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航海史上,首創航海探險的是古埃及人。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由於生存和生產活動的需要,古埃及人已經學會了造船,製造了獨特的方形帆,開始在江河上航行。到了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人已經能夠建造在海上航行的方帆船,掌握了一定的航海技術,開始了航海探險活動。
古埃及人為了建造金字塔,需要大量的巖石、木材。但是,埃及周圍都是沙漠,交通又不便,無法得到這些建築材料。於是,古埃及人就把目光移向北面的地中海沿海地區,那裡或許有他們需要的材料。為此,古埃及人建造了埃及槳帆船,沿著地中海東岸駛行,他們到達了西奈半島,運回了砂巖、銅礦石,還從黎巴嫩、敘利亞運回了雪松和橄欖油。
古埃及法老們為了自己享樂需要,派出一支支海洋探險隊到遠方去尋找寶物。古埃及海洋探險隊的船隊沿著紅海海岸航行,一路乘風破浪,最遠到達了東非的蓬特國,即今日非洲的索馬利亞。
蓬特國在古埃及人心目中是「諸神之國」。古埃及人深信他們的祖先來自蓬特國。在古埃及很多神廟的碑文中也都提到了蓬特這個地名。
相傳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開始到蓬特國進行航海探險和貿易活動,並從那裡得到香料、藥物、琥珀、黃金、檀木等物資。
但是當埃及人真正跨入文明時代時,不知何故,埃及與蓬特國的貿易中斷了幾個世紀。熟悉的海上航路荒廢了,埃及人似乎對蓬特也變得陌生了。於是,古埃及人掀起一個尋找蓬特國的熱潮,就好像大航海時代歐洲人都夢想到達印度一樣。古埃及不同時期的法老不時地組織海洋探險隊,南下尋找他們夢想中的天國,以便得到他們所需要的香料、木材、象牙、寶石。
去往蓬特國的路途不僅遙遠,而且十分艱險,還得進行水陸「接力賽」。古埃及的探險船隊先得在尼羅河航行800多千米,然後登上陸地,穿越乾涸的峽谷,到達紅海邊上的港口,再重新登上新的海船,揚帆划槳,駛向蓬特國。因此,埃及探險隊必須擁有兩支船隊才能進行水陸「接力賽」。同時,還得為探險船隊準備足夠的糧食和淡水。
水陸「接力賽」,路途遙遠,費時又費力。古埃及人不滿足於已有的航線和水陸「接力賽」式的航海活動,他們想開闢一條能連通紅海和地中海,並能環繞非洲大陸航行的新航線。要是開闢了這條新航線,古埃及船隊就可以從紅海海岸出發,環繞非洲大陸航行,從遙遠的異國他鄉運回埃及法老所需要的寶物和物資。為此,古埃及犧牲了數千名勞工,不過卻末能如願。
古埃及人的帆船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當時的埃及女王哈特舍普蘇特,為了得到名貴香料,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尋覓蓬特國的航海探險活動。這支埃及探險船隊由20艘大型海船組成,領隊的是一位名叫奈西的埃及王朝的官員。
埃及探險船隊從紅海西海岸出發,沿著紅海南下,要去尋覓至蓬特國的航路。埃及探險船隊經過十幾個月的海上航行,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蓬特國。
蓬特國王為埃及探險船隊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熱烈歡迎遠方來的客人。埃及探險船隊用帶來的埃及貨物玻璃珠、首飾、小刀等,換取了當地出產的香料、檀木和象牙。埃及探險船隊用廉價貨物換得了名貴的物品,個個心滿意足,返航時還帶了幾名蓬特國商人,從原路返回了埃及。蓬特國商人此行是為了和埃及人做生意,開展貿易活動。
位於尼羅河和紅海之間的代爾拜赫裡神廟的一組壁畫,記錄了埃及船隊的這次遠航,並刻畫了蓬特國人歡迎埃及船隊的場面。這次航海探險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航海活動。
埃及神廟是古埃及宗教建築,多以石塊砌築,包括帶有柱廊的內院、大柱廳和神堂。正面牆上刻有著色淺浮雕。大柱廳內柱直徑大於柱間間距,加強了神廟的氣氛。代爾拜赫裡神廟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墓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