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創立及發展

2020-12-26 國學在線

道教的建立是在東漢時期。公元二世紀,一個叫張道陵的人在四川鶴鳴山創立了道教,大約比佛教傳入中國晚了幾十年。道教傳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教文化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去了解。

第一,道教以"道"為自己的最高信仰,把《道德經》奉為最高經典,所以稱為"道教"

道教最初把老子泰為祖師,稱為"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的神明。而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則被奉為"張天師",代代承嗣。但隨著道教自己的造神動,道教創造出三尊至高無上的神仙,稱為"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子被稱為"太清道德天尊",降到第三位。當然,如果大家看過小說《西遊記》,太上老君在這部小說裡的地位並不高,王母娘娘蟠桃會邀請了各路神仙,太上老君並未受到邀請。他只不過是在兜率天官裡煉丹的一般神仙而已。但《西遊記》畢竟是小說。太上老君在道教中仍然是尊貴無比的明,有些道教宮觀只供奉太上老君一尊神。

第二,道教重生,貴生,十分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道教以得道成仙為修行目的,為最高追求,也是為了長生不老,無限延續生命。因此,道教中有很多典籍講養生的,還有不少典籍是講煉丹的,也有不少典籍是講得道成仙的。我們開篇的"八仙過海"便是一例。

第三,道教是祭祀神明,敬拜祖宗的

經歷近兩千年的不斷完善,道教的祭祀、敬拜形成一套極為複雜的儀規。道教的神仙是很多的,從星羅棋布在全國各地的道教宮觀中祭祀的各種神明有上百種。在山西道教的永樂宮中,保存著一幅極為珍貴的元代壁畫——《朝元圖》。這幅大型壁畫描繪的是群神朝拜元始天尊的盛況,全長90餘米,很能說明道教神仙之眾多。壁畫以三清天尊為中心,包括四御尊神、木公金母、玄元十子、歷代法師、北鬥七星、南鬥六闕、八卦神君、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三官四聖、十二元神、雷部諸神、青龍白虎等共286位神仙。這當然也僅僅是道教神仙的一部分,還不是全部。

第四,道教是主張積功累德,舉善濟人的

從道教創始人張道陵開始、就是教人悔過奉道,勸人積德行善,為人祈福治病,幫人驅魔降妖。道教中也有很多助人危困、扶貧濟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這裡不一一列舉了。

第五,道教有一本很大的書,叫《道藏》

它把歷代道教的經卷、典籍都匯聚其中,按《千字文》從"天"字到"纓"字排列,總分三洞、四輔、十二類,共五百二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冊。如此洋洋大觀的道教經典傳承至今,成為道教文化的燦爛寶庫,也是中華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道教在其幹百年的傳承中,也存在很多消極的、唯心的、甚至是迷信的東西。比如∶用符水咒法治病;比如∶崇拜鬼神保佑;比如∶被老百姓稱為"跳大神"的驅鬼除妖;比如∶各種祈福禳災的神秘儀式,等等。

總之,道教產生於中國,傳承了近二千年,有一套系統的經卷典籍,有一套完整的宗教儀規。但道教始終不能成為國教,讓中國人人人信奉,這是為什麼呢?還有,從老莊哲學的傳播到道教興衰的千年歷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這些都是今天國學研究不能不探討的問題。

