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建立是在東漢時期。公元二世紀,一個叫張道陵的人在四川鶴鳴山創立了道教,大約比佛教傳入中國晚了幾十年。道教傳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教文化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去了解。
第一,道教以"道"為自己的最高信仰,把《道德經》奉為最高經典,所以稱為"道教"
道教最初把老子泰為祖師,稱為"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的神明。而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則被奉為"張天師",代代承嗣。但隨著道教自己的造神動,道教創造出三尊至高無上的神仙,稱為"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子被稱為"太清道德天尊",降到第三位。當然,如果大家看過小說《西遊記》,太上老君在這部小說裡的地位並不高,王母娘娘蟠桃會邀請了各路神仙,太上老君並未受到邀請。他只不過是在兜率天官裡煉丹的一般神仙而已。但《西遊記》畢竟是小說。太上老君在道教中仍然是尊貴無比的明,有些道教宮觀只供奉太上老君一尊神。
第二,道教重生,貴生,十分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道教以得道成仙為修行目的,為最高追求,也是為了長生不老,無限延續生命。因此,道教中有很多典籍講養生的,還有不少典籍是講煉丹的,也有不少典籍是講得道成仙的。我們開篇的"八仙過海"便是一例。
第三,道教是祭祀神明,敬拜祖宗的
經歷近兩千年的不斷完善,道教的祭祀、敬拜形成一套極為複雜的儀規。道教的神仙是很多的,從星羅棋布在全國各地的道教宮觀中祭祀的各種神明有上百種。在山西道教的永樂宮中,保存著一幅極為珍貴的元代壁畫——《朝元圖》。這幅大型壁畫描繪的是群神朝拜元始天尊的盛況,全長90餘米,很能說明道教神仙之眾多。壁畫以三清天尊為中心,包括四御尊神、木公金母、玄元十子、歷代法師、北鬥七星、南鬥六闕、八卦神君、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三官四聖、十二元神、雷部諸神、青龍白虎等共286位神仙。這當然也僅僅是道教神仙的一部分,還不是全部。
第四,道教是主張積功累德,舉善濟人的
從道教創始人張道陵開始、就是教人悔過奉道,勸人積德行善,為人祈福治病,幫人驅魔降妖。道教中也有很多助人危困、扶貧濟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這裡不一一列舉了。
第五,道教有一本很大的書,叫《道藏》
它把歷代道教的經卷、典籍都匯聚其中,按《千字文》從"天"字到"纓"字排列,總分三洞、四輔、十二類,共五百二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冊。如此洋洋大觀的道教經典傳承至今,成為道教文化的燦爛寶庫,也是中華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道教在其幹百年的傳承中,也存在很多消極的、唯心的、甚至是迷信的東西。比如∶用符水咒法治病;比如∶崇拜鬼神保佑;比如∶被老百姓稱為"跳大神"的驅鬼除妖;比如∶各種祈福禳災的神秘儀式,等等。
總之,道教產生於中國,傳承了近二千年,有一套系統的經卷典籍,有一套完整的宗教儀規。但道教始終不能成為國教,讓中國人人人信奉,這是為什麼呢?還有,從老莊哲學的傳播到道教興衰的千年歷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這些都是今天國學研究不能不探討的問題。