獻的學者,在過去稱之為校讎學家。
  • 《新臺灣叢刊》香港出版後 密送到臺灣(圖)
    照片為《新臺灣叢刊》封面。  近日,在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紀念成立65周年活動上,臺盟中央盟史研究委員會委員吳藝煤的一篇回憶文章,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採訪中,吳藝煤向記者介紹了臺盟早期刊物《新臺灣叢刊》的創辦過程及情況。
  •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首發,出版走出去內容更加專業、領域更...
    該書英文版版權輸出於全球知名的科技出版集團愛思唯爾(ELSEVIER),並將作為全球醫護人員的重要參考書在全球出版發行。在發布會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與愛思唯爾出版集團還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探索更廣泛更深層次版權輸出合作。
  • 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4340種 較2017年增長4.9%
    臺灣行政當局統計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4340種,佔出版新書總數的11.1%,較2017年增長4.9%。  新出版的電子書以EPUB格式為主,佔80.5%,較2017年提高約33個百分點,首次超過PDF格式電子書。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
  • 臺灣2019年新書出版總量創18年新低
    中新社臺北3月7日電 最新臺灣圖書出版現況及趨勢報告7日在臺北發布。報告指出,2019年臺灣新書出版總量持續下跌,創18年來新低點,但兒童讀物和漫畫書則逆勢增長。據中央社、中時電子報等臺灣媒體報導,數據顯示,臺灣2019年新書出版總量為36810種,較2018年減少2304種。
  • 2021時翔雲新專輯歌曲《情暖人心》即將出版
    2021時翔雲新專輯歌曲《情暖人心》即將出版,整首歌淡淡懷舊的情愫縈繞在心頭,散發出說不出的溫暖和美妙。真情好像春天的一縷陽光,照耀在人們的心間,真情好像一絲久旱的雨絲,滲入人們的心田。就如時翔雲演唱的《情暖人心》一樣情真意切,人間有真情,真愛自在人間。
  • 蜀韻飛歌唱中國——「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集即將出版發行
    蜀韻飛歌唱中國——「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集即將出版發行!經過專家評委多輪評選,最終遴選出14首中國夢主題原創歌曲,彙編成蜀韻飛歌唱中國——「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集,以電子出版物、實體音樂作品集及網絡出版方式公開發行。這些歌曲用多彩的音符描繪祖國的壯美山河,記錄時代前進的步伐,從各個角度表達出了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祝福,對美好新生活的憧憬。
  • 《生態振興——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一書出版發行
    《生態振興——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一書出版發行 2020-04-13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一周記丨「讀者·新語文」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項目
    「讀者·新語文」 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項目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日發布了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入圍項目,《「讀者·新語文」中小學閱讀與寫作教育平臺》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項目。「讀者·新語文」中小學閱讀寫作教育平臺是讀者出版集團在媒體融合發展和數字出版方向轉型發展的重要融媒體平臺,也是「讀者·中國閱讀行動」全民閱讀工程的項目化成果。
  • 楊維楨研究又一新成果面世!諸暨人編纂的《楊維楨志》出版
    諸暨人徐曉剛編纂的《楊維楨志》,最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這部書稿幾乎凝聚了徐曉剛最近六七年來的全部時間和心血。「浙江古籍出版社去年出版了由著名學者鄒志方先生點校整理的四卷本《楊維楨集》,今年又適時推出這部有厚度有價值的楊維楨相關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新作,確是國內學界對於楊維楨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無疑有助於進一步拓展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史的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壽勤澤說。
  • 推讀書促新知 三聯精神薪火相傳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稱,「文化大發展給三聯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三聯書店按照做強、做開的基本思路,繼續實施品牌、人才、企業文化建設三大戰略,向集團化發展的近期目標,為努力成為國際品牌的遠大目標奮力前行。」
  • 中國科協「新一代數位技術對科技期刊出版業態的影響」 學術研討會...
    2020年8月19日,由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辦、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承辦、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電子」)協辦的「新一代數位技術對科技期刊出版業態的影響」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 基督教異教徒憑藉新學問,成為古老伊斯蘭教帝國和德教帝國的主人
    神學和基督教會對現實生活的控制受到當時由個人探究得出的新的道德準則和社會準則的挑戰,並最終為後者所取代。有關人類本身的一種新概念已逐漸形成——它體現了對人類的尊嚴和創造力的一種新的信心。人類無須一心想著神對來世會作何判決,而只鬚髮展自己生來俱有的潛力,尤其是思考能力。荷蘭的司鐸兼學者伊拉斯謨曾得意洋洋地發表了人類既非野獸又非野蠻人這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