相關焦點

  • 誤解了一千年,道教根本不是由張天師創立的
    當代的道教史說到道教的起源,意見是比較統一的:都認為道教的實際創立者為東漢張道陵。張道陵以道教四大天師之首為老百姓熟知,也完全具備創立道教的資格。但仔細考究歷史,在張天師之前的那些神仙傳說、煉丹故事、道士事跡……如果都不是道教之事,不免令人困惑。
  • 張道陵——正一真人、張天師、祖天師、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
    他為道教正一道實際的創立者,被後世尊為張天師、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其有第子三千多人,設立二十四治,奠基天師道。據說,在巴蜀之地,本來巴人就信奉巫教,大規模的祭祀危害百姓,而這些祀奉妖邪的巫師卻以此斂財、危害百姓。於是張天師就帶著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到來北邙山修行,最後平定了危害百姓的巫妖之教。
  • 他們分別創立了道教的哪些派別?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道教以來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了。根據道教的不同思想教義及修煉方法,道教可分為全真派和正一派兩大派系,全真派是由王重陽所創,王重陽的七位弟子在其基礎上又各自創立了七個支派,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 道教創立於東漢末期,在醫學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道教創立於東漢末期。相傳東漢順帝時,琅訝人宮崇曾把他的老師于吉傳給他的所謂神書—《太平清領書》,共一百七十卷獻給皇帝。這部《太平清領書》,即後世所謂的《太平經》,是道教最早的經典。于吉大約就是第一個總集道經經典,開始傳播道教的人。《太平經》內容十分龐雜。
  • 尊老子為祖師,奉道德經為經典,但創立道教的是這位張道陵張天師
    入蜀之初,當地讖緯之學(具體意思可以去網上查一查)和神仙方術已經十分流行,張道陵直接承襲了讖緯神學的有關內容,使之成為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同時,當地已有的民間鬼道巫術,也為道教在這個地區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張道陵兼收並蓄,博採眾長,著作道書二十四篇(這部書是否真的存在目前不能確認),用簡單明了的的語言,闡述「天道」的微言奧義。
  • 他是道教祖師,位列四大天師之首,創立天師道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源於道家思想,眾所周知,道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那道教的祖師是老子嗎?答案是否定的。道教雖然以道家思想為核心思想,但是,道教是在東漢時期創立的,祖師是張道陵。人們稱他為張天師、祖天師,位列道教四大天師之首。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道教文化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弘揚道教文化,是當務之急的必要行動與手段。但道教分為南北兩派,全真道與正一道。正一注重符籙齋醮科儀,此是演教之手段。比如祈福消災,超度拔苦,濟人利物,斬妖除魔,亦是道教活動之必要程序。但只能限於在道觀裡面發展。難以普及與弘揚。
  • 影響道教的十大人物,張道陵與丘處機都在其中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距今約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的浮沉中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對道教產生深遠的影響,為道教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本期小編列舉了十位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分別是老子、莊子、張道陵、葛洪、魏華存、陸修靜、陶弘景、杜光庭、王重陽和丘處機。
  •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何許人也,為何在道教地位如此之高
    #龍虎山張天師#在我國的宗教派別中,大家都知道道教、佛教、儒教三足鼎立,佛教為釋迦牟尼,儒教為孔子,亦被尊為儒教聖教主,民間大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有一說法叫佛教道教不分家,那麼道教創立者是誰呢?是道教創始人,也稱祖師,是民間盛傳的四大天師之一。在《西遊記》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觀音菩薩來天庭謁見玉皇大帝,是四大天師率領仙官迎接。而孫悟空反下天庭,也是張天師帶著相關仙官來凌霄殿啟奏的。可見在天庭,這四大天師就如凡間宰相一般,總覽政務,溝通君臣。而在傳統道教中,四大天師又被尊為四大上相。張天師則是四位宰相頭一位泰玄上相,可見張天師地位之高。
  • 道教早期教派五鬥米教:投靠曹操得以留存發展為正一道
    道教形成於東漢中後期。其主要的來源是盛行於西漢的黃老學說中的某些思想以及民間流行的巫術、神仙方術。初期無系統教義。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門闕,上其師于吉所著《太平清領書》一百七十卷,是為道教的原始經典。東漢後期,道教出現太平道和五鬥米道兩大教派,均流行於民間,有比較嚴密的組織和規範化的科戒儀式。太平道首領是活動於冀州的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以畫符咒語為人治病。他闡發《太平清領書》中的某些平等觀念,主張賑濟貧民。中平元年(184),張角率徒眾發動了黃巾起義。起義失敗後,太平道逐漸銷聲匿跡。
