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是指河的西邊。走廊,是指兩邊有欄杆中間有路的地方。如果把這四個字組合在一起,在地理上就有了特指。這特指就是甘肅省中段一條長約1200公裡,在黃河以西,形似走廊,又象咽喉的狹長地帶。走廊的一邊是祁連山脈,一邊是三山(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走廊狹窄的地方只有數公裡,寬的地方百多公裡。是陸上中原通向中亞、西亞的必經之路,也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河西走廊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更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黃金通道。古往今來,河西走廊關乎一個國家宏圖大夢,也是一個民族開疆拓土恆久不變的夢想。
蘭州城,黃河邊。
聽老人講故事
一直都有再去河西走廊晃悠的想法,時隔12年,終於在疫情中的國慶節前夕實現了。
我們是9月25日到的蘭州。現在去蘭州,方式最便捷的還是動車組。從我居住的城市出發,5小時便到。也就是起個早,趕個稍晚的午飯,下午就可以到黃河邊坐羊皮筏子了。
河西走廊的地形在蘭州城顯得十分明顯,南北兩山夾黃河穿城而過。站在樓頂,向東北,向西南都能看見比樓高的山巒,灰暗暗的。一條河伴著兩邊的城市建築向南北兩端伸展開來。站在白塔山上,可以清楚地看見對面的皋蘭山,如果可以在兩山之間架一座天橋,那麼,就可以在蘭州城上空來回晃悠了。
到蘭州城,必去的肯定是黃河邊。黃河的名氣太大了,中華母親河!離城又這麼近,站在河邊,浩浩蕩蕩延綿萬裡的黃河就在眼前,腳踏岸邊溼溼的沙灘,聽滔滔河水發出的聲音,看翻滾急流、奔騰不息的河水從眼前流過。一種念天地玄黃,嘆宇宙洪荒的情感由然而生。
白塔山,黃河邊。
索道,筏子,等待。
岸邊的黃河母親河雕像更像是日夜守護在河邊的巨大而綿長的信仰之力,帶著微笑和慈愛給這世間以無窮的力量。岸邊的大水車則是黃河潤育兩岸土地最直接的實用工具,巨大的水車將黃河水抬得高高的,然後倒下產生的衝擊力,可以將水送到很遠。而百年的中山橋,則更是歷史的見證。也是人類千百年來,愛黃治黃的見證。中山橋號稱黃河第一橋,是由德國人建造的人,建造鐵橋所用的材料也是從德國運到天津,又從天津轉運到蘭州,用時兩年時間才運送完畢,可以想像當時的運送條件。鐵橋於1907年修建完成並保證保固100年,動用清國庫銀30多萬兩,修好後,初名為「蘭州黃河鐵橋」。1928年改為中山橋沿用至今;1989年鐵橋保固期滿後,德國有關方面曾致函蘭州市政府,在詢問鐵橋狀況的同時,申明合同到期。這種契約精神和嚴謹細實的傳統,在修橋人早已不在人世的今天,依然能履約擔當,難能可貴,舉世無雙。在鐵橋之前,此處從明洪武開始,修建的是黃河浮橋,名「鎮遠橋」。在橋的一旁,至今還保存著3根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
黃河母親雕塑
黃河邊的大風水車
黃河鐵橋(一)
黃河鐵橋(二)
黃河鐵橋(三)
在蘭州城黃河邊體驗一回坐羊皮筏子漂流黃河的感覺,那當然是最驚險又刺激的,古老的黃河人,在自然條件受限的情況下,用最簡單和最方便的方式,就地取材,徵服黃河,也反映了黃河人的智慧和膽略,羊皮筏子就是這種代表。羊皮筏子從上流漂到下遊,然後,人工將筏子背到上遊,又從上流漂到對岸,一來一往,送貨渡人都可以,在沒有橋以前,可以想像當初羊皮筏子渡河的勝境。
羊皮筏子(一)
羊皮筏子(二)
羊皮筏子(三)
羊皮筏子(四)
羊皮筏子(五)
如果說蘭州城給你的印象是羊皮筏子的話,那麼,一碗清真的蘭州拉麵則是犒勞自己的最佳美食。不過,12年前的蘭州拉麵早已發展成為今天的特色小吃,麵館的規模和拉麵的製作也早已有了革新和創意。也許是時位之移人,再地道的做法也回不到當年的味道。那年,只記得,潔白如脂排列有序的麵條在飄香入鼻的麵湯裡,香氣騰騰,幾粒香菜飄灑其間,婉如青青女子,婀娜多姿,空隙間,幾塊牛羊肉浮在湯上,如同羊皮筏子渡黃河般的氣慨,讓人頓感胃口大開,捨不得吃,卻又想一口吞下,吃完後,還回味悠長,香味在嘴裡很久都不會散去。
一城一面(一)
一城一面(二)
一城一面(三)
一城一面(五)
蘭州城也如其他城市一樣,有了自己的步行街和美食街,走在這樣的街道上,除了偶然點綴其間的特色地方小吃之外,亦別無新意,佔據眼睛的依然是世界的名品,勾勾葉葉的運動和各類金銀珠寶、美妝用品。想要找到一些民族的,地方的,個性的,卻有點困難了。
蘭州街頭(一)
蘭州街頭(二)
蘭州街頭(三)
蘭州街頭(四)
蘭州街頭(五)
蘭州街頭(六)
蘭州街頭(七)
蘭州街頭(八)
蘭州街頭(九)
蘭州街頭(十)
每個城市的夜都是絢麗夢幻的,蘭州城也不例外。在燈光璀璨與夜色迷濛交織中,人們往往會迷失自己。不知是處於燈光照耀下,清楚明了好;還是獨處夜色之中,素心寡坐好。也許,人總是在這樣的世界裡來回晃悠,晃到亮處,則會成為焦點,眾星捧月;悠到暗處,則會寂心獨居,無人問津。無論亮處還是暗處,都是一種狀態,再自然不過了,心動乎?幡動乎?答的不同結果也不同而已!
蘭州城之夜(三)
蘭州城之夜(二)
蘭州城之夜(三)
蘭州城之夜(四)
蘭州城,黃河邊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