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熊淑均。張媛/攝
紅網株洲站11月25日訊(株洲晚報記者 蘇靜 實習生 劉洪)讀個把有味的故事,學點工作生活好點子。今天晚報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株洲「身邊人」,她的工作態度可以給職場人以及將來就業的年輕人啟示;她的愛情家庭觀,待嫁的大齡姑娘們可以看看;做菜美食的經驗,那可是人人都用得著。
最近,一位扮演毛澤東的女演員在網絡引起熱議,因為她出現在了傳統上由男人擔當的角色中。
【舌尖上的偵探】
嘗一口菜,能猜出做法和調料品牌
「這不奇怪呀,大部分事情,只要喜歡、願意去做,沒有做不成的,男女都一樣。」37歲的熊淑均,對此的看法比大多數人平靜淡然。
熊淑均是目前株洲唯一的星級酒店女行政總廚,這個「唯一」從2007年保持至今無人打破,某種意義上和這位女演員一樣,不僅在本屬於男人的世界佔得一席之地,站的位置還特別漂亮。
廚師做菜不稀奇,所以熊淑均上場,咱們先說點平時不太了解的,也就是大廚師嘗菜。
「吃過了大概就做得出。」熊淑均說,現在不管吃什麼菜,看一眼、試下味,菜裡面放了哪些食材、配料,是怎麼做的,不但能猜得到,還能基本還原。
她謙稱這靠的是熟能生巧——15歲學廚,入行二十多年幾乎天天和美食打交道,中西餐的烹飪方法都熟悉,具體食材的火候時間各有講究,正規酒店常用的調味料種類相差不大,加上對調料品牌的大致了解,嘗菜猜菜單便不在話下。
比如一份砂缽雞端上來,從容器上就可猜出雞大概是清燉或慢煨,舀一勺看雞肉的嫩度,可以判斷雞的年齡以及烹飪時間,至於調料,通常八角、香葉、地黃、天麻、生薑,是肉眼能看到的,舌頭與湯汁和食材在嘴裡的「交流」,則能提供調料信息。
某種程度上,她相信這是自己的天賦,「6歲的時候第一次做菜,招待了三桌。」當年她的聰明和能幹,現在仍是長沙寧鄉老家親友們提到就要說的故事,熊淑均也樂意分享:外公是鄉裡唱花鼓戲的,逢年過節和班子裡的人走街串戶表演,她6歲那年正月的一天,外公和戲友們唱了幾個村子來到她家吃中飯,但當時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奶奶身體不太好,6歲的她便自告奮勇掌廚,一炒就是三桌。「我個子小,踩著凳子靠在灶頭上炒菜,奶奶幫忙燒火,臘魚、臘肉做了很多,也不曉得怎麼就會,照著大人的樣子吧。」回想這些畫面,她笑著說。
鑽研廚藝的「女大款」
她自掏腰包,帶廚師去長沙試菜學習
女主廚「嘗吃」有一套,也喜歡帶著手下的廚師一起找美食。
2010年,熊淑均就職的新天大酒店歇業裝修,她的第一反應是「可以好好地吃上一圈了。」於是她帶著酒店的5名廚師到長沙連續吃了一個星期,一萬四千多元的花費都由她個人買單。
「錢是小事,學到本事就值。」她挑的是慕名已久的幾家,專點招牌菜慢慢吃,她說那過程就跟高手過招一樣帶勁。期間她還花費七千元向人學習淮揚菜,現在拿手的紅燒獅子頭和蟹黃豆腐等就是那會兒的收穫。
兩年前,熊淑均的月薪已有一萬多,這次休假試菜學菜合起來2萬多的花費還是不菲,她卻不覺得奢侈,並解釋這是投資:「如果我只想做一個普通的廚師,甚至就是跟很多女前輩一樣,只是在廚房洗菜切菜做些簡單輕鬆的事情,那我永遠只能是個初級學徒,出不了師,或者早就離開這一行了。」
熊淑均15歲初中畢業即學廚,最初的主要原因只是沒什麼門路的孩子聽家裡大人的話,學門能餬口的手藝罷了,所幸她發現自己對做吃的還是很感興趣,想學得好一點,於是便跟自己說,「把菜看重一點,把自己和錢看輕一點,把好吃的都學會做。」可早一二十年,進酒店廚房的女生比現在更少,而且多做不長久,大師傅們更願意教男孩子。
