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的《致中峰明本手札》是他的私人信件,無論是情感還是書法,都是自然流露,或許是「書初無意於佳乃佳」,趙孟在《致中峰明本手札》中,雖未刻意,然天然去雕飾,此作亦是流芳千古的佳作。
趙孟和王羲之,有著深厚的淵源,一個是徒弟、一個是老師,趙孟可以說是窮奇一生都在推廣王羲之的書法,他是元朝復古運動的領袖人物,是王羲之書法的最好的繼承者。所以,他們二人相比的話,趙孟最好的地方就是離我們比較近,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書法墨跡,而且真跡眾多,這位我們學習書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手書和南上中峰和上吾師侍者。弟子趙孟謹封。弟子趙孟和南上記中峰和上吾師侍者。孟竊祿叨位。日逐塵緣。欲歸未能。南望馳企。以中來得所惠書。 審道體安隱。深慰下情。
遠寄沉速香極仞至意。拜領。感激難勝。以中後得報。知吾師頗苦渴疾。欲挽以中過臘。堅不可留。謹發其回。今想已平復。聖旨已得。 碑文都已圓備。就有人參一斤。五味一斤拜納。何時南還。臨紙馳情。老妻自有書。不宣。弟子趙孟和南上記。中峰和上吾師侍者。
弟子雍和南泣血拜覆,師父中峰大和上法座前。雍不幸,五月十日母親薨於臨清舟中,日夜哀號(繁體為「號」),不能自存。扶柩至家,忽俊都文來,過蒙慈念,特賜厚奠,不勝感激。及蒙遠勞,逆流長老,對靈懺(異體為「懺」)悔,點化存沒,均拜
大德,非今生之所能報也。更望和上慈悲時,為開導使無滯幽冥,幸甚幸甚。此人子之至情,故敢冒瀆於和上耳。七月廿三日,月千江持至法語,拜誦之餘,專此上復,不謹涕淚悲泣。臨紙馳情,伏冀順時,保愛道體不備。七月廿三日弟子雍拜覆,師父中峰大和上法座前。
姚廣孝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