  • 道教最早支派五鬥米道,有哪些不足限制了其發展
    中國道教最早的支派當為張天師創立的五鬥米道。在漢末到南北朝之間的戰亂頻仍年代,五鬥米道為現實生活痛苦、精神世界苦悶的人們提供了寄託和歸宿。五鬥米道因此得到大規模發展,吸引了很多信眾加入。可是,五鬥米道也存在很多的先天不足,限制了它的進一步發展。首先,五鬥米道雖以黃老為宗,但其宗教儀軌,卻是起源於巴蜀民間巫鬼道。四川地區自古巫風很盛,張天師也是慕名前往,美其名曰蜀地「民風淳樸。」從而在四川創建了五鬥米道。
  • 作為我國本土宗教,道教是怎麼建立發展的?
    漢武帝後,道教走向民間,從政治理念轉變為信仰。真正道教的出現直到東漢末期,道教的創始者將道家神化,創造多神教道教。其實就是把神仙學和黃龍思想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以價值觀構成的宗教。道教祖天師張道陵在大邑鶴鳴山建立最初的道教。
  • 中國人內心最高的殿堂信仰-道教
    道教可以分為丹鼎派和符籙派兩派,其主流的宗派有龍虎山龍門派、華山派、清靜派、三豐派、老華山派,太平道,五鬥米道等等。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
  • 道教正一天師道派嗣漢天師府
    其實中國的道教在創教之初,並無諸多的門派,張道陵天師所創立的道教,就叫「正一盟威之道」。所謂「正一」按《化書》的解釋:「命之則由,根之則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謂正一」;按《崆峒問答》,「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心則萬法歸一」。就是說道教的「正一」是反映法門不二的最高正道。
  • 道教,中國的本土宗教
    太極八卦在我國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儒、釋、道)之一。道家是指先秦時期道家思想,不屬於道教。一、道教歷史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東漢後期,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教團相繼成立。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漸趨完備,並得到統治者的承認,演變為成熟的正統宗教。
  • 愚公的故鄉——道教名山王屋山
    道教名山王屋山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的濟源市,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嶽,南臨黃河,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聖地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道教文化歷史悠遠,傳說中,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道祖降聖戰國時,衝虛真人列禦寇雲遊王屋山,搜集眾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所著《衝虛真經》(《列子》)一書,成為道教傳世之作,著名的故事《愚公移山》就出於此。
  • 中國道教十大名山推薦
    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由祖天師張道陵創立,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在古國各大名山中都有道教的痕跡。較為出名的道教名山有:鶴鳴山鶴鳴山位於四川大邑縣,北靠青城山,南臨峨眉山,因山形似鶴而得名。鶴鳴山是公認的道教祖山,道教在此創立,是全球道教朝聖地。主要景點有:三宮廟、文昌宮、太清宮、解元亭、八卦亭、迎仙閣等。
  • 道教祖師張道陵和龍虎山
    據記載太上老君降臨蜀漢,「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張道陵整合當時的:黃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先秦修道團體,創立道教稱正一盟威之道。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著作《老子想爾注》,弟子有3000多人,設立24治,奠基天師道。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 太極拳與道教的淵源
    道教與太極拳淵源頗深,「太極」這個詞最早出自道家文獻《莊子》,《周易 繫辭》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宋代道士陳摶進一步將其演化為《太極圖》。按照道教內部的傳說,太極拳發源於湖北武當山,由道教全真派祖師張三丰創立。主要以養生保健為主,附以搏擊防身,即所謂「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北少林、南武當,成為佛、道教武術最典型的代表。
  • 道教:張道陵,普施符籙禳救災禍,被後世尊為五鬥米道教始祖
    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張道陵沒被神化前的經歷並不稀奇,他是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曾入太學,通達五經。漢明帝時,他當過巴郡江州(今重慶)令。後入鶴鳴山修道,創立早期道教,凡人道者要交米五鬥,故稱「五鬥米道」。道徒尊稱張道陵為「天師」,五鬥米道也被稱為「天師道」,成為道教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