怎麼辦呢?她就一直跟著看、勤快做事,比如主動承包廚房裡面的清潔打掃、幫大家洗衣服、打下手,看到一種不懂的菜就問怎麼做,久而久之便融入了這個男性主導的世界,前輩和同輩都喜歡上這個「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小姑娘。
[NextPage]外冷內熱「女廚王」
她管理株洲女性最多的酒店後廚
昔日的「小姑娘」,現在已是酒店廚房的領頭羊,被人稱為「熊姐」,一些年齡相仿或略長的酒店同事、餐飲同行以及一些老食客,也是這般稱呼她,株洲新天大酒店餐飲部唐經理覺得,「這樣喊起來親切,也是一種佩服。」
「也有些叫我師娘。」熊淑均說,目前38人的團隊裡,不少是一直跟著自己的徒弟,因為丈夫以前也在這裡的原因,便習慣這麼叫。
1999年,她和同樣當廚師的丈夫來到株洲,丈夫當行政總廚,她則做管事,但實際分工上,閒不住的她基本把工作一併接手,而讓丈夫專心做菜。所以2007年,丈夫回此前安家的長沙工作、照顧孩子時,她接管新天大酒店行政總廚毫無壓力。
「熊姐」的廚房現在有近十名女性,約佔團隊的四分之一,這在株洲餐飲行業以及省內都算罕見的「柔和」,但要讓剩下的二十多個大男人高效配合也不簡單。
「熊姐」說,對此的應對方法是以身作則,上班不開玩笑、閒時也不和團隊成員打牌,以樹立威信。
面對這麼「冷麵」的上司,屬下們反而一致好評。20多歲的張玉珍,是一名剛來了三個月的新職員,她眼中的「熊姐」熱心細緻:記得每個員工的生日,到時間都會準備祝福紅包。跟著「熊姐」做了十五年的張長春最欣賞的是她「講人情」:整個團隊的收益是捆綁的,熊淑均為了獎勵老員工,這2年把自己的月薪降了近5000元。
【對話】
成為女大廚只因愛美食
記者:您怎麼看廚師行業基本是男性?您脫穎而出的優勢在哪裡?
熊淑均:還是這個行業太辛苦了。從事專業廚師和家裡做做飯有很大區別,廚師總體來說是個體力活,尤其是掌勺端鍋,再加上廚房裡油煙味大、溫度高、工作時節奏很快,女孩子們一般不會喜歡。我剛開始學廚師時,姐姐也是一起的,悟性比我、甚至比很多男孩子還好,但學了沒多久覺得太累、錢也不多便放棄了。我一直做這行,是真的很喜歡做吃的,學到好菜就不覺得苦,特別享受大家把我做的菜吃完還意猶未盡的那種滿足感。
強勢「假小子」照樣覓得帥氣好老公
記:您的頭髮很短,一直短髮嗎?工作會影響生活嗎,比如穿衣打扮?
熊:15歲學廚以來我就是留短髮,也沒有燙染過。另外,我從小到大沒穿過裙子,也不化妝,護膚只用爽膚水和乳液就可以了。這些習慣,除了做廚師要講究衛生外,主要是我自己本來就是男孩子性格,喜歡利落幹練一點。這樣一個好處是,給老公和兒子打扮起來很在行。
女孩子也不要擔心自己太優秀、大大咧咧,沒有所謂「女人味」找不到對象。在廚藝和人際方面,我比老公強勢一點,我們恰好性格互補,我開玩笑喜歡他就是因為他人老實、長得帥。
秘制「魚+羊」
女主廚教你做最名副其實的「鮮」菜
不少人都吃過一道「鮮」菜,即魚肉羊肉同煮。女總廚「熊姐」認為這樣還不夠鮮。她推薦了一個更厲害的做法:先將魚和羊骨頭熬成湯,再用這乳白色的湯煮羊肉,並以海帶面打底,做出來不僅濃縮了兩種食材的精華、清而不淡,又鮮香滋補。
平日要做鮮美的菜,用油也有講究。她說,炒青菜用豬油,炒腊味、土雞、狗肉和羊肉用茶油,蒸魚放菜籽油。茶籽油能夠去除腥味,將肉菜的香味釋放出來。豬油與蔬菜葷素搭配,味道、色澤更美,更能引起食慾。
女主廚招牌菜
「一品野食雞」是「熊姐」的招牌菜,選用正宗的鄉間老母雞和上好的茶油,慢火久燉而肉不散,雞湯色黃,喝起來